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玩台湾:精品伴手礼
- 悦@旅行传媒编著
- 4015字
- 2020-08-27 07:37:34
全新感官设计体验
Islanders Studio 岛民
台北市大安区潮州街95号
02-23969208
以台湾今日文化与自然为起点,不仅能看到梅花鹿和黑熊身影、还有树蛙灯罩与花苞茶杯。岛民将生活中所见以抽象方式呈现,实践艺术与创意经验,也将环保议题贯穿始终。
这个颇具本土气息的名字,却以独特的前卫与深意呈现眼前。在永康街巷弄里,推开厚重的铸铁大门,惊讶于岛民强烈的现代感设计:以玻璃水泥和原木材料为基调,多层交迭变化的曲面,打造出一个富有穿透性和开放感并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既是工作室又是公共画廊,当然还有被赋予灵魂的设计作品。
从2006年工作室成立到次年门市开幕,一群充满热情的成员构建了这个创意小世界,他们将艺术设计与人文生活作为发展方向,游走于世界各地之间、穿梭于不同形式领域,观察并思考台湾文化和社会脉动,不断拿出新的想法和概念。在设计总监郭馥茗看来,这是场“享受过程、获得惊喜”的旅程。从法国学完设计回来,她一心想要做些与日常相关的东西,于是以台湾本地动植物为灵感的作品应运而生。颇受欢迎的动物项圈系列,是在遇到许多无家可归的猫狗时冒出的念头,台湾四季丰富的水果和花卉被描绘进来,不仅色彩鲜明、更增加无数趣味。
任何设计作品,唯有触动心灵时才会被喜爱,岛民利用PP可回收塑料创作的灯罩系列就是如此,除了提醒大家关心台湾保育类动物,也能藉此认识这块土地上的不同生态。比如兰屿角鸮,在达悟族传统中被认为非常神秘,因为分布范围小和过度开发,如今仅剩不到千只,它作为小夜灯在黑暗里温暖我们,也无声发出“爱我就别再捕杀”的呼吁。与此类似还有梅花鹿、黑熊、野猪和树蛙等多种造型,挂在工作室四壁上,既做装饰也是商品。有趣的是,它们买回来都只是平面,需要你亲自动手组装完成,DIY的感觉不错。而陶瓷花器系列也各具寓意:以台湾夹缝中求生存的韧性精神为理念、以罗哈恰拉岛在2006年成为地球上首座从地图上消失的有人小岛为戒,将生存精神和环保进行到底!
这里还会定期举办绘画、摄影、雕塑、图书和设计展览,包括白方糖画廊和作品展示、开放式厨房与露天咖啡座,以及地下多元活动空间。在此看画喝茶、欣赏选购或参展交流,可以随时与岛民对话。他们拒绝高不可攀的限量,只做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Don't Miss周边逛逛
彰艺坊Chang-Yi-Fang花样布袋戏
台北市永康街47巷27号
02-33937330
周二至周六11:00~19:00 (周日周一休息)
永康街一带的艺文气息很浓,除了岛民这样的时尚设计,也不乏传统技艺的创新演绎。布袋戏作为最普通简单的表演,曾在漫长岁月里带给人们无限快乐与希望,却随着时间变迁而离生活越来越远。藏在巷子深处满怀诗意的手工作坊,让我们重新看到那份最初的纯真朴实与台湾精神。这里也不只关于布袋戏,还有打破年代界限的自由创意作品。
作为彰化“彰艺园”布袋戏团的第三代,陈羿锡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彰艺坊古典戏偶工作室,还曾在诚品书店开设戏偶专卖店,一心想要赋予布袋戏偶新的生命,使之重归每个人的手中。努力当然不会白费,他们研发制作出的上千戏偶作品很快得到大家认可。2005年偶相与花样工作室成立,彰艺坊里不再只有古典戏偶,而是多了以戏偶元素和台湾花布做出的布包、钱包、笔袋和本子等日常用品。这些新生作品也尽可能以手工制作、不大量生产,希望传统美感能自然融入身边,像旧时代台湾花布的大胆用色一般,激发起生活的热情。丰富的图案灵感来自阿嬷年代的窗帘寝具,大红牡丹、日本樱花、模仿迪斯尼的卡通小熊,不同时期的素材呈现其中,满载台湾最美的情感与记忆。彰艺坊汲取传统又研发新组合,并努力收集宝岛各地的布料花色集结成书,十分令人期待。
