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说服他人时,应该营造和谐而友好的气氛。如果你用和颜悦色的口吻对别人讲话,那么说服就很容易成功。反之,如果你用强硬命令的口吻或者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讲话,那么就很难说服对方。因此,说服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逞口舌之强,说服而不是制服。
要解除其心理武装
说服领导采用我们的提案,或说服他人购买我们的产品时,也是一门学问,不懂得其中道理之人,就很易采取以理论直诉的方式。但要知道人是感情的动物,即使理论再正确,道理再正确,仍然无法折服对方的情感,也是常见的事。
特别是领导对你并不具什么好感的时候,无论你的策划再怎么伟大,他虽然表面赞成,但还是以“再研究看看”为终。这种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对方接受呢?
在推销产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理论是属于事务性的东西。以事务性的诉求向对方推销,对方是否真的会购买呢?相反地,即使对方本来不想买的,也会说:“真是太有趣了!我虽不需要这样的东西,但是你很会说话,我就多少买一些吧!”
与其开门见山地讨论主题,倒不如先天南地北地闲扯,解除对方心理武装,然后偷偷地带上主题,使对方不知不觉入迷,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尤其对手是女人时更要如此,女性常是以感情来判断事情。
如果主要客户是女性的话,一开始就要先撇开话题:
“下一次一定要让我招待才行哦!”
如果对方顺应我们口气时,等于机会已经来临了,但也没有必要就此慌慌张张地谈及生意,无妨再随口闲扯一些别的。
“那我送你到那边去好了。”
“怎么?你不是找我谈生意的吗?”
如此一来,她反而替我们担心了。采取另外一种改装的方式打出主牌,她对你的观点也转变成有好感,真可说是一石二鸟。商谈的内容越重要,越要以轻松的态度来应付,这样才是说服对方感情的手段。
最后不可遗忘的是,一定要在摸熟了对方的心理状况以后,才进行商谈的主题。
公司里的同仁或后辈有事找你洽谈协助,而你却要对方注意生活态度,或自我反省时,本来是出自一番好意,但没想到却反而会受到对方的反唇相讥。世界上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见解才是最正确,而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比比皆是。
这样硬指责对方“你的想法完全错误”的,大都以年龄较长或各业界的老前辈较多。而受指责的人,也常常因此愤恨不平:“前辈的思想太陈腐了,他根本都不了解嘛!”这种情况时,绝不可以硬表示反对。因为事情终会有逐渐明朗化的一天,这种时候利用对方的心理,反过来大力支持对方、尊重对方,才是聪明的做法。假若真的是错误的想法,对方或许因之而失败,而如果他的意见正确,又会使对方对我们有好感。能应用这种方法来与对方商谈时,便可获致极大的效果。
例如,对方找你商谈说“我想离开公司”,如果你这时训诫对方:“你辞职以后还能干什么事呢?”就算你本来是一番好意的规劝,但如果他离开公司后自己经营得更成功时,必然会贬低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相反地,极力表示支持,尊重对方的意见:“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这么做,我相信你离开公司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像这样地鼓励对方,即使对方结果并没有辞职,对方也不敢在你面前妄自尊大,同时你也因此掌握对方的弱点。假若他离开公司后,真的功成名就,你就变成他的功臣与最大的支持者,感谢之情自不在话下,万一失败的话,对方也因之获得教训,惩前毖后。如我们的见解正确,对方也必会对我们大有好感。
此外,也有人与我们相识不可谓之不深,但却从不找我们协助。虽然对我们或许并不具什么恶感,但长此下去,逐渐地情感终有恶化的一天。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在暗中夸奖、称赞他,相信他一定会因而反过来找我们。
轻描淡写地给对方良心以谴责
有一首歌,歌词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这首歌的内容是叙述一个工薪阶层的人酷嗜杯中物,已到了毫无节制的地步,经常喝得烂醉如泥,有时候甚至还在车站过夜。他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有害,就如歌词中说:“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虽然有的人还没达到像他一样在车站过夜的程度,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还存在,他们心里感到非常痛苦,无时无刻不在受良心的谴责。此时你若根本不体会他的内心,反而一本正经地作攻击性的劝解,这样,会使他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呢?即使第三者是出于好意,却不为对方接受,对方非但不改过,反而变本加厉。所以,这种劝解方式,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譬如,某公司一位职员经常迟到,上司若是当面对他说:“你到底打算怎样,公司并不是你一人的,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这么做已将公司的秩序搞乱了,你好好反省反省。”
与其这么说,倒不如抓住对方的“良心”说:“我想你内心必定也认为迟到是不对的,若是你能坚持这个正确的看法,便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体会到全体职员都准时上班的乐趣。”这样说更能为他所接受。
谁都希望自己能为上司所赏识。如果你的言语刺伤了他人,即使说得再多,他也无动于衷;相反,若能先肯定对方,之后再伺机说出自己的意见,比任何一种威胁的话都来得有效。
若是想让对方接受你的劝解,不妨用“我想你内心也必定这样想”这句话来引导他。
喜欢抬杠,易失人心
李先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自小就非常勤学,喜欢看书、看报,他对各种知识无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名人演讲、音乐会、展览会,他都是必到,必听,必看。因此,他的头脑真可以算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历史、科学、政治、经济、文艺、美术,样样都知道。像这样一个博学聪明的人,本来是人人都敬爱的。
