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快收起你的呆萌痴,职场不是“萌学园”(3)
- 不懂自我驱动,还敢拼职场
- 李宗厚
- 4040字
- 2017-06-08 15:15:13
但心理开始失衡,每天都带着怨愤的情绪。终于熬到了年底,不仅欠我的策划费没发,连年终奖都没有,基本的电话费都没给报销!我肺都要气炸了,问领导这是为什么。谁知那个人品很不讲究的领导竟然虚情假意地说:我只能对你说对不起,我也想给你,可是我也没办法,公司拿不出钱来。
为了表示歉意,她还拿出个小礼物送给我。当时真想把东西摔掉,可我还是忍住了冲动。不能改变事实的冲动毫无意义。
离开那家公司后,我果敢地开展自我批评,一遍遍地训导自己:谁让你太有同情心呢,谁让你放任自己的权利被践踏呢,你自己漠视,就别怪别人无情了。既然选择了做好人,干吗又要生嗔怨呢?既没有像自己初始预料的那么好,又坏不起来,半吊子,当然活该难受啦。
正是勇敢领受了这次教训,以后的职场之路我走得游刃有余,在入职之前,我都是丑话说在前头,清晰表达自己对于工薪的期待,不压抑自己的想法,不回避自己的需求,不掩盖自己的价值,真的是轻松愉悦,一路凯歌。
5.干得好还得干得巧,领导看不见等于你白干
老李是我们班混得最好的。有身份有地位有资产,他家和柳传志一个社区。老婆年薪百万起,年轻漂亮。
其实,他能有今天,大一第一次全系新生大会我就料到了。
那是第一次系主任参加的大会。
他那时既不是班长,也不是团支书,但他混社会的智慧要甩出班干部好几条街去。
散会后,系主任离开。
他紧随其后。
系主任走到楼道拐角处,发现有一张破旧的书桌歪七扭八地横在角落里,虽然不挡道,但是影响美观。
恰恰在此时,李同学高声招呼路过的一个同学:“这桌子在这里太碍事,咱俩把它抬到后勤处吧。”
系主任听到了,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由此记住了他的名字!
对于李同学今日的地位和成功,有的同学心有不甘,经常抨击人家精明、算计、阴谋,就会干“显眼儿”的活儿。可我一直认为李同学的成功是求仁得仁,水到渠成。
总是干“显眼儿”的活,有什么不对呢?我们常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谁能否认这样的用心不是一种准备?不是一种认真?那张桌子一直摆在那里,确实需要移开,可有几人能意识到?意识到的几人当中又有几人能想着动手搬开?想着搬开的少数人当中又有几人能策划到等系主任出现时再行动?
整个系百十号人当中,只有李同学一人能做到这些,所以只有他一人能达到这个高度。他有心,有智慧,有谋略,确实是大将之才。还有什么不服的呢?那些人没有时机意识,工作和学习上没走心不动脑,碌碌无为,对于他人的成功只有眼热嫉妒的份儿了。
所以,在职场上,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前途,不仅要干得好,还要干得巧。具体来说,就是要像我的李同学那样,多干些“显眼儿”的活。做漂亮事,做让领导看得见的事。
与干“显眼儿”相反的,是那些苦哈哈的幕后英雄。
身边常会有人抱怨:怎么干活的总是我,涨薪升职却轮不到我。他们觉得自己为了工作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每到此时,我都会问这个抱怨的人,你确信老板知道你的努力吗?在针对“职场怨妇”的职场调查中,50.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埋头工作却得不到赏识”的人。职场中,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就是干了,但是老板压根不知道。
我有个小师弟,一毕业就进入某互联网合资企业市场部工作,如今干了三四年,人够聪明,干活儿手也快,但一直就是在部门做些初级工作,很难有上升空间。后来换了一个部门,结果还是一样,自己累得要死,领导还老觉得他工作不饱和。
后来跟他聊天,发现他很少跟领导有工作进程中的交流。当他领到一个任务时,就会自己努力消化,去处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等到完成全部工作的时候就发封邮件汇报说“已完成”,就万事大吉。看,问题已经出来了。他干了那么多,却从来不向领导汇报,拒绝沟通,闷头闷脑地干,无人知晓。
殊不知,在工作进程中,和领导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及时跟领导汇报项目的进程,这既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又是一种“非邀功式”的自我肯定。而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及时争取资源和规避风险,让领导知道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
当然,还有一种人,说是说了,但说得完全不得法。聪明地工作还要会和领导沟通,适时适当地汇报工作,既要有重点,还要掌握好频次。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说,否则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干“显眼儿”的活对于那些性情“耿直”的人来说非常不易,他们有明确的价值观念,对于职场中的“投机取巧”鄙夷不屑。但是,有一点始终要明确,聪明并不等于小聪明。“聪明工作”是指在做好自己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工作价值最大化。而“小聪明地工作”,总是试图让自己减少付出而获得更多利益。我们提倡的是鼓励大家“聪明工作”而绝不是耍小聪明。明明做了好多事,干吗要自造假象让领导看起来你好像没干什么事,当幕后英雄掖着藏着?难道你真的很喜欢怀才不遇,俯首甘为孺子牛?既然你真的喜欢,那何必还要抱怨?
