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注

颛顼历、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因皆取一回归年为365又1/4,又称四分历。

赵世家第十三

赵氏孤儿

晋灵公在位的时候荒淫无道,奢侈残暴,屡次想杀掉忠臣赵盾。赵盾被迫逃到外地。后来他的弟弟赵穿杀死灵公,拥立成公即位,赵盾重新回到朝廷执掌大权。到了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他共事的大夫屠岸贾是晋灵公的宠臣。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当上了司寇,开始报复当年杀死晋灵公的人,赵朔自然是他第一个想杀掉的。他和众位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大臣韩厥反对屠岸贾杀害赵朔,他认为灵公被杀的时候,赵盾还在外地,没有参与杀害灵公的行动,因此不应该杀害赵盾的后人。屠岸贾却认为赵盾虽然没有亲手杀死灵公,但他却是谋害灵公的主谋,一定要杀赵朔。韩厥劝说无效,赶忙暗中通知赵朔,建议他逃跑。赵朔担心背上叛国的罪名,不愿意逃亡在外;他也不想断绝赵家的香火,于是托付韩厥,一旦出现不测,请他帮助保护赵氏后人。韩厥答应了。赵朔谎称自己有病在家中休养,不去上朝,但是屠岸贾还是没有放过他。在没有请示晋景公的情况下,他擅自带领士兵袭击了赵朔的家,杀死了赵朔,灭绝了整个赵氏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赵朔被杀的时候,她怀了身孕,逃到晋景公的宫里躲了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叫做公孙杵臼,对赵朔非常忠心,他找到赵朔的朋友程婴问他为什么没有一起去死。程婴回答说:“赵朔的妻子怀孕了,如果是男孩,我就把他抚养成人;如果是女孩,我再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做赵武。屠岸贾知道消息后,马上进宫搜查。赵朔夫人把赵武藏在衣服里面,对天祷告说:“如果赵氏宗族真的要灭绝的话,你就大声地哭;如果不该灭绝的话,你就不要出声。”屠岸贾前来搜查的时候,赵武竟然没有发出声音,躲过了这场灾难。程婴和公孙杵臼商议如何营救婴儿,公孙杵臼说:“营救婴儿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营救婴儿非常难。”公孙杵臼说:“赵氏家族对你很好,您就承担起难当的重任,让我去死吧!”于是两人把别人家的婴儿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对屠岸贾说:“如果你能赏赐我千金,我就告诉你赵朔的孤儿藏在什么地方。”屠岸贾非常高兴,答应了他,派兵跟随程婴抓到了公孙杵臼和假冒的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大骂程婴见利忘义,屠岸贾派人杀死了公孙杵臼和婴儿。屠岸贾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总算放下心来。程婴寻找机会把真正的赵武接出来,悉心地抚养。

15年后,晋景公身患重病,通过占卜的方式预测吉凶。占卜的结果说一个大家族断绝了香火,他家的神灵在作怪。景公便询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武还活在人间,于是回答说:“大的家族现在在晋国断绝香火的只有赵氏,赵氏家族世世代代都建立了非凡的功勋,从来没有断绝过香火。而君主您却诛灭了赵氏宗族,晋国的百姓都在为他们不平和悲哀,希望您能够认真地反思一下这件事情。”晋景公询问韩厥:“赵家还有后代吗?”韩厥把程婴营救赵氏孤儿的事情完全告诉了景公。晋景公准备让赵武继承赵氏的爵位,暗中把他召进宫中。晋景公命令韩厥带领士兵埋伏在宫中,晋国大臣们进宫探望景公病情的时候,景公让大臣们和赵武见面,要他们同意让赵武继承赵氏爵位。由于韩厥带兵把守,大臣们迫于压力,只好同意,并说:“当初那场事变,是屠岸贾一手制造的,是他假传君命胁迫我们的。要不是国君您身体不好,不便烦扰,我们早就想请求您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国君有此意,正是贤明之举。”晋景公当即命令赵武、程婴和各位大臣攻打屠岸贾,灭掉他的家族。随后,晋景公把原本属于赵氏的封地重新赏赐给赵武。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50年,卫鞅在秦国进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等,由此秦国日强。