不幸,他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偏偏喜欢和人争论。他不利用他丰富的知识去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难题,而是以为难别人而开心,拿别人的窘态来开自己的心。无论别人说什么,他必定加以反驳,一直驳到别人哑口无言为止。如果别人说某件事是好的,他就一定说是坏的,但如果别人说它是坏的,他就立马反过来改口说它是好的。总之,他是为驳而驳,以驳倒人家来娱乐自己,来炫耀自己的知识与才能。结果,有他在场,别人都不开口,让他一个人去自说自话。外表上,他是胜利了,“所向无敌”,实际上他是孤独了,“为众所弃”。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来压倒别人、使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地加以指正。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应不应该反驳呢?这要分几种情形来决定:
1.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经常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和真实的事物,照实地讲出来,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否则就失掉互相讨论的意义,而且也就犯了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就显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气来。
2.如果在座的人都是初交,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加反驳,也不必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一点,我还没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者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见仁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的场合,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取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
3.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发表荒谬至极的意见,或散布对大众有害的谣言,那么就应该提出反驳。但是在这种场合,就多少需要一点说话的技巧,一方面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对方的错误,一方面又能够轻松幽默地争取大家的同情。切忌感情用事、口齿不清,不但把空气弄得太过紧张,而且也不能使别人明了你的意见。在这种时候,就需要考虑得十分周到了。
4.倘若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是发表了很不正确的意见,那就要设法替他“解围”,想出一些表面上和他不冲突、实际上替他补充的话,叫别人觉得他的意见并非完全错,只是有点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只是措辞上有一点不妥。但事后,却应当单独地向他解释并指出他的错误。
总之,大家见了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不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是应该根据当时情形好好地加以考虑的。
讨论不等于争吵
散文中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吐的大忌。
信念与偏见的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通过争吵就能阐述清楚。
中国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的人观点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根本不懂如何表述自己的看法。讨论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语调,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他说,他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后面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会使人分离,而讨论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争吵是野蛮的,而讨论却是文明的。有些时候,争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朋友或夫妻间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起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打破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暑气一扫而光一样。然而即使如此,争吵以及弥合也最好在私下进行。
有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午餐俱乐部,他们交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产生意见分歧是家常便饭。
通常的情况是,某位成员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于是,话题就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偶尔,问题暂时无法在餐桌上得到解决,就在下次聚餐时解决。这时,众多成员就会就这个话题下一次赌注,大家把争论的内容和赌注的数目记录在册。然后正式进行查证,输的人付钱,查出的答案也将记录在册。下注之前的交换意见也相当激烈,但这绝不是争吵,而是讨论。因为大家纯粹地是为了愉快,因此双方都努力不以争吵而是以追求真理为出发点,大家都受实证的约束,输的人和赢的人一样愉快地接受裁决。
苛责于人,为众所弃
有位刘先生,是一个很好的人,不说谎、不虚伪,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的事,也不占别人便宜。
像这样一个好人,怎么会不受别人欢迎呢?
