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眼把人看透: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 杨雄 梁明坤
- 184字
- 2024-12-21 08:15:14
第一章 读心术
——人际交往的心理策略
学习乃是借助阅读书籍而有所收获,然而在世界的知识中,最需要学习的却是如何洞察他人,同时得对各色各样的人物善加研究。
——查斯特菲尔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知己,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有效的读心术能帮你识人、观相、察心,让你一边窥视别人的举动,一边隐藏自己的意图,在职场和商场的交际应酬中左右逢源,成为拥有超强人气的人际关系大赢家。
一堂观察课
某医学院一年级的学生坐在阶梯教室,准备上本学期最后一节王教授的生理课。王教授是这所大学资历最老的教授,颇有声望,因纪律严明而让学生又敬又怕,所以当他右手拿着包走进来时,这间大教室里鸦雀无声。
王教授走上讲台,从他的医用包里取出一个装有黄色液体的烧杯,放到面前的讲桌上。然后他开始说:“今天我想和你们讨论一个话题,”他的声音带点火药味,“我听到一个传闻,说我对你们这些学生太严格,作业布置得太难,使你们花的时间太多。”
王教授停顿了一下,观察他面前阶梯座位上学生们的表情。“好吧,让我告诉你们。”他严厉地说,“你们真是不知道你们现在有多轻松!我上医学院的时候,做的事跟你们一样多,花的时间也和你们一样多,况且我们那会儿还没有这些先进的仪器,也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而对这些东西,你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举个例子来说吧,”他问全班,“你们怎么诊断糖尿病?”
坐在第四排的一个女生回答道:“可以先采集尿样,然后送去化验室化验。”
“可以。”王教授回答道,“然后呢?”
“然后拿回化验单,根据化验结果决定如何治疗。”
“没错。”王教授大声说道,“然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些装备精良的化验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化验,没有任何人的帮忙。你知道我是怎么检验尿样的吗?”
女生迷茫地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检验的:用嘴尝。”
这位女生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
“没错!”王教授断言道,“如果尿样是甜的,那么病人就有糖尿病。”他拿起讲桌上那个装有黄色液体的烧杯继续说:“这是我从化验室拿来的尿样。你们知道吗,我可从来都没有丧失诊断的能力。”王教授一边说着,一边用他的手指蘸了点儿尿液,然后用舌头舔了舔手指。
“太恶心了!”这位女生大声说道。其他同学的类似反应表明,这位女生并不是唯一一个觉得恶心的人。
“嘿,至少尿样的主人没得糖尿病。”王教授说道,一边还从实验工作服的口袋里抽出手帕,将手指擦干净。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让那些目睹这一“诊断过程”的学生停止骚动,他们一个个不停地窃窃私语,直到王教授命令他们安静才有所收敛。
“我想,现在你们有些人一定在纳闷儿,为什么我要做这样一个示范。”他把量杯放回讲桌继续说道,“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我是想提醒你们,医学院从来就不是个让人轻松的地方。要是你没办法承受这种压力,现在你就该离开这个教室。那么,作为一个一直提醒你们学医有多难的人,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都到讲台上来,按照我刚才做的再做一遍。”他轻轻敲打着装有尿液的烧杯说:“我想让你们尝尝学医究竟可以苦涩到什么程度。”
王教授说完,没有一个学生离开座位。
“来啊!现在可不是你们害羞的时候。”
还是没有人动。
“那么,不如来点儿小条件刺激一下你们。”王教授提议道,“你们必须过了这关,才能继续你们的学业。所以,如果你们不照我说的做,我就马上给你们不及格,你们也好早日离开医学院。”
这么一说,马上起了作用。学生们不情愿地磨蹭到讲台上,紧张不安的情绪显而易见。他们将手指伸进烧杯,尝了尿样,然后立马冲到洗手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等每个人都回到教室后,王教授又开始说:“做这个示范还有第二个原因,它和之前的原因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话说到一半,他把烧杯放回医用袋里,又继续强调刚才他的话:“尿样诊断示范的第二个原因是:教会你们在进行医务工作时观察的重要性。也许某天你们在为病人做检查的时候,从他们口里听到的是一回事,而他们的肢体语言告诉你的却是另一回事。如果能够仔细观察他们,也许你就能发觉不对劲儿的地方,并且在考虑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诊断。”
“那观察到底有多重要呢?”王教授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一不小心露出了一丝微笑,“如果你们刚才仔细观察我的动作,会发现,蘸了尿液的是我的食指,而我舔的却是我的中指!”
