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故事大全集(彩图超值白金版)
- 青宛
- 2091字
- 2024-12-21 20:43:39
历史关注
春秋时期,秦国有以人殉葬的习俗。秦穆公死后,有一百七十多人殉葬。
鲁周公世家第三
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在众多兄弟里面,只有姬旦品质最好,忠厚仁慈,对待父亲也最恭敬孝顺。周武王即位后,他担负起辅佐和保护武王的重任,朝廷的大多数政事都由他来料理。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公辅佐武王到牧野讨伐殷纣,他发布了《牧誓》来动员战斗,鼓舞士兵的斗志。周军攻破殷都,杀死殷纣王之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拥护着武王,宰杀牲畜祭祀社神,向上天和殷朝遗民宣告纣王的罪状,告诉人们周朝代替商朝是顺应上天意旨的。周军取得彻底胜利后,武王释放了被纣王监禁的箕子。他还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治理殷朝遗民,任命管叔、蔡叔辅助他,允许他祭祀商朝的历代先王,让殷商的香火延续下去。武王还普遍封赏了功臣、同姓和亲戚。他封赏周公到少昊的旧址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并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继续留在京师辅佐武王。
武王灭掉商朝的第二年,天下还没有安定,此时武王又患上了重病,群臣为此恐慌。古时候,人们遇到困难时,往往要通过占卜的方式判断吉凶。因此太公和召公准备去文王庙占卜。周公对他们说:“不能让我们的先王忧虑悲伤。”他设立了3个祭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祈祷说:“你们的长孙周武王姬发因为国事操劳染上疾病。如果3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的话,就让我来代替武王去死吧,我灵巧能干,能够服侍好鬼神。武王不如我多才多艺,并且他肩负着拯救天下百姓的重任。他能够让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有了他,先王就能长久地获得后世子孙的祭祀。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如果答应我的要求,我就把圭璧献上,听从你们的命令。如果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起来。”祝祷后,周公到3位先王的祭坛前面占卜,卜到的是吉卦。周公立即进宫祝贺武王说:“您的身体没有妨碍,我刚刚接受到先王的旨意,让您只管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不要有其他的顾虑。”第二天,武王的病果然痊愈了。
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他还很年幼。周公担心天下人会因此背叛朝廷,就坐上王位替代成王主持国家大政。管叔知道以后,就在国内散布流言说:“周公想废掉成王,自己做王。”周公听到后对太公望、召公奭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无法向历代先王交代。先王历尽艰辛创下的事业刚刚起步,武王却在此时早逝,成王还年幼,我是为了稳定周朝的大业才这样做的。”他不顾流言飞语,继续尽心辅佐成王,并且命令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担任国君。伯禽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全天下人当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为了接待贤士,洗头时要3次握起头发,吃饭时3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失掉贤能的人才。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能依仗着国君的地位而骄傲轻慢。”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率军反叛周王室。周公奉成王的命令率领大军东征,途中写成了《大诰》。大军长驱直入,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收伏了殷商的遗民,封康叔到卫地。封微子到宋地,让他做国君,祭祀历代商王。周公用两年时间平定了淮夷和东部其他地区,诸侯全部归顺周王朝。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498年,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期间,秉公执法,被鲁国三桓所嫉恨。
《周礼》书影
所谓周礼一是指周代的礼法、政法制度,其中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及与其相对的政法、礼法制度,它们有力地维护了周的统治。另一层意思是礼俗,包括周代的各种文化制度、风俗,后代各种礼法制度的制定多参照周礼。
成王七年(公元前1035年),周公去洛邑建造城池,通过占卜得到大吉之象,就把洛邑作为周朝的东都。这时,成王已经长大,能够处理国事。周公就把国政归还给成王。过去周公代替成王临朝听政时,面朝南方,背靠屏风,接受诸侯的朝拜。还政给成王后,周公回到臣子的位置上,面向北恭恭敬敬地站立,严格遵守君臣之道。
