第3章 超越生命的力量(2)

直到20世纪,《易经》在欧洲的热度都未消退,久居中国的德国汉学者卫礼贤将《易经》翻译成德文,并介绍给好友荣格。而后者很快被《易经》中那关于宇宙变化的论述所吸引。

荣格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易经》的内容,并尝试着用《易经》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常令他感慨:“看似全无意义,但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生起。”他给了《易经》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再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易经》这样体现中国生动的文化了”。也正是在《易经》的启发下,荣格提出了“同步性”理论。荣格曾证实,同步性理论除了可以靠心理分析的案例证实外,《易经》本身也为其提供了功不可没的理论基础。

荣格认为《易经》所述的占卜法就是在同步性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如它会把再平凡不过的自然现象当作人世吉凶的预兆,认为人世的起伏变幻和自然的运行存在对应性。

《易经》教导人们把握事情之间存在的这种“隐性关联”,进而做到由此知彼,预测未来。在荣格看来,《易经》里反复提到的圣人,并非在寻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是试图把握事物之间的“同步性”。尽管荣格的同步性理论直到今天仍存有争议,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周易》是一部蕴含大智慧的书籍这一点上,却看法一致,因为它总是能为人们提供积极的指导。

命生于风,运起于水

风水

人类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异常挑剔。在中国,当这种挑剔和《周易》等古老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文化。

风水,运气而生

风水是“气”的学问。在中国古代,阴、阳二气被看作生命之源,正是有二气的交会才衍生万物生灵。气赋予人血肉之躯,气赋予人灵性智慧。如果说人的躯体不过是生命暂居之所,那么人的气就是生命的本原。气旺才能身强体壮,气灵才能才思聪慧。于小,气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关键;于大,气能决定一国社稷的兴衰。而气又绝非亘常不变,所以人需要聚养灵气,以利自身。

所谓风水,就是聚气的智慧。然而,气没有形体。在天,会化作日月星辰;在地,会形成高山大川。人要想聚气以利自身,就需要学习如何避风聚水,因为按照古人的说法,有水的地方,风就无法将气吹散。所以最上乘的居所便是有水聚集的地方,即使没有水,也要有什么能将风遮挡隐藏。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生气。

古代中国最理想的风水宝地当属“依山傍水”之所。除去水有止气之能外,山又有聚气之功。靠山筑居可以坐享浩然之气,面水而居又不用担心气会被风吹走。山川之间,天地冲合。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但是,在现实中,依山傍水的宝地毕竟数量有限,且由于人的活动多受自然限制,也并非所有依山傍水的地方都方便人居住。如此,人们就需要凭借人力来构建“依山傍水”的景观。这种构建并非单纯地造山挖渠,而是通过一些建筑手法、居室景观的布置等改造客观环境的活动,达到聚气养气的目的。

天人一体的遐思

在古人看来,正因有万物自然才有人类社会,所以人类应该像尊重长辈那样恭敬地对待自然,把自然之道当成人类之道的准则,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中国,自古就把天人合一当成人生的至高境界,并称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为“圣人”。

风水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从诞生伊始就强调天人统一,坚信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从自然之中汲取力量,拥有幸福的生活。因此,风水又被称作“堪舆”,堪即天道,舆则指地道,风水就是天地之学。它既需要参考天道运行及地气流通的规律,又需要参照其他一些命理典籍,譬如论述阴阳五行的《河图洛书》。然后通过观天、辨质、乘气、测方、定位(点穴)、择时、施工、循礼、积德等方法,让人与自然实现合二为一。

具体说来,观天就是考察宇宙星体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信仰角度说,古人十分注重星象,认为年、月、日、时都是星星变换所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对人发生作用。而从实际运用的层次说,日月星辰的位置会影响居所的采光,必须谨慎对待。

而辨质就是综合考虑空气、水流、土壤的质地。人要呼吸,要汲水饮用,要靠土地种植庄稼。所以风水师需要用闻、望的方法考察空气质量,用饲养鱼类的办法测定水流品质,用尝土等手段检查土地的好坏。

