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要尽快优秀,就要接受挑战(1)

陶华碧在年纪轻轻的岁月,命运就不曾厚待她,给了她突如其来的灾难。从此,她开始了在黑暗里摸索光明、在绝望里寻找希望的日子。

实际上,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有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有人说,她是一个传奇,有人说,她的经历实在可叹,可大抒一笔;也有人说,生活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磨砺了她坚强的意志;也有人粗通命理,说她的名字,陶华碧,这三个普通的字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是这种贵气成就了她,成就了辣酱王的龙头老大。

其实,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从小砍柴、做饭、种地,在姐妹八个的大家庭里,她是那么弱小,她是那么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她想读书,她想承欢父母膝下,做一个乖巧的女儿。可是,命运对待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它的翻云覆雨手,冥冥中给每个降生到世上的人以最好的安排。

陶华碧,1947年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的一个农场里。在家排行老小,即家里的第八个女孩子。想来,家里是希望添个男孩的,结果又是一个女孩。虽然有一点小小的失望,可是父母亲对她还是有爱的。在那个穿衣吃饭都困难的年代,落生在十多口之家的陶华碧,像一棵野草,蓬勃旺盛地生长着。

都说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那里河水清凉,那里山草丰茂。那里的好山好水,养育了陶华碧一颗灵秀早慧的心。虽然她不能选择家庭,可是生活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给了她磨难,磨难却给了她毅力,给了她一颗为生活不停拼搏、不停上进的心。

彼时,她年纪尚小,小孩子总是爱好美食的,她也不例外。可是家庭条件有限,她经常饿得浑身发抖。在供养八个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供她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费力气,何况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瓜菜代粮的饥荒岁月里,她挖野菜,尝试植物根茎的各种吃法,她用仅有的一点口粮,做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农家百姓生活简朴,姐妹众多,每一年她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剩下的,每一年的过大年,全家才吃上一顿肉。她的爱美之心,她对舌尖的向往,潜伏于她穷困潦倒的环境中。据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本能被压制,就会从其他地方寻找补偿。年纪尚小的陶华碧,为了提升味蕾的感受,采用了大山里一种特殊的中药材,又采用自家种植的辣椒,酿制成了一种天然风味的辣椒酱。众姐妹们吃了都赞不绝口,父母也对这最小的女儿刮目相看。

童年是美好的,对于家境贫寒的农家女子来说,童年就是填饱肚子,用最简单的饭菜做出最鲜美的口味。用基本原料做最好吃的饭菜,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对于含着金钥匙出生在富贵人家的、整天海鲜鲍鱼佐餐的人,是做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这种在贫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保持苦中求乐的能力,是养尊处优的人不具备的。它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被激发的潜能力。也正是这种在苦境中乐观的能力,触发了一个弱女子最强的斗志,也正是这种能力,成就了以后的“老干妈”。

最璀璨的烟花,在夜里绽放,才会迸发出它的美。“强者”两个字,不是随便赋予的,也不是轻松写就的。在被人称作“老干妈龙头大王”“女强人”“辣妈”之前,她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子,她悲苦的人生历程,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审视。

20岁的时候,她结婚了,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命运好像眷顾了她,向她悲苦的人生灌入了一些甜,岂知上天只是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没几年,丈夫就患了重病,而两个儿子还小,要读书,要吃饭。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不能倒,没有正式工作的陶华碧,她的人生跌到了谷底。

生存还是灭亡?她还年轻,在其他夫妻你侬我侬、恩恩爱爱的时候,她却以泪洗面。爱人的病痛折磨着她,她的心如火焚烧。爱人的目光带着说不出的隐痛,他想放弃生命,他不想成为她的累赘。陶华碧握着爱人的手,告诉他,有她在,这个家就不会坍塌,他点了点头,心如刀割。

当年,他的工资只有30元,这点钱要治病,还得养育孩子,供孩子读书,是很难维持的。陶华碧在爱人病情有点好转、还能够自理的时候,告别了爱人,毅然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大都市——广州打工。

每一个在外打工的人,都有一颗漂泊的心。在今天开放的社会,到处可见背着行李、一脸疲惫的游子。他们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古人无数次地描绘游子的心态,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身在异乡才知道家庭的温馨。虽然那个家已经摇摇欲坠,但依然是她灵魂休憩时的港湾。

