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营销,是企业的命脉(4)
-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 张立娜
- 3463字
- 2019-07-19 01:19:23
当然,饥饿营销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定的缺点。第一,它会损害品牌形象。开始用户会受到“饥饿”诱惑,相信货源真的不足。时间久了,一次次“狼来了”,理智的用户将会看出这是商家恶意操纵的行为,从而失去对该品牌的信任。实际上,你伤害了用户,用户也会对你有所不满,以后将不再对该商品信任;第二,丢失用户忠诚度。饥饿营销的基础在于用户对该品牌的认可,愿意跨过更高的门槛来购买该产品。但其中必然存在着忍受与不满,长期下去,必然会丢失用户忠诚度;第三,延长资金收回时间。由于饥饿营销在销售之前就要造势,进行宣传,但是在销量上却有控制,产品销售周期相比其他一般产品会长很多,不利于资金的周转,有一定的风险。同时,只放出少量的产品更会使一大批用户去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当于拱手让出了市场;第四,难度极高。饥饿营销需要极强的渠道以及上下游控制能力,同时需要对品牌、产品、市场、整合营销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能力做好的。
饥饿营销失败的例子也让人恻然,比如魅族m8,在北京发布时,饥饿了那么久,到最后的结果是交了押金排了号的人,仍然有很大一群没有拿到手机,这个饥饿有点过了,没把握好度,所以很多人在购机现场直接退款,不再等下一批产品了,这无疑并没有增大市场的需求,而是伤害了用户。
陶华碧有限制地利用了“饥饿营销”,但也并不完全依赖于“饥饿营销”。她的经营战略,依靠产品取胜,依靠高质量的品味赢得佐餐调味界的老大地位。她一边让我们对“老干妈”的滋味垂涎欲滴,一边进行产品延伸。她的营销战术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大众。
香、辣、咸,舌尖就爱这一口
在风云多变、波诡云谲的商界,营销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如同美食诱惑的根本,不外乎一个字:香。品质决定一切,没有好的产品,即使广告做得多么绚烂,宣传造势做得如何隆重,也难以逃脱被遗弃的命运。
“老干妈”辣酱之所以做到了行业里的老大,不外乎最重要的三个字:香、辣、脆。有了这三种独特的、辨识率极高的味道,“老干妈”想不脱颖而出都很难。
俗话说,众口难调。“老干妈”却让这“众口”调成了它自己的味道,让华夏大地上13亿人口赞不绝口,它让全中国的人为了它魂牵梦绕,没了它茶不思饭不想,不外乎它有着独特的让人不能忘怀的口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上百种食物曾经引起人们的兴趣,可是看过之后,你还是会选择“老干妈”。因为影视上的食物,做法有着繁复、繁琐的特点。为了突出中华传统的风俗文化,那些食物都比较费时间。比如湘西苗族腌制的禾花鱼,制作前要先制作腌桶,腌桶要选用质地坚硬的杉木,为了保证腌桶的密不透风,要用竹篾箍紧,腌鱼前,还要把糯米炒熟,因为糯米是腌鱼必需的调味品,然后把鱼层层压紧,再压上重石,即使如此也需要等待一个月才能吃上。至于南安地区的烟熏腊肉腊肠,更是需要等待一年的时间才可食用。
至于影视剧中的食材来源,有的来自深山,有的来自海边,工艺过程大部分来自传统手艺,现代化的机器被他们所摒弃。所以影视剧中那些美食,有的需要你漂洋过海,亲自到农家小院品味才能品尝到里面的真正美味。有的因为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不是一般消费者消受得起。
“老干妈”辣酱工艺来源于民间,可是它的价格并不昂贵,七八块钱就可以买一瓶吃上几天,所以,它是属于比较划算的美食佐餐品。它具有的三种独特的味蕾感受:香,辣,脆,让无数人余辣满口,流连忘返。“香、辣、脆”就这三个字,让它的营销变得如此简单,不需要什么奇香异味,它就是那么简单又好吃。它的“香、辣、脆”,就是无形的广告,它的营销理念就是靠口碑取胜。
往事越千年,横亘白云间。香辣脆绵长,风味已延年。“老干妈”独领风骚,不与海鲜石锅竞高低,不与熊掌鲍鱼共春色。它不走高大上路线,高大上却独独青睐于它。它也不走偏僻狭窄的胡同,街道边市井头,都可觑见它的身影。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老干妈”偏偏被深山和闹市的人共同惦记,被不同地位不同肤色不同爱好的人共同喜爱着。它就像那翱翔的飞鹰,走沟渠、越高山,天有多高,它就能飞多高;它就像小草,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可是它用葱葱郁郁的绿色渲染着这个世界。
