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篇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有效的。
18 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取得成功
分工: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秘密
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生活的18世纪,英国的社会生产率高于同时期的欧洲大陆。他在《国富论》中描述了英国一家扣针作坊的生产情形:
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
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的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通过上面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分工协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市场是随着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市场未出现之前,绝大部分的经济体是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状态,生产效率也是极其低下的。
在现代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经营制胜的秘诀。例如,公司中有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负责财务,销售部负责销售,行政部负责日常公司事务……在这样的分工下,各个部门高效率地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分工让工作更有效率。试想:让一个人同时做N件事,他会力不从心,但是让他只做一件事,他就能专心做好。同时,专业化分工使得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可以使企业降低平均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当今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化越来越高。分工不仅仅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已经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比如,波音747喷气式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是由世界上8个国家的100个大型企业和15000个小型企业参与协作生产出来的。在比较优势和分工交换的指引下,跨国公司不断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并且让分工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
极简经济学
三次社会大分工
距今约9000年前,地球告别了最后一次冰川期,气候日渐温暖,人类开始以采集植物果实和捕猎小动物为生,并逐渐学会了储蓄种子进行种植,捕猎动物幼崽待其长大,出现了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之后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出现了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再之后,出现了手工业,及其和农业的分离,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最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和买卖的商人,他们既不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也不进行手工制造,这就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