故事很幽默,意义却很深刻:观察——周全又细致的观察对于如何阅人,如何成功地察言观色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会看,却看不出真正的门道。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尽最小的努力去观察,周遭的一切只是从他们的眼前一晃而过。这样的人并不留心世界的细微变化,也不可能感知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更不用说能够分辨蘸上尿液的手指是中指还是食指。
这些没有观察能力的人所缺乏的东西,用飞行员的行话来说,就是“环境感”——一种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的方位感。在这些人的脑海里,对周围是怎样的环境没有明确的概念。让他们走进一个挤满人的陌生房间,给他们一次机会环顾四周,然后要求他们闭上眼睛,说出看到的东西。结果,他们除了人,说不出任何其他东西。
这些人就是那些对生活的细微变化熟视无睹的人。
“我妻子刚提出了离婚。我从来没发觉她有这样的打算。”
“我儿子吸毒已经有五年了,之前我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和这家伙争执不下,他不知怎么地给了我一拳,我看都没看见。”
诸如此类的话,就是出自那些从来不知该如何有效观察的人之口。其实这种无能也不足为奇。毕竟从小到大,没人教过我们该如何进行观察。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没有开设关于观察的课程。我们的课堂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教授”。如果你能自学掌握观察的本领,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不是,那么你这一辈子要错过多少可以帮助你达到目的的有用信息呢?数量多到让你难以置信!
成功地读人——学习非语言行为,解码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和利用非语言行为来预测人们的行动,是非常值得你花时间的事情,也会为你所付出的精力带来丰厚的回报。
希望大家都能够像柯南道尔说的那样,通过对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的培养,从一滴水上推测出大西洋的存在,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环节,推测出整个生活链条的情况。
机场,培养观察力的最佳平台
如果想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去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的姿势、表情、动作以及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画面。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首席谈判顾问杰勒德·尼伦伯格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培养敏锐观察力的平台——机场,他认为,这里是磨炼观察力场所的不二之选。
机场是观察人们行为动态全景的最佳场所。它就像一个奇妙的实验大楼,能让你观察到无数的非语言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揭示出人们当时的想法、感受和态度。
通过观察每一个抵达或离境的旅客的肢体语言,你可以揣测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在候机楼,你可以看见害怕乘飞机的女人不断地捏自己的手,仿佛在安慰自己说:“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的。”而等待离境的男人也可能会对飞行感到不安,只见他直挺挺地坐着,脚踝交叠,双手交握,外侧的大拇指有节奏地敲打着内侧那根大拇指。这些都是意味着内心紧张的肢体动作。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否正在为自己是否会错过航班而担心,是否正准备去探望朋友或亲人,是否期待有人来接他们……
如图1.1所示,一个女商人坐在机场候机楼的座位上,等待自己所乘航班的登机通知。你会注意到,她笔直地坐着,身体僵硬,背部拘谨,脚踝一动也不动,双手紧握。
图1.1 紧张的女商人
通过这些非语言性信息,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女商人现在很紧张,很焦虑,进而推断出她害怕坐飞机或担心航班延误,也许她会因此而错过一场重要的约会。
在这个女商人的前面,有三个男商人正在打电话。你会观察到,第一个男商人焦虑不安地坐在那里,眼睛紧紧盯着放在腿上的手提电脑。他双肩僵硬,外套扣得整整齐齐,面部表情也很严肃,看起来他好像要去参加一个会议(见图1.2)。
图1.2 全身心投入业务的男商人
我们由此便可判定,这个男商人正在跟人交谈,或许与他交谈的人就是他的老板。他极想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其信服自己的能力,或者他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
第二个打电话的男商人,看起来相当放松。他很随意地跷着二郎腿,一只手抱着后脑勺儿,身体微向后靠着,面露微笑,态度随和。我们不难推断他正在和一个很熟的人打电话,这个熟人可能是他的妻子或者是一个老朋友(见图1.3)。
图1.3 轻松悠闲的男商人
第三个男商人的身体向前倾斜,低声细语,试图在拥挤的机场人流中营造出一个私密的空间(见图1.4)。你会发现,他举起一只手,遮住左半边脸,双眼朝下看,似乎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表情。通过观察他的肢体语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在秘密行事,可能正在计划着某个机密的交易或会面。
图1.4 秘密行事的男商人
来到行李提取处,你会看到一个家族团体——这由他们相似的走路姿态可以很容易猜出来。仔细观察,他们是否在期盼共度一个愉快的假期,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些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是否表明他们在旅途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请用你的直觉来判断。
如果你进行观察的时间是周末,机场就会有许多旅客的家人或朋友来接机,所以,你会目睹很多拥抱或亲吻的感人场面。这些肢体动作都是对爱情和快乐做出的非语言表达。
又或者,你会看到有的旅客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径直走向停车场或停有出租车的路边。此时,你要注意,他们是疾步快走还是悠闲地慢走。一个人行走的速度能够让你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本次旅行是否重要。
你还会发现,有的人焦急地等待着,并不停地看手表或者朝车辆开过来的方向张望,有的人紧握手机,似乎在等电话。
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样,机场有许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景供你观察。所以,下次乘坐飞机时,你可以提前来到机场,放下书本或杂志,花点儿时间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将会看到许多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能给你提供足够的线索,去揣摩他们此刻的心理状态,进而推测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如果观察对象是跟其他人一起的,通过观察他们是如何交流的,就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观察和解析他人行为的时间越长,“读人”的技巧就越高超。
防人不如识人
某日听到一个网友说:“我再也不相信朋友了,朋友最危险!”初听这样一句颇具沧桑意味的话,我立刻感到惊诧。
便问:“为何有这种感慨?”
