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豁出去的心态闯天下
- 王健林的棋:决定万达企业气质的8个关键节点
- 张岩
- 9958字
- 2016-09-29 13:52:54
第1节 无中想有,敢想别人所未想
想是行动的先导,但凡成就事业的人,都敢于大胆设想,充满激情畅想,脑海里一刻不偷闲地浮想联翩。敢想的人总是喜欢“无中想有”,王健林就是这样的人。
从部队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同事们就纷纷到外面去吃饭。这让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事们不去食堂吃饭。后来他才弄清楚,原来单位里根本就没有食堂,所以每到中午,同事们就要去外面饭馆吃饭。
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就想,堂堂区政府,为什么不建一个食堂呢?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建立食堂并不是难事,难的是通不了煤气。他通过了解得知,通不了煤气是因为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本就没办理煤气使用手续。他认为,没有手续办理手续就是了,只要按照液化气站的规定去做,办理使用煤气的手续应该不难。经过多方联系,他最终和负责安装煤气的一位工程师联系上了,但是这位工程师得知他是西岗区政府的人后,就不再理他。
接连碰了几次壁,他纳闷,为什么这个工程师一听说是西岗区政府的就摆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架势呢?
原来,在区政府刚刚建立的时候,一位政府办事人员把这位工程师给得罪了。当时,区政府办事人员与这位工程师谈煤气的事,但是工程师手上正忙着其他的事情,在态度上怠慢了区政府办事人员。结果办事的人是个直脾气,居然发起火来,甚至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由此,工程师对西岗区政府有了非常糟糕的印象。
后来,西岗区政府又派其他的办事人员来和这位工程师谈煤气的事,但是来者多是带着“高姿态”而来,工程师也是很有个性的人,所以,双方扯来扯去,始终谈不拢。最后,这位工程师一气之下,拒绝见西岗区政府的人。
在王健林还不知道工程师与西岗区政府这段“恩怨”期间,只要有时间就往这位工程师的单位跑,哪怕对方态度很傲慢,他也笑脸诉说,哪怕对方转身就离开,他也没有放弃。
他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这位工程师的住址。登门拜访的时候,工程师一见是他,二话不说就关上了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番两次的拜访之后,这位工程师脸上挂着的“寒霜”慢慢融化了,还对王健林解释了为什么自己一见到西岗区政府的人就那样的态度。
就这样,西岗区政府迟迟办不下来的煤气使用手续,让王健林办成了。
王健林来后不久,西岗区政府便有了自己的食堂。在他的精打细算之下,很快人们就知道在西岗区政府有一个花钱少但能吃得好的食堂。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当初王健林“无中想有”的那个念头。
这只是一个开始,从万达的发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无中想有”一直是王健林的典型特点之一。比如,万达是第一家做旧城改造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实行工程质量奖励制度改革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公司,万达是第一家开发商业地产的企业,万达率先成立了奢华酒店管理公司。这么多的“第一”,都是他“无中想有”的结果。
敢想,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潜在力量。要想做成事,没点敢想精神怎么能行?提到创业,有人还没想到要在哪个领域创业,首先就想到了风险,然后在风险面前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这样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风险和时机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努力追求这种机会;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而,只有少数人能把握住最大、最多的好时机。教师下海、官员下海、文人下海……,下海的人不胜枚举,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在商海中脱颖而出。
市场经济充满竞争,也充满机遇,观念就是效益,思维就是出路。他明白,不论是开发产品,还是拓展市场,如果亦步亦趋、拘泥于旧有的思想,将十分被动,而应该具有“敢想别人所未想”的思维,善于从市场中寻求空当,从信息中捕捉商机,从观察中启迪灵感,敢于以“无中想有”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主动,在竞争中获益。
第2节 只要不覆灭,就会去尝试
别人都看好的事,王健林不会去做,别人不敢冒的险他敢冒。他说这一辈子做过的失败的事情很多,但只要不会让万达全军覆没,都会去尝试。
万达集团达到现在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万达集团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第一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7年。
1988年,万达集团前身——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不久,总经理出了经济问题,公司负债好几百万元,濒临破产。区政府提出,谁有本事把公司救活,把欠款还上,这个公司就给谁。这无疑是一件让人棘手的事儿,除了王健林没有人主动上前。当时,他是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他觉得接管这样一个烂摊子,的确很冒险,但也是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决定试一试。
第一次尝试,就让王健林尝到了甜头,旧城项目让他赚了1000多万元。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最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决策者首先应该是个冒险家,敢于冒险对于决策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做到这一点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要敢于去做不赚钱的买卖。
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手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甜头可赚。大连市政府南面的“棚屋区”改造,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根本没钱可赚,难怪没有人愿意接手。但是,他没有那么想,一开始想的也不是赚钱,而是找到一条路。没想到最后不仅路找到了,而且还赚了钱。
