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据症选药,调兵遣将(3)

临床上,通常把消化不良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多种检查,以确诊原发病,然后有的放矢,标本兼治。通过对原发病的治疗(治本),随着病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也会随之改善。在治本的同时,也可以有选择地投用助消化药以治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选用胃蛋白酶合剂或多酶片;慢性胰腺疾病,可选用胰酶片等。对单纯性消化不良,按其对某种食物进食过多,或食后消化不良来选择促消化药物。如进食肉、蛋、豆类蛋白食物所致者,选用胃蛋白酶或胰酶;吃米、面、红薯等淀粉成分多的食物所致者,选用含淀粉酶的促消化药物。

(三)选药合适,用药合理

助消化药是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其大多数本身就是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如盐酸和多种消化酶制剂;当消化液分泌不足时,用它们能起到代替疗法的作用。另外,有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增强消化酶的活性(如康胃素等),或制止肠道过度发酵(如乳酶生等)。下面谈谈如何合理选用助消化药。

(1)胃蛋白酶:一种消化酶,常用于进食蛋白性食物过多或缺乏胃蛋白酶所致的消化不良、病后恢复期的消化功能减退、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但胃蛋白酶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故常与稀盐酸合用,于饭前或饭时服用,不宜与硫糖铝、碱性药物同服。

(2)稀盐酸:10%的盐酸溶液,内服能增加胃液的酸度,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可用于各种胃酸缺乏症及发酵性消化不良,于饭前或饭时服用,用前须用温开水稀释成1%溶液,服后用水漱口,以免腐蚀牙齿。

(3)胰酶:多种酶的混合物,主要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其在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中活性较强。主要用于食欲不振及肝、胰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于饭后服用,片剂不可嚼碎,不宜与酸性药物并用。

(4)多酶片:含有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成分,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后胃功能减退、饮食过饱、异常发酵,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胀气等症。饭前服,不能嚼碎。不宜与硫糖铝、胃舒平、胃得乐、洛赛克、雷尼替丁等合用。

(5)复方淀粉酶粉:又称胖得生,含有淀粉酶与胰酶、乳酶生等成分,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小儿积食、肠内发酵、腹胀等,于饭前或饭时服。

(6)康胃素:可促进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酶的活性和调节胃肠功能。适用于慢性胃炎、老年人消化不良、婴儿厌食及孕妇的胃肠功能紊乱,于饭前服。胃酸过多或急慢性胰腺炎病人禁用。

(7)乳酶生:系活乳酸杆菌的干燥制剂。它能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内酸度增加,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和蛋白质的发酵,减少肠内产气,故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胀气及小儿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此药宜在饭后用冷开水送服,不可用热开水,否则活菌将被杀灭而失效;也不宜与抗菌药物或吸附性药物(如药用炭)合用。

(8)消胀片:含二甲硅油与氢氧化铝成分,可降低胃肠内气体微泡的表面张力,以促使气体微泡破裂而释放出气体,排出体外。适用于治疗胃肠胀气,在气体排出后有助于消化。

其他助消化的中成药(如保和丸、大山楂丸等),均可对症选用。应注意的是,消化酶制剂应密封贮存在冷暗处,若超过有效期,则不可服用。

选对胃药,别踩“刹车”当“油门”

近几个月来,的哥老张感到反酸、腹部不适、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自认为整天开车因饮食不节引起的“胃病”,便自行到药店去购来阿托品片内服以解胃痛等不适。但是,服药后症状未减,于是又改服654-2。岂料用药后不仅不奏效,反而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只得歇车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询问病情并进行胃镜检查,确诊他患了胃食管反流症。接诊医生告诉他,你吃错了药,你这老司机竟然把“刹车”当“油门”了。你这病本来食物就“前进”不顺,而且还往上反流,应当踩“油门”促进食管和胃部蠕动,让食物顺利下行。可你吃的阿托品和654-2是减少胃动力的解痉药,它们减弱食管和胃的蠕动,松弛食管下括约肌而致胃排空延迟,胃潴留加重,反而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

