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出身官宦人家。从小聪明善写诗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中进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后又为左拾遗。因与宰相姚崇不合,告病辞官归乡。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待张说罢相时,因受朝廷权力争斗风波影响而被调往外地任职。开元十九年(731),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被认为是“开元之治”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因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嫉妒,受谗言诬蔑而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卒,终年六十八岁。张九龄执政时,培养、奖励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张说之后的文坛领袖。现有《张曲江集》存于世。
感遇二首[1]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3]。欣欣此生意[4],自尔为佳节[5]。谁知林栖者[6],闻风坐相悦[7]。草木有本心[8],何求美人折[9]。
【注释】
[1]感遇:古诗题,因为有所遭遇而感慨。初唐时期,陈子昂作《感遇》诗三十八首,后成为五言古诗的一种形式。这类诗多用以抒发不平之情。
[2]兰叶:指兰草的叶子,有香气。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繁盛下垂的样子。
[3]桂华:指桂花。“华”同“花”。
[4]欣欣:草木生长旺盛的样子。生意:生机。
[5]自尔:自然而然。
[6]林栖者:指隐士。
[7]闻风:指仰慕兰桂高洁的风节。坐:因。相悦:喜欢。相,此处偏指一方。
[8]本心:本性。
[9]美人:比喻君主或权贵,屈原《离骚》中:“恐美人之迟暮”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这里指那些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诗人受到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的诬陷,被排挤出朝廷,贬为荆州长史期间所作。其共作《感遇》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谄媚求荣的情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兰桂自比,同时“自尔为佳节”和“草木有本心”前后照应,使整首诗结构严谨。本诗文辞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平易近人。咏物的背后表现的是诗人高洁的情操。周敬评价张九龄说:“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诣,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1],自有岁寒心[2]。可以荐嘉客[3],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4]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1]岂:难道。伊:那里。
[2]岁寒:《论语·子罕》中,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来常作节操坚贞的比喻。
[3]荐:进献。
[4]树:种植。
【赏析】
此篇立意有类屈原所作《橘颂》篇。张九龄谪居江南,正是柑橘产地。他借柑橘自况,表明自己的品节。诗的开头,托物言志的意思比较明显。诗人对丹橘充满赞颂之意。丹橘经冬犹绿,并非江南的气候所致,而是橘树耐寒的本性使然。嘉树的佳果,本可进献嘉宾,无奈重山阻隔,诗中的七、八句叹惜丹橘的遭遇。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黑暗和自己身世坎坷的不平。全诗格调自然,哀而不伤。明代钟惺认为此诗“感慨蕴藉,妙于立言。”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后迁蜀地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开元十三年(725),二十五岁的李白离蜀漫游。天宝元年(742),李白受道士吴筠举荐,被召入京城长安,供奉翰林,受到了唐玄宗的特殊礼遇。但唐玄宗只赏其文才而不委其重任。天宝三年(744),因受人谗陷,被赐金放还,继续开始流浪生活。安史之乱中,李白隐居庐山,后被永王李璘招为幕府。至德二年(757),李璘和肃宗争夺帝位兵败,李白受牵累,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于东南一带,上元二年(761),李光弼率军镇临淮,李白曾请缨从戎,但中途因病返回金陵,后投奔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宝应元年(762)病卒,终年六十二岁。今有《李太白全集》存于世,《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五卷。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从碧山下[2],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3],童稚开荆扉[4]。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5]。长歌吟松风[6],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7]。
【注释】
[1]终南山:属秦岭山系,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著名的隐居胜地。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名隐士。
[2]下:指下山。
[3]相携:相互携手。及:到。田家:指斛斯山人家。
[4]荆扉:柴门。
[5]挥:举杯。
[6]松风:歌声随风入松林,有说指古琴曲《风入松》。
[7]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之心。机:机巧之心。
【赏析】
此诗以隐居、饮酒为素材,有受陶渊明影响的痕迹,清代乾隆帝认为“逼真源明遗韵”。只是陶诗写景,更显平淡自然。而李白诗则着意渲染,描写景色有如写生,并且写得神采飞扬。
清·沈德潜:“太白山水诗亦带仙气。”(《唐诗别裁集》卷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月既不解饮[3],影徒随我身[4]。暂伴月将影[5],行乐须及春[6]。我歌月徘徊[7],我舞影零乱[8]。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9],相期邈云汉[10]。
【注释】
[1]酌(zhuó):饮酒。
[2]对:朝着。三人:指月亮、诗人和诗人自己的身影。
[3]既:本。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4]徒:徒然,空。
[5]暂:暂且。伴:伴随。将:和。
[6]及春:趁着春天大好时光。这里诗人用春暗喻大好青春年华。
[7]月徘徊:月亮因为我歌而游移不定。徘徊:来回移动。
[8]影零乱:因诗人起舞而使身影纷乱。
[9]无情游:超然世外、忘却世情的交游。
[10]相期:相互约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赏析】
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月下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人在这首五言古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独自饮酒的场景写得分外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也流露出了他的孤独寂寞,诗人的自娱自乐,让人备感凄凉。但是,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极的李白,而是乐观追求自由和光明,豪迈旷达的李白。清代乾隆帝评价说:“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唐宋诗醇》卷八)
清·沈德潜:“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集》卷六)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1],秦桑低绿枝[2]。当君怀归日[3],是妾断肠时[4]。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5]?
