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三大转折点
从江苏来到北大,又从北大离开创建新东方,到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我经历了人生三次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主要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外在环境,二是个人内因。
一个人想改变,通常是由环境引起的,如果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就不容易求变。很多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相对温馨的小家庭,一间不管多大面积的房子,一般改变的愿望就不大。
当然,这不是坏事。能够挺满足地过一辈子,其实是一件幸事。但是有些环境让你不得不求变,比如我在农村的时候,高中毕业以后有两个选择,一是认认真真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但是我不甘心;二是离开农村,离开农村的唯一办法就是考大学。
我当时非常向往读书生活、城市生活,这两种生活只有通过上大学才能实现,所以我不断参加高考。第一年没考上,再考第二年,第二年不成功考第三年。第三年终于考上了,进了北大。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大转折点,是我自己主动寻求的改变,这种主动寻求的改变来自内心的某种渴望或者梦想。当然,渴望梦想有时候也会把人带向困境,那是后话了。
我的个性一直是比较安逸的。进入北大后,我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我也不太愿意去拼命追求好名次或者通过艰苦奋斗得到荣誉,所以,我选择毕业后留在北大当老师。留在北大当老师,是因为我看上了那份稳定和安逸。一个星期只需要上八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可以在未名湖边散步,在图书馆读自己喜欢的书,没有任何人打扰。在北大,尽管我只有一床之隅,需要跟另外一位老师分享一个八平方米的房间,但对我而言,那已经是非常知足的生活。
我在北大一待就是好几年,直到另外一个梦想出现。这个梦想不是我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周围的朋友们。当时我的同学王强已经出国,在国外比较好的大学读书,我们的差距一下子被拉得很大。我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也要去国外读书的念头。结果,这次运气不好,高考奋斗三年成功,留学奋斗了三年多还是没成,因为我没有钱,国外又不给我奖学金,创建新东方实际上完全是被动的变化。
出国失败之后,我就去了校外的培训机构教书,因为在校外教书违反了北大当时的教师纪律规定,结果被北大行政记过处分,这个处分把我推出了北大。这跟我的个性有一点关系,因为我不愿意待在一个被看不起的环境中。当时北大的处分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大的污点,虽然我不认为是我个人的污点,但心里毕竟不太舒服。
最后,我辞职离开了北大。离开北大以后,为了生计,我被动地去各个培训机构讲课。当我接触的机构和管理者多了之后,我发现从人品和做事风格上,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想法促使我最后做了新东方。既然做了,就选择努力把它做好,一直到现在仍然在拼命把新东方做好。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大转折点——离开北大。
第三大转折点是新东方上市。上市我也是被推着走的,因为我没有太大的财富欲望,所以一直不想新东方上市。但当时即使我不想上市,新东方内部人才的渴望和外部竞争的需要,都逼得新东方不得不上市。一旦决定上市,我就变被动为主动,认真地走下去。
于是,我开始研究上市公司的结构、上市公司的文件、上市公司的路径,等等。尽管我对财务数据不是很懂,但新东方上市四年多来,一直走得比较平稳。因为上市前,我就明白了上市公司到底应该坚持什么。
这是我个人三个最大的转折点。
那么,我的人生有没有下一个转折?我相信一定会有。但我想,我的前半辈子一直在做加法,不断努力前行,下一个转折也许会往后退一退,给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生命一片更大的空间和悠闲。新东方一直做得不错,但把我自己的生命空间挤占得非常狭窄,连看天、看地、看云、看月的日子都没有了,对生命来说是一种愧疚。
两件事情带着我走到了今天
在大学,你要学会的第一句话是:You are born different(你天生与众不同)。
这不是说你比别人好或是比别人差,而是你天生与众不同。你就是你,你是特别的,你必须靠你自己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活。
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要变成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的人?事实是,95%以上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就是一个例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的终点在什么地方。从过去走到现在,我没有具体的、明确的目标。
可是,一个人如果什么目标都没有,就会浑浑噩噩,感觉生命中缺少能量。能给我们能量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如果说我的生命中有一些期待的话,大概是两件事情带着我走到了今天。
第一件事情,我始终为了进步而努力。
所有人绝对不会看到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别无二致。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让自己长进,长进,再长进。一个人想要变得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与别人比较——总有人比你好,也总有人比你差,这种比较没有意义,改变不了现状,只会让沉溺在比较之中的人变得心胸狭隘。你应该和自己比较——比较一下自己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进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有进步。
当你学会与自己比较的时候,你每天都会进步,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学识,心胸会更开阔,眼神和气质会变得完全不同。大学四年,与其追寻全世界的骏马,不如种植丰美的草原,到时骏马自然会来。
第二件事情,我始终有阶段性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给未来设定一个目标,是为了提升现在。当你迷茫徘徊,感觉全身无力的时候,是因为生命中没有能给人能量的东西。什么东西能给我们能量?答案是对未来的期待。
回头再看,我的生命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一直在为自己设立短期目标,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很多人生目标并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付出努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出现的。
