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内科疾病(7)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 旷惠桃
- 5059字
- 2017-01-17 11:50:33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按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按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心律失常种类很多,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本病相当于中医“心动悸”范畴。由诸种原因导致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以阵发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龙眼核(去黑皮)、大枣肉各500克。
[主治]心悸亢进,怔忡不宁,头昏失眠,唇白血虚。
[用法]先将龙眼核煮烂,再加大枣肉,共捣为丸。每日早晨以盐开水送服10克。
偏方二
[组成]酸枣(不去核)20克,白米50克。
[主治]心血不足心悸。
[用法]煮粥服,每日1次。
偏方三
[组成]莲子、龙眼、大枣各20克,糯米50克。
[主治]心血不足心悸。
[用法]共煮粥服,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西洋参6克,莲子15克,冰糖20克。
[主治]慢性心律失常。
[用法]将西洋参切薄片,莲子不去心,与冰糖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小火煎熬至莲子软烂即成。分3次空腹,每日1剂,连服10~15日。
偏方五
[组成]黄连9克,半夏、竹茹各10克,生姜6克,大枣12克。
[主治]心律失常。
[用法]将上述药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熬2次,滤去渣,取两滤液合并即可。分3次或当饮料饮用,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心律失常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
2.尽量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招引刺激会加重心律失常的病情。
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利于康复。
4.心律失常患者中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5.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
6.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原因,包括炎症粘连和纤维化、黏液瘤样变性、缺血坏死、钙质沉着或先天发育畸形,引起心脏瓣膜(瓣叶、腱索及乳头肌)解剖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瓣膜急性或慢性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常见,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
风心病相当于中医“心痹”、“心悸”、“水肿”、“咳喘”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是由于外感病邪侵入人体,留而不去,或反复感受外邪的侵袭,损害心脏,痹阻心脉而致。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是以心悸、喘促、咯血、水肿或伴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万年青20~30克,红糖适量。
[主治]气滞血瘀型心脏瓣膜病。
[用法]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滤出;原药再加水120毫升,煎至40毫升,混合两次煎液成90毫升,加红糖调味。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7日为1个疗程。
偏方二
[组成]猪心1个,琥珀粉、党参粉各5克。
[主治]心脾两虚型心脏瓣膜病。
[用法]原料放置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烧熟。食肉喝汤,隔日1次,连服数剂。
偏方三
[组成]猪肾1个,党参、当归各15克。
[主治]心肾阴阳亏虚型心脏瓣膜病。
[用法]将猪肾臊腺剔净,切片,党参、当归用纱布包好,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汤,熟后去药渣调味服食。隔日1次,连服数剂。
偏方四
[组成]茯苓、葶苈子、泽泻、丹参各15克,桂枝、白术、大枣各10克,甘草6克。
[主治]水气凌心射肺型心脏瓣膜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制附片、白术、白芍、桂枝、防己(汉防己)各10克,泽泻、茯苓、黄芪各15克。
[主治]心肾阳虚型心脏瓣膜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奶等,少量多餐,多给蔬菜和水果。心功能不全者给低盐饮食,并限制水分摄入。
2.注意休息,包括体力和精力两个方面。患者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工作,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
3.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可分为5种临床类型: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上述5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现仅就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予以阐述。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95%由冠心病所致。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或伴有其他症状,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心绞痛可分为三大类: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和混合性心绞痛。心绞痛的直接原因是发作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是发作性心肌缺血的直接原因。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为多。
本病相当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亦属“心痛”、“厥心痛”、“胸痹”、“胸痹心痛”、“心脾痛”等范畴。多因胸阳不足,痰浊留踞胸位,或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使气血痹阻,心失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郁金、青皮各10克。
[主治]气郁胸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
[主治]气郁胸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偏方三
[组成]桃仁、粳米各60克。
[主治]心绞痛。症见胸痛如刺,痛处不移。
[用法]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和粳米同煮粥食,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制附片10克,薏苡仁20克,生姜15克,粳米100克。
[主治]心绞痛。
[用法]先将附片水煎1小时后下生姜,再煎半小时取汁与薏苡仁、粳米煮稀粥。温服,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薤白15克,粳米500克。
[主治]心绞痛。症见心气不振,心阳欲脱。
[用法]一同煮粥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
2.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3.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药),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等。随时准备缓解心绞痛药物,如速效救心丸。
4.对同一患者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90%以上的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受累的冠状动脉皆有严重粥样硬化病变,而受该支动脉供血的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又比较差,因此,一旦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后,其远端所供血的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按心肌坏死累及的范围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按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又可将病程分为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本病欧美国家常见,我国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极端危险的并发症,病死率至今仍在70%以上。
本病相当于中医“厥(真)心痛”。因胸阳虚损,或气阴不足,或瘀痰阻痹,心脉闭塞所致。以心胸剧痛,甚至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青、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当归60克,米酒1000毫升。
[主治]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用法]当归浸于米酒内,7日后饮。
偏方二
[组成]乌豆、大枣各50克,龙眼肉15克。
[主治]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丹参、山楂各10克,麦冬5克。
[主治]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用法]沸水浸泡焖30分钟,待温服。
偏方四
[组成]灵芝30克,丹参50克,三七15克,白酒500毫升。
[主治]心肌梗死。
[用法]将前3味浸入白酒中,7日后即可服用。每次20~30毫升,每日2次。
偏方五
[组成]银耳(白木耳)、黑木耳各15克,冰糖适量。
[主治]心肌梗死。
[用法]将前2味泡发洗净,放于碗中,加入冰糖及适量清水,上笼蒸至木耳熟烂即可。吃木耳喝汤,每日1小碗。
【名医指导】
1.避免过度劳累,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引起心脏、血管、脑及肾脏等器官损害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在我国其总患病率高达7.73%,是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多发于40岁以后,男女两性患病率差别不大,女性患者一般病情较轻。其发病与遗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年龄增长、过多摄入钠盐、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本病相当于中医“风眩”、“眩晕”范畴。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车前草、荠菜各15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黄连60克,杜仲120克,酒500毫升。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以酒泡药,每日1汤匙。
偏方三
[组成]牡丹皮45~60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草决明15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研粉,开水冲泡,当茶喝。
偏方五
[组成]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症见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保持身心愉悦,提高机体活力。
2.合理膳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3.维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对控制高血压极为重要。
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紧张。
5.避免大寒、高热、酷暑刺激。
6.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的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原发于心肌,也可以在全身性疾病的同时或先、后侵犯心肌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或隐痛等为主症,某些病例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诊断的病毒性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一般以20~3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以夏、秋季节为高。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与生命。
本病相当于中医“心瘅”范畴。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心悸”、“胸痹”、“怔忡”、“虚劳”、“温病”、“汗证”、“猝死”等范畴。多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导致的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瘴病类疾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附片10克,茯苓15克,粳米50克。
[主治]心悸自汗,形寒肢冷,下肢浮肿或伴胸腔积液。
[用法]先将附片、茯苓用水煎熬1小时以上,连煎熬2次,去渣,取煎液与粳米煮成粥即可。早、晚佐餐食用,每日1剂。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后可每周服2剂,以巩固疗效。
偏方二
[组成]红参6克,核桃仁、蜂蜜各50克。
[主治]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等阳虚脱症。
[用法]先将红参用水蒸2次,去渣,合并2次药液300毫升,与核桃乳(核桃磨成乳汁状),蜂蜜调煮成饮料即可。少量频饮或鼻饲,每日1剂,必要时每日可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