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模范、为导师。他喜欢随时随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缺点,就要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亏或受了别人小小的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做罪大恶极加以攻击、耻笑、讽刺或谩骂不已。
只要想象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的令人可怕,到处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人人都是坏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
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的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求好反而犯了错,主观上求好而客观上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错误都是可以原谅,都是可以改正的。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在不伤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之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改正。自己吃了亏、受了骗,只要以后小心提防不再上当就行了,不必就因此而跟对方结下深仇大恨,却要给对方留一个悔改的余地。倘若一个人得罪了你,你不但不跟他计较、不向他报复,反而要原谅他、宽恕他,遇必要时还去帮助他。在一般的情形之下,他多半会对你十二万分地感激、十二万分地惭愧,往往也会因此受到你的感化,痛改前非的。
以友善争取信任
林肯在100多年以前说:“一滴蜜所捉的苍蝇,比一加仑毒汁所捉到的更多。”这是一句古老而真实的格言。对人也是如此,假如你想让别人赞同你的理由,首先要让他把你当成是他的好朋友。捉住他心中的一滴蜜,那么也就是达到他的理智的大路。
假如你在愤怒之下,对别人发作一阵,你的气随之消失,心中也高兴了。但是别人会怎样呢?当你高兴时他能分享到一点吗?你那挑战的口气、敌意的态度,会使他容易赞同你的意见吗?
1915年,小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的儿子)被科罗拉多州的人轻视着。美国工业史上流血大罢工,一直震荡该州有两年之久,愤怒凶狠的矿工要求科州煤铁公司提高工资,那家公司正是小洛克菲勒管理,公司的财产被破坏了,还请出军队来镇压,发生数起流血事件,罢工工人被击毙者甚众。
这种情势下,在充满了仇恨的空气里,小洛克菲勒打算让罢工的工人听从他的意见,而且他成功了。他是怎样做的呢?他先与他们交了几个星期的朋友,然后小洛克菲勒再对罢工运动的代表发表一篇演说。这一篇演说词真是一件杰作,并且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把工人们对小洛克菲勒的愤恨怒潮完全平息,同时使许多人都佩服小洛克菲勒。那篇演说以友好的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工人们都走回工厂去做工,绝不再提以他们的流血来争取增加工资的问题。
下面是那篇著名演说词的开头,请注意它的语句之间所流露出来的友爱。
“今天是在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小洛克菲勒开口说,“我这是第一次如此荣幸,得以与这个大工厂的职员代表、厂方的职员和监察们相见。老实说,我认为自己能来到这里非常光荣,并且我这一生永远记住了我们聚会的这一天。假使这次聚会在两星期之前举行,我站在这里简直是一个生人,我也只能认识你们少数的面孔。幸而我有机会到南煤区各帐篷都看了一遍,并且同诸位代表,除了走的不算,都个别作了一次私人的谈话。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会见了你们的妻儿老小,我们今日在此相见已非陌生人,而都是朋友。本着这种友好互助的精神,我十分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你们一齐讨论我们的利益。”
“不过这次聚会主角是厂方职员和工人们的代表,我能来到这里完全是蒙你们的厚爱,因为我既非职员又不是代表,然而我却觉得我与你们的关系很密切,因为我来是代表工厂的股东和董事的。”
这段演说词,不是一个化敌为友的极优美的例子吗?
