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1

基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设计批评原载《装饰》2012年第1期,第14-18页。

◎ 郑曙旸

自1995年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至今已逾15年。1999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以三个台阶的概念设计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第一台阶—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第二台阶—2040年: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2050年: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2007年,党的十七大历史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近年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现实并不乐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严峻地摆在面前,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依然被禁锢在所谓的“国家利益”中。

“可持续发展问题,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的中心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并成为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0,第21页。

尽管得到国家政治指导层面的高度重视,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中国表现得依然十分突出。面对挑战和机遇,一个人口、地域、经济总量都处于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负有更多的责任。因此,作为直接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设计,同样负有更大的责任。问题在于不少设计者不但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而助纣为虐、充当帮凶。如此“高钙蛋白质营养粉”包装造假(见图1),不但无人追究其法律责任,还能堂而皇之走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图1 如此“高钙蛋白质营养粉”

可持续设计面对的社会现实十分严峻,可谓触目惊心。当代中国社会设计审美取向严重偏移。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奢为美。感官刺激的时空符号取代启迪精神家园的艺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遗弃的现象,已从普普通通的筷子(见图2)蔓延到最大的商品——房子,尽管房子不可能真的被遗弃,但是以炫富为目的购房空置占有(见图3),对于不可再生的有限土地资源而言无异于遗弃。“近年来,围绕着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同利益集团群体的博弈非常激烈,而其中尤以地产商、地方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专刊构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以地产商赚取最大利润为核心,地方官员为房地产推波助澜,从中获得GDP和政绩;学术精英引导公众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得地产商的‘好处费’;媒体专刊为地产商制造舆论,从中获得广告回报。强势群体强强联手,对老百姓打家劫舍,客观上破坏了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国家有充裕的财力,民间有足够的财富,发展房地产业让人民安居乐业,方可实现社会繁荣和稳定。中国现在还远没有完成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和信息化转型,人民也没有实现普遍富裕,以这种情况发展房地产业无疑显得太早,属于‘抢道’。”戴旭:《盛世狼烟——一个空军上校的国防沉思录》,新华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35页。(见图4)即使在国家的公共建筑领域,不少决策者的观念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不要说生态建筑,就是能够做到的以功能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也难觅踪影。拷贝西洋古典只是一种表象,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对土地和空间的极大浪费。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几乎都有着宽阔的广场和令人炫目的中庭,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博物馆则将这样的手法推上巅峰,形成了世界第一的博物馆大堂(见图5、图6、图7)。如此做派怎么能够可持续发展?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行政监管不力,涉及到设计目标的管理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于月饼包装的诟病不绝于耳,然而,2005年发布的月饼包装国家标准却难以实施。“每千克月饼的销售包装容积应不超过9.00×10立方厘米”,这样的标准几乎不具备检查监督的操作性。2010年的“9.3.2条款修订”第1号修改单,同样无法实施:“单粒包装空位不超过单位总容积的35%,单粒包装与外盒包装内壁及单粒包装间的平均距离应不超过2.5厘米。”面对所有厂家生产的全部月饼包装,能够每盒都打开做出如此精确的测试与计算吗?显然不能。即使是国家机关委托生产的月饼包装(见图8)都做不到,还遑论其他。我们并不缺少设计,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标准进行设计。固然设计的指向有审美的成分,但绝不是它的全部。功能的问题也只是设计的浅层内涵。如何创造适应未来生态文明的生活状态,同时又能满足以人的行为方式所界定的物质与精神合理需求,应该是今天的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可持续设计的基点,其指向符合人类生存的最高利益。谈设计批评自然要以这样的标准作为基础。只有批评没有建树,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批评。可持续设计正是在批判错误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设计系统。对应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以三个台阶的概念来界定可持续设计国家战略目标。

图2 筷子是典型的中国设计智慧,一物多用,生态高效。一次性筷子的出现,颠覆其存在的价值。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混合现实”单元,采用一次性筷子作展具的寓意是广泛与深远的。(摄影:王晨雅)

图3 见于网络的别墅图片。在中国,“别墅”成为高端独栋住宅的代名词。基于中国人均有效土地资源占有紧缺的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不可能按照“美国梦”的住房概念广造这样的“别墅”。即使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也无法满足。同样,微弱的人气难以驾驭庞大的空间,以今日中国的城市环境条件与家庭生活模式,住在这样的“别墅”中生活未必幸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图4 随着北京CBD的东扩,昔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址已经被拆。虽然只有40余亩地,却容纳了20世纪50至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文化建筑。一方面在搞“文化建设”,而文化的载体却在大拆大建中毁灭,如此下去城市终将成为文化的沙漠。

图5 国家博物馆中标方案。——选择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错误。世界上成功的博物馆改扩建,无不按照尊重历史文脉的态度进行设计,即保留原有的外观与空间不变,如大英博物馆、罗浮宫博物馆等等。现在建成的国家博物馆尽管保留了外观的造型,但空间的历史文脉与精神内核却完全丧失。平面交通流线和空间氛围远远不及旧馆,博物馆的主体,展厅空间退位次席,重要的中国历史展览进入地下,徒有一个空荡荡的西大厅。(图片来源:zhulong.com筑龙网)