成王幼小的时候,有一次生了重病,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到河里,向神灵祝告说:“成王年龄太小还没有主见,冒犯神灵旨意的是我周公姬旦,如果要惩罚就惩罚我吧!”随后把祝告册书藏在内府,此后成王的病很快痊愈。等到成王临朝后,有人向成王诬陷周公,周公因此逃亡到楚国。成王搜查周公内府档案的时候,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立即把周公迎回。
周公归国后,担心成王因为年轻而荒淫骄奢,就写了《多士》、《毋逸》来告诫他。《毋逸》篇中说:“父母要经历长久时期的创业才能成功,而子孙骄奢荒淫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所以做儿子的一定要谨慎。”《多士》篇中说:“从汤到帝乙,殷朝的历代先王没有不遵循礼制祭祀,修明政德的。到了殷纣的时候,开始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百姓疾苦,所以人民都认为他死有余辜。”
成王居住丰京时,天下虽然已经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为此,周公写了《周官》,划定了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便利了百姓,百姓为此欢欣鼓舞。周公临终时叮嘱后人一定要把他埋葬在成周(洛邑),表明他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把他安葬在毕邑,让他伴随文王,表示自己不敢把周公作为臣子看待。并且特准鲁国可以举行郊祭上天和立庙祭祀文王的礼仪。鲁国之所以获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全是因为周公的缘故。
襄仲杀嫡立庶
鲁文公在位18年后去世。他有两个妃子,长妃是齐国人,叫姜,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姬恶,次子叫姬视。次妃叫敬嬴,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姬俀。鲁文公非常宠幸敬嬴,也因此宠爱公子姬。鲁国的一些大臣为了赢得君王的欢心,想尽方法去讨好敬嬴母子。鲁文公去世以后,按照《周礼》上规定的立嫡立长宗法制度,国君之位应该由太子姬恶来继承。但是,公子姬俀一直以来就想谋夺国君之位,而且当时鲁国的政权已经被一些重臣所掌握,谁能即位还要看这些重臣的意见。公子姬俀在平时就刻意拉拢一些重臣,为篡夺君位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两位重臣是襄仲和叔仲。公子姬俀平时在私下里刻意接近襄仲,赢得了襄仲的支持。在选立新君的关键时刻,公子姬俀求助于襄仲。襄仲也希望公子姬即位,那样的话他本人就可以掌控朝中大权,但又担心遭到大臣们和百姓的反对。他去找叔仲商议,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正直的叔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叔仲说:“自古以来,都是由长子来继承父亲的爵位。只有遇到极为特殊的情况才可以变通。如今国君的长子已经长大成人,根本就没有必要废长立幼。如果这样做,将会引起国人的不满,并且也不符合伦理,还有可能引起大的混乱。”襄仲被叔仲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好愤愤而归。
历史关注
春秋时期的楚国多铜矿,以铜绿山(今湖北大冶西)最为有名。铜广泛用于工具、兵器、礼器等制作。
然而,襄仲却没有因为叔仲的劝阻而放弃他的计划,他已经下定决心不惜手段来拥立公子姬俀为国君。鲁国和齐国相邻,一直都有很密切的往来,并且齐国是当时的强国,如果能够得到齐国的支持的话,他的计划就成功一半了。于是,襄仲秘密地派遣心腹到达齐国,向齐国国君游说,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惠公,他刚刚即位。他明白齐国和鲁国是邻国,如果能够和鲁国亲近的话,有利于成就他的霸业。他欣然接受了襄仲的请求,支持他废长立幼的做法。有了强国的支持,襄仲更加为所欲为了。他想如果立姬俀为国君,他的两个哥哥又该怎样处置呢?如果有他们存在,鲁国人一定会拥立他们的,这样就会为自己留下无穷的后患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一个斩草除根!他率领自己的亲信杀死了毫无防备的公子姬恶和公子姬视,随后拥立公子姬俀为鲁君,这就是鲁宣公。
襄仲杀嫡立庶、废长立幼的做法违背了传统的礼法,遭到了人们的谴责。而鲁国经过这一场动乱之后,公室的力量也开始渐渐地衰弱下去,朝政和实权进一步落入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族之手。
三桓攻伐公室
鲁国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是三个显赫的大家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三桓”。在政治上他们有时互相支持,联合执掌着鲁国的政权;有时争权夺利,大权为实力最强家族独揽。鲁襄公在位时,朝政落在季孙氏的手中。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当时执掌鲁国政权的季武子把刚刚从齐国回来的公子稠立为国君,称为鲁昭公。当时鲁昭公只有19岁,还非常幼稚,没有能力处理国政。大臣穆叔对拥立昭公为国君表示反对,他认为:“太子死了,就应该让他同母的兄弟来继承君位,如果他没有同母的兄弟,就应该让庶子之中年龄最大的来即位,如果遇到年龄相同的情况,就应该选择其中最具有才干的,假如很难判断谁最有才干的话,就只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抉择了。公子稠并不是先王的嫡子,并且他在为先王守灵的时候,不仅没有表现出哀伤的样子,反而表现出欢喜的样子,假如让他做国君的话,一定会给鲁国带来很大的祸患。”季武子一意孤行,不听从穆叔的良言相劝,坚持立公子稠为国君。鲁昭公继位不久,在为鲁襄公送葬的时候,态度非常随便,居然多次更换丧服。当时的士人见到这种情况后,都感慨地说:“看来他肯定不会得到善终。”