我无意给“老干妈”描绘绚丽的诗篇,我也无意给“老干妈”赋诗作词,我深深地感到了这瓶小小的辣酱,它拥有的“香、辣、脆”赶超了世界,赶超了我们人类所有的味蕾感受,它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聪明睿智如陶华碧,她知道食物之美,不在吃什么华盛大餐,不在品尝什么卡布其诺,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是舌尖上的味蕾对美好的向往。“老干妈”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它的豆豉是经过繁复的工艺,用黄豆或者黑豆煮熟后再发酵而成,发酵的豆类有了一种绵延的口味,而去掉了以往被我们不太喜欢的豆腥气,这种天然的豆香发酵后,有了一种糯软的感受,而更奇妙的是,它还具有一种豆香。发酵后的豆香,不像生豆子那么生涩,而是醇厚芳香,你大可以细细闻一闻,“老干妈”香不香。当然,香味的延绵也不仅仅是鼻子的嗅觉,它更多的来自于味蕾。品一品,你立刻会感觉,原来世间还有此类妙不可言的美不胜收的感受,放在舌尖上,它油滋滋的,咬它一口,香喷喷的。
在大学进修营养学时,我曾以为,“香味”就是指嗅觉感官,和其他感官没有任何关系。我曾狭义地把“香味”定义为如同巴黎香水麝香一样的嗅觉感官刺激,后来我的导师告诉我,香味不仅仅包括嗅觉的刺激,还应该有味觉感官刺激。
那时候我还有点迷惑,直到接触到了“老干妈”,吃了一瓶“老干妈风味豆豉油制辣椒”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这就是嗅觉和味觉都能感受到的“香”。
唐朝诗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我曾以为是一位郁郁寡欢、忧郁愤懑的诗人,可是当我看了他的《饭僧》,我才意识到,他原来颇有情趣。“别屋炊香饭,薰辛不入家。温泉调葛面,净手摘藤花。蒲鲊除青叶,芹齑带紫芽。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好一个为了美食甘愿流连山间僧舍的怡然心态。既然能够做到“温泉调葛面,净手摘藤花”,又怎会郁郁寡欢、没有生活情趣呢?一个喜欢美食的人,无论如何也是一个有情趣、有爱心、有生活品味的人。爱好生活,热爱美食,不管生活给了他什么,是苦是酸,他都能坦然受之,并且以欢畅的心态来迎接第二天的到来。因为第二天,除了有点仕途不顺,还有美食的诱惑呢。
想来陶华碧是个懂得情趣的女子,年轻时候爱人去世,给了她生活中最惨烈的打击。她作为单亲妈妈,拉扯着两个孩子,不管多么难,她没有要过国家任何救助,没有向亲戚朋友伸过一次手,她打过短工、卖过菜、开过饭馆、食品店,最后终于办了个加工厂。据有些记者采访,说她对钱财有一种近乎偏执的重视,这可以理解,因为她体会过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饥馑,知道没有钱万万不能,所以她对金钱的重视超过了一切,她是实实在在的,务实的。她不会讲花里胡哨的大道理,她也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她就知道,做人就跟做辣酱一样,不能来虚的,要么好吃要么不好吃。换句话来说,就是要么香要么臭,中间值不是陶华碧的风格。她爱生活,生活却没有给过她甜,她终于制作出了一种辣酱,让她的人生从此步入了“香气弥漫”的世界。
陶华碧还认为,“辣”和“脆”也是美食不可缺少的口味。为什么选择辣,辣本来在某些地区并不受欢迎,可是陶华碧认为,单纯的“辣”有时候是让人味蕾受到刺激,感觉不爽,可是如果“辣”和“油”应用在一起,就完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直冲嗓子眼儿的让人流泪的辣,做出不一样的感受。
因为辣用了油做辅料,当火烫烫的油滚在“辣”里面时,那油就变得辣香辣香的。但它已经消弥了辣的那种重重的刺激,变得可以接受。滚烫的油浇灭了辣所带来的重口感,油成了红色的,好看又有营养。辣也服软了,变得入口绵软,成了我们喜欢的那种感觉,忽然就变得好吃了。陶华碧身在贵州,深谙辣和油结合的美妙滋味。还是在南方打工期间,她就经常带着几瓶自己亲手做的辣椒油,买一个馒头,从中间掰开,涂上一些辣椒油,那馒头立刻就变得无比的美味。
至于陶华碧后来几经改良,做出来的“老干妈”,更是秉承了“脆”的风味。一种美食,味道极好,再加上一些脆的口感,更是让人爱不释“口”。我曾经尝过天津的麻花,也曾经吃过苏州老工艺制作的点心,它们驰名中外的唯一理由便是“脆”。看似高大上的面食制品,不过就是白面做成,既可以做成五毛一个的馒头,也可以做成价格昂贵的苏式糕点,它们所用的面粉没有差别,有差别的就是点心里加了一种特殊的口味“脆”。
有了香,有了辣,有了脆,“香、辣、脆”,世间还有什么风味能比得过呢?只有牢牢记住它的名字——“老干妈”,它的制作者陶华碧,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享受,她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让我们为之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