都说布袋戏是老少皆宜的剧种,因而彰艺坊的作品也从不设限,大人小孩皆可玩转戏偶,男生女生都能背上花布书包。在它们的陪伴下拾回童年欢笑,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延续。
法式台味鹅料理LE PONT乐朋小馆
台北市大安区潮州街176号
02-23965677
12:00~14:30,18:00~22:30
法文名字LE PONT意为“桥”,取自1999年就开在家乡高雄仁武乡的桥边鹅肉店,这家以台式鹅菜为招牌的字号深谙调味之道,如今依然生意红火。老板的小儿子将老家料理开到台北潮州街,更别具新意地以法国小馆环境和慢餐方式呈现,很混搭却又很自然。
五年留法读书经历,让喜欢味蕾旅行的陈良士爱上法餐,也学到当地家庭对食材的重视和讲究。法国用鹅肝配葡萄酒、用鹅油烹调美食,而台湾的鹅肉为何不能多元开发?越来越强烈的想法让他回来就付诸实际,师大附近里弄的老房子和慢节奏正合心意,于是巴黎小酒馆的元素被运用进来:白纱帘、小木椅、暗红色墙壁和旧镜框,营造出一个复古的华丽空间。“简单就很美味”是LE PONT的烹调理念,用餐本就是人与人间情感的联络,舒舒服服慢慢享用,路边摊的古早味鹅肉变身法式餐桌上的独特风景。
家传鹅肉必点,淋上自产鹅油香葱的酱炒饭,老店热卖的咸水鹅肉和招牌熏鹅,无不颠覆你对鹅肉的陈旧看法。一点也不油腻,初见还担心太多的份量,享用起来却不忍停箸。让短途旅客感到欣慰的是,用餐后还能把它们带回家。陈良士采用法国小作坊模式手工制作限量品,形形色色摆满展示柜。
如果说酱料是一道菜的灵魂,那包装则是产品延续:被严格分级的鹅油香葱、红酒瓶装的酱油,还有最新研制的11cm罐装面条、据说这个长度最方便一口夹食,仅这些细节处设计就很吸引人。最特别当属鹅油香皂和润手霜,当作伴手礼送给朋友,是不是够惊喜?
走街串巷无需方向永康生活圈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二段,介于金山南路与新生南路
如此多品牌选择永康商圈,让这几条原本低调的巷弄变得迷人起来。以永康公园为中心,涵盖永康街、潮州街、丽水街、部分金华街,以及附近的信义路自然而然地组合在一起。其实你一点不必介意这些街哪条更美,只要来到其间就会发现,哪怕只是随便散步,都会被泻下的阳光勾引出慵懒心情。它的前世今生难以概述,从曾经的农田到乱世的总督府官舍,再到后来的监狱和刑务所,以及大陆来台的文官宿舍。如今部分老房转租转售迎来新一批住户,区域风貌也悄无声息地变化着,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永康商圈。
描写永康街的文字很多,文艺街和美食街都是它被冠以的殊荣。个性小店不胜枚举,喜欢“吃饭食堂”的猪油拌饭和“品悦糖”的焦糖布丁,迷上“兔子公爵”的手创烘焙及“咖啡小自由”的随意休闲。当然,最爱还是实实在在的超大芒果冰!尽管元老级的“冰馆”已搬到东区,但每到此地便被不同朋友推荐的人气,仍令永康街15号名声在外。数次经过时必见的大排长龙场景令人折服,不论天气坏或心情差,只要一碗甜蜜的芒果冰,一切烦恼都会融化。从街头吃到巷尾的美食,也令附近学生口福不浅,逛到晚上再去师大夜市寻觅,琳琅满目的地道小吃会带来不一样的味蕾满足。
从永康街转到满是古董店和老字号裁缝铺的潮州街一带,还隐藏着不被繁华打扰之地,那是青田街上淡雅的日式老房子。浓浓的异域风情间,白天绿树成荫、夜晚幽静舒适,不妨学着当地人,在享用美食后来此默默散个步,感受片刻最美的永康式生活吧。