京剧《赵氏孤儿》剧照

马连良饰程婴,谭元寿饰孤儿赵武。《赵氏孤儿》叙述春秋时晋灵公与奸臣屠岸贾杀害了忠臣赵盾全家,并搜捕赵家孤儿。赵家老友程婴与门客杵臼救出孤儿,程婴将孤儿抚养成人,最后终为赵家雪冤报仇。

到了赵武成人行加冠礼的时候,程婴和晋国的各位大臣告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赵家被灭门的时候,和赵家有牵连的人几乎无一幸免。我和你父亲是生死之交,当时并不是不想去死,而是准备抚养赵家的后代,让他为赵家报仇,建立自己的功业。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恢复了赵家原来的爵位,我要去地下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你父亲和公孙杵臼了。”赵武放声痛哭,坚持阻拦程婴说:“您对我恩重如山,我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报答您的大恩,我要一直供养您到死。难道您现在就忍心离开我吗?”程婴回答说:“不行。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够完成大事,所以先于我死去,如今我不去向他复命的话,他就会以为我没有完成任务。”程婴说完,自杀而死。伤心欲绝的赵武为程婴守孝整整3年,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要祭祀程婴。

赵简子当权

赵武去世以后,谥号是赵文子。他的儿子景叔,景叔生了赵鞅,也就是赵简子。当时,晋国的政权已经落在赵简子等几位大夫的手中了。赵简子曾经组织诸侯联军,在周朝境内驻守,并且把因为躲避弟弟子朝而流亡在外的周敬王护送回周朝,树立了巨大的威望。

晋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8年),晋国大夫范氏和中行氏发动叛乱。第二年春天,赵简子见到邯郸大夫赵午,对他说:“把我从卫国划过的500户士民还给我,我准备把他们安置到我的封地晋阳去。”赵午当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他回去和父兄商议后,却遭到了反对。他违背了对赵简子的承诺。赵简子非常生气,把赵午逮捕起来,囚禁在晋阳。并且通告邯郸的百姓说:“我准备杀死赵午,你们打算拥立谁继承他的爵位呢?”随后他真的杀了赵午。赵午的儿子赵稷和他的家臣涉宾为了给赵午报仇,在邯郸发动叛乱。晋定公派遣籍秦率领军队讨伐赵午,包围了邯郸。晋国大夫荀寅和范吉射平时和赵午关系非常好,不愿意帮助籍秦攻打赵午,反而策划作乱。晋国大臣董安于事先了解了他们的计划,但没有制止他们。这年十月,范氏和中行氏发动军队讨伐赵简子。赵简子抵挡不住,逃到晋阳。晋定公派军队包围了晋阳。大臣荀栎向晋定公进谏说:“晋国以往的君主曾经颁布法令,如果大臣发生叛乱,领头的要被处死。现在三位大臣全部带头作乱,可是您只是讨伐了赵简子一个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希望您能把他们全部驱逐出晋国。”晋定公采纳了他的建议。一个月后,他派遣荀栎、韩不佞和魏哆率领军队讨伐范氏和中行氏,但是他们的军队没有战胜对方。范氏和中行氏率军回头攻打晋定公。晋定公奋力还击,经过鏖战,终于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军队。范氏和中行氏失败后逃到朝歌。晋国大臣韩不佞和魏哆平时和赵简子关系很亲密,于是在晋定公面前为他求情,晋定公同意赵简子返回朝廷。这年十二月,赵简子返回绛城,和定公等在宫中盟誓。

历史关注

屈原主要著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被后人编入《楚辞》。

第二年,晋国大臣知伯文子(简称知伯)对赵简子说:“范氏和中行氏虽然发动了叛乱,但这全是董安于挑起的,他也参与了策划。晋国的法令规定带头作乱的人要处死,现在范氏和中行氏已经受到了惩罚,唯独董安于却没有得到处治。” 赵简子对于这件事情感到难以处理。董安于知道以后对赵简子说:“我死了以后,赵氏就可以安定了,这样晋国也就能安宁了,看来我死得是太晚了。”随后自杀身亡。赵简子把董安于自杀的消息告诉了知伯。从此以后,赵氏才得到安宁。