·鲁国“初税亩”·
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所有关系。
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昭公渡过黄河去朝拜晋平公,晋平公看不起他,拒绝与他见面,昭公只好败兴而回,鲁国百姓觉得蒙受了耻辱。鲁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为了庆贺章华台的建成,召见了鲁昭公,并且送给他很多珍宝,后来楚灵王又反悔了,想了一条诡计把珍宝骗了回去。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鲁昭公再次朝见晋平公,再次遭到了强硬的拒绝。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鲁昭公再次朝见晋君,这次虽然没有被拒绝,但却被晋君留下和晋国百姓一起为晋昭公送葬,鲁国的百姓对国君的软弱无能深感耻辱。
季氏和郈氏进行斗鸡游戏。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两个人都做了弊。季氏在鸡毛上涂抹了芥末,郈氏则在鸡爪子上面裹了金属制成的利爪。季平子发现以后勃然大怒,为此而出兵攻占了属于郈氏的土地。郈氏家族的昭伯对季平子恨之入骨,恨不得把季氏家族的人杀光。就在此时,鲁国大臣臧昭伯的弟弟臧会诋毁污蔑自己的哥哥,然后暗中躲藏在季平子的家里。臧昭伯为此抓了几个季氏家族的人。季平子知道后十分不满,也抓了几个臧氏家族的人进行报复。氏和臧氏去鲁昭公那里状告季氏,鲁昭公被两人说服,亲自带兵讨伐季氏,攻进了季氏的私人府邸,想置季平子于死地。季平子向鲁昭公申辩说:“国君您是听从了奸佞小人的谗言才来讨伐我的,不应该在还没有查清楚我的罪状的情况下就杀死我,如果真的要治我的罪,请允许我迁居到沂水的边上去吧。”鲁昭公没有同意。季平子又请求国君把自己囚禁起来,还是没有得到允许。季平子甚至要求自己只带五辆车子去外国逃亡还是没有得到允许。这时,鲁昭公的臣子劝诫他说:“您应该允许季平子的要求,季氏掌管国家的政权已经很久了,他的党羽遍布全国。您如果真的杀了他,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为季平子报仇的。”然而鲁昭公却不听从他的忠告。氏也趁机添油加醋,强烈要求昭公杀掉季平子。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与大夫范蠡到吴国为仆。
叔孙氏的家臣戾听到了鲁昭公讨伐季氏的消息之后,马上召集自己的手下商议,他征求大家的意见说:“从我们自己的利益考虑,是季氏被消灭好?还是不被消灭好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季氏不被消灭好!”于是戾率领叔孙氏的家兵前去救助季氏,击退了鲁昭公的军队。孟懿子听说叔孙氏救援季氏之后,也起兵响应,杀死了郈氏家族的昭伯。于是,三家的兵马联合起来共同讨伐鲁昭公。鲁昭公抵挡不住三桓的联军,慌忙逃到了齐国。齐景公对他说:“我可以送给你25000户的封地,这样你应该满意了吧。”鲁昭公觉得有利可图,正准备答应下来时。大臣子家劝告他说:“您是鲁国的国君,是周天子的臣子,怎么可以放弃周朝的臣子不做,而去做和您地位相同的诸侯国国君的臣子呢?”鲁昭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没有接受齐景公的要求。子家发现齐景公不讲究仁义,齐国不是久留之地,劝鲁昭公去晋国避难,执迷不悟的鲁昭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春,齐国攻打鲁国,占领了鲁国的郓邑,顺便把鲁昭公安置在那里。夏天的时候,齐景公打算把鲁昭公送回鲁国。他知道鲁国百姓不希望昏君回国,他们可能贿赂齐国大臣阻止自己把鲁昭公送回去,他叮嘱大臣不能接受鲁国的礼物。但是,齐国大臣子将出于贪心,仍然接受了鲁国大夫申丰、汝贾的贿赂。为了完成鲁国大夫的嘱托,子将对齐景公说:“鲁国的大臣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去侍奉国君,况且鲁昭公是个不吉祥的人,以前宋元公准备送鲁君回国,结果自己却死在路上。鲁国大臣叔孙昭子准备迎接他回国,结果自己没有什么疾病就奇怪地死了。可能是因为鲁国国君太昏庸了,连鬼神都得罪了。希望您还是不要送他回去了,免得受到他的连累。”齐景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没有送鲁昭公回国。
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鲁昭公又来到了晋国,请求晋君送他回国。鲁国的季平子不希望昭公回来,便悄悄买通了晋国的六卿。六卿劝说晋君不要送鲁昭公回国,晋君也只好作罢,就把鲁昭公安排在晋国的乾侯居住。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鲁昭公又回到了被齐国占领的郓邑。齐景公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书信,称呼自己为主公,俨然把他当成了齐国的臣子,鲁昭公感到万分耻辱,一怒之下离开了郓邑,又回到乾侯。鲁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晋国国君准备送鲁昭公回国,他想了解一下鲁国百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召见了季平子。季平子身穿粗布缝制的衣服,光着脚来进见晋君。晋君感到十分诧异,这时候,晋国的六卿替季平子谢罪说:“即使我们愿意,鲁国的百姓也不希望鲁昭公回国。”晋国国君碍于舆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这个昏庸的国君在乾侯结束了他的一生。鲁国百姓拥立他的弟弟即位,这就是鲁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