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沟通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沟通决定一个人说话办事的成果。一个人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畅通无阻,不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与技巧是不行的。沟通无定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才能使沟通顺畅。
选择恰当的时机,说话靠智慧
选择适当的说话时机,是达到沟通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接受者时间充分、心情舒畅的时候进行沟通,比其时间仓促、情绪低迷时,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交流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不是很急,非马上谈不可的事,还是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这样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一是事件需要调查,情况尚不明朗,原因还不清楚;二是孩子心理准备不足。后者更重要。迟一点找他,可以让他先想一想。在他情绪不稳定时,与他谈话的效果肯定不好。比如孩子考试失常,成绩一出来,你就马上找他,无论怎么谈,都会事倍功半。等到他自己前后比较,自我反思后,情绪稳定下来了,希望和你谈谈的时候,你再与他谈话,那气氛和效果都会比较好。从时间上来说,人的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与孩子分享家庭幸福、进行沟通的比较好的时机。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当中。例如,你想要与领导进行沟通,让领导采纳你的意见,就要选择好的时机。上午十点左右,领导可能刚刚处理完清晨的业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正在进行本周的工作安排,你适时地以委婉方式提出你的意见,会比较容易引起领导的思考和重视。还有一个较好的时间段是在午休结束后的半个小时里,此时领导经过短暂的休息,可能会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比较容易听取别人的建议。
提出想法时,选择时机特别重要。如果不得不先提出想法,也要在整个气氛非常融洽的时候提出。
刚刚担任了经理的王先生,经过市场调查和同行论证,制订了一份扩大销售业务、抢占外地市场的计划书。但实施这份计划,需要比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王经理明白,像这样的提案,按照公司运营的情况来看,恐怕难以通过,要想使计划得以通过,必须讲究策略。一天,王经理借着总经理出差归来的机会,提出要为老总接风洗尘,并特地安排在一家老总从未到过的风味小店就餐,并且带上了参加过市场调查的业务人员陪同。老总吃得很满意,连连夸奖王经理安排得好,既省钱又有特色。王经理看时机已到,就将自己制订的计划书交给老总看,并用“抬高目标”的方法强调实施这项计划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性;随同的几位业务员,也以市场调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陈述了实施这个计划的必要性。老总看计划书准备得相当充分,当即表示同意,并答应三天内召开董事会专题研究这项计划。
当领导者的工作比较顺利、心情比较轻松的时候,如某些方面取得成功、节日前夕、生日等时候,心情会比较好,这是与领导进行沟通的好时机。领导心情不好时,你的意见他就很难听进去,不便于沟通。
说话的时机选择好了,也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如果有一个人家在办丧事,处于无限悲痛之中,我们就不能以要求的口吻叫他去干这个,或是干那个;如果某个工厂的老板因为使用新工艺,但却没有获得成功,正在无限懊悔的时候,最好不要再毫无保留地去评论这个新工艺,必须等对方后悔之情淡漠以后再去说明其中原因;如果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而你还反复不停地议论参加这次竞争的不明智,那是愚蠢的行为。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话不是我们想什么时候说,就可以什么时候随便说出口的。说话如果没有选择好时机,很可能会把事情办砸;只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才能办成自己想办的事。
不同场合找到不同共鸣,才能顺利交谈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就是告诉人们,说话一定要适应特定的场合。场合多种多样,从公共场合的性质方面看,公共场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一般来说,正式场合社会制约性较强,人员众多,庄重典雅,说话时要注意做到准确规范,同时应避免谈论涉及隐私或一些敏感的话题;而非正式场合比较宽松、随便,说话不必一本正经,应以自然、通俗、幽默为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县太爷得子,摆满月酒的时候,下属官僚都去祝贺,其一恭维说:“这孩子长得多好呀,你看,有富贵之相,以后必当大官。”另一个也不甘落后说:“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大,是个掌钱的相,以后呀,必定发大财。”大家都很高兴,争先恐后说着恭维话。结果有个人来晚了,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说,就说了一句:“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死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县太爷非常生气。尽管这个人说的是大实话,但是因为不符合场合,没有注意到环境,最终令大家不欢而散。
有些话孤立地看是对的,但在特定的场合就行不通,让人接受不了。所以,说话要注意场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同一称呼,在有的场合使用是得体的,而搬到别处就可能别扭。如当面叫“爷爷”很自然、亲切,若叫“祖父”就显得生硬了;反之,在另一些庄重场合(如法律文书中),则以后者为宜。如果人兼有几种身份时,应因时因地而定。自己的哥哥又是自己的任课老师,在课堂就一定要称其为“老师”,回到家里就大可不必了。
在不同的沟通场所进行的沟通,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舒悦的沟通环境将有助于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都是非常敏感的,当你批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就有可能真的会是这种样子的。当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本来聪明的孩子也会真的变笨了。不分场合的批评,不仅让孩子很不能接受,亲子关系也因此恶化。因此,最好在只有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通过温和的引导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再例如,在职场中,领导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下属。因为人有个面子问题,在单独的场合指出缺点,体现着对下属的爱护,他会比较容易接受。批评其错误行为,应就事论事,不要对其本人评头论足,伤害其自尊。批评是为了帮助下属成长进步,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引起下属的反感。
