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从古老文明的兴衰看传承不绝的中华文化(3)
- 迎面而来:从人类文明发展看第三次工业革命
- 黎雨 李新
- 4817字
- 2016-07-01 17:29:53
古埃及的历史常分为前王朝时期、早期王国(第一、第二王朝)、古王国时期(第二至第八王朝)、中王国时期(第九至第十七王朝)、新王朝时期即帝国时期(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衰败时期(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一王朝)。此间,埃及王国的势力曾一度扩张,现今的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叙利亚、以色列等地、都曾在埃及王国控制之下。王朝后期,埃及曾先后被利比亚人、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波斯人一度侵入或征服。公元前525年,埃及亡于波斯帝国。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占领埃及,在尼罗河口附近建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公元640年以后则被穆斯林哈里发所统治。16世纪50年代埃及被并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798年拿破仑军队进入了这片土地、但在3年后被英国人赶走。直到1936年,英国人的势力才从除苏伊士运河区以外的地区撤出。今日的埃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才取得独立的。在这个新的独立国家里,92%的人民已经是阿拉伯人了,其次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柯普特人。
讲古埃及的历史,一般是至公元前525年止,有的著作讲到公元前332年止。按照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历史学家马尼托(Manetho,公元前3世纪)的记载,从第一王朝到公元前525年,埃及共经历了26个王朝;到公元前332午,共经历了31个王朝。考古学和铭文发现,埃及从古王国以来就和周围地区的民族进行了大量贸易,这些贸易都是由国王和上层阶级组织的,而且主要是为他们所享用。庞大的埃及商队常常也是出征大军的先遣队,在古王国和中王国的强盛时期,法老发动了对外战争,这些战争的重要目标是西奈半岛上的铜矿区、尼罗河上游努比亚的金矿区,以及获得大量财宝、奴隶、牲畜和土著部落的臣服。在新王国的盛时,埃及人曾手执青铜斧越过苏伊士地峡,向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发动战争,曾一度把这些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内。黎巴嫩山上的雪松,叙利亚的马匹、战车,巴勒斯坦的黄金、白银,都成为帝国的财富,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通往亚洲的稳定商道,并能够在海上同希腊人进行贸易,帝国的影响扩大了。然而,正是在新王国鼎盛之后,这块试图开放的土地便开始成为先进入铁器时代的西亚人和欧洲人的猪场。埃及人后来在军事上的失败,除了国力疲惫之外,主要还因为他们用铜武器迎战铁武器。他们的对手先是亚述人,后是波斯人,而这两者都是手执铁剑铁矛的年轻民族。
古埃及的神和祭司
古埃及国家是从原始公社转变而来的农村公社组成的,每个公社开始都有各自的图腾,在形成统一国家之后,并没有产生出完全统一的神,但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大神,其中最重要的是主管大地和植物生长的农神奥赛里斯,他曾被他的兄弟———沙漠和风暴之神赛特杀死,尼罗河一年一度泛滥后原野上出现的新生机被看成他复活的象征。奥赛里斯也是冥界的主神,人死后要通过阿努比斯神的协助才能进入冥界,阿努比斯掌管着木乃伊的制作。莫赛里斯的妻子和妹妹是主管生育的爱西斯,他们的儿子是手握生命之匙的鹰头神荷鲁斯。许多法老把自己看成是他的化身。另外,还有爱神海瑟,人类的创造者太阳神,手艺人的保护神普塔,智慧之神韬特和真理之神迈特。
处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古埃及人把自己的生与死以及自然现象都交给神来掌握,甚至连改造自然的技术和理解的智慧也包括在内,这或许与对强大自然力的敬畏和无可奈何有关。技术要靠普塔的护佑,智慧受到迈特的启示。韬特是立法者之一,主管着测时、计日和纪年,还掌握着语言,主宰着书籍,发明了文字。他要人们世世代代记录天文事件,埃及神庙的祭司们忠实地执行着这一职责。不过,出土的古埃及纸草书文献却表明古埃及的科学技术是古埃及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尤其是神庙中的祭司们保存和发展了埃及的文字和科学知识。公元前约1800—前1600年间,一个叫阿摩斯的祭司写的一份纸草书卷转录了公元前2200年人们积累起来的几何和算术知识。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份纸草书和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埃伯斯纸草书卷则载有医学论文。在罗马人统治埃及之后,由于限制了神庙的特权,祭司阶级慢慢消亡了,这也是人们后来不得不靠破译埃及文字来重新认识埃及文化的原因。
古埃及的书写技术
约在公元前3500年或更早一些,古埃及开始有了文字。最初的文字是图形文字,例如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表示太阳,三条波形横线上下排列起来表示水。后来出现了标示音节的符号———24个辅音字母。在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时期,形成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声符号相结合的象形文字,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纯粹的拼音文字。在书写的形式上,古埃及文字有“祭司体”(草书)和“世俗体”两种。
古埃及人的庙宇和墓室的墒壁上、纪念碑上,以及他们的棺椁上,都保留下了他们的文字。埃及盛产纸草(papyrus,英文纸一词paper即来源于此),这是一种与芦苇相似植物,把它的茎杆部切成薄的长条后压平晒干,可以制成“纸”,用烟黑制成墨汁就可以在上面书写。这种“纸”易裂成碎片,难以久存,现在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纸草“书”是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纸草“书”一般宽约30多厘米,长度则可达数米甚至一二十米,视书写内容多少而定,写好以后卷起来保存,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纸草卷”。古埃及王国灭亡以后,古埃及的文字逐渐成为“死文字”,到了近代已经无人可以识读。1799年,法国人布萨(Boussard)在尼罗河口小城罗塞达发现了一块公元前195年刻的石碑,内容是赞颂托勒密五世即位,同样的内容用古希腊文、古埃及文祭司体、古埃及文世俗体三种文字书写。通过研究这块石碑,人们读通了古埃及文字。如今,“罗塞达石碑”已经成了西方的一个典故,意为赖以破译某种秘密的材料。
古埃及的天文学
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观测星象、制定历法也是古埃及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根据考古发现我们了解到,古埃及人把天球赤道附近的恒星分成36组,每组有恒星一颗或数颗不等,太阳每10天走过一组,故称之为“旬星”。当某一组星黎明前夕恰巧升到地平线时,就标志着它代表的那一旬的开始。这样一年是360天,这可能是早期很不准确的历法。以后古埃及人认识到一年是365天,就在年终时再加上5天过节的日子。