图6 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高度达到26米。(摄影:王晨雅)

图7 假如按照保守的上部空间利用方案对国家博物馆西大厅进行改建,南北两侧上部空间可加建两层(每层高8米),形成4个2500平方米左右的展厅,总面积可达10000平方米。即使这样,一层南北两侧的层高还能达到10米。中央大厅依然保持26米的高度,取得视觉上宏大无比的观感。(根据zhulong.com筑龙网图片改绘)

图8 2010年的人民大会堂月饼包装

第一台阶: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时。以健全人格培养为目标,建立综合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以科学发展观在设计者和设计受众中建立生态消费观;通过普及全民设计教育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文化素养。第二台阶:到2040年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时。实现设计为资源和能源消费速率零增长的主导型贡献;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产出占有比例的相对优势;实现设计的产出与应用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零增长”。第三台阶:到2050年实现中国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时。实现由实物型设计模式向知识型设计模式转化;实现符合环境生态规律的综合设计运行体系;环境意识为中心、“人与自然”共生的新型设计系统。能否完成以上任务,关键在于通过各类教育实现的观念转换。中国直接从农耕文明的社会形态跨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时代,具有糟粕性质的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打破,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观念未能及时建立。具有精华性质的传统观念却被轻易地丢弃,而不加选择地迅速接受了西方文化所造就的价值观。

商业媒体的推波助澜,改变了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了处事准则和评价成功与幸福的标准。追求金钱和利润最大化的观念,造就了落后的社会群体意识导向。导致转变观念的障碍,其一,是狭隘的个人时空观。从决策者到设计者对环境问题缺乏现实存在的紧迫感,没有多少人相信电影《2012》的事件会在今生显现,遇到问题,“环境”会轻易让位于“发展”。其二,是社会运行中的消费文化占据了主导。个人自由、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成为主流,处于初期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找到突破重围的缺口。其三,是精神层面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人们变得极其现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目标的缺失,导致丧失对外人负责和对后世负责的做人准则,道德底线在很多方面被频频冲破。郑曙旸:“绿色设计路线图”, 《包装学报》,2010年第3期。传统美学观念的时空错位,造成了决策、设计、受众三者对物象审美的缺位。在提倡生态主义的今天,对美的感知不仅停留在外观形态的层面,而是蔓延到一个更广大的范畴——环境。早于西方存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法自然”的观点,透射出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传统审美哲学。决策层和规划者往往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错位地强调对象的形式感。“单一价值的思维方式”充斥着大众的头脑,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观念时空错位,成为阻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

符合生态文明的美学观念是基于环境的审美,这是时空一体完整和谐的审美观。环境审美不应该只通过一件单体的实物,而应该是能够调动起人的视、听、嗅、触,包括情感联想在内的全身心感受的环境体验场所。以静观为主的传统审美定位于空间的、视觉的、造型的、具有明确形象直观实体创造的反映;以动观为主的环境审美来自虚拟的、联想的、抽象的、具有文学色彩环境氛围创造的反映。前者能够满足感官刺激的欲望,在信息时代图像泛滥的今天成为弱智的代名词;后者能够满足环境体验的欲望,却又在读图时代被逐渐抽取魂灵,成为外表华丽而内质空心的躯壳。环境美学观念的时代重构,在于从传统美学观到环境美学观的转换。

从产品的设计观到环境的设计观,成为建立可持续设计观念的转换点。可持续设计的运行建立在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资源,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材料应用的循环,产品产出回收的循环;通过科学的设计引导人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和能源。功能与审美作为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终极目的显而易见。但是,产品设计为了满足超出一般生活需要的时尚消费需求,其外观的审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上升为设计两极中的主流。而环境设计需要调动起人与自然的全部合理要素,以动态的方式加以整合,单一的视觉造型感观弱化,易于达成设计两极的互动。

要实现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转换,提升全民的文化综合素质,唤醒东方文化原已具备的环境意识,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将缺失的设计观念扭转至正确的轨道,设计≠漂亮,设计≠奢华,设计≠时尚。将定位于消费文化的产品服务设计观念,转换为定位于生态文化的环境服务设计观念。“人与物”的设计指向,将设计思路的主导引向以造型为目标的物象视觉体现。器物外在形态显现的符号,异化为个人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其高级形式是以著名品牌构筑的奢侈品市场。

“人与人”的设计指向,将设计思路的主导引向以适用为目标的物象身心体现。物为人用与物尽其用的设计定位,使器物外在形态与内在品质达到高度统一,符合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服务于普适生活的市场。

“人与环境”的设计指向,是以上两种设计思路的综合。取其各自的优势,以绿色品牌的概念,通过设计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使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规范。

可持续设计——创造生态的适度生活方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