不少人也像的哥老张一样,当出现上腹部不适、反酸、胃部隐痛时,往往便自认为得了“家常胃病”,便自作主张去药店购药实行“自治”。提起“胃药”,首先就会想到颠茄、阿托品、654-2之类的解痉药。其实,不少胃病使用解痉药并不对症,而是需要胃动力药来进行治疗。

近年来,功能性胃肠病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特发性便秘、胃轻瘫等,这些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大部分和胃肠动力障碍有关,表现为胃排空延缓,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协调异常或肠通过过慢,患者可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便秘等,为解决胃肠动力障碍需用胃肠促动力药,以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肠运转及减少胃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动力药已发展到第三代。兹将常用的胃肠促动力药的选择及使用要点介绍如下。

(一)第一代胃肠促动力药

甲氧氯普胺为第一代胃肠促动力药,其商品名为胃复安、灭吐灵、呕感平、扑息吐。之所以称为“胃复安”,乃其有胃肠促动力作用,它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可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使其压力增加,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另外可以增加食管和胃的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等。之所以称为“灭吐灵”、“呕感平”、“扑息吐”,乃其有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而具有较强的中枢性镇吐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恶心、呕吐。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也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可出现嗜睡、倦怠、疲劳,较大剂量时可有锥体外系反应,如静坐不能、焦虑、激动、肌张力障碍、下肢肌肉抽搐等,在老年病人,可有帕金森综合征反应。另外还可出现乳房增大、溢乳、月经不规则等。停药后这些副作用可逐渐消失。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应慎用。

(二)第二代胃肠促动力药

多潘立酮为第二代胃肠促动力药,其商品名为吗丁啉、胃得灵、哌双咪酮。它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对脑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增加胃的收缩和蠕动,加强胃内固体和液体的排空,还可协调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它的适应证和胃复安大致相同,也可治疗胃部胀满引起的恶心、呕吐。常见的副作用有口干、头痛、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乳房增大、疼痛、溢乳等。由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极少引起椎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三)第三代胃肠促动力药

(1)西沙比利是第三代胃肠促动力药,其商品名为普瑞博思、西沙普雷特。它对整个胃肠道包括从食管到肛门括约肌均有促动力作用,能增强生理反应,恢复正常的动力模式。西沙比利已广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功能性便秘,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等,它还是惟一治疗假性肠梗阻有效的促动力药。其副作用小,一些反应如肠鸣、腹痛、稀便其实是肠动力增加的表现,多见于开始用药的起初几天里,继续用药后这些反应常自然消失。由于它的作用较胃复安和吗丁啉均强,作用于全消化道,安全性好,一般认为可作为当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首选药物。

(2)莫沙必利是新型的第三代胃动力药,其商品名有贝络纳、美唯宁、加斯清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及手术后使用。能增强胃肠运动,但不影响胃酸分泌。无锥体外系反应和腹泻等副作用、耐受性好是它的优势。

(3)盐酸依托必利也是新型的胃肠促动力药,其商品名有奥为仙、比佳斯、代林、凯亭、瑞复啉等。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其特点是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无锥体外系副作用。

以毒攻毒,狠招克顽症

“以毒攻毒”一词,出自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其中有“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的论述。所谓“以毒攻毒”乃指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因毒物而起的疾病。唐代的张鷟在他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录了一则毒蛇治病的故事,说是陕西商县有人患麻风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里筑茅屋而离群独居。有乌蛇坠酒罐中,其不知晓,但饮酒后病情逐渐改善,喝到酒罐底见有蛇骨,方知是毒蛇之蛇毒之治疗作用。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以毒攻毒”疗法取效的较早“病例报告”。其实,我国古代采用某些毒物治疗顽症的例子不少;近代国外采用世界上最毒的毒物——肉毒素A已被用作面部除皱的“毒针”而风行世界。“毒针”除了除皱,还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及顽固性偏头痛。最近美国科学家还从毒蝎中提炼的药物治疗脑癌(脑神经胶质瘤)初见成效。

