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故事大全集(彩图超值白金版)
- 青宛
- 1093字
- 2024-12-21 20:44:00
历史关注
相传甘德著有《天文星占》、石申著有《天文》,合称《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郑世家第十二
桓公立国,庄公小霸
郑桓公名叫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即位22年后,友被封到郑地,那里的百姓都非常拥护他。周幽王的时候友被任命为司徒。当时,幽王宠爱褒姒,不过问朝廷的政事,很多诸侯都背叛了幽王。郑桓公预感到将会发生危险,便询问太史伯说:“周王室将要面临重大灾难,我怎么样才能躲避开呢?”太史伯回答说:“现在只有洛水以东、黄河以南可以安居乐业,你还是到那里去吧。”郑桓公询问原因,太史伯回答说:“那一带靠近虢国、郐国,这两个国家的国君非常贪婪,百姓不拥护他们。您现在是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果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国君因仰慕您的名望,会分土地送给您,虢国、郐国的百姓也会归附您。”郑桓公又问:“我如果到南边的长江流域去怎么样呢?”太史伯回答说:“楚国是祝融的后代。从前,祝融做高辛氏的火正,功劳很大。然而他的子孙在周朝却一直没有兴盛起来。如今,周王室衰弱,楚国就一定兴盛。楚国如果兴盛,对郑国绝对不利。”桓公再问:“那么西方怎么样呢?”太史伯回答说:“西方的百姓非常贪婪,很难在那里长久居住。”郑桓公又问:“周王室衰弱,哪个诸侯国会兴盛起来呢?”太史伯回答说:“应该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是吕尚的后代,秦国是伯翳的后代,楚国是祝融的后代,晋国是叔虞的后代,他们的祖先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周王室衰败了,他们就会兴盛起来。”郑桓公听取了太史伯的建议,马上请求幽王,得到允许后把他的百姓迁移到了洛水东部。虢国和郐国果然向他贡献出10座城池,他建立了郑国。
郑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杀死了幽王和郑桓公。郑国百姓拥立桓公的儿子掘突即位,也就是郑武公。武公娶武姜为夫人,生下了寤生和叔段。武姜不喜欢寤生。郑武公病重时,她主张让叔段继位,但武公不同意。武公去世后,寤生即位,他就是郑庄公。
郑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在武姜的建议下,庄公把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大臣祭仲进谏说:“京城比郑国国都还要大,不能把它封给叔段。”庄公说:“是母亲要我这样做的,我不敢反对。”果然,叔段到了京都后就操练军队,和武姜阴谋策划叛乱。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率军袭击郑国国都,武姜做内应。但是叔段兵败,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叔段后来逃亡到了共国。庄公怨恨母亲背叛自己,把她迁徙到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就不和她见面。”意思是不到死不相见。一年以后,郑庄公想念母亲,后悔自己的誓言。恰好颍谷的考叔拜见庄公,庄公赏赐给他食物。考叔说:“我还有老母亲,请您允许我把食物带给我母亲吧。”庄公无奈地说:“我也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不能违背自己发下的誓言,这该怎么办呢?”考叔建议说:“您可以派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就能见到母亲了。”郑庄公按照他的办法,见到了母亲,母子二人和好。
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郑国攻占周王室的田地,夺取了田地里的庄稼。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朝拜周桓王。周桓王对郑国夺取周王室庄稼的行为记恨在心,没有按照正常的礼仪对待郑庄公。郑庄公对此十分气愤,就派人用郑国的一个城市交换了鲁国靠近许国的田地,让郑国百姓播种庄稼,这是不经天子允许私自换田的违法行为。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郑庄公不去朝拜周桓王。周桓王于是率领陈国、蔡国、虢国和卫国共同讨伐郑国。郑庄公和大臣祭仲、高渠弥率领郑国军队迎击,一举打败了周王的军队。大臣祝聸用箭射伤了周桓王的手臂。祝聸请求庄公继续追击桓王,郑庄公阻止他说:“冒犯年长的人尚且还要受到人们的指责,更何况冒犯天子呢?”下令停止追击周朝军队。郑庄公还在深夜派遣祭仲慰问周桓王,探视了他的伤情。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58年,魏国在魏的西陲修筑长城,以防范秦军进攻。
变乱迭起
郑庄公让大臣祭仲为自己迎娶了邓国的美女,生下了太子忽。他后来又娶了雍氏女子,生下公子突。庄公去世以后,他一向很宠信的上卿祭仲拥立太子忽即位,也就是郑昭公。