游子的心,是一颗落寞的心。在外要适应外面的人情世故,有时候还要忍受一些不得已的委屈。世上最近也最远的距离是人心和人心的距离。陶华碧背井离乡,走在城市工厂的小道上。她带去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辣椒酱,她每一餐舍不得买菜,就以馒头就辣椒酱来填饱肚子。

她生就一颗乐善好施的心,她带去的辣椒酱给了工友一些,工友们吃了都说好吃。于是每一次回家,她都会做很多辣椒酱,用以送给像她一样舍不得花钱买菜的工友。虽然在都市里,她和工友相处得融洽团结,可是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家里的亲人。她的两个儿子长得和她一般高了,能不能吃饱饭?爱人的病痛好些了没有?家里的钱够不够花?她想念亲人,想孩子,挂念爱人。

然而,让她一直担忧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她的爱人由于病情加重,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家里的孩子没人照料,她回到了家,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一个弱女子,两个幼稚的孩子,构成了一个“新”的家。唯独少了枕畔安慰的那个人。当时虽说他有病,可是陪她说话,就曾给她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如今,唯一那个安慰她的人走了,她也想跟着他去。

有一个名人说过,死容易活着难。陶华碧不能死,她的两个孩子还需要她的抚育。她必须要站起来,可是,当生活的大山压在她肩膀的时候,她简直是求死不能求活也难。

文人墨客会在这时候撰写优美的篇章,譬如,石头缝里的小草,暴风雨里的海燕,悬崖边的劲松……所有的篇章,不过是身在温柔乡里的人的呓语,对于真正落在苦难里的人,尤其是一个女人,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现实社会的残酷,必须要人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去真枪实刀地干活,去走街串巷做买卖,去挣每一分钱,这样日子才会过下去,好日子才会有盼头。

陶华碧擦干泪水,站了起来。

练摊,这事儿明星也曾干过

爱人离开人世后,陶华碧还要艰难地活下去。她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个母亲。两个儿子像小树苗一样,窜得和她一样高了。他们要读书,要吃饭,他们也需要其他孩子享受的玩具、零食。

虽然这个母亲肩负重担,疲惫不堪,可是,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他们虽然生长的环境,有风吹有雨淋,有艰苦岁月里不能享受到的山珍海味、变形金刚、奥特曼以及服装名牌;可是,他们有最伟大的母爱,那个母亲累了、疲惫的时候,从来没有大声训骂过他们一句。他们的母亲,孱弱渺小,可是那肩膀能挑得起一座山峰。他们沐浴在母爱的关爱里,幸福、茁壮地成长着,像小鹰一样翱翔着。

在当时的条件下,陶华碧从来没有说过让孩子退学不读书的话。个性坚强的她,在街上摆过地摊,做过各种买卖。只要能让这一家人活下去,能吃得饱饭,交得起学费,读得起书,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忍。没有生长在豪门深院,没有锦衣华服,没有三十六层棉被下那颗豌豆也能感知的公主做派,她的双手撒下的是汗,她双脚走着的不仅是土地,也是人生。

街旁的商贩认识她,道上的行人认识她。她在街道上卖过蔬菜,三毛钱进的黄瓜,别人卖一元,她只卖五毛;她于心不忍,她觉得挣钱要有道,不能赚得太狠。她人品好,待人直心肠,不会拐弯抹角。渐渐地,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即使如此,卖菜的微薄利润还是让他们一家过得入不敷出。

每个夜晚,她辗转反侧,为了家境的贫寒,她已经想尽了办法,怎么办?她一筹莫展。

有的人劝她,改嫁算了。反正你的婆婆对你也不好,爱人的肝病欠下的几万饥荒,都摊在你头上。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年纪还不大,长得面貌端庄,人老实能吃苦,改嫁也许是唯一一个出路。

陶华碧想也不想改嫁的事。爱人在世时,她和他恩恩爱爱,夫唱妇随。爱人有文化、有品位,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能把算盘打得啪啪响。陶华碧大字不识一个,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在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爱人身边,她学到了很多。爱人让她感知了生活中的“幸福”二字,爱人的熏陶让不识字的她,说话办事有了品味。