【注释】
[1]燕:今河北省一带,为诗中征夫所在地。燕草:指燕地的草。
[2]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诗中思妇所在地。秦桑:秦地的桑树。
[3]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4]妾:古时妇女的自称。此处为诗中思妇自指。
[5]罗帏:丝织的帷帐。
【赏析】
如《春思》这种描写思妇心理的诗李白写了一些,此诗是其中一首。本诗最后两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是千古名句。诗人捕捉思妇在春风掀动帷帐,吹进闺房的刹那微妙的心理,表现她内心贞洁,不为外物所动的情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于世代“奉儒守官”之家,早年多游历,天宝十四年(755),时年四十四岁的杜甫任河西尉,后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当年发生安史之乱,长安陷落,杜甫北上投奔肃宗,半途被叛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授左拾遗。不久因上书营救房琯,而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辞官,年底到达成都。乾元三年(760)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友人严武保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常称其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迁往夔州居住两年。大历三年(768)起携家漂泊于云安、岳州、潭州、衡州等地。大历五年(770)冬,杜甫死于漂泊的船上,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现存其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全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有“诗史”之称。
望岳[1]
杜甫
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会当凌绝顶[7],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别称。因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有“岱宗”之称。
[3]齐、鲁:泰山北为古代齐地,泰山南为古代鲁地。未了:无尽。
[4]钟:聚集。
[5]阴阳:山南为阳面,山北为阴面。割:划分。
[6]决眦(zì):张大眼睛。决,裂开。眦,眼角。入:没入眼中,即看到的意思。
[7]会当:定要。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写下了《望岳》诗三首。这首是诗人在经过泰山时,写下的咏东岳泰山之作。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这首诗用字凝练、精妙。全诗按从远景到近景的顺序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宋人刘辰翁评曰:“‘齐鲁青未了’,只五字,雄盖一世。‘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集千家注杜诗》卷一)
赠卫八处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2]。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3]。访旧半为鬼[4],惊呼热中肠[5]。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6]。怡然敬父执[7],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8],驱儿罗酒浆[9]。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10]。主称会面难[11],一举累十觞[12]。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13]。明日隔山岳[14],世事两茫茫。
【注释】
[1]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卫八处士,名字不详。
[2]动如:意思是动不动就像。参(shēn)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参星居于西方,一起一落,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3]苍:灰白色。
[4]访旧: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半为鬼:指已去世一半。
[5]“惊呼”句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意外见到故友的惊呼;二是因听到朋友们死亡的意外消息。
[6]成行(háng):指儿女众多。
[7]父执:语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谓父亲的好友。
[8]未及已:还未等回答完。
[9]罗:摆列酒菜。
[10]间:读四声,掺杂的意思。
[11]主:主人,即卫八处士。
[12]累:接连。
[13]故意: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14]隔山岳:指分别。
【赏析】
本诗写久别重逢的老友闲话家常的情景,表现了动乱时代常人所共有的物是人非之感。此诗平易真切,生动自然,无一句不关乎人情。诗人不过因其所感,信手写来,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氛围。
清·沈德潜:“结句不着议论,而清洁贞正意,隐然言外,是为诗品。”(《唐诗别裁集》卷二)
佳人[1]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2]。关中昔丧乱[3],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4]。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5]。合昏尚知时[6],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7]。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8]。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9]。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1]佳人:貌美女子。
[2]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3]丧乱:指遇到安史之乱。
[4]转烛:指烛火随风转动,喻世事变化无常。
[5]新人:丈夫新娶的妻子。
[6]合昏:合欢树,它的叶子朝开夜合。
[7]旧人:佳人自称。
[8]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表明佳人的清贫。
[9]动:往往。盈掬:满捧。掬,两手合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