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指挥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著名战役,建立了曹魏政权,他传奇的一生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一、少年阿瞒

曹操,字孟德,小名叫阿瞒,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一个属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里。他的祖父曹腾,是汉桓帝时很有地位的宦官。从生理上说,宦官是不可能生儿子的,曹腾为了有人能够继承自己的香火,便领养了一个儿子,他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汉灵帝时,政治腐败不堪,皇帝公开标价出卖官位,曹嵩花一万文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太尉是当时中央政府的三公之一,地位很高,他还担任过司隶校尉,大司农等官职。此外,曹操的许多叔叔、伯伯们都在中央和地方做大官。

少年时代的曹操任性放荡,爱好射箭习武,他目无礼教,从不受礼俗约束。不过他机敏过人,能随机应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不务正业,看不起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非常器重他。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要大乱,没有治世之人是不能拯救天下的,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就只有你了!”

碣石

碣石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北距海岸450米,为石英花岗岩。当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征伐辽东,路经此地,一时感慨万千,高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四言诗绝顶之作,苍凉恢弘,气度非凡。

桥玄将曹操介绍给当时在品评人物方面最有威望的许劭。许劭看到曹操后,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件事情传到士大夫官僚们的耳中,大家开始对曹操注意起来。

二、步入仕途

公元174年,曹操刚20岁。他被地方官以“孝廉”的身份推举做郎官,出任“洛阳北部尉”,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洛阳北部尉的职责是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曹操上任后,决定从小官做起,把京城的秩序整顿好。他特制五色大棒十几根,悬挂在县衙大门的两旁,明申禁令,颁布治安条例,凡是有违犯者,无论是豪强权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用五色棒打死。有一次,皇帝宠信的太监蹇硕的叔父,依仗权势,触犯夜禁,曹操依令行事,将其捉回县衙,命人将其处以棒刑。从此,京城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不敢违犯禁令,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行刑图与议事图 汉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前往镇压颍川的黄巾军,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济南相(太守)。济南(今山东历城东)是侯国,按东汉制度,被分封的王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无行政权力,由中央派来的国相处理政事。济南所属十几个县,县官多上通外戚宦官,下结地方豪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将地方搞得一塌糊涂。曹操上任后,检举了十几个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县官,结果有八个被朝廷罢免了官职。从此,济南的吏治大为好转。

三、初立资业

【1】讨伐董卓,建立兖州根据地

何进掌政时,曹操任典军校尉,参与何进谋杀宦官的行动。后来董卓带兵进洛阳,曹操不愿与他合作,逃出洛阳到陈留。在陈留,他拿出一部分财产作为训练军队的费用,并在陈留太守张邈和他的好朋友卫兹的帮助下,招兵5000人,组成军队,准备讨伐董卓。当时起兵讨伐董卓的还有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等,因为袁绍的声望最高,被推举为盟主。

关外侯印 汉

曹操最初所建立的军队名为“青州兵”,军纪严整,制度森严。此印为当时军队中高级将领的印绶。

讨伐董卓的行动很快就失败了,曹操感到自己兵力太少,又无固定根据地。要想站稳脚根,必须立即扩充军队,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公元192年,青州的黄巾军攻入兖州,杀死兖州刺史刘岱。曹操趁机进入兖州,被兖州官吏推为兖州牧。接着他又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和农民军激战,结果农民军大败并向济北方向退走,曹操穷追猛打,青州黄巾军30万人被迫向曹操投降。曹操从中挑选健壮青年,组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号为“青州兵”。

【2】挟天子以令诸侯

自从董卓被杀后,汉献帝不久便落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的手中,二人为争夺汉献帝,在长安发生争执。李傕放火烧掉宫殿,将献帝劫持到军营之中;而郭汜则扣住公卿大臣作为人质。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示意图

后来双方和解,把献帝和大臣放了出来。献帝和大多数将领主张回洛阳,而李傕、郭汜不愿离开老巢,表示反对。皇帝和大臣们最终逃到将领杨奉的军营中,在杨奉等将领的护送下,逃回残破的故都洛阳。

曹操听说献帝回到洛阳,认为这正是奉迎皇帝的好机会。曹操手下谋士荀彧劝曹操说:“现在皇帝东奔西逃,人们担心皇帝的命运,如能在这时奉迎献帝,正符合人们的愿望。用忠于帝室的行动来镇住割据一方的豪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应该当机立断,及早行动。”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亲自率军到洛阳去迎献帝,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同时把年号改为建安,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于是,曹操开始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