6.为什么“虚情假意”的人更讨领导喜欢
作为一家旅游杂志唯一的美编,娟娟做梦都没料到她会被裁掉!要知道,她是唯一的美编啊!当初得知杂志社要裁人的时候,编辑部、市场部、销售部所有员工都惴惴不安,唯有娟娟心里不起任何波澜,因为她要是被裁掉,整个杂志社就没有美编了。而作为一家杂志社哪能没有美编呢?何况他们还是旅游媒体,美编的作用就更重要了。
可是,娟娟愣是被辞退了,主编告诉她鉴于杂志社运营有困难,要降低人员成本,所以美编人员采取外包政策。
娟娟离职后,心里很不爽,她找过我好多次,每次都气得唾沫星子乱飞,她最想不开的一个问题是为何虚情假意的人那么受欢迎?娟娟说,她们社里这次裁员力度非常大,销售就剩下3个,编辑就剩下2个,市场部被撤销了,除了那个只会嘚啵啥事不干没有任何业绩的何小姐被调到销售部以外,剩下的全部都被辞退。
话说这个何小姐,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情假意,对同事是一口一个宝贝亲爱的叫着,听得你肉麻兮兮。大家都知道她是口蜜腹剑的家伙,但都无法不对她微笑。领导面前她更是乖巧殷勤,见面就夸领导衣服漂亮,气色好,领导渴了,只要一拧水杯盖子,她那边就把水壶提过去了。领导病了,她会跑出去买药,然后装作是自己抽屉里备着的。她没有任何业绩,但她总是做出一副很忙的样子,更神的是每次总结会上都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联系了很多,很认真很辛苦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个只会做表面文章虚情假意的何小姐,在单位屹立不倒。娟娟很看不惯这种现象,气愤地说,难道领导眼瞎了吗?为什么虚情假意的人在职场上这么吃得开,那么受领导待见?
我告诉娟娟,每个单位都有一个或几个“何小姐”,她们很会作秀很得宠。她们不掏心挖肺,但同事关系可以得八十分以上。她们业务能力不那么高精尖,但绝对不会被列入裁员黑名单。她们有可能让你恨得牙痒痒,但她们身上确实有可取之处。
何小姐为什么没被开掉?因为领导喜欢。领导为什么喜欢她?因为她让领导舒心!我问过很多老板,在一个有能力但很“刺儿头”扎得你生疼和一个能力平平但讨你喜欢的员工之间你会选择留下哪一个?几乎百分百的回答是选择留下后者。他们进而还说,中国有的是人才,千万别给我玩恃才傲物,我不吃这一套。
他们说出了天下老板共同的心声。天下所有的老板都一样,最容忍不了员工两件事:其一是对自己不尊重,其二是闲着。这两件事,都离不开虚情假意。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必须给老板好脸看,必须让他舒服,可他的心顺他的意。你和老板不是知己,你有你自己的个性与生活,你并不能保证自己时刻给老板笑脸,这就需要你装,装恭敬,装喜欢,装崇拜。无论有事没事,所有老板都喜欢看到自己的员工忙起来,忙着就没白拿工钱,就没吃白饭,就是在忠于工作。可是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我们真的不需要分分秒秒都高度紧张,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效率高的人,有可能两小时就把当日的工作搞定。但即使是这样,你也不能睡大觉,无所事事。你必须要时时表现出很忙的样子,尤其是领导经过你身边的时候。
以上两点,就是为何虚情假意的员工很受领导喜欢的深层原因。换了你是领导,你也会偏爱这样的下属。
聊到这里,娟娟心里平衡了许多,她说何小姐真的是这样“装”的,而且她都“装”成了习惯,一言一行都是对工作无比上心对领导万分忠诚的样子。我说,“装”成了习惯就不是装了,而是一种行为方式,是自然了。
娟娟深表赞同,其后,她一边投简历,一边开始自己的表面建设工程。现在的她已成为另一家单位的“何小姐”,各种人事关系应付自如,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职场行为专家指出,表面文章真的是每个上班族必修的职场行为艺术和生存技能。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它会挽救你的职业生命,帮你挡开裁员的大刀。别对这种虚情假意表示不屑,觉得是个人都会做。其实不然,“不爱装爱”、“没事找事”也需要较高的智商和创意。和下面这些表面文章比起来,你平时玩的用手肘支起脑袋真睡觉假装思考显得相当low了。
有人把办公桌上的电话号码告诉电话推销员,后者每次来电话他都会接起,然后云遮雾罩地侃上一阵儿,给人一种业务繁忙的假象。
还有人给客户写长达5页纸的感谢信,只是为了感谢后者曾来店里浏览。
一位投资经理每次溜出去吃午饭时,都故意把文件摊开在桌子上;他还会把手机留下,并与其他办公室的同事串通好,不时给他的手机拨个电话,让人觉得他没走远,业务还挺忙。
一位律师想给主任留下他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印象。但是,办公室的灯使用了运动探测装置,屋里没有人后它会自动暗淡下去直到熄灭。于是,这位老兄想出了一个高招——他搬来一个摇头电扇,这样就可以欺骗运动探测器,使办公室灯火长明了。
了解了这些神人的做法,不得不感慨,信息时代,装忙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如果你更“处心积虑”一些,可以借助某些程序让电脑在半夜向你的上司自动发送与工作有关的邮件,让他以为你为了工作而挑灯夜战。
7.忘了公平,才能最终得到公平
谈及自己的职场感受,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不公平”。
无论是占便宜的还是吃亏的,都认为自己在单位被虐了,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觉得自己没遇到伯乐,“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觉得自己是一张白纸,万恶的职场容不下自己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