郑庄公的宠妾雍氏是宋国人,她与宋国国君的关系很好,宋庄公很想帮助她的儿子公子突登做郑国国君。他听说祭仲拥立公子忽即位后,就派人把祭仲骗来,并且逮捕了他,威胁祭仲说:“如果你不拥立公子突继承郑国的君位的话,我就杀死你。”同时,宋庄公也派人逮捕了郑昭公,向他索要财物。祭仲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已答应了宋国的要求。郑昭公听说祭仲因为宋国的要挟而准备拥立自己的弟弟公子突为国君的消息后,害怕自己受到伤害,赶忙逃亡到卫国。于是祭仲把公子突带回郑国国都即位,这就是郑厉公。
郑厉公执政的时候,祭仲掌握了朝廷中的大权。厉公担心祭仲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准备除掉他,暗中派遣祭仲的女婿雍纠去刺杀祭仲。雍纠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祭仲的女儿知道后,马上去问她的母亲说:“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亲?”母亲回答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可以自由选择!当然是父亲更亲了。”祭仲的女儿听后,就把丈夫的阴谋告诉了父亲。祭仲抢先杀死了雍纠,并把他的尸体扔在喧闹的街市上示众。郑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他恼恨地说:“做大事还要和女人商量,雍纠这种人死了活该。”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祭仲把郑厉公赶到郑国边界的栎邑居住。然后他把郑昭公迎接回来,郑昭公又重新即位。
郑昭公还在做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郑庄公就准备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非常讨厌高渠弥,不同意父亲拜他为上卿。但是庄公没有听取太子忽的意见,终于还是让高渠弥做了上卿。郑昭公二次即位以后,高渠弥担心郑昭公会杀害自己,决定抢先动手。一次,高渠弥陪同郑昭公出外打猎,在荒郊野外,高渠弥伺机用弓箭射死了郑昭公。国君去世后,祭仲和高渠弥都不敢迎接厉公回来复位。于是他们拥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子亹即位,后人就把他称为子亹,没有谥号。
子亹刚刚继承君位,齐襄公就在首止会合诸侯,邀请子亹前去赴会。祭仲不让子亹去赴会,因为在齐襄公做公子的时候,子亹曾经和他进行过争斗,双方结下很深的怨仇。但子却没有听从祭仲的建议,他说:“齐国是强大的国家,郑厉公又住在栎地,如果我不到齐国赴会的话,齐国就会以此为理由率领诸侯攻打郑国,还会护送厉公回来即位。我还是应该去赴会,再说,也不一定会发生你说的危险。”
于是由高渠弥随行,子亹去齐国赴会。祭仲担心会出现危险,借口自己有病没有随子前去。子亹到了首止之后,没有主动地就以往的冲突向齐襄公道歉。齐襄公非常生气,于是埋伏下士兵杀死了子,高渠弥侥幸逃回了郑国。他和祭仲商议,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接回来,拥立他为国君,这就是郑子。
郑子十四年(公元前680年),逃亡到栎邑的郑厉公与大夫甫瑕密谋,甫瑕杀死了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迎接郑厉公回来复位。郑厉公回到国都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姬原说:“我被夺走了国君的位子,流亡到了外国,而你却不知道把我接回来,这简直太过分了。”
姬原说:“事奉国君不能存有二心,这是作为臣子的本分。我知道我的罪过。”说完就自杀而死。
郑厉公又对甫瑕说:“你事奉国君有二心,我不能容留你做我的臣子。”于是派人杀死了甫瑕。
历史关注
战国初年秦国使用的颛顼历,采用十九年七闰,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朝秦暮楚
郑文公做郑国国君的时候,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到了郑国。郑文公对待他很无礼。郑文公的弟弟叔詹劝告他说:“重耳是贤能的人,并且和我们同姓,如今遭受苦难来到我们国家,您不能对他无礼。假如您不能对他以礼相待,那就尽快杀了他。如果不杀他的话,等有一天他回到晋国做国君,郑国就有无穷的祸患了。”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意见。
郑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姞的姬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公子兰。郑文公本来有5个宠爱的儿子,都因为犯罪而早死了。郑文公很失望,于是赶走了其他各位公子。公子兰逃到晋国,对晋文公很恭敬。郑文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因为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又因为流亡时郑文公对自己的无礼,便联合秦穆公攻打郑国。