“苍天乃死”字砖 汉

此砖是曹操先世宗族墓的壁砖,字砖中“苍天乃死”四字与黄巾起义的口号不谋而合,起义军广泛传布太平道,表达民众推翻汉朝的普遍心情。

【3】颁布屯田令

因为董卓的烧杀和军阀的混战,中原地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各个地方的军队普遍缺乏粮食,曹操看到这种景象,清楚地认识到,地方残破,州里萧条,对自己很不利,尤其是军粮的缺乏对自己的威胁更大。

耕耙图 三国

三国时期,魏在淮南、淮北大规模推行军屯,蜀汉在成都平原兴修水利,屯田耕作;吴在江南地区植桑屯田,三个国家农业都很发达,为发展经济、振兴军事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这幅出田图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屯田耕作的情景,是当时社会风尚的表现。图中农夫身穿镶黑红缘的白长衫,右手牵牛,左手举鞭,赶着一头拉犁耙的牛在耙地。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接受部下枣祗的建议颁布“屯田令”,实行屯田。实施屯田令,就是将农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编制起来,组成屯田客来开垦和耕种国家所拥有的土地。屯田的实行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要掌握大批公有土地;二是有一定的劳动力和物力。屯田的收入是这样分配的:屯田客若用自己的耕牛耕种国家土地,就将收入的50%交给国家;若用官家的耕牛耕种,则将收入的60%交给国家。屯田客不再负担兵役和徭役。屯田的管理机构是:屯田的基层组织是屯,每屯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不属于郡县,自成系统,中央设大司农,总管全国民屯,郡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相当于郡守;县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屯田还有一种形式是让士兵一面耕种,一面防守,叫作“军屯”,以营为生产单位,每营有六十个“佣兵”。几年的时间,屯田地区的谷仓全都堆得满满的,在曹操的统治地区,每年可以收获粮食上千万斛。屯田使曹操解决了当时最严重的农业生产问题、军粮问题、社会安定问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长期的战争中,曹操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产。有一次曹操正在骑马前进,忽然马受惊,顿时将一大片庄稼踩倒。曹操下马后,对主簿说:“我的马踩坏了麦苗,违反禁令,请按军法议罪。”主簿说:“您是一军的主帅,怎能治罪?”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自己违犯了,如果不治罪,又怎能统率部下呢?”主簿说:“法令是针对一般将士的。按照古书《春秋》定的礼规,对尊贵的人是不施刑的,况且将军是因战马受惊而误入麦田,我看就不必议罪了。”曹操道:“既然主簿不肯议罪于我,我就自己来执行法令吧。”说完,拔出佩剑,将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算是割发代首。割头发在古代也叫一种刑罚,叫髡刑。因为头发是父母所给,是不能随便损坏的,否则就是不孝。曹操作为一军主帅,当然不能因这点小事而自杀,但他能以身作则,割发代首,不将自己置身法外,这已经非常可贵了。这件事在全军中传开,将士们无不肃然起敬,军队纪律更好了。

水田附船陶器 汉

东汉末年,曹操占据北方,实行屯田,这样既能解决军粮问题,又可操练军队,控制军纪。汉代规定,作战士兵每人以月供应粮物,粮物的进出都有严格的手续,曹操更是规范了这一程序,并且更为严密。此器即是军屯的士兵在水田中劳作的形象反映。

四、官渡之战

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在经济上实行了屯田,有了坚强的后盾,于是他开始实行统一中国的行动。此时,他的四面都有强敌,东有吕布占据徐州;南边是袁术,占据淮南扬州;西边是张绣,占据荆州南阳;北边是袁绍,占据着青、冀、并、幽四州地盘。曹操决定采用北和袁绍、先弱后强、由近及远、分化拉拢、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他首先对韩遂、马腾采取安抚政策,让他们不致轻举妄动;关中地区,他把自己大将军的头衔让出来,封给袁绍,以此稳住袁绍。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曹操开始首先攻打张绣,以此作为他统一中原的第一战。