尼罗河的泛滥是相当有规律的,古埃及人曾以洪水到来的日子为一岁之首。但是,每年尼罗河水泛滥的日子不可能规律到一天不差的程度,所以这样确定岁首毕竟有些粗糙。所以,以后埃及人又把观察天狼星(全天最亮的恒星)与太阳同时升起的日子用于计年。这样就提高了历法的准确度。由于一年约365.25天,古埃及历法是一年365天,每年相差0.25天,每120年会相差一个月,每1460年相差一年。古埃及人经过长期的观测发现,如果某年第一天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以后每120年这个日子就会相差一个月,第1461年的第一天天狼星又与太阳同时升起,他们把这个周期叫“天狗周”(因为他们把天狼星叫天狗)。此外,从埃及金字塔建筑方向的精确以及塔中壁画和棺材上的星图,也可看出古埃及人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古埃及的数学
我们现在对古埃及数学的了解,主要是依据两份数学纸草卷。一份名为“莱因特纸草”,发现于埃及古都底比斯,1858年被英国人莱因特得到,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另一份名为“莫斯科纸草”,俄国收藏家1893年得到,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莱因特纸草上有85个题目,莫斯科纸草上有25个题目。据研究,这两份纸草写成的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首先,古埃及的数学是十进制,然而没有位值制。要表示“111”这个数字,他们要依次写一个“100”的符号、一个“10”的符号和一个“1”的符号。要表示“999”这个数字,他们要依次写9个“100”的符号、9个“10”的符号和9个“1”的符号。其次,古埃及人可以做乘法,但是必须要把乘法转换成某种连加的形式才行,古埃及人还会分数运算,但是除了“2/3”以外,所有分子不是“1”的分数,他们都要先化成分子为“1”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运算,他们有专门的表可以查如何进行这种转化。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至今仍是不解之谜,但是人们一般认为,这种做法使古埃及的分数运算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它太麻烦了。从纸草中的题目还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
古埃及的数学成就还突出表现在几何方面。西文“几何”一词的本意为“测地学”,人们认为它起源于古埃及的土地测量。古埃及人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是直径减去其1/9后再平方,这相当于π值为3.16,相当精确。古埃及人有计算四棱台体积的公式,其结果与现代计算方法相同。巍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精于计算四棱台体积的物证。
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埃及的金字塔世界闻名。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和制木乃伊一样,修建宏伟的金字塔也是出于他们的宗教信仰。现在知道的埃及金字塔有80多座,分布在开罗以南10多千米的地区,修建于公元前20多世纪,即古埃及的第三至第六王朝。金字塔的底座是正方形,以巨石垒起,整个金字塔是一个四棱锥形。因为它每一面都是三角形,看上去如汉字的“金”字,所以汉语译为“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原来塔高146.5米,底边边长230米,用大约230万块巨石垒成,每块石头平均重约2.5吨。由于数千年的风化剥落,现在高为138米,底边边长220多米。这么一座雄伟非凡的金字塔的建造,有很多难解之谜。这么大的石块是怎样从遥远的采石场搬运来的?又是怎样垒上去的?从古代的技术水平看,似乎难以想象。而且,金字塔底边的周长恰是以其高为半径画圆的周长;金字塔地宫北面出口的斜坡仰角,恰是当时当地看到北极星的仰角;金字塔修起后石缝严密,显然预先有精确的计算;金字塔地宫中物品可以保存得非常长久,这些问题也都很神秘。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修建的;有人说金字塔修建者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已经灭绝,现今的文明是重新发展起来的。至今,金字塔依然充满未解之谜。
三、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文明的兴亡
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史,是从公元前3500年前苏美尔王国开始,到公元前538年结束。苏美尔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是其文明发达的四个阶段。有时,又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简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发源于托罗斯山脉,流出山岭地区后平行地向东南方向流去,最后汇合起来流进波斯湾。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在现今的伊拉克境内,两河之间的肥沃平原,史称美索不达米亚,这是一个希腊名词,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当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畔出现的时候,古巴比伦文明也开始在这里孕育了。这是亚洲西部的一块沃野,它的周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从周围地区吸引来了无数部落和众多的民族,他们一方面互相影响融合,另一方面自然也战争连连。
在两河流域,古代曾先后由不同民族建立起多个王国。公元前3500年以前,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就已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也已经知道用铜,并且有了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期,来自西方的闪米特人侵入两河流域,他们在现今的巴格达附近建立起一个名叫阿卡德的城邦国。阿卡德最伟大的国王叫萨尔贡,他统治了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巴比伦城发达起来,它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东岸,现今巴格达以南100多千米。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起巴比伦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它的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28—公元前1686)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科技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汉莫拉比制订的法典史称“汉莫拉比法典”,是现代人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文献。公元前16世纪中叶,巴比伦王国遭外族入侵。公元前13世纪末,两河流域进入了亚述帝国称霸的时期。到公元前7世纪末,迦勒底人在两河流域又建立起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亡于波斯帝国。如今,这块土地上建立的多是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