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在前面

自1921年起,夏丏尊、朱自清、刘薰宇、丰子恺、朱光潜陆续聚集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从此正式拉开了“白马湖作家群”实践国文教育的序幕。而身处上海的叶圣陶,与该群体关系非常密切——组织文学社团并编辑出版杂志,被朱光潜称为当年白马湖的朋友。而他1931年正式脱离商务印书馆,进入夏丏尊主持的开明书店,更是和朋友们一起将国文教育与书刊出版有效结合起来。1934年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之前在《中学生》杂志连载了一年半的《文心》,后又合编了《开明国文讲义》。叶圣陶从热爱新文学转向投身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所做的工作相当扎实。

《文章例话》是叶圣陶1936年在《新少年》杂志主持“文章展览”专栏的结集。文章形式为“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初版于开明书店(1937年),列名“开明少年丛书”。到1949年,共再版十次左右,印数三四万。在抗战后的版本中,曾经抽出《小河》,改选《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1983年,三联书店重版时,恢复原样,将《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作为附录,同时加选《国文杂志》中的两篇翻译文章。本书共有“文章”二十七篇。说是文章,其实是宽泛的概念,其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传记等,文体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但正如作者所说,“也把它们看做普通文章,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所以涉及较多立意、修辞、结构等要素,如记叙文的主旨、风景描写、随笔中的“搭题”、如何处理人物对话、情景与情意等,的确是从写作的方法与肌理着眼,加以适当的说明、对比和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感悟和体会。

由于叶圣陶站在“五四”新文学的立场,本书用做例子的二十七篇文章的语言全是现代文,作者也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如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巴金、徐志摩、老舍、沈从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从教习意义确认“新文学”的地位——树立典范、指导学习。这种确认行为,并没有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更看重文章“立诚”,即“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做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重在“经验和意思”的表达。同时,历来强调“阅读和写作”统一的叶圣陶,在本书“序言”中再次提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不但重申了他的教育理念,而且希望本书在语文教育和作文方法上有实用价值——“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

《文章例话》1937年初版于开明书店,四十六年后作者修订序言,交付三联书店于1983年推出新版。后又于1999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刊行。此次三联书店重版该书,即以1983年三联版为底本编辑付印。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