公元197年,曹操的大军攻到南阳郡的宛县,张绣率军投降。后来张绣对曹操的行为不满,一天夜晚,趁曹军不防,发动突袭,曹军损失惨重。曹操只好逃到舞阴休整。公元199年,曹操再次进攻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劝说下,第二次投降,曹操不计前仇,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结成儿女亲家。张绣降服,曹操实力大增,已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袁术。公元197年,曹操正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袁术急忙称帝,并定都寿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对抗曹操,设法拉拢占据徐州的吕布,表示愿意与吕布结为儿女亲家。曹操闻听此事后,以献帝名义下诏书表扬吕布杀董卓之功,借以笼络吕布。吕布便后悔将女儿许给袁术之子,连忙将已上路的女儿截回,并杀死袁术派来的使者。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示意图

吕布的做法激怒了袁术,袁术派几万骑兵攻打吕布,由于吕布勇猛,袁术一败涂地。当吕布使袁术力量大大削弱,再也无力与曹操相对抗时,曹操便派大军进攻袁术,袁术吓得赶紧退缩淮南,从此势力逐渐削弱,不久病死于寿春。然后曹操下令围攻吕布,两个月后,吕布粮草断绝,只好投降。曹操认为吕布作战勇猛,很想收在麾下,但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让他不寒而栗,最后吕布被杀。

公元200年,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

当时袁绍占据着黄河以北,曹操占据着黄河以南及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实际上,袁绍兵多将广,有数十万人,还占据着青、冀、幽、并四州,不但军粮充足,而且军事力量也远胜曹操。

公元200年春,袁绍派10万精兵来同曹操决战。他的大军开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安营扎寨,并派大将郭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当时,曹操的部下刘延驻守白马,坚守不出。曹操虽亲率大军驻扎在官渡(今河南中年县),但是兵力也很少,只有三四万人,没有办法分兵来救。曹操很是着急。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说:“我军兵少,面临强敌,正面交锋恐怕不易得手,应该分散袁绍的兵力。曹公您领兵向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推进,摆出要渡黄河进攻袁绍后方的阵势,袁绍一定分兵向西,然后我们用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擒获颜良。”曹操认为荀攸说得很有道理,便按他说的去做,进军延津。袁绍知道后,十分惊慌,急忙命令黎阳的袁军星夜赶到延津渡口,截住曹军,不让他们过河。曹操见袁绍中计,便立即率领轻骑直扑白马。当时围攻白马的是袁绍的大将颜良、郭图,他们自恃兵多将广,又有黎阳作后盾,麻痹轻敌。曹军到白马后立即发动袭击,颜良、郭图毫无防备,被杀得大败。

绿釉陶望楼 东汉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孤注一掷,全军渡河,追击曹军。

沮授一再劝告袁绍,但袁绍向来刚愎自用,不听劝告,率大军渡过黄河朝延津以南而来,并派大将文丑率精兵追击曹军。曹操见袁绍军追来,下令以后军为前军,绕道西进;令徐晃率600多名精锐骑兵在树丛中埋伏起来。文丑率大军追到,见路上扔满车辆物资,士兵们纷纷跳下马抢东西。这时曹军突然杀出,袁军仓促应战,大败而逃。文丑被徐晃一刀砍死,袁军士兵逃降的不计其数。

袁绍一再战败,一心想跟曹操决一死战。沮授经仔细分析,认为袁军新败不宜决战,曹操虽胜,但兵少粮缺,只要与曹长期对峙,曹操必败。袁绍骄傲成性,无人能劝,亲率大军直逼官渡。官渡离许昌不到二百里地,是许昌的屏障,也是南北咽喉要道。一旦官渡失守,许昌危在旦夕。这时曹操只有死守官渡。曹军作战勇猛,又占有地利,袁绍攻了好几次,都无功而返,两军处于相持状态。

粮草缺乏的曹军被困官渡已一个多月,再也坚持不下去,曹操决定退守许都。荀彧正在许都留守,知道后便给他来信,让他再坚持一下,事情可能会有转机。在袁绍那里,许攸一眼看破曹操困境,认为曹操兵少,此时又去集中力量与袁军对抗,许都一定空虚;如果派一支精锐轻骑去偷袭许都,一定能攻下,也能把献帝控制在手中,再来讨伐曹操,曹操必被擒。即使许都攻不下,也会造成曹操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面,曹操必败。但袁绍并不听从他的建议。

许攸见袁绍骄横顽固,必败无疑,便星夜离开袁营,投奔曹操而去。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靠,连鞋都顾不及穿上,就跑出去迎接,拍手大笑。许攸见曹操这么重视人才,认为他是位明主,便献计说,乌巢是袁绍存放辎重粮草的地方,如果派精兵偷袭,不出三天,袁绍必败。曹操惊喜万分,便依计行事。