世界“假日酒店之父”威尔逊在创业初期,全部家当是一台价值50美元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干这一行的人很少,因为战争,致使很多人都很穷,因而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并不多,地皮的价格一直都很低。
威尔逊的一些朋友听说他要干这种不赚钱的买卖,都好心劝阻。但是富于冒险精神的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虽然战争使美国的经济衰退,但美国是战胜国,经济很快就会复苏,地皮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赚钱是肯定的。
当时,在市郊有一块很大的地皮,由于地势低洼,既不适宜耕种,也不适宜盖房子,所以一直无人问津,然而威尔逊却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买下了这块地。
威尔逊的这一行为,连很少过问生意的母亲和妻子都站出来反对。可是威尔逊却始终坚持己见,相信这块地皮一定会成为“黄金宝地”。
事实证明,正如威尔逊所料,三年后,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马路一直修到了威尔逊买的那块地的边上。去到那里的人们突然发现,那里风景迷人,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从它的旁边蜿蜒而过,河的两岸,杨柳成荫,真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于是,这块地皮身价倍增。商人们争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并不急于脱手。
威尔逊很清楚这块地皮的身价,不过他看得更远一些。这么好的地方,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如果自己在这里开个酒店,岂不是更赚钱?于是,威尔逊毅然决定筹集资金开酒店。不久,威尔逊便盖起了一座“假日酒店”。由于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酒店开业后,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从此以后,威尔逊的假日酒店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与世界的其他地方,这位高瞻远瞩的冒险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王健林的成功和威尔逊何其相似,他们都是高明的棋手,能看出后面的五六步甚至更多。胆大、心细、有远见,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切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达到决胜于千里的目的。
第二,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和眼光。
王健林的成功,与其商业直觉和眼光是分不开的。他曾对自己的下属说:“一块土地是不是适合做商业?做什么商业?做多大面积?哪几个主力店?步行街朝哪个地方开口?住宅要配多大面积?要不要配酒店?配哪些业态?这些判断能力,不客气地说,万达集团除了我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全具备。”
若想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认为首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唯有如此,才可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握不了市场的变化,看不出行情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决策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万达今日的辉煌,从王健林的敢于冒险开始。别人都看好的事,他不会去做,别人不敢冒的险他敢冒。他说这一辈子做过的失败的事情很多,但只要不会让万达全军覆没,就都会去尝试。
他说万达的发展史,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他甚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光有梦想不够,还要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他曾经这样说:“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现在我也告诉你,自己敢闯,因为机会是闯出来的,哪有算出来的,你首先要敢闯敢试。”
第3节 凭着一股“敢劲”闯天下
想是关键,试是探测,干是落实。干和想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光想不干是空想,光干不想是蛮干。王健林不仅敢想而且敢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一点。
王健林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去当兵之前,去爬一棵树,那棵树没有人敢爬上去,但是他坚持要爬上去,但是每次都啪的一声掉下来,甚至胳膊都摔骨折了。
还有一次,面对一个栏杆,比他大两三岁的人都跳了过去,跟他一样大没有敢跳的,但是他想跳,而且敢跳,结果一下子被绊倒了,摔了下去,胳膊又被摔骨折了。
在尝试的路上,王健林遭遇过失败、挫折,但是“敢干”之精神,丝毫没有被打压下去。
当年他响应国家“百万大裁军”的号召,从部队转业来到西岗区政府不到一年,已经闲得“发慌”了。于是,他想要去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去那里干出一番事业。
虽然接管了西岗住宅开发公司,但是他半年前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很陌生。但是这个“门外汉”不仅敢想而且敢干。很快他就选择了一个同行和前辈都不屑的项目——旧城改造。旧城改造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王健林看到了南下的商机,当时万达占大连房地产市场25%的份额。当时的政策不支持民营企业到外地发展,然而,他认为“看准了就要去干,留在大连虽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永远都是一家地方性企业”。
1993年,万达走出大连,到广州去开发。当时全国流行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但是广东人看北方人都是乡巴佬。北方企业能去广州做项目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能做得好更是不容易。万达不仅去了,而且建了一个有着几千套房子的小区。该小区的房子建成后销售一空,获得跨区域发展的宝贵经验。
1992年年底,《沈阳日报》出现了一则“沈阳市土地房屋开发集团正式面世了”的公告。之后,各商家浩浩荡荡地进驻太原街,但是很快,这些商铺纷纷撤离了太原街,让那些盼望着太原街能够焕然一新的人们唏嘘不已。
10年后,王健林来到太原街,无心浏览风景,有心改变现状。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王健林的大脑迅速运转——历史、文化、现实交织在一起,机遇就在这里,万达不能错过太原街嘉阳广场!