陶华碧感恩上天给了她天下最好的夫君。她受他的嘱托,绝不虐待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上进,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有文化、有修养,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陶华碧三十多岁守寡,却没有想过嫁人的念头。爱人走了,没人可替代。一有人劝她嫁人,她就会用一句话把对方噎回去:如果嫁人,先把我两个儿子供出来再说。

旁人知道,陶华碧的意思是,两个儿子要读出大学再商谈婚嫁。可是彼时,她两个儿子还在读中学,大学毕业还有好几年,这不是明明堵人家的嘴吗?渐渐地,没人再和陶华碧提再嫁的事了。陶华碧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两个牛犊一样强壮的儿子,她立志:自己吃不饱可以,孩子不能吃不饱。

在街边卖菜的营生维持着他们的日常开销。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不想复读高中了,为了减轻母亲负担,他去部队当了兵。小儿子在读中学。陶华碧多么想让大儿子上大学呀。当时的大学还没如今这么遍地开花,一个村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寥寥无几。陶华碧自己没有读大学,她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大学生。

可是大儿子李贵山看到母亲太辛苦了,他不愿意让母亲再负担自己四年的大学学费,他选择了去部队当一名军人。

陶华碧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无论如何也劝不了执拗的大儿子了,于是,她把希望都寄托在小儿子身上,希望小儿子能读大学,做一个具有书卷气息的文化人。

小儿子李辉更是一个懂事的儿子,和哥哥比起来,他更像父亲。李辉喜欢看书,没事喜欢写写画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灵秀气儿。手心手背都是肉,陶华碧挂念着去了部队的大儿子,也一心一意培养着小儿子,希望他长大后翱翔于高天阔海,做出一番事业。

小儿子有着一颗善感的心,读书闲暇之余,他来替妈妈看摊。陶华碧生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要儿子回家。李辉说,妈妈,我一边看摊一边看书,当年毛主席为了锻炼毅力,故意去街市上读书呢。

陶华碧看着乖巧懂事的儿子,又无奈又心疼。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陶华碧虽然过得潦倒穷困,是一个没人帮衬的寡妇,可是她有两个懂事的儿子,儿子就是她最大的财富。

摆摊的日子无疑是枯燥无聊的,中午也不能午睡,晚上很晚才能收摊,一大早就得去进货。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唯一的慰籍就是墙上贴的小儿子的奖状,那红艳艳的“奖”字,是她心中的太阳,是她的希望和安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名臣于谦的明志诗。意思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不怕焚烧捶打,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良心,这样才无愧于一生。陶华碧没有读过书,但是她在小儿子晨起的读书声中,听到过这首诗。她喜欢这首诗的通俗易懂,喜欢它表达出的涵义。只有历经辛酸坎坷的她才知道,咏志诗好写,真正做起来却难。但是如果为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良心,抛弃了做人的底线,又不是她的本色。

她爱两个儿子,爱这个三口之家。不管有多苦,她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本色生活,不屈服于世俗,不违背自己的底线,这正是她追求的真谛。

摆摊丢人吗?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女子,只要是清清白白靠双手挣钱,就不丢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止一个陶华碧。

演员梁家辉曾有一段被雪藏的日子。没戏拍的日子,他用皮条和铜线自己设计成小手镯,拿到铜锣湾大宛百货门口去摆地摊,还经常被警察追得满街跑,那情景和电视上的警匪片简直一模一样。

周星驰自小父母离异,他和妹妹成了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的多余的人。在寄养外婆家期间,他帮助外婆在街口卖指甲钳,外婆家生活本就窘迫,他和妹妹的到来使得家里更加寒微。摆摊的日子,让他体验到了世态炎凉,他从小就对人情世故看得透彻。于此,在他成为公司老板后,才会不惜余力地拍摄底层小人物的现状和挣扎,他也因此赢得大量粉丝。

刘德华出身农村,父母不甘心当农民,在城里开了一家小饭店。从小他就和妹妹起早贪黑,帮助父母照顾生意。早晨挑水,晚上洗碗。这种艰苦的环境,让刘德华受益终身。成名后,他感慨地说:“那时的经验让我受益无穷,使我学会独立生活、照顾自己。我虽然目前置身五光十色的娱乐圈,但内心仍保持着庄稼人吃苦耐劳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