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字叫做周舍,非常喜欢直言进谏,赵简子很赏识他,但是他很早就死了。周舍死后,赵简子每次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都表现得很不高兴,大夫们以为得罪了赵简子,一起向赵简子请罪。赵简子说:“你们没有罪过。我听别人说1000张羊皮加在一起的价值也赶不上一只狐裘。现在我每次上朝的时候,只能听到恭敬顺从的声音,却听不到周舍那样和我争辩的声音了,我对此感到十分忧虑。”赵地的臣子和百姓听到他的这些话以后,才知道赵简子是一个乐于接受意见的好领袖,因此都顺从爱戴他。晋国的百姓知道以后也都愿意归附他。

晋定公十八年(公元前494年),赵简子发兵讨伐潜逃在外的范氏和中行氏,包围了朝歌。中行文子又逃到邯郸。3年以后,赵简子再次发兵攻打邯郸,中行文子抵挡不住,又逃到柏人。赵简子紧追不放,派兵包围了柏人,中行文子和范昭子无法在晋国立足了,只好逃亡到齐国。于是赵氏占有邯郸和柏人,原本属于范氏和中行氏的其他领地归晋国公室所有。此时的赵简子名义上是晋国的上卿,实际上已经单独包揽了晋国的政权,他的封地已经和诸侯的封地相当了。

三家分晋

晋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出公派遣智伯率军讨伐郑国。此时赵简子刚好生病,于是就派遣儿子——太子赵毋恤率领军队协助智伯包围郑国。智伯喝醉了酒,丧失了理智,强行用酒灌赵毋恤,还动手打他。跟随赵毋恤的大臣们非常生气,要求杀死智伯。赵毋恤劝阻他们说:“我父亲之所以让我做太子就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现在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耽误了大事。”虽然他嘴里这样说,心里却非常怨恨智伯。智伯酒醒后意识到赵毋恤可能会报复自己,于是在回到晋国之后建议赵简子废掉赵毋恤,另立太子,赵简子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赵毋恤得知后更加怨恨智伯。

赵简子去世以后,赵毋恤继承他的爵位,这就是赵襄子。赵襄子的姐姐原来是代王夫人。赵简子刚刚安葬,赵襄子还没有脱掉孝服,就赶往北方登上了夏屋山,邀请代王赴宴。酒宴当中,赵襄子安排厨师拿着铜制的烹饪器皿在一边侍奉,他命令厨师趁着倒酒的机会,用铜制的器皿打死了代王和他的随从。随后,赵襄子就发兵占领了代地。他的姐姐听到这件事后,哭叫得呼天抢地,之后自杀身亡。代地的百姓同情她的遭遇又钦佩她的忠贞,把她自杀的地方叫做摩笄山。赵襄子把代地封赐给哥哥伯鲁的儿子赵周,让他做代地的君主。

三家分晋示意图

赵襄子即位4年以后,智伯联合赵氏、韩氏、魏氏3家把原来范氏、中行氏的领地全部瓜分了。晋出公非常生气,但是又没有能力制服这4家大臣,于是他就准备联合齐国和鲁国,想依靠他们的力量来讨伐4家大臣。4家大臣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便先下手为强,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奈,只好向齐国逃亡而去,还没有到齐国,就死在了半路上。智伯让晋昭公的曾孙公子骄继承晋国的君位,也就是晋懿公。此时,智伯的权势和实力在4家大臣中是最大的,他越来越骄傲蛮横,不把其他3家大臣放在眼里。他要求韩氏、魏氏两家割让领地给他,韩氏、魏氏迫于压力答应了他的要求。智伯又要求赵氏割地给他,赵襄子本来就不准备割让领地,再加上智伯以前侮辱过他,于是断然拒绝了智伯的要求。智伯非常生气,亲自率领韩氏、魏氏两家联合进攻赵氏。赵襄子知道自己抵挡不住他们,赶忙逃到晋阳驻守。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43年 齐国田忌在军师孙膑的指导下,在马陵大战中大败魏军。魏国大将庞涓自杀。

赵襄子的大臣原过退守时落在了赵襄子后面,他走到王泽的时候,看见3个奇怪的人,只能看见他们腰带以上的部分,腰带以下部分看不见。3个人交给原过两节竹子,叮嘱他说:“替我们把这竹子送给赵毋恤。”原过到了晋阳后,把自己的奇遇如实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斋戒了3天,亲手剖开竹子,只见里边用朱红的字写道:“赵毋恤,我们是霍泰山山阳侯的神灵。三月丙戌日,我们将要帮助你灭掉智氏。你也要在百邑建造庙宇祭祀我们,我们还会把林胡的土地赏赐给你。”赵襄子再次拜谢神灵对他的指引,接受了3位神灵的命令。