在风水学里,和住宅有直接关系的山脉被称为“龙”,环绕住宅的其他山冈则被称为“砂”。龙有旺气制煞的效用,砂是水汇合形聚的前提。龙与砂都和“气”有关,不过风水学里的“乘气”不单指利用山川地势聚气,还包括分辨气之吉凶的方法。现代科学证实,地下的磁场会作用于人体,对人的神经、器官、血液、内分泌等都有很大影响。在古代,风水师也会用专业的罗盘来观测磁场的方位,即“测方”。测方的目的是“理气”,其方法十分繁杂,涉及各类玄学,因此格外神秘。

在经过了观天、辨质、乘气、测方等流程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定位”来选定居宅的位置了,这一环节又叫“点穴”。据说只有真穴、正穴才能汇集天地灵气,为人带来吉运。同时,点穴还包括立向,古人在构建房子时,都会特地将其建得坐北朝南。

不过,就算一切都准备妥当,建宅的工作仍不可贸然开始。风水师需要参考年、月、日、时,选择一个最吉祥的时间破土动工,这就是所谓的“择时”。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和“运术”关系密切,风水便成了综合统筹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虽大,但在经风水师的重重考察后,称得上尽善尽美的风水宝地毕竟数目有限。因此,就需要人在具体的施工中凭借对房子的建筑设计和居室内的布置方式,对风水加以改善。在古代中国,风水师同时兼备建筑设计师的职能。

宅子建好了,却不能急匆匆地搬进去住,还要遵循一定的礼数,这正是中国风水学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就算顺利入宅,人也依然要对天地抱持崇敬之心,懂得为自己行善积德。所谓天人一体,既指风水对人的影响,也指人对风水的影响。每一个风水师都清楚,人运数的好坏既取决于自然,又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

紫禁城的风水

中国历代帝王定都,都会仔细考察一番风水。而和平民百姓不同,帝王们的风水师需从国家地理的大范围着眼,审视一个地方的风水状况。元人之所以定都北京,就是看中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金史·梁襄传》有云:“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是因为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

不过,尽管紫禁城坐落在“有山藏风、水聚气”的北京,它的建造者仍努力在其格局上向“背山环水”的布局靠拢。

首先是城墙,紫禁城附近没有可以将其环抱的群山,于是层层叠叠又方方正正的城墙就成了“藏风聚气”的关键。其次是水。工匠们沿着紫禁城开凿了一条宽52米、深6米的“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面的角楼流出,途经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文渊阁、东华门,最后从东南面流入护城河。这条长2000多米的金水河将宝贵的“气”注入紫禁城里。

而紫禁城的布局和天空星象遥遥相对,这从紫禁城名字的得来上就可见一斑。紫禁城的“紫”即是“紫微星垣”的意思,古人认为紫微星垣位于天空正中,是天帝的居所。紫禁城实际上就是天帝居所对应到人间的样子,天帝在紫微星垣中主宰上天,皇帝也要在紫禁城里主宰人间。而星象学中又有“藩臣:西,将;东,相”的说法,所以紫禁城又有了朝东的文华殿和朝西的武英殿。

紫禁城中的大小建筑都一板一眼地遵循着中轴对称的布局。紫禁城的朝政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三大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被刻意安排在中轴线上,以凸显皇权天授。而紫禁城与外界沟通的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则准确地对应着天盘中坤申、壬子、乙辰和丙午的位置,形成内主外从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的中轴线还和地球的子午线巧妙地重合。这在风水学里,即意味着同时汲取天地灵气。

此外,紫禁城建筑中的一些细节也蕴含着神秘的风水文化,比如紫禁城的大门,但凡为皇帝进出的都镶嵌着横九竖九81颗门钉,既寓意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又象征“永久”。由于明朝末年明思宗从东华门出逃至景山上吊,清朝皇室遂认为东华门的风水不好,便特地将其门钉变成纵九横八的72颗。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了不起的建筑群之一,紫禁城所体现的风水文化至今都让人回味不已。

解读潜意识的隐秘信息

解梦

人无论贵贱、长幼、尊卑、男女,在其一生中都不会停止做梦。梦如同人的身影一样,伴随人的一生。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反映人内心活动的镜子,人们可以透过似真似幻又缥缈无常的梦境,得到某种启发。解读梦境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会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