既然发现了潜在的商机,他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他找到沈阳市和平区时任区长李继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李区长说那里是黄金宝地,而王健林说那里是钻石之地。
于是,2002年,王健林携万达集团来到了已经被冷落了十年之久的太原街。
万达广场在太原街建成后,销售出大约350个商铺。由于万达做商业地产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这些卖出去的商铺人气不旺,商铺经营出现问题。已经销售出去了,完全可以不管,但是他为了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也为了对投资者负责,下决心回购重建。2008年太原街万达广场拆除重建,2009年重新开业,开业后生意兴旺。
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王健林已成为世界级不动产大佬,自持物业面积达到903万平方米,2014年将达到2300万平方米,位列世界第四;到2015年,万达将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不动产企业。
从1992年在广州注册公司进行全国范围的住宅项目建设开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达的项目已遍布全国90个城市。
王健林就是凭着一股“敢干”精神,使万达成为发展迅速的万达帝国。
在北京万达广场的总部电梯中,人们经常会看到“欢迎某某领导莅临指导”的标语,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到万达,试图说服王健林到当地投资建设万达广场,但是谨慎起见,万达只会在这些项目中选择三分之一去执行。
在他看来,万达现在要做的,不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而是那些少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儿。继续做商业地产项目,万达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稳定营收且无风险,但是万达转型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意图十分明显。他说:“未来5—8年,万达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旅游。”
第4节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有时候,偏执指的就是那种敢闯敢试,永不妥协的精神。
对于成为“第一”,王健林一直偏执地追求着。在很多场合,王健林公开表示:“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做世界第一。”看似偏执的言辞,其实透露着王健林忠于自我,勇于挑战的信心。
他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人只会记住两个品牌——第一名和第二名。而第一名的品牌影响力要远远大于第二名的品牌影响力。只有做到行业里的第一,才能实现品牌的延展性,随之而来的不是简单的现金流和账面利润,还会产生边际效益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要是万达进入的产业,通过努力都做到了中国行业里的第一,并且追求着行业世界第一。王健林带着勇追第一的信心在商业领域昂首阔步。
2014年,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两个文化项目开业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街”,说“世界第一街”并不为过,全世界也找不出一条能像汉街这样有着丰富内容的街。
不论是做商业地产还是经营院线,王健林都在用一串串数据证明他“成为第一”的决心和实力。谈到企业持有的物业面积,王健林说,2014年估计能达到2300万平方米,会成为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2020年原定计划是5000万平方米,但是估计到那个时候会达到6000万平方米。
提及企业资产规模和收入,他说,原定目标是2015年2500亿的收入,3500亿的资产,200亿的净利润,到2020年万达资产规模将会达到6000亿。
如今,王健林又为它的商业帝国贴上了“文化产业”的标签,这艘刚起航不久的“文化航母”是否能创造新的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未来继续发力的文化旅游行业,王健林更是满怀信心,他认为,任何商业都有天花板,唯独文化产业没有,因为除了获得明显的收益,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更大。
他说,“我现在做文化、做旅游,都不是为了顺应一时半会儿的形势调整,是为万达今后20年储备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做事情只看这一年两年,好了就猛做,不好就瞎做,这个企业一定不能成为行业龙头。”
他认为做企业永远要有自己储备的核心竞争力,要比别人领先一步。他曾公开表示:“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就做世界第一。”
王健林就是这样一个有非常个性甚至是有些另类的企业家。虽然王健林所受的是正统的教育,但他在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却一直贯穿着这种“偏执”。
偏执给了王健林一种力量,一种令那些缺乏信心不敢坚持自己想法的人感受到强烈心理震撼的巨大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一切困难都不能与之抗衡,只有节节退让,转而乖乖地支持偏执者。
偏执的王健林对看好的目标总是坚定不移,有如此毅力则基于对目标的信任,换言之,就是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会有坚持的动力。在这种动力之下,迎面而来的困难只会是昙花一现。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偏执可能会成为人们冷眼和嘲笑的对象,因为他的目标与其实现目标的资源和手段严重不对称。但是,随着时日延展、环境变化,这种不对称会慢慢转化为均衡格局。均衡格局的出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或者“运气”来了。
偏执者都善于等待,偏执等待机会的人,才会在关键时刻等到机会的垂青。