斧车 东汉

十月的一天晚上,曹操留下曹洪、荀攸留守大营,自己亲自率兵直捣乌巢。为了蒙混过关,他们都换上袁军的旗号、服装。当袁军盘问时,他们便欺骗他们说是袁绍派来加强防备的,就这样轻易地到了袁绍屯粮的地方,赶紧用火把将粮囤点燃。袁军见粮囤突然着了火,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曹操就率领部下奋勇冲杀过来,仓促之间,袁军毫无防备,四散而逃,淳于琼被当场杀死。

官渡之战示意图

乌巢被烧,袁绍决定偷袭曹操大营,切断他的归路,而不派兵去乌巢。张郃、高览被袁绍派去攻打曹军大营。张郃深知,如果粮草被烧,袁军将无法支持,必败无疑,他便去劝袁绍,但没有效果。张郃只好硬着头,同高览领着几万大军攻打官渡曹军大营。他们刚到达官渡,就遇到曹军的顽强抵抗,背后又受到从乌巢得胜回来的曹操的猛攻。张郃见袁绍成不了大事,便与高览率军投降了曹操。

袁绍经此打击,实力大大削弱,袁绍的士兵不攻自乱,曹操率军奋力冲杀,袁军大败。袁军7万多人被杀死,袁绍慌忙带着儿子袁谭和800骑兵,向北逃窜。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继续向袁绍的地区进兵。公元202年,袁绍病死。公元205年,曹操对袁谭发动进攻,袁谭兵败被杀,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逃往乌桓。公元206年,曹操攻下了冀、青、幽、并四州,北方统一。

五、平定乌桓

乌桓,也叫乌丸,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东胡的一支。在群雄忙于逐鹿中原时,三郡乌桓的骑兵攻破了幽州,掠走汉民十几万户。袁绍平定河北四州之地,封乌桓首领为单于,并把养女赐婚单于,用和亲的策略安抚他们,于是乌桓便依附于袁绍。曹操攻破邺城,杀了袁谭,袁熙和袁尚战败后便投奔乌桓去了。为了北方边境的安全和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曹操准备征讨三郡乌桓。

乐舞杂技画像砖 东汉

曹操深知,远征乌桓并非易事,须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他动用大批民工开凿两条水渠,一条是平虏渠,一条是泉州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经过一番准备,曹操统领大军出发,他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留下了大量辎重,轻装疾进。曹操本来计划从无终沿渤海湾,取道山海关一线前进。但过无终后,连日大雨不止,滨海地区地势低洼,烂泥淤积,给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乌桓兵得知曹军进击的消息,在险要处一一设防扼守,曹军沿途不断地遭到阻击。这样一来,曹军几乎陷入了寸步难行的境地。

幸好这时曹操请到了田畴做向导,从蓟县出发,经过卢龙塞,穿越五百里高山绝谷,自白檀、平冈、鲜卑庭到了柳城。此时袁尚、袁熙和乌桓的蹋顿单于才知道曹军已到,集结数万骑兵。八月,在距离柳城数百里之遥的白狼山,两军突然相遇,曹操登高观察,见乌桓骑兵分散开来四面出击,便命令张辽为先锋,集结兵力迅速猛攻右翼。乌桓骑兵被这种凌厉的攻势所震慑,很快便惊散崩溃,蹋顿单于等皆被杀死,袁尚、袁熙逃奔辽东,归降者达到20余万人。

后来,袁熙、袁尚也先后被消灭。曹操大军开进了柳城,三郡乌桓被彻底征服了。曹操凯旋的时候,把从前被乌桓掳去和逃往塞外的汉族人民十多万户全部带了回来。从此,北方混乱的局面结束了,社会经济得到了正常发展。

曹操为了纪念这次出征,写下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这首千古名诗,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年,曹操已经53 岁了。

六、赤壁之战

孙权的父亲孙坚始据江东,后传权于其兄孙策,势力相当稳固。公元200年,孙策被人用毒箭射伤,救治无效,英年早逝。临死前,将大业交给年仅19岁的弟弟孙权。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把“坐江东,观成败”作为原则,进一步稳定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公元208年,孙权在部下周瑜、鲁肃的帮助下消灭了黄祖,成为江东霸主。