在戏曲界,有些老艺人,舞台经验丰富,能根据现场情况临时的改动一些词,有些是故意讨巧,有些则是避免犯忌讳。号称“伶界大王”的谭鑫培有过一个生动的例子。
前清末年,谭老板值“内廷专差”,经常到宫里演戏。有一个农历羊年,西太后过生日,谭在宫内演《捉放曹》中的陈宫,其中有与曹操的对白,念至“那老丈一片好心,杀猪宰羊,款待你我,不要多疑”时,忽将“杀猪宰羊”句改为“杀猪宰牛”。当时,观众都以为谭老板将词念错了,西太后、李莲英及王公大臣中很多人是懂戏之人,经常听这段戏,也认为是唱错了,因此戏散后就没给谭老板任何赏赐。谭老板也不多做解释,卸妆后匆匆回家。在家中,有好友问他这件事,他解释说:“一只羊就够杀头的啦,何况今年是三羊开泰。我本来不愿意唱这出戏,偏偏给安排上了。今儿要照原词念,先犯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如果有人挑眼,在李莲英面前说明,那还有脑袋么?”原来西太后与李莲英等都是属羊的,这一年恰是他们的本命年,所谓三羊开泰。后来有人为了讨好李莲英,就将谭的解释传达给了李,李又回禀了西太后,老佛爷不仅原谅了谭,还给他了不少的赏赐。
作为一个艺人,在内廷当差本来就战战兢兢,一不留神就招致大祸,谭老板作为一个老艺人,堪称聪明机警过人。
运用浓缩法,说话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平时与人交谈,尽量做到简单明了,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说了半天让人不知所云。说话要简洁,不啰唆,让听者明白你的意图,这将有利于交际。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林之洋、唐敖几个人在淑士国一家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这时旁座的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他不要喊,接着说道:“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何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且不说这位老儒滥用“之”字,仅仅从内容上说,也是废话连篇。明明三言两语便能说清的话,他却长篇大论,让人越听越糊涂。因此,在说话时,语言一定要简洁,否则谁也不愿听。
例如,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就不应该长篇大论。有的父母以为,沟通就是长时间的说教,却不知道正是自己的长篇大论,致使孩子把握不了说话的重点,更没有说话的机会,从而使家长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再如,在与领导交谈时,也一定要简单明了。对于领导最关心的问题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如果在讨论设立新厂的方案的话,领导最关心的还是投资的回收问题。他希望了解投资的数额、投资回收期、项目的盈利点、盈利的持续性等问题。因此你在说服领导时,就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回答领导最关心的问题,而不要东拉西扯,分散领导的注意力。
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其首要的前提是表达的信息必须别人能理解,信息必须是清楚和明确的。交谈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人准确无误地听明白自己的发言。这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说话时含含糊糊、口齿不清楚,很容易让对方感到不耐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说话的同时,嘴里含着食物或其他东西。应该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2.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沟通者,应该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意思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果是文字信息,应该简明扼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当前最重要的,是忌用方言、专业术语,而应以普通话作为正式标准用语,尽量选择精确的词汇。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文件、通知、简报等,文字晦涩难懂,不用说理解,连读都很困难。特别是有些文字信息,不考虑对象的具体情况,也会使交流受到影响。
3.语言要简洁明了
与人交谈时,用语要言简意赅,要将自己所要讲的事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来说,信息越简单明了,就越容易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果要表达的信息十分复杂,应该逐步表达出来,给接受者以理解、消化信息的机会。
4.不同的对象说话也不一样
谈话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即时发生作用的。这就要求谈话者对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有清楚的考虑,同时针对不同的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5.不可产生歧义
所说之话要含义明确,不可产生歧义,模棱两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咱们单位里老张是长寿冠军,您排第二。可上周老张不幸去世了,所以这回该是您了!”这句话原意是说对方已取代老张成为长寿冠军了,可乍一听却以为是在说对方也要步老张的后尘赴黄泉路了。可见,语言明确是十分必要的。
善于寻找话题,拉近彼此距离
不善言谈在交际场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因此,要想在交际场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必须掌握在场面上善于没话找话的诀窍。
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寻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因为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
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话题呢?
1.借用新闻或身边的材料
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2.找到共同爱好
问明对方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最近的精彩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3.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
在交流时,要选择大家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自然能说个不停。
4.以提问的方式不断拓展话题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的孩子多大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