追求目标的决心越坚定,就越有耐力克服阻碍。真正有耐心的人,会以一种几乎是不可理喻的执着投入到既定目标之中,耐心等待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那些所谓规范的经营管理原则之外,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些“讲不通道理”的所作所为,而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可能更多的就是依赖于这些“个人信仰”,而不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化原则。
第5节 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从王健林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强大的勇气是克服懦弱和胆怯的天敌。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过:“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可能有人会说,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他运气好。他的运气是不错,但是在“运气”前面还应该再加上“勇气”这个词。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这种人整日做梦,梦见中了大奖或者挖到金矿能突然致富的梦,都是黄粱一梦。
那些期盼好运的人,虽然不安于现状,但是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还是难以成事。
要知道,世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即使天生怯懦,只要能够鼓起勇气,就不会永远懦弱。大胆向困难和逆境宣战,并付诸行动,便可以成为一名勇士。从王健林的创业我们可以看出,勇气对于创业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许多人觉得,打算创业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因此,创业还没开始就打起了退堂鼓。更有甚者,安于现状,不肯改变,这是走向失败的很重要原因。当你一味地责怪环境瞬息万变、难以适应,你是否也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的脚步有没有变得更加迟缓?是否受困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再没有突破现状的勇气?
年轻人就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年轻起来,不要长着一张年轻脸,整日里过着喝茶、看报打发日子的事儿;年轻人就要勇于突破自我的思考习惯,不要让自己停留在温暖但潜伏各种危机的现状中;让自我健全,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完成人生的大业。
如果他不勇敢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也就没有了今日万众瞩目的王健林。
说到创业,他更愿意将创业的信仰说成是一种勇气,他说:“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就是说你读的书再多,水平再高,如果你在创业的角度不敢闯,不敢试,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难以创业的。2010年某权威机构曾就当年大学生创业得出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只有1%,与一九九几年相比,不是增高了,反而是降低了。面对这样的现状,他认为,现在大学生创业出现了问题,可问题在哪里呢?大学生创业究竟最缺什么呢?虽然现在大企业越来越多,想创业并不那么容易,但是他觉得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是勇气和胆识。
既然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那就是他的游戏,而且他还是玩这个游戏的高手。
在创业之前,王健林就有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履历:15岁进入沈阳军区,在接下来的18年中,他一路升迁,28岁的时候,已经是一名正团级军官了。但是他不甘于此,1986年他毅然离开了部队,成了一名公务员。但是只干了两年之后,心有不甘的他便决定摆脱束缚,去干富有挑战性的事情。
公务员工作性质的稳定和前途的光明,使得很多人挤破了脑袋也往里面钻,而他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份稳定且前程似锦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他不仅要说服自己,而且还鼓起勇气说服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最后满怀信心下海了。
下海容易,在商海占据一席之地难。好在王健林有足够的勇气。《新京报》采访他时问道:“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他说:“深信不疑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向大小决定了你成功的概率。”
这是事业成功的王健林的心得体会。他用超乎常人的勇气,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演绎——放弃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下海经商需要勇气,然而下海之初,困难超出了他的想象,当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匮乏,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借了50万元;后来放弃风生水起的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更需要勇气;面对200多场连续的官司,不躲避、不逃避需要勇气;力排众议,坚决收购亏损多年的美国AMC院线公司更需要勇气……只要需要用勇气支撑的时候,他就会拿出异于常人的勇气。
可以这样说,王健林的万达帝国大厦,是用一块块的勇气建造而成的。多年以来,他始终踏着勇气的阶梯前进,从未停歇,因此,万达才得以发展壮大。如今的王健林,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勇气不输往年,他像一只勇敢的老虎一样,虎视眈眈地望着整个国际市场。
第6节 冒险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在企业成立之初,在得不到计划指标和土地的情况之下,王健林毅然决然地把当时没人愿意做的棚户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万达的首块试金石。由此可见一斑,其敢于冒险的性格。