曹操平定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后,完全控制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一共八州的地方,形成了独占中原的局面。当中原大地群雄争霸、混战不已的时候,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区也有一股势力正在不断壮大,那就是孙氏父子。

周瑜像

当曹操忙着统一北方,孙权忙着征服江东时,还有一股军事力量正在酝酿、发展之中,那就是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据说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小时家里很穷,靠贩鞋为生,好结交朋友,与同郡张飞、河东关羽结成生死之交。他在中山(今河北定县) 商人的资助下,组织起地方武装。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起兵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但因势力太小,所以在征战中常常失败。

袁绍失败后,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刘表给他一部分兵马,让他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刘备到荆州后,充分认识到要想建大业,必须有一批有才智的人来支持自己,便开始搜罗人才。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刘备听到后相当高兴,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由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很快便形成一支不容轻视的力量,加入军阀割据战争。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直指荆州。当曹操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时,盘踞这里的刘表就病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向来就不和睦,在刘表临终前几个月,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刘琮被部下拥戴,继任荆州牧。刘琮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听说曹操来攻荆州,暗地派人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襄阳,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正在与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今湖北襄樊)操练兵马,他还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大军逼近时,单凭自己的力量抵抗曹操已不可能,便与诸葛亮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刘备在荆州很有影响,当他撤退时,有十多万百姓纷纷随他南下,辎重数千辆,男女老幼互相搀扶,所以每天走得很慢。曹操看出刘备想退守江陵的意图,亲自率五千骑兵,昼夜急行三百多里,直奔江陵。曹军在当阳长阪追上刘备,大败刘备。曹操顺利占据江陵,而刘备却逃到刘琦驻守的夏口。此时刘备的军队除关羽的一万水军和刘琦的一万多步兵外,其余损失殆尽。

水陆攻战画像石 陶船 东汉

船为长条形,首尾较狭,中宽,平底。船内设置前、中、后三舱,船前有锚,船后有舵。船内六人,分散各处作各种姿势,反映水手的分工。

曹操席卷荆州的消息传到江东,孙权部下的文武官员都异常震动,有些人主张投降,孙权犹豫不决。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权就曾派鲁肃到荆州去探听虚实,鲁肃在当阳劝刘备把军队移驻到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以便和东吴互通声气。刘备乘机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去见孙权,商议联合抗曹的策略。这时候,孙权接到曹操的恐吓信,声称孙权若不投降,他将率80万大军直捣江东。曹操的威势使一些人吓破了胆,长史张昭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只有投降才是上策。针对这种观点,周瑜批驳说:“曹操挥师南下,后边有关西马超、韩遂的威胁,后方一定不稳定。再说曹军习于陆战,不习水战,他们与我们较量是舍长就短。另外,现在是寒冬十月,曹操军马粮草不足,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生疾病。这些都是曹操致命的弱点。曹操号称80万大军,据我观察,曹操带来的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已疲惫不堪;从刘表那里所得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且人心不稳。这二十二三万军队人数虽多,但不堪一击。将军只要给我5万精兵,就足以打败曹操,请将军放心。”一番话说得孙权非常激动,他拔出宝剑,砍掉奏案的一角,厉声说道:“诸将吏谁再敢说投降二字,就和这奏案一样!”

于是,孙权以周瑜为左督(总指挥),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谋长),率精兵3万,与刘备大军一齐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今湖北嘉鱼),与江北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曹军因水土不服,不少人染上了疾病。北方人不习惯乘船,在船上站立不稳,眩晕呕吐,别说作战,就连正常行走都困难。为了解决晕船的问题,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铁链互相连接起来,以减轻船身的摇晃。这样一来,士兵在船上有如履平地之感,精神又都振作起来。周瑜的部将黄盖发现这一情况,便向周瑜建议使用火攻。为了麻痹曹操,以便在展开火攻时尽量接近曹营,周瑜决定让黄盖诈降。曹操接到黄盖的投降信,以为是自己的威势使江东将领害怕了,遂相信了黄盖的投降,并约定好投降的时间和信号。

云纹漆匜 汉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的一天,黄盖带领10艘大船,船上装满干柴,浸上油液,外面用帷幕盖好,插上约定的旗号,又在每艘大船后边拴上小船;大船在前,小船在后,直奔曹营。在接近曹营水寨时,黄盖命士兵举火,并齐声高喊:“黄盖来投降了!”曹军信以为真,丝毫不加防备,还纷纷走出船舱来伸长脖子观望。两军相距不过二里地时,黄盖命令解开快艇,同时在各船点起火来。曹军这才发觉上当,但要避让已经来不及了。