我参加过三次高考,曾经拖后腿的是英语成绩。第一次高考时我的英语只考了33分,复读时,我的目标就是学好英语。第二年,我的英语考了55分,虽然有进步,但总分不高,我仍然落榜。在质疑声中,我坚持再读一次高三,这一次英语考了95分,我被北大录取。
进入北大以后,我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体育运动、文艺活动也不行,非常自卑。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村孩子,我当时想到的唯一途径是把学习搞好。我的大学同学读书太多了,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大学四年读完800本书,结果大学毕业时,我看过的书光自己买的就有1000多本。
大三时我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在医院待了整整一年。最初的一两个月,我非常迷茫,也特别痛苦。但这场病带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在迷茫与痛苦中想通了一些事情。
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老天不经意加在我们身上的苦难,以及面对这种苦难我们所采取的态度。我不能永远待在痛苦中,我要选择一条道路、一个目标去为之努力。那时,我选的第一个目标是,必须把身体养好。
在医院里,我做了两件对我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读书。住院一年,我几乎一天看一本书。所有文学、哲学、诗歌、散文、历史方面的名著,我都是在医院里读完的。第二件事情是背单词。为了打发时间,我平均每天背50个单词,到年底时,我的词汇量已经从原来的8000多个上升到了20000多个。
这件无意中做的事情,直接促成了后来新东方的诞生。我对教词汇非常有把握,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中国教GRE词汇的第一人。人生中总会有迷茫,但迷茫的时候也不能停下进步的脚步,前行之中总会有转机,生命就是这样转动起来的。
考虑毕业分配工作时,我不想进入政府机关,也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我想去当老师,每周上课的课时很少,而且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非常轻松快活。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用英文写论文,找了最严厉的老师辅导,这篇论文最终被老师认可。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留在了北大教书。
后来,我想出国深造,于是联系美国的大学,对方只给了我20000美元奖学金,但出国一共需要30000美元,而以我当时在北大每个月60元人民币的工资,需要不吃不喝100年才能攒够10000美元。
为了攒钱出国,我决定创办新东方。这种初衷非常简单。等到新东方开班之后第三年,我就攒够了到美国读书的钱,但那时我突然决定不去了,因为我发现新东方很可能是一项事业。当时中国想出国留学的学生非常多,出国都要通过几门考试——托福、GRE、GMAT,但相应的教育还是一片空白。
于是,我把几个在美国读书的朋友叫回北京一起创业。就这样,到了2006年,新东方市值几亿元人民币。这时,我们突然又畅想,新东方为什么不上市呢?于是改结构、重组,让公司到纽约上市。
新东方上市时,年收入只有8亿元人民币,我们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后做到年收入100亿元人民币。到了新东方在美国上市10周年纪念日时,新东方的年收入已经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这个目标并不是我在创业之初设定的,但是最后它不期而至,我自己也感到意外。而当我将过去的一切连起来再看时,发现这一切并非偶然,因为我设定的阶段性目标连起来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远。
生命只有幸福与不幸福两种状态,任何中间的浑浑噩噩都是没有生命的状态。我希望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自己的生命是如此与众不同。在与众不同的生命中,你过得合算吗?所谓的合算不是以功利的标准,而是以人生丰富的标准来衡量的。只有一件事情不合算,就是在这件事情中消磨了斗志,忘记了梦想,这就是生命的不合算。
谁的青春不奋斗
在我的人生之中,从1岁到18岁,我从没有看不起自己,我周围全是农村孩子,我是其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帮农村孩子中,我的学习比他们好。我还是我们村孩子的头儿。这多少让我有了些优越感,并引以为傲。
人对自己的定位是看所加入的人群而定的。如果进入的人群都比自己牛的话,不想自卑也难;如果进入的人群都不如自己,不想骄傲也难。
后来考进北大之后,我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卑期,现在回头来看,那段时期反而对我是非常有好处的。关键是经历了自卑,然后又经过历练回到了自信状态。如果我不回到自信状态,一辈子就是一个窝囊废。如果自卑以后回不到自信状态,老是看不起自己,是干不出事情来的。
回想起自己进入北大以后之所以会自卑,是因为北大学生全是各省的高考状元。他们都是来自城市,而我是来自农村,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学外语的人都比较洋气,而农村孩子是很少学外语的,这让我一度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导致我自卑的其他原因。
第一,那时我不会讲普通话。我今天的普通话讲得还算可以,即使这样,别人也能听出我有南方口音。我在大学讲普通话,一半同学都听不懂。我的朋友、大学同学王强当时老说,老俞,你能不能别讲日语?所以,我不敢竞选学生会干部,因为要讲普通话。第二,我上课不敢发言,因为我还没有讲话,同学们就笑了。当时我的心理比较脆弱,不像现在早就“死皮赖脸”了。脸皮越薄,就越不敢干事情;越不敢露面,就会失去越多的机会,到最后,就会没有机会。
那时,我的英语成绩排第五名,学号是8011005。因为当时北大分班的时候不考虑听说水平,是根据笔试成绩排名的,所以我被分到了最好的班。我进去以后,发现老师全是用英语上课,我一时无法适应,就从A班调到了C班,C班是英语语音听力障碍班。
这让我大丢面子,好几天都不敢跟同学们讲话。其实C班也有20名同学,但当时我没想到这一点。而且现在证明C班的同学挺牛的,我们班出了六位亿万富翁。所以,成绩差不用担心,成绩好的人以后会搞科研、当教授,而你可能会成为亿万富翁。
第三,我在大学的时候,大学生比较注重各种才能,像文艺、体育之类的,而我在这方面则非常匮乏。我有一个男同学长得挺难看,但翻译水平特别高,因为他爷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所以他从小就练翻译。从第一学期开始,我们班出了一本文学刊物,上面的散文、小说有一半是他翻译的。当然,他的文笔也特别好,这种才华深为同学们欣赏,他第一个跟我们班最美丽的女生谈了恋爱。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每家都没有钱,人的才华占主要因素。才华一占主要因素,我就倒霉了,因为我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
很多同学现在在学校里锋芒毕露、才华横溢,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女同学喜欢,男同学也喜欢。大器晚成的同学往往比较倒霉,因为在大学的时候看不出来,看上去确实很窝囊、不起眼,不过在大学毕业以后却能慢慢成长起来。这样的人很多,但是在大学的时候占不到先机,只能吃亏。很不幸的是,我就属于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