梦之征兆

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哪个学派,对于梦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梦是有缘由的。而引人做梦的缘由有很多,首先一种就是“外界对肉体的刺激”。古人早就发现,梦的内容会和做梦者的身体感受密切相关,比如一个吃饱肚子的人在睡觉时往往梦见给他人饮食,而饿着肚子睡觉的人通常梦到管他人要吃的。就算人已经进入熟睡状态,外界对其肉体的刺激仍会影响他做梦的内容:系着腰带睡觉会梦到蛇缠在身上;露着肚皮睡觉会梦到撞到了冰上。古人将这些梦称作“感梦”和“时梦”。所谓感梦,意即由于身体感受到风雨寒暑而引起的梦,而时梦是指由于季节时令的变化而产生的梦境。

秉信阴阳之说的古代医者则认为,人之所以做梦,是体内阴阳之气异常引起的。《黄帝内经》有言:“以少气之厥,令人亡梦。”“气”的不协调,也意味着人体内的器官出了毛病。人的身体有病症,睡觉当然不踏实,因为阴阳之气的失调会让人梦到很多不好的事。

此外,人的心理活动也会决定梦的内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期待的、忧虑的、欣喜的、伤心的事都会在梦中有所体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感念周公(官名,姓姬名旦,西周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美德,当晚睡觉便真的梦到了周公。《晋书》中也记录着类似的故事:曹操年老时已隐约意识到司马懿父子的野心,一天他便梦到三匹马在一个马槽里吃草。醒来后他想到这个梦正预示着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将会篡夺曹氏的天下。曹操将这个梦告诉儿子曹丕,希望引起他的警觉。遗憾的是,曹丕早逝,曹家的政权最终被司马氏所得。

一些人认为梦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大脑对外界的反映,是在人体休息时还活跃着的部分意识。但只要稍微想一下“梦的缘起”,就会发现梦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并非毫无瓜葛。因此,在面对难以抉择的事情、想不出答案的问题时,不如好好睡上一觉,在梦中兴许就能得到启发。那些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梦,也许能传达出对人生影响匪浅的信息。

所谓梦的征兆,并非因为梦具有什么超自然能力,而是因为它会刺激人心里最隐秘的欲望,让人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有时候,关键不在于梦到什么,而在于如何解梦。

周公解梦

提起解梦,不得不提三国解梦家周公。周公名宣,字孔和,魏国乐安人。传说当他还是一个小郡吏时,就以解梦精准而著称,人们说他替人占梦“十中八九”,以至于周宣的名字一直传到了魏文帝曹丕那里。

起初,曹丕对周宣的解梦能力并不信任。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故意编造了一个梦讲给周宣,说他梦见殿室顶上的两块瓦掉到地上,化成了一对鸳鸯。周宣不知有诈,认认真真地解了起来。他告诉曹丕,殿室象征皇宫,两瓦落地预示死亡,一对鸳鸯则暗示年轻的男女,依此看来,皇宫之中不久就会有年轻人去世。

曹丕听了周宣的解梦,哈哈大笑,向他说明这个梦不过是他编造的故事。没想到周宣却不紧不慢地说,梦是人的臆想,只要人把它说出来了,就可以根据它的内容占卜吉凶。曹丕刚想反驳周宣,不想有人上前禀报,说有两个宫人不知何故正试图杀死对方。曹丕大惊,不由得对周宣刮目相看。而周宣所占的最著名的梦当属“三占刍狗”。有人和曹丕一样抱着试探的目的请周宣占梦,问周宣梦到刍狗代表什么。周宣告诉他,这预示很快能吃到一顿美味。结果不久,这求占的人就遇上了宴请,大饱口福。过了几日,求占者又来找周宣占梦,梦的内容依然是刍狗。没想到这次周宣却预言他会从车上摔下来把腿跌坏。不出几日,求占者真的从车子上掉下来摔折了腿。他愤愤不平地找到周宣,声称自己又梦到刍狗。周宣则告诉他要留神火灾。结果这次求占者家果然着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