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译系统透视:图解编译原理
- 新设计团队
- 598字
- 2023-01-13 11:54:38
1.3.3 从语法树到中间代码再到目标代码
至此,语法树已经承载了源程序的全部信息,后续的转换工作就和源程序没关系了。
如果希望一步到位,从语法树转换为目标代码,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可行的。但计算机存在多种CPU硬件平台,考虑到程序在不同CPU之间的可移植性,先转换成一个通用的、抽象的“CPU指令”,这就是中间代码最初的设计思想。然后根据具体选定的CPU,将中间代码落实到具体CPU的目标代码。
语法树是个二维结构,中间代码是准一维结构,语法树到中间代码的转换过程,本质上是将二维结构转换为准一维结构的过程。中间代码特别是RTL已经可以和运行时结构一一对应了。如图1-40所示。
图1-40 中间代码与目标代码对应的情景示意
运行时结构也是一维的,图1-40左侧部分的转换结果将更贴近运行时结构。
选定具体的CPU、操作系统后,中间代码就可以转换为目标代码——汇编代码(我们配置的是AT&T汇编),这时操作系统的影响还比较小。然后由汇编器依照选定操作系统的目标文件格式,将.s文件转换为具体的目标文件,对于Linux而言是.o文件,对于Windows而言是.obj文件。目标文件中已经是选定的CPU的机器指令了。
最后链接器把一个或多个目标文件(库文件本质上也是目标文件)链接成符合选定操作系统指定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通过操作系统,可执行程序就可以被载入内存执行,形成前两节我们所看到的运行时结构。
本书后续内容将详细讲解编译的主要过程: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到目标代码,然后是汇编与链接,最后讲解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