假设小洛克菲勒用另一种方式,假设他同矿工们争辩,用可怕的事实恫吓他们,假设他暗示他们的错误或引用逻辑学定理证明他们确实是错误了,结局将怎样呢?恐怕只会更激起愤怒仇恨和暴动而已。
假如一个人的心理和你有冲突,对你无好感,你就是搬出所有的逻辑学来,也不能使他赞同你的意见。好责骂的父母和惯于作威作福的上司,都应当知道别人没有愿意改变心意的。人们不会被迫赞同你的意见。但假如我们很和蔼很谦逊地诱导他们,倒可使他们赞同。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议一番,假如我们之间有意见不同之处,想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是什么?’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并不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需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是不难完全相投合的。”
商人们懂得以友好的态度对待罢工者是最上算的。例如,当福特汽车公司2500名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罢工时,经理勃莱克并不曾震怒、痛斥、威吓,事实上他反而夸奖工人。他在克里夫兰各报纸上登一段广告,庆贺他们“放下工具的和平方法”,看见罢工纠察队没有事做,他买了很多棒球及球棒,让工人们玩。
勃莱克经理这种柔和的态度所获得的成功是,那些罢工的工人借来了很多扫帚、锹、垃圾车,开始打扫工厂周围的乱纸、火柴棍、纸烟及雪茄尾巴。为争工资罢工的工人们却开始大扫除,这种情形在美国劳工斗争史上实未有之前闻。那次罢工在一周内圆满解决,双方毫未发生恶感或怨恨。
韦伯斯特大律师的样子像一位尊神,说起话一半像耶和华。他是一位最成功的律师,可是从来也不争辩,在提出有力的意见时只是用极其和平的言语:“这将要请见证人所考虑”“这或许很值得细想一想,诸君”“我相信这几件事实你们是不会遗忘的”,或者说“诸位都是有天性常识,你们很容易看出这几件事实的重要性”。绝不用恐吓,不用高压的手段,决不想强迫别人相信他的意见。韦伯斯特用的是柔和的说法,安静友爱地接近,享有盛名。
你也许永远不会被请去调解罢工或对着法庭见证人们演说,但是你也许需要把你的房租减低点。这种友爱的与人接近法可以帮你的忙吗?让我们看看吧。
让对方消除戒备心理
某家用电器公司的推销员挨家挨户推销洗衣机,当他到一户人家里,看见这户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就忙说:“哎呀!这台洗衣机太旧了,用旧洗衣机是很费时间的,该换新的啦……”
结果,不等这位推销员说完,这位太太马上产生反感,驳斥道:“你在说什么啊!这台洗衣机很耐用的,到现在都没有故障,新的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我才不换新的呢!”
过了几天,又有一名推销员来拜访。他说:“这是令人怀念的旧洗衣机,因为很耐用,所以对太太有很大的帮助。”
这位推销员先站在这位太太的立场上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使得这位太太非常高兴,于是她说:“是啊!这倒是真的!我家这部洗衣机确实已经用了很久,是太旧了点,我倒想换台新的洗衣机!”
于是推销员马上拿出洗衣机的宣传小册子,给她做参考。
这种推销说服技巧,确实大有帮助,因为这位太太已经产生购买新洗衣机的决心。至于推销员是否能说服成功,无疑是肯定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善于观察与利用对方微妙心理,是提出意见并说服别人的要素。
例如,当你感觉到对方仍对他原来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态度,其原因是尚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反对你的新提议,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甚至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发言。
“我也觉得过去的做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确实令人难以舍弃。”先接受对方的立场,说出对方想讲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一个人的想法遭到别人一无是处的否决时,极可能为了维持尊严或咽不下这口气,反而变得更倔犟地坚持己见,排斥反对者的新建议。
若是说服别人沦落到这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一般来说,被说服者之所以感到忧虑,主要是怕“同意”之后,会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你能洞悉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加以防备,他们还有不答应的理由吗?
至于令对方感到不安或忧虑的一些问题,要事先想好解决之道,以及说明的方法,一旦对方提出问题时,可以马上说明。如果你的准备不够充分,讲话时模棱两可,反而会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你应事先预想一个引起对方可能考虑的问题。此外,还应准备充分的资料,给客户提供方便,这是相当重要的。
用自己的类似经历启发对方
小丁懒洋洋地坐在办公桌前,望着堆在面前的一沓沓报表,一点也提不起工作的兴致来。最近,公司里连续调整了几次人事,与他一起进公司的几个同事都纷纷得到了提升,而小丁却始终窝在原岗位上动不了。想想真是泄气,论业绩论水平,自己哪点比他们差?唯一不到家的功夫就是不如他们往领导那里跑得勤。唉,现在这个社会,溜须拍马也是一种本事啊!