原来是他的朋友深深地伤害了他,并且差点将他置于死地。所以他才会发出“我再也不相信朋友了,朋友最危险”的感慨。
这不仅让我想起《文摘报》上的一篇纪实文章。昔日一对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为了竞争副处长的职位,其中年龄较大的女士竟然不顾多年的情谊,雇凶用硫酸将自己情同姐妹的朋友毁成了一个今后生活下去都显艰难的人。案件被侦破后,受害方简直难以相信毁了自己一生的竟然是自己视如姐妹的好朋友。
如此看来,遭遇过这种伤害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朋友产生信任危机,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社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就不会停止。无论哪个人都不敢保证从降生人世的那天起,就不与其他人发生纠葛,而能独来独往。那些所谓的爱恨情仇,都是在有了与人的交往和纠葛之后才演绎出来的,再加上环境的急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态更是复杂。阿谀奉承者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可能落井下石,锦上添花者也可能在朋友的伤口上撒盐,花言巧语者可能为某种目的而污蔑陷害他人,同心同德者可能有朝一日会反目成仇,目空一切的人看上去很聪明实际上却很愚笨,鲁莽的人表面上很勇敢其实很怯懦,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数看上去颇有智慧,亡国之臣往往表现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这些人间乱象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人只要不是遁入空门,就每天都在这真假难辨,利益冲突纠葛不断的滚滚红尘中浸染着。这样一来,人与人在相处的时候就有了是是非非,受到伤害的人也就不乏其例了。
人为某种目的而“装饰”自己的时候,是不择手段的。在这里我本来想用“虚伪”这个词来表达,但仔细考虑一下,觉得“虚伪”始终是一个贬义词,而有时人们作“伪”却是无法避免的,是有正向目的的,不能一概遭贬,因此我采用了“装饰”这个中性的词来表述。人性经过装饰后,自然会变得更加难知难懂。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我初读《增广贤文》时,读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强调的是与人相处时的一个“防”字。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的确是这样为人处世的。
就因为有这样一种理念,人与人之间才形成了一堵由人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心墙,大家彼此之间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一味地增加冷漠与防备,自然而然就减少了关爱与热情。
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区别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世界不可能天下大同。人群中也不可能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朋友的,人的性情和志趣千差万别。有的人与我们,就像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向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进,永远不会碰撞出火花,也不会产生感情纠葛;而有的人,在我们的生命里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人包括相知相携的朋友与互相掣肘的对手。
人要生活就要交友,在交友时难免会感情用事,受情境的影响或迷惑而产生错觉,交错朋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识人的心。
那么怎样才能分辨出我们身边的人呢?
最主要的是分清与我们交往的人是以怎样的一种初始状态出现的。
因工作的需要而必须与之相处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最多算得上一个工作伙伴,彼此之间需要的是合作上的默契与愉快,讲求的是那种达成较好配合的技巧,在情感纠葛方面就不牵涉太多了。只要能愉快地合作,就不用去管志趣是否相投,彼此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因为在工作中存在着太多的利益冲突,一旦在利益面前必须做出抉择时,人自私的一面难免会暴露出来。如果你在发生冲突之前就与之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你就不会因感情用事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就能清醒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防范,这样你也就进能攻退能守,不至于受到伤害,否则,轻则会造成情感的伤害,重则会受到致命的一击。
当年管宁与华歆,算是不错的一对好朋友。后来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断绝来往,不过是因两件小事。一件是两人在锄地时,一块光灿灿的金子从地里露出来,管宁视而不见,挥锄如故,华歆却心花怒放,拿着金子爱不释手。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们在读书时,一位威风凛凛的高官从门外经过,管宁充耳不闻,华歆却丢下书,带着崇拜的神情前去看热闹。待华歆看后回来,管宁已与他割席分坐了。管宁察人于细微,从小事上看出华歆的价值取向,他的眼光确实了得。
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为着相同的志趣走到一起的,彼此间不会计较得失,追求的是那种心灵上的契合。其情感如陈年醇酒,愈久愈香,这样的朋友之间讲求的是那种平淡如水的交往之道。也许在你成功时,他会忘记送你鲜花,但在你失意时,他肯定是第一个出现在你面前的人。这样的朋友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也许你一生也遇不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如果有幸遇上,那么你一定要用全部的真心去珍