郑国人很担心,派人私下劝秦穆公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对秦国没什么利益。”秦国听到后撤军了。晋文公派使者到郑国,要求公子兰做太子,郑国答应,晋军这才撤离。
郑文公去世以后,公子兰即位,这就是郑穆公。郑穆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郑灵公元年,楚国献给他一只鼋。恰好子家、子公将要朝拜郑灵公,子公的食指颤动了一下,对子家说:“我的手指只要一动,就一定能吃到珍异的食物。”两个人入宫后,看到郑灵公正在食用鼋汤,子公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啊!”可郑灵公偏偏不给他汤喝。子公非常生气,用手指蘸了一下汤尝了尝就出宫了。郑灵公也非常生气,准备杀死子公。子公与子家抢先动手,杀死了郑灵公。郑国百姓拥立灵公的弟弟公子坚即位,这就是郑襄公。
郑襄公八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亲自率领楚军讨伐郑国,包围郑国都城长达3个月之久,郑国坚持不住,只好献出国都,投降了楚国。郑襄公赤裸着上身,手牵着一只羊迎接楚庄王说:“我不能在您的边上侍奉您,使您一怒之下攻占郑国,这些都是我的罪过。我不敢不遵守您的命令。即使您把我流放到江南地区,把郑国土地赏赐给诸侯,我也会听从的。但是如果您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不忍心断绝他们的香火的话,您就让我继续在这里侍奉您,这就是我的心愿。”
楚庄王把军队撤出了郑国都城。楚国大臣们质问楚庄王为什么要放弃郑国。庄王回答说:“我们讨伐郑国就是因为他的国君不驯服,现在他对楚国已经很恭顺了,我们还能怎样要求他呢?”楚军撤出了郑国。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派军救援。晋军出发时,到了黄河的时候,楚军已经撤退了。晋国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楚军,楚庄王听说后,转过身来攻击晋军。郑国为了讨好楚国,反而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在黄河沿岸把晋军打得大败。过后,晋国因为郑国亲近楚国又来攻打郑国,郑国无奈,又去与晋国结盟。郑国就是这样不停地在两国之间周旋的。
子产安邦
郑釐公五年(公元前566年),郑国国相子驷拜见釐公,釐公对待他很无礼。子驷十分气愤,暗中命令釐公的厨师用毒药药死了釐公,谎称釐公得急性病而死。然后,他拥立郑釐公的儿子公子嘉即位,这就是郑简公。简公元年,众公子合谋,准备杀死子驷,但是走漏了风声,被子驷事先知道,于是他抢先杀死了各位公子。随后,子驷准备自立为国君,公子子孔派遣亲信尉止杀死了子驷,并且替代他担任宰相。子孔也想自立为国君。子产劝告他说:“子驷自立为国君是非法的,所以你才杀死了他,而今天你却要仿效他的做法,这样下去,郑国的内乱就没有平息的时候了。”子孔认为子产的话很有道理,便放弃了自立为国君的想法,仍然只担任郑国的国相。
郑简公在位的时候,国相子孔独揽了郑国的大权,简公对此非常不满。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简公派人杀死子孔。随后,简公任命子产担任郑国的上卿。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开始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奖励军功、鼓励耕织。
郑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44年),吴国派遣使者延陵季子出使郑国。季子一见子产,便非常投机,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延陵季子推心置腹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行为不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不用多久,郑国就要面临灾难了,那个时候,郑国的大权就会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如果职掌政权的话,一定要按照礼法治理国家,如果不这样的话,郑国肯定会灭亡。”子产非常感激延陵季子的直言,诚恳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用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延陵季子。
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郑国的各位公子为了在简公面前争宠,不惜互相残杀,还打算杀死职掌重权的子产。有的公子说:“子产是仁义友爱的人,郑国能够存在下去都是靠他来支撑,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杀死他!”准备杀死子产的公子也觉得确实如此,没有对子产下手。
晋平公生了病,郑国派遣子产到晋国去探望病情。平公询问他说:“我生病后让人进行占卜,原来是实沈、台骀害我生病,晋国的史官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您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神灵吗?”