他的那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名言,更是将其敢于冒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王健林的商业地产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从2001年到2004年,他不断试错,曾做过222回被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法院打交道”。不过,在任何打击之下,他都没有丧失斗志。
王健林原本就斗志昂扬,困难和不幸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困难和不幸不但没有把他打败,反而使他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纵观任何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比常人更具有冒险精神。美国传奇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说:“英雄和懦夫都会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英雄和懦夫在面对恐惧时所表现出的不同。
创业之初,资金困难。他思前想后,最终向一家国企借了高利贷,利息为每年25%,5年之内还清。
当时,他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他走这一步太冒险了,多次好心劝说,但他却坚持认为,富贵险中求。如果一件事情周围所有的人都同意你去做,那你千万别去做;如果只有少数人认为可以做,这少数认可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没有胆量去做,那你就可以去尝试。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初,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选择了收缩,一些人也劝他那么做,但是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王健林却逆势而为,逆市扩张。他认为,国内市场并未出现全面的危机,只是进出口暂时遇到了困难,国内经济很快就会恢复的。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前两个季度,他都选择了大规模地投资买地。
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由于,他敢于逆市买地,迅速动工,使万达出现了业绩翻番的局面。
其实,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我们的节奏。在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很多,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我们的想法不可能实现。而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现实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例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不断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因而,经常会把球打进水里。
因此,在遇到令我们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而不要放在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毫无疑问,勇于冒险求胜,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冒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我们,也会不断地使我们恢复活力。
香港企业家陈玉书在他的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说:“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譬如说,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这与王健林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他认为,要想获得超额的利润,想赢得比别人更快的发展,一定要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挣大钱的行业,一定不能做,只有少数人能做的行业,你可以获得超常规的发展。由此可见,其异于常人的冒险精神。
世上大多数人不敢走冒险的捷径。他们总是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样的路虽然安全,但也永远无法领略奇异的风险和壮美的风景。不喜欢冒险的人,注定只能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无法享受到成功的滋味。不喜欢冒险的人,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勉强填饱肚子,穿暖衣服,养活孩子。
冒险是一条捷径,可是很少有人敢走。其实,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冒点险又何妨?有限度地冒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成功了,就可以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显然这是一种进步;就算我们失败了,也可以清楚自己错在哪里,避免重蹈覆辙,这也是一种进步。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不断冒险的人。精明的冒险者能推算冒险的系数有多大,同时做好应付风险的准备。王健林就属于这样的冒险者。
在王健林的心里,冒险就是一条捷径。面对万达的转型,王健林说:“从2009年开始做文化布局到现在,我期间的辛苦和投入是惊人的,如果我做成功了,别人再来模仿,那就已经晚了。”万达的这步棋下得是有点险,一直以来,国内文化产业的特色都是小、散、乱,有几千万的投入就已经是“大项目”了,要做“世界一流”的文化项目,真的是胆太大了。但王健林很有信心,在各种公开场合,豪情满怀地表达自己对文化和旅游业前景的看好。事实也证明,他的冒险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