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节 阿尔忒弥斯与希波吕托斯

上一节提到的内米神话中一些概念的不一致,比如创立崇奉狄安娜的是奥雷斯特还是希波吕托斯,作为历史是毫无价值的,但是,这些传说对我们了解这类崇拜的性质,还是很有价值的。为什么是用奥雷斯特和希波吕托斯来解释威尔比厄斯和“森林之王”,这些传说的作者选择这两个人的用意是什么呢?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奥雷斯特的答案是明确的,因为,他逃到意大利时带着狄安娜的塑像,而这尊塑像原本是属于嗜好人血的、残忍的托里克,这样勉强可以解释阿里基亚残忍的祭司继承制度的由来。但是说到希波吕托斯,答案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尽管因为马害死他可以解释不允许马出现在圣林里,但,论及整个制度就不能这么容易解释了。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内米的崇拜状况有个了解,在考察了希波吕托斯的传说或神话后,再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特里茨有一块敬奉希波吕托斯的著名圣地,位于被巍峨的群山环抱的海湾边,那里海水碧绿,海湾沉静非常美丽;如今这里的海岸线遍布橘子树、柠檬树和挺拔的丝柏树,这些丝柏树像赫斯珀里得斯花园上空的黑塔。与这里隔海相望的是波塞冬的圣岛,岛上茂盛青翠的松树掩映着圣庙的屋顶。在这优美的海岸边,矗立着供奉希波吕托斯古老神像的庙宇,由专门侍奉他的祭司在此终生供职。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一次祭祀他的神圣仪式,未婚的姑娘们用悲哀的赞歌和伤心的哭泣悼念他死于非命。

尽管希波吕托斯的坟墓在特里茨,但是当地人却不告于外人,人们猜测其中的原因是:阿尔忒弥斯所爱慕的俊美的希波吕托斯,年纪轻轻就丧命了,每年少女们都为他哀悼。这看似是非常有道理的。他的形象如同阿多尼斯——古代宗教中女神众多尘世情人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据说,在阿芙洛狄特和普罗塞尔皮娜普罗塞尔皮娜:罗马神话中的冥后,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珀耳赛福涅。争夺阿多尼斯的爱情之前,就已经有阿尔忒弥斯和惠德勒竞争希波吕托斯的爱情了。主人公虽不同,但在某种程度上惠德勒是阿芙洛狄特的替身,这种说法对希波吕托斯或阿尔忒弥斯并无不妥,因为阿尔忒弥斯原本就是丰收女神,在早期宗教原则里,她除了让大地丰收,本身也是多产的,因此,她总有一位男性配偶。根据这一原则,希波吕托斯就是阿尔忒弥斯在特里茨的配偶,当地的青年男女在结婚之前会到他的庙里敬献自己的一束华发,目的是促进他与女神的结合,从而带来人口、牲口和田地的增产。

在特里茨不仅供奉着希波吕托斯,还有两位和土地丰产关系密切的女神,达米娅和奥克赛西娅。在古希腊萨罗尼克海附近的埃皮扎夫罗斯地区,当人们遭遇饥荒,人们也相信只要遵照神谕,用神圣的橄榄树雕刻她们的塑像,并供奉这些神像,土地就会马上结出果实。这在某种意义上证实了上述观点。此外,在特里茨圣地境内,有一种奇特的向女神致敬的典礼——人们向被称作姑娘的女神扔石头,这样做的目的不难理解,就是为了求一个好收成,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风俗。

关于希波吕托斯年纪轻轻就夭折的故事,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和其他故事相似之处:血肉之躯的青年男子英俊貌美,总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和女神短暂的爱情欢乐。这类不幸的情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话中,传说紫罗兰的紫红色、秋牡丹的鲜红色或是玫瑰的艳红色,都是这些花儿流出的血。这些故事不是简单地把青春和美丽化作诗歌的浪漫,以转瞬即逝的花朵来象征,其中所包含的是一个深刻命题——关于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生命的关系——这一可悲命题引发了一系列可悲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