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史
  • 朱长文
  • 269字
  • 2024-12-21 07:20:31

夷齐

夷、齐〔1〕者,孤竹君之二子也。伯夷以国让其弟,闻文王作〔2〕,兴曰:“盍〔3〕归乎来〔4〕?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于是与叔齐偕归之。及武王伐纣,独二人者以为不可,武王不听,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5〕兮,命之衰矣!”此所谓《采薇操》也。遂饿死于首阳山。盖耻商周干戈之事,而思尧舜揖让〔6〕之节。万世之下闻其风者,乱臣为之怵惧。孔子以谓求仁得仁,孟子以为圣之清者。

【注释】

〔1〕夷、齐:即伯夷、叔齐,是古代抱节守志的典范。相传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2〕作:起,兴起。

〔3〕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

〔4〕来:表示语气,无实义。

〔5〕徂:通“殂”,死亡。

〔6〕揖让:类似“禅让”,以位让贤者。

【译文】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想把国家让给叔齐(叔齐不受),伯夷和叔齐听说文王贤明,叹道:“为什么不归顺西周呢?我听说西伯侯善待老者。”于是两人一起归附西周。等到武王伐纣,只有他们两人认为不可行,武王不听劝告,于是伯夷和叔齐拒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果腹。他们作歌:“登上那首阳山哪,采摘薇菜充饥。西周以暴制暴,还不知错在自己。神农、舜、禹的时代忽然隐没了,我们将要去往何方呢?唉,我们就要死去了,性命衰微!”这就是《采薇操》。于是,他们便饿死在首阳山上。大概他们是以商周干戈杀伐为耻,怀念尧舜时代的禅让之风。听说他们的高风亮节后,乱臣贼子心中为之恐惧。孔子说他们求仁得仁,孟子认为他们是至清的圣人!

【延伸阅读】

《琴集》曰:“《采薇操》,伯夷所作也。”《史记》曰:“武王克殷,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乃作歌,因传以为操。”《乐府解题》曰:“《采薇操》亦曰《晨游高举》。”《史记》所记:“登彼高山,言采其薇。以乱易暴,不知其非。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

█〔宋〕李唐 采薇图

画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由于生活在野外、以野菜充饥,两人肉体上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名家杂论】

周文王死后,武王载着文王棺椁,讨伐纣王。《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意思是说父亲死了却不下葬,反而大动干戈,这是孝道吗?以臣杀君,这是仁道吗?一时间,群臣愤怒,想杀了他们,幸被姜子牙制止。

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并不是秉承狭隘的商朝遗老遗少的观念,而是表达了对以武王之“有道”伐纣王之“无道”的不认同。王朝替换,王位更迭,有道取代了无道,有道再沦落为无道,再被有道所伐,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