当前,临床上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各种顽症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兹举有代表性的几种现代“以毒攻毒”疗法如下。

(一)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Atropin)乃大家熟悉的药物,而“阿托品”之名乃是因其有致命毒性而起的。中世纪的谋杀者就有用其原植物颠茄作为毒药而使人致死的。在希腊神话故事中Atropus、Clotho和Lachosis是掌管命运的三位女神,Atropus是长者,她的两位妹妹昼夜不停在纺织生命之网,而Atropus却专司用剪刀剪断由她妹妹织就的网,以致人于死地。于是这个老大的名字Atropus,将词尾-us改为-in就成了Atropin(阿托品)这一药名。

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体内乙酰胆碱聚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阿托品为节后抗胆碱药,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中的乙酰胆碱毒覃碱型受体,从而抑制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消除和减轻毒覃碱样症状,兴奋呼吸中枢,抑制多种腺体分泌,松弛平滑肌,使心跳加快。它能有效对抗急性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循环衰竭及其他毒覃碱样症状,从而抢救患者生命,从而发挥“以毒攻毒”的效应。

(二)氮芥治疗恶性肿瘤

氮芥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它的开发和应用是从杀人的毒气——芥子气而来的。芥子气乃“毒剂之王”,是“一战”期间德国首先使用的化学武器。这种毒气因具有芥末味而得名。它能引起皮肤红肿、起疱,以至溃烂,如侵入人体也可引起全身中毒。1917年,德军将其制成炮弹,于当年7月12日夜间用这种炮弹轰击英军阵地,造成英军大量伤亡。尸检发现,死者的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糜烂坏死,还有全身中毒现象。伤者造血系统抑制、淋巴组织溶解,这一现象引起医学家们的注意,并据此推测这种毒气能“以毒攻毒”,可用于治疗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的肿瘤。

1935年,美国科学家终于合成了一种毒性较低,但作用与芥子气相似的氮芥。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其对淋巴肉瘤及白血病均有疗效。自此,各种氮芥制剂相继问世,用其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及头颈部的肿瘤都取得肯定的疗效。

(三)箭毒治疗心衰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往往首选毒毛旋花子苷K(StrophanthinK)简称“毒K”,其后的“K”源于地名Kombe(音译为康毗或孔贝)系非洲喀麦隆的一个地名,为昔时毒毛旋花这一植物之产地,当地土著将此植物浆汁涂于箭头射取猎物,中箭的动物往往因毒力攻心而致死或倒地被擒,故以往称“毒K”为康毗箭毒。作为强心甙,“毒K”的作用与洋地黄类毒甙相似,这种毒甙只要掌握适当的剂量却有强心作用,因此“毒K”和洋地黄是治疗心衰的首选药物。

中药中也有一种具有类似洋地黄作用的箭毒——乌头,《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就是他在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乌头箭毒之故,因乌头致其心律失常而使他中箭落马。乌头主根之侧而生的稚根称为附子;若主根不附生稚根者称为天雄,这些“乌头家族”的成员,均含大毒。在中药方剂中附子常以其强心作用而被配伍而发挥“回阳救逆”作用。

(四)砒霜、雄黄治疗血癌

砒霜是家喻户晓的毒药,其化学名称为三氧化二砷。砒霜中毒可引起胃肠道、神经、循环及泌尿等系统的症状。一般认为其致死量约为每千克体重2mg。应用砷剂“攻毒”早有先例,在青霉素普遍应用之前,治疗梅毒主要就用砷剂。上世纪末,国内外就开始研究用砒霜治疗血癌(白血病)。我国在运用砷剂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开展较早,且成绩显著。近年来国内专家采用另一种砷剂——雄黄治疗血癌,其效果比砒霜更佳。国内一项经历6年之久的研究成果显示,采用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四硫化四砷可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目前,110位接受治疗的患者已全部生存了5年以上,实际无病生存率达到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