智伯联合韩氏、魏氏围攻晋阳,一年多还是没有攻克。他们把汾河的水引来,水淹晋阳城,晋阳城内一片汪洋,大水离城墙墙顶只差三版的高度。城里的百姓只好把锅挂起来做饭,因为缺乏粮食,忍痛互相交换子女当做食物吃。赵襄子的大臣们也都有了外心,对待赵襄子的礼节也越来越轻慢,只有高共从来没有过分的举动。面对这个局面,赵襄子非常害怕,于是在半夜派遣丞相张孟同暗中劝说韩氏和魏氏。3家终于达成了共识,由韩氏和魏氏做内应,3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智氏,共同瓜分了智伯的土地。成功之后,赵襄子对大臣进行封赏,高共受到上等的封赏。张孟同疑惑地问赵襄子:“我们被围困在晋阳的时候,只有高共没有立下功劳。”赵襄子回答说:“当晋阳城处于非常危急局势时,大家都对我很怠慢,只有高共没有丧失臣子对君主的礼节,所以他要受到上等的封赏。”

从这时起,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包揽了晋国的大权,晋国国君形同虚设。后来到了晋烈公的时候,周天子赏赐赵氏、魏氏、韩氏,封他们为诸侯。到了晋静公的时候,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把晋国的土地彻底瓜分,晋国的香火从此断绝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是一位目光远大、很有魄力的国君。他发现赵国百姓穿着长袍大褂,无论是干活打仗,都十分不方便。而北方的胡人穿着短衣窄袖的服装行动灵活,并且胡人骑马打仗,比赵国的步兵和战车要先进得多。赵武灵王立志要对赵国进行改革。赵武灵王十九年的春天,武灵王召见赵国老臣肥义共同议论天下大事,一连谈了5天才结束。随后,他又召见大臣楼缓商议说:“赵国虽然取得卓越的功绩,但大业还没有完成。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敌对的国家,如果我们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很容易被他们灭掉。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但是,要取得高于一般人的功名,就不会被世俗的人所理解。我准备让赵国人穿着胡人的服装。你们看怎么样?”楼缓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而别的大臣全都不同意。

赵武灵王对肥义说:“当年简子、襄子二位先主就是吸取了胡族和翟族的有益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做法。现在我就准备改穿胡人的服装,学习骑马和射箭,不仅我自己这样,我还要带领赵国百姓改穿胡服,学习骑射。但是我这样做的话,人们一定不会接受,大臣和百姓都会议论我。您说我该怎么办呢?”肥义回答说:“我听说做事情如果犹豫不决的话,就不会取得成功。您既然已经决定承受背弃风俗的名声,那么就没必要在乎人们对您的议论了。再说您这样做对赵国是有好处的,您就放心贯彻下去吧!”赵武灵王听完之后坚定了信心,毅然穿着起胡人的服装。

历史关注

战国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

身穿胡服、头戴胡帽的匈奴骑士

赵武灵王派人劝说朝中重臣、自己的叔父公子成说:“我已经穿上了胡人的服装,还准备穿着它上朝,希望叔父您也能穿上了胡人的服装上朝。在家您是长辈,我听您的;在朝我是国君,请您听我的。要是我穿着胡人的服装上朝,而您却不穿,恐怕会遭天下人议论。再者,从国家推行政令的原则上说,政策应当从朝廷大臣和国君的家族开始执行,这有利于在全国推行。况且,我下令改穿胡服,有利于富国强兵,并不是为了个人享乐。您是我的叔父,朝廷的重臣,希望您能支持我,成就伟大的功业。”公子成认为赵武灵王的做法不符合礼仪,不同意。赵武灵王亲自来到公子成家中,请求他说:“衣服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穿着的,礼仪也是用来方便人行事的。圣明的人观察百姓的风俗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礼仪,目的是使国家和百姓得到好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习俗,也有不同的礼仪,并且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现在我改穿胡人的衣服,学习骑马射箭是为了增强赵国的军事力量,使赵国强大富裕起来,希望你不要被死的风俗所束缚,能够支持我!”公子成被说服了。第二天,他们就穿上胡人的服装上朝。赵武灵王正式发布诏令,命全体赵国人改穿胡人服装。

