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艰难险阻,我自淡定知足
- 凯特·威廉姆斯
- 16字
- 2020-06-25 10:26:26
家庭关系——与之相伴的标签和期望
理查德
我和家人的关系不太融洽。他们总让我失望,而我自己似乎也无法做到平心静气地与他们相处,总是生气或不高兴。我还有哥哥,他们的存在让我有种自卑感。父母常常忽略我,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为了离开父母,18岁时我便结婚了,但因为丈母娘不喜欢我,于是23岁时我就离婚了,而且我和妻子总是因为丈母娘以及孩子的问题争吵不休。我和妻子有两个孩子,但我并不常见到儿子。我和儿子共事过一段时间,但之后他却不太愿意与我成为事业上的伙伴。(为此)我感到很失望,他离开了,现在也不怎么与我联系。不久,我的女儿将要结婚,她希望我能给予她更多的自由。要是我和家里人彼此厌恨,我又怎能做到与他们相见言欢呢?似乎我不善于了解别人或者与人交谈。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坏人,可也许我自身存在什么问题。
与家庭关系相伴的标签有以下这些:
我们会给予这些标签哪些期望呢?不同的亲戚会在我们身上赋予不同的期望,可我们是否知道在他们眼中我们应有怎样的行为举止呢?
大多数的家庭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家庭中某个成员没有达到其他成员的期望。“她应该那样做,因为她是我妻子!”“他不该那样。他是我兄弟!”“她怎么能那样同我说话?她是我妹妹!”“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是我小舅子/妹夫!”“我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姐妹/女儿/儿子/兄弟太让我失望了。”
(上面所说的)标签对于家庭关系没什么帮助,因为被贴上某种标签的那个人“本身”往往不被重视,人们评价他/她的唯一标准则是他/她是否达到了作为一个女儿、儿子、姐妹、母亲、祖父母等标签所赋予的期望。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各有原因,我们无从满足其他人赋予我们的所有期望。我们都曾经仅仅依据和别人的关系而为他们的期望心怀愧疚,但他们可能实际上完全不知道我们在意这类期望,也不知道我们介意他们没有达成这类期望。
理查德第2部分
近来我改变了许多,现在我将家庭视作多个个体的集合,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我的朋友。我发现我的长兄们一直与父母、弟弟们产生矛盾,他们彼此之间也纠纷不断。他们待我的态度或许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点,而非真的要打击我。我小时候父母确实忽略了我,但他们那时很忙,身上肩负着许多责任,他们努力过,将精力集中在他们那个时候认为最重要的事。我的前丈母娘可能不是真的讨厌我,她可能只是因为对丈夫的外遇不满,才发泄在我身上,试图赶走我,然后重新获得与女儿的亲近关系。我希望当初没有将对岳母的情绪转嫁到我妻子身上,那样我们也就不会分开了。现在我觉得儿子当初只是不想加入家族企业,并非真的想令我难堪;我就当作是他不尊重我或不怎么关心我罢了。
我要在女儿的婚礼上第一次向我的家人展现我的为人。我要停止自怨自艾,我要待人友善,和大家寒暄、了解近况。即便他们觉得我的这些变化有些奇怪,甚至对我生气,我也不会介意,因为这就是我现在想做的,做自己。如果我不再以自己的期望去评价家人,或许他们能成为我的朋友;我想了解真实的他们,同时鼓起勇气在他们面前第一次展现真实的自己。
圣诞、婚礼及其他家庭聚会
那些将平时少有相聚的人聚在一起的场合让人紧张,因为我们不确定将要见到的人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觉。我们希望一切都“完美”,当这种期望与不期而遇掺杂在一起时,就更容易出现紧张的氛围,甚至是发生冲突,圣诞、婚礼或其它家庭聚会就常常会这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会打击我们的自尊,导致低落的情绪。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方式则是:不要对自己和聚会抱有过高期望。节日当天最重要的应该是彼此作为一家人愉快地相处,而不是计较花饰和食物是否完美,所以说如实地接受和珍视别人以及自己,最好能成为我们主要的关注要点。当天的各种细节,如食物、装饰(包括我们穿戴的东西)等等,对我们的自尊而言或许是重要的,但让他人玩得开心同样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现实的平衡点,这样我们的精神负担就不会扫却大家的兴致了。假若我们一番辛苦却招致批评或是人们不怎么领情,我们恐怕得把持好我们的自尊并谨记:无论我们做得怎样,我们的看法比别人的更重要。很可能有许多人会夸奖我们,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个别的负面评价盖过所有这些正面的评价。如若这样我们还是觉得活动效果乏善可陈,那就只好怪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