手作金工艺术Silver Plants植物语汇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37弄1号
02-23689940
周二至周日11:00~18:00
饰品从不以昂贵与否来权衡诚意,往往独一无二又传达情谊的作品,才更能打动心灵。就像投身金工创作已十余年的艺术家吕雪芬老师,一心想要设计会说话的饰品,把它们做载体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抱着如此信念,她创立了植物语汇品牌,以纯银作为主要材质,植物是主题、语汇是沟通,集合多变的技法与反复手工,坚持每件作品只有一件,对购买者而言便是拥有或传递的唯一。至今已有五百余件作品且个个编号,保证绝无同类。对吕雪芬而言,金工最迷人之处在于任何想法都能随心所欲表达,从无介质与理解限制。有人拿来多年珍藏的宝石定制,老师会认真聆听,将其美好心愿巧妙地赋予作品,即使价格不菲,却也物有所值。她擅长利用多元素材,如皮件、漆器和磨玉石等,将银自然融入,也尝试自己切割与琢磨,并从中发现外人看来的瑕疵纹路与断裂缺点,其实正是材料本身所独有的特色,善加利用便会光彩夺目。
因为偏爱植物,就从身边萃取线条、造型和意象作为灵感的出发点,比如散步时遇见青枫飘落的种子和月桃叶,都会成为手中有关爱情的主题创作。而无论怎样解构焊接,植物语汇的初衷还是在保留本质的基础上凸显设计之美,如今的方向更被延伸至饰品之外,开拓“喜喜·茶物”新品牌,包括陶品茶具、保青竹器与手作织品等。还有更多生活用品,如万用笔袋、眼镜套与工具袋,甚至植物染布包裹的便当盒,让使用者在点滴间就能触摸到金工艺术的质地美感,不再吝于爱和表达。
眷村遗落的宝贝THAV宝藏岩国际艺术村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号
02-23645313
周二至周五15:00~22:00,
周六周日11:00~22:00
植物语汇所在的宝藏岩,是台北新兴的微型群居艺术村落,奇怪的建筑格局和蜿蜒巷弄颇显突兀。据说这都是当年眷村保留下来的违章建筑,它们依山而建、就地取材,房子很小而且密集,多元的移民群曾在这里自立营造,生成错落无忌的历史记忆。尽管原来的百余户村民多已离去,但在城市文化机构规划下,邀请一批国内外年轻艺术家进驻,让这些日渐陈旧的建筑焕然新生,延续那些关于生命的过往。2010年10月宝藏岩国际艺术村正式开放,将艺术驻地与青年会所同时引入,创造着古迹活化的新尝试。这里离城市并不遥远,似乎上一秒还在高楼林立中堵车,此刻就穿越隐秘小巷沿着街边涂鸦一路前行。村口是几百年前漳州、泉州移民所建造的庙宇“宝藏岩”,这也成为地名由来。穿过庙宇便是高低不一的房子,斜斜的坡道悠长的台阶,不禁让外来客充满好奇,想知道每间老屋的不同格局,以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刚开村时作家龙应台曾如此期许:“将来的台北人会到宝藏岩踏青,走在那忽高忽低的石阶时,他们会低头告诉牵着手的孩子:上个世纪50年代的台北人就住过这样的地方。”
如今的艺术村共接待过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位艺术家,在提出驻村计划被邀请后,可入驻3~6个月进行创作和交流,而有些人在时间结束后不舍得走,便留下来开门营业。十余间工作室及画廊影院、排练场和展览厅提供了丰富的游走形式,与其他艺术村不同的是,如今仍有21户居民住在这里,他们与艺术家们混搭共生,带来微妙的生活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