风猛火烈,船驶如飞,转眼间曹军水寨顿时淹没在一片烟山火海中。周瑜和刘备率领精锐跟在黄盖后面,乘势猛攻。曹军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被烧死、淹死和杀死的人不计其数。曹操败走华容道。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曹操在战斗中损兵折将。恰在这时,又传来孙权围攻合肥的消息,必须派兵驰援。曹操只得留下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队伍踏上北归的路途。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再也无力南下,统一全国的愿望化成了泡影。孙权稳定江东,并且向岭南地区发展。刘备占据荆州,向益州发展。

七、降服鲜卑

当曹操征服三郡乌桓后,乌桓族的势力大大削弱,但在乌桓西面的鲜卑族又逐渐强大起来。公元218年,代(今山西阳高)、上谷(今河北怀来)二郡塞外的三个单于,联合近塞的鲜卑族部落酋长轲比能,侵扰河北边境。

公元218年,曹操派三子曹彰领兵征讨鲜卑。当曹彰到达涿郡边界时,乌桓、鲜卑的联合骑兵突然来袭。这时曹彰手下只有步兵1000人,战马数百匹。曹彰采纳田豫的建议,利用地势布成圆形的阵势,命令步兵在外,弓驽手暗藏在内,联军来时,一齐发射,结果乌桓、鲜卑的联军无法前进,便退散了。曹彰亲率士兵追杀,一直追了二百多里,到达桑乾(今河北蔚县东北),距离代郡也只有二百多里路了。曹彰部下的将官认为新到远地,人马劳乏,曹操又有不准越过代郡的命令,劝曹彰不要轻敌冒进。曹彰说:“领兵出征,只要对我们有利就要前进,怎么能事先规定一个限度呢?况且趁敌人去得不远,继续追击,一定可以获得大胜;如果放任敌人逃走,又算得上良将呢?”说完,他立刻上马,命令士兵说:“后出者斩!”结果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赶上了联军,打死打伤和活捉乌桓和鲜卑联军好几千人。这时,鲜卑轲比能知道无法获胜,便带兵退走塞外,并向曹操表示降服,北方边境重新恢复了安定。

鎏金铜羽人 东汉

八、建安风骨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这个时期,东汉王朝在政治上分崩瓦解。与此相反,文学史上的“建安”时间,则以充满新文学的生气而著称。这种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安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操。

文姬归汉图 明 仇英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被称作“三曹”,是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聚集在曹氏父子周围的建安文人,首推“建安七子”。他们中虽然有些出身卑微,但都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如王粲,从京都跑到荆州,流离奔波,却得不到刘表的重用,后来归附曹操,就一再被加官重用。陈琳,字孔璋,曾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痛骂曹操;后来袁绍失败,陈琳归降曹操,曹操因爱惜其才,不但未加以处罚,反而重用他。除了他们两个,还有鲁国的孔融,字文举;北海的徐干,字伟长;陈留的阮瑀,字元瑜;汝南的应玚,字德琏;东平的刘桢,字公干。这七个文人被后世称为“建安七子”或“邺下七子”。

建安七子图

另外,东汉著名的女文学家蔡琰(字文姬),在军阀混战时被匈奴掳去,后来曹操派人用金币把她赎了回来。

曹操不仅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建安文学队伍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曹操所写的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二十多首。他在叹息征讨董卓无功时,曾经以悲伤的心情写出了题为《蒿里行》的一首诗,生动具体地刻画了汉末社会的残破景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远征战士的同情,其中有几句是: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九、曹操之死

三国鼎立示意图

公元217年冬季,刘备发动了对曹操的西方战略要地汉中的进攻,曹操不得不在同年九月亲自率领援军赶到长安,就近指挥汉中的战事。公元219年年初,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杀死,同时又传言刘备的部将关羽出兵江陵,进攻襄阳、樊城,曹操只好退回长安。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由于长期鞍马劳顿,得不到休息,病情加重,不久就死去了,终年66岁。

从曹操起兵陈留到病死洛阳,共经历三十多年。其间,曹操先后消灭了长江以北的陶谦、吕布、袁术、刘表、张绣等地方豪强势力,结束了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北方,发展了北方经济,为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曹操死后不久,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即为魏文帝,曹操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