子产回答说:“上古时候高辛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做阏伯,次子叫做实沈。他们住在大森林里,都不能容忍对方,每天都打个没完。尧帝很讨厌他们,于是就让阏伯迁居到商丘,掌管祭祀辰星,后来的商族人因此继承了这个职务,所以辰星也叫商星。尧帝让实沈迁居大夏,掌管祭祀参星,唐族人因此继承了这个职务,唐族的末代君主叫做唐叔虞。后来周武王的夫人邑姜在怀太叔的时候,梦见天帝对他说:‘我给你的儿子起名叫做虞,把唐地封赐给他,让他在那里祭祀参星,繁育后代子孙。’太叔出生以后,手掌心的纹路果然像‘虞’字,于是就命名为虞。后来太叔果然被封到唐地。晋国是叔虞的后代,参星是晋国的星宿。由此可知,实沈就是参星的神灵。上古时候金天氏有个叫做昧的后代,负责管理水渠,他有允格和台骀两个儿子。台骀继承了他的官职,很好地疏通了汾水和洮水。帝王颛顼因此嘉奖了他,把汾水分封给他。现在,晋国统治了汾水流域。由此可见,台骀是汾水的神灵。这两位神灵都不会危害您的身体,在发生水灾和旱灾的时候应该祭祀山河的神灵。风霜雨雪如果不按时令来临,就应该祭祀辰星的神灵。您的病是因为饮食不调、情绪不佳、迷恋女色等生活原因造成的,和神灵没有关系。”晋平公赞叹子产说:“您真不愧是知识渊博的君子啊!”于是,赠给子产丰厚的礼物。
·郑国的商业·
农业维持了郑国的基本经济,但因郑国国土资源贫乏,“国小而逼”,商业在这时也较发达,成为郑国经济支柱之一。“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是西周王室勉励商国遗民的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像做生意,有三倍利益,贵人们也懂得),也是西周末年的情形。郑国在东迁开国的时候,政府曾与商人立有盟誓:商人不能背叛国君,国君也不强买强夺商人的货物;商人有利市宝货,国君也不得预闻。商人有了这种特定的保障,事业自然更容易发展。他们在那时已能守不二价的道德,所谓“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便是说百姓用货物交换资财的,不求过丰,明定出价格来。郑国是春秋时商业顶兴盛的国家。郑国因为处在当时“天下”的中心,西到周,北到晋,东到齐,南到楚,都有郑国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开国的时候,已与郑君订有维护商业的条约,所以事业更容易发展。关于郑国商人的有名故事,就是鲁僖公时,秦穆公起兵袭郑之役,由商人弦高解救了郑国的危机。
郑声公五年(公元前496年),一直担任国相的子产去世,郑国的百姓听到这个噩耗,全都痛哭流涕,像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孔子过去曾经路过郑国,和子产亲近得如同兄弟一样。他听到子产的死讯后,痛哭着说:“子产的仁德慈爱,真的接近上古的贤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