快下班的时候,小丁被吴副总经理叫进了办公室。年轻的吴总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盯着他,说:“你最近好像情绪不太稳定?”语气中虽然充满着温和与关切,但小丁却分明感到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威严。小丁忐忑不安地坐在吴总前,而吴总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小丁啊,你是聪明人。今天找你来,我只想跟你讲一段我过去的经历,相信你听了之后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六年前,我从浙江大学读完硕士后,通过应聘进了这家公司。当时我在公司里年纪最轻,而学历却是最高的,因此常总经理非常赏识我。为了报答总经理的知遇之恩,我工作得格外卖力,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每次有重要的谈判,常总经理都要把我带上。于是在大家心目中,我是常总跟前的红人,而我自己也觉得信心百倍,前途光明。我相信,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几年内升任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两年后,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到了退休的年龄。大家纷纷猜测新的人事经理人选,都认为最热门的是我。就在我自以为看到了曙光的时候,董事会的决定很快下来了,办公室的另一位姓成的秘书被任命为新的人事经理。得到消息的一刹那,我真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平时常总口口声声表扬我,还常常鼓励我好好干,有机会一定提拔我,而现在明明有现成的机会了,却偏偏给了别人?”
“第二天,常总我找我谈话了。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和能力,然后又说,小成的工作也是很不错的,相比较来说,你的文字功底和社交能力更强一些,如果调你去人事部,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顶替人选,我就像缺了一只手。而调小成去,影响就会比较小些。况且大家都知道我对你很赏识,容易给人产生偏袒亲信的感觉。所以你要正确对待这次人事变动。虽然我的心里还是有些不快,但常总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可是过不了多久,办公室主任又另谋高就离开了公司。这下不光别人一致认为主任的位置非我莫属,连我自己都几乎做好了走马上任的心理准备,可是公司却在这时候进了一名新职员,随即又闪电般地将她任命为办公室主任。眼睁睁地看着又一次失去机会,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我想,看来常总其实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我再卖力工作也是无济于事的。从那时起,我工作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我要让大家特别是常总看到,没有我的努力,公司的工作是会受到影响的。”
“结果可想而知,情况越变越糟。不久,我就得知公司打算调我到闸口经营部去任经理的消息。你也知道,闸口经营部其实只是一个小杂货店,而且连年亏损,调我去那里显然是在惩罚我。看来这次是真的惹恼常总了,我开始焦急起来,想想自己这阵子的表现,也确实有些过分,我有些后悔,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那种矛盾不堪的心态折磨得我一连失眠了好几天。最后我想要么辞职不干算了,虽然很舍不得这份工作。”
“就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一天晚上,我的父亲突然问我,你们总经理不是一直都很器重你的吗?干吗不找他谈谈,把你自己的想法都跟他说说?我说我已经惹恼了他,哪还有脸面找他谈?我父亲却说,真正赏识你的领导就和父母一样,只要你真心认错,哪会不给你改过的机会?如果他真的不原谅你,那说明他其实并不在乎你,再辞职也不迟。最后我听了父亲的劝告,主动找到了常总。果然就跟父亲预料的一样,常总不仅原谅了我的任性,还真诚地对我说,小吴啊,你跟了我这么久,居然不知道我的想法?有些事情我是很难都跟你说明白的。当时提拔小成,我已经跟你谈过一次了。后来提拔小罗,现在我不妨告诉你,是因为考虑到公司的前途命运,她是某某某的女儿。年轻人嘛,碰到这种事有想法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其实最近我们已经考虑要提拔你为业务一部的经理了,可是偏偏你没能挺住考验,给不少董事留下了不够成熟的印象,所以才考虑让你到闸口经营部去锻炼锻炼。既然你今天把心里话都跟我袒露了,那我看你还是留在我身边吧。”
说到这里,吴总打住了话题,这以后的事情,小丁也知道了。吴总今天找自己谈话的良苦用心,更是令小丁感动不已,因为在这之前,小丁也几乎要冲动地递出辞呈了。小丁站起身来,真诚地向吴总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吴总,请您放心,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吴总望着小丁帅气的脸微微露出了笑容。
故事虽然有点长,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故事的真实性。吴总用自己的经历启迪并说服了小丁。现身说法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在去购买化妆品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推销员长得越漂亮,皮肤越好,你越愿意购买她的化妆品。因为这个推销员说,我是用了这款化妆品,皮肤才这么好的。所以,当我们在说服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现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