赵国的大臣赵文、赵造、周、赵俊都接受不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共同前来劝阻赵武灵王。武灵王教导他们说:“每个先王都有自己的习俗,我们又应该去效法哪一种呢?习俗和礼仪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要清楚制订它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好处。用古代留传下来的方法来约束现在的人是行不通的,是不能通晓事物变化的表现。我命令赵国改穿胡人的衣服是适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的。这一点你们理解不到啊!”说完,赵武灵王不顾大臣的反对,继续推行胡服,并且教练士兵骑马射箭。

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 制度以后,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在短期内大大增强。在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武灵王亲自率领赵国军队进攻中山国。中山国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赵军,只好贡献出四座城池来求和。武灵王同意了他的请求,把军队撤回赵国。两年后,赵国再次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再次割地求和。又过了3年,赵国第三次出兵,攻占了中山国。随后,赵军向北打到燕、代一带,向西攻取了云中、九原的土地。

主父之死

赵武灵王在位27年后,把王位传给了儿子赵何,这就是赵惠文王。老臣肥义担任相国,同时担任赵惠文王的师傅。武灵王则自称为主父。

主父打算让儿子赵惠文王独立自主地治理国家,自己就穿上胡人的衣服,率领士大夫们到西北地区巡视。他准备从云中、九原直接向南方袭击秦国,为了探听秦国的虚实,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王宫。秦昭王起初没有发觉出异常,直到主父走后,他才感觉到此人相貌雄伟,不像是普通的臣子,于是马上派人前去追赶。而这个时候,主父早就出了秦国的关口。秦昭王通过仔细调查后,才知道冒充使者的就是主父。秦国上到国君,下到百姓都感到非常害怕。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38年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商鞅因谋反罪而遭五马分尸、灭族之祸,但秦法未废。

赵惠文王即位3年来,在主父的帮助下,灭掉了中山国,并且使北方的少数民族臣服于赵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为了庆祝胜利,主父摆设酒宴,和大臣们聚会欢饮达5天之久。主父对大臣们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赏赐,封长子赵章为代地的安阳君。赵章一向都很放肆霸道,一直对弟弟被立为国君表示不满。主父派大臣田不礼辅佐赵章。

肥义德才兼备,主父让他辅佐赵惠文王。当时,大臣李兑劝告肥义说:“公子章现在正值壮年而且心高气傲,野心相当大,他的亲信和随从非常多,辅佐他的田不礼非常残忍而且傲慢。这两个人如果联合起来,互相怂恿,恐怕不久就会发动叛乱。”

肥义也意识到公子章有叛乱的可能,为了保护赵惠文王,他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非常让人担心。他们外表善良,内心阴毒。在王宫里得到君主的宠爱,然后就跑到外面去胡作非为。我非常担心他们会叛乱,甚至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了。为了保证君主的安全,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想觐见君主,一定让他先和我见面,我确定他不会伤害君主以后,才能允许他见君主。”信期十分赞赏肥义的做法,按照他说的去施行。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国大臣都来朝拜国君。主父从旁边暗中观察,发现公子章朝拜弟弟赵惠文王时精神非常颓废。他想到公子章作为哥哥,反而要朝拜弟弟,做弟弟的臣子,心中涌起对他的怜悯之情。于是主父准备把赵国分成两个部分,让公子章做代国的国君。但是这个想法一直都没有实施。

主父和赵惠文王到沙丘游览,分别在两处宫室里居住。公子章趁着这个机会联合田不礼发动叛乱,他假传主父的命令,要召见赵惠文王。肥义不放心,首先前去查看,结果被公子章杀死。赵惠文王知道后,派遣随行的卫队讨伐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兑听到消息后率兵从都城赶来,平息了叛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王室得以安定。赵惠文王任命公子成为宰相,李兑为司寇。当初,公子章被打败的时候,逃到主父那里,主父不忍心亲生儿子被杀害,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此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公子章被杀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包围国君的宫室都是灭门大罪。我们现在就算撤兵,也要被诛灭九族啊!”于是他们继续包围主父的宫室,通告宫中的人“后出来的人灭族”。这样,主父宫里的人全都出来了。主父也想出宫,但被兵士阻拦,只得退回宫中。宫中的存粮吃完后,找不到别的食物,主父只好掏鸟窝,吃幼小的麻雀充饥。3个月后,主父在宫中饿死。公子成确定他已经死了,才向诸侯发出讣告。

·骑兵的出现·

春秋时期的军队车步并重,只有少量的骑兵,且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战国时代,骑兵才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出现。最先建立骑兵部队的是赵国。赵国饱受北边的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扰边之苦,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屡遭失败。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改革,削减车兵,增加骑兵;改传统宽袍大袖为胡人式的紧身束服,征边民和胡人组成骑兵部队,击败了楼烦、林胡等的侵扰,攻灭了中山国,使赵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于是各国纷纷效仿,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也由步车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

触詟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这时候,赵孝成王刚刚即位,赵国的大权由太后执掌。秦国加紧了对赵国的攻势,赵国形势非常危险。于是赵国派遣使者出使齐国,希望得到齐国的救援。但是齐王坚持要求赵国的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然后才肯发兵救援。长安君是太后的小儿子,太后非常宠爱他,不忍心让他冒着危险到外国做人质,拒绝了齐国的要求。但是这个时候,赵国如果得不到齐国的救援的话,就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因此,赵国的大臣们极力进谏,劝太后同意齐国的要求。然而太后却固执己见,并且明确地告诉大臣们:“如果有人再来和我谈论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事情,我一定会把唾沫吐到他脸上。”

历史关注

《孙膑兵法》强调对士卒严格挑选和组织训练,灵活实施战法,为我国古代兵家代表作。

赵国大臣害怕了,不敢再向太后进谏。这个时候,左师触詟却主动求见太后,太后已经料到他是为了长安君的事情来的,准备一口回绝他,于是在宫中怒气冲冲地等着触詟。触詟进入王宫之后,踏着碎步,小跑到太后跟前,坐下后向太后告罪说:“老臣我腿脚不灵活了,所以很长时间没有来到您。我总是原谅自己的怠慢,但是又害怕太后的身体不舒服,所以非常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也老了,走不动了,来往都得乘坐车辆。”触詟又询问说:“您的饭量还行吧?”太后说:“现在每顿只能喝一点粥。”触詟说:“老臣我最近也没有食欲,就经常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这样才勉强增加了一点饭量,身体也感觉到舒适一些。”太后说:“可我没有时间散步啊。”几句家常的寒暄过后,太后布满怒气的脸上才稍微平和了一点。这时候,触詟请求太后说:“我的小儿子舒祺没有什么出息,我已经老了,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够做一名黑衣卫士,保卫王宫。我今天特意来,冒着死罪来请求您。”太后很感动,答应了触詟的要求。随后,她好奇地问:“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詟回答说:“男人比妇人更疼爱小儿子。”太后笑着说:“不是的,妇人疼爱小儿子的程度要远远超过男人。”触詟反驳她说:“不是这样吧!我觉得您对女儿燕后的疼爱程度要超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没有疼长安君疼得很。”触詟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将来考虑,为他们做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当初您把燕后嫁到远方的时候,因为舍不得离开她而伤心哭泣。她走了以后,您同样想念她,但是却不希望她回来,因为您希望她的子孙都能够继承王位。”太后说:“是啊!”触詟说:“赵国三代以来,每位君主的子孙都有被封侯的,可是现在他们的后人还有在位的吗?”太后回答:“没有。”触詟又说:“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发生在赵国,其他国家有君王的子孙封侯的,三代后还有在位的吗?”太后回答:“也没有听说过。”触詟接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说国君的儿子封侯后变坏了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功勋却拥有尊贵的地位,没有付出劳动却获得了丰厚的俸禄。所以灾祸就自然降临到他们头上了。而今,您赐予了长安君尊贵的地位、肥沃的土地和贵重的宝物,现在国难当头,却不让他为国立功,等到您离开人世以后,长安君又能凭借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我是看到您为长安君的打算非常短浅,所以才认为您更加疼爱燕后。”太后完全被触詟说服了,同意了让长安君到齐国充当人质。太后毕竟心疼自己的小儿子,为他准备了一百辆车和其他用品,这才送他上路。

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履行诺言,派遣军队来解救赵国的危难。秦国知道齐国出兵后,立即把军队撤回,赵国的危难解除了。赵国的贤人子义听到这件事以后,评论说:“即使是君主的儿子,尚且不能平白无故地享用荣华富贵,更何况是我们这样普通的人呢?”

赵孝成王贪利招祸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穿着左右不同颜色的衣服,骑着龙在天上飞舞。但是还没有飞到天庭,掉到了地上,地上则堆满了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第二天,赵孝成王就召见占卜的人为他破解梦的吉凶。占卜的人告诉他说:“左右颜色不同的衣服表示残缺不全;骑着龙飞天没有到达天庭就掉下来,表示虽然有气势但是却缺乏实力;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表示存在着隐患。”

就在赵孝成王做梦后的第三天,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派遣使者前来拜见他。原来秦国发兵讨伐韩国,大军已经达到上党。上党远在韩国的西北边陲,只有狭隘的道路与韩国本土相联系。秦军切断这条道路后,上党就孤悬在外,韩国要救上党,必须通过魏国或赵国。可此时,韩国本土还正遭到秦国的攻击,自救不暇,根本无力救援上党。太守冯亭知道,凭借上党的兵力,无法抵挡强大的秦国,但是又不甘心投降秦军。他想与其投降秦国,还不如投降赵国。至少在对抗强大的秦国这一点上,韩国和赵国还是站在相同立场上的。于是,他就派遣使者携带上党地图求见赵王,愿意把上党的17座城池全部割给赵国。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37年,韩相申不害卒。申不害相韩十五年,主张法治,讲究权术,为战国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赵国长城遗址

赵孝成王听到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好机会。于是他召见平阳君赵豹,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说:“冯亭要把上党17座城池全部送给赵国,我们接受下来,怎么样?”赵豹听后,提醒赵孝成王说:“我们不能平白无故地拣这样一个大便宜,这里面一定隐藏着祸患。”赵孝成王说:“冯亭说了,上党的百姓是感念我的恩德,自愿归附的。可不是平白无故呀!”赵豹进一步为他分析事情的得失,他说:“秦国准备吞并韩国,现在上党和韩国其他地区的通道已经被秦国断绝了,它已经相当于一座孤城了,基本上掌握在秦国的手里了。冯亭把上党送给赵国实际上是想嫁祸给赵国。您可以想一想,秦国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控制了上党,怎么可能轻易地让赵国坐享其成呢?况且秦国是强大的国家,赵国相对来说是弱小的,强大的国家想要占弱小的国家的便宜还很困难呢,弱小的国家又怎么能够占到强大的国家的便宜呢!况且这次秦国出动了精锐的部队进攻上党,可见它对上党是志在必得,又怎么会让给我们白白得到呢!”

赵孝成王却利令智昏,不甘心放弃到手的城池。他说:“即使发动百万大军,不停地战斗一年,也不一定能够攻占一座城池,现在我们不费一兵一将就能拿到17座城池,这样的机会我们怎么能够白白错过呢?”赵豹走后,赵孝成王又召见了平原君和赵禹,询问他们的意见,二人说:“不用作战坐收17座城池,这可是个大便宜,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赵孝成王下定决心接受上党的土地。

赵孝成王派遣平原君赵胜到上党接收城市。平原君对冯亭宣布了赵孝成王的旨意:封赏太守冯亭3万户的封地,封赏各位县令3000户,许诺他们世世代代为侯,当地军民也各有封赏。冯亭流着眼泪拒绝了封赏,他不愿意会见平原君,派遣使者转告他说:“我不愿意陷入3种不义的境地。我为韩国国君驻守城池,却不能和城市共存亡,这是第一个不义;没有经过国君的允许就私自把上党割给了赵国,这是第二个不义;通过出卖国君的土地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封地,这是第三个不义。所以,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接受封地。”赵孝成王也没再勉强他。

赵国接受了上党的17座城池之后,担心秦国会采取行动,于是派遣能征善战的老将廉颇率领军队驻扎在长平。秦国对赵国接受上党非常不满,但因为畏忌廉颇,一直也没有进攻赵国。后来,赵孝成王听信了谗言,罢免了廉颇大将的职位,派遣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接替廉颇。不久秦国大将白起就率领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军队大败,赵括在战争中被杀死,40万赵国将士全部投降秦国,随后被白起全部活埋,赵国元气大伤。赵孝成王这个时候才想起赵豹当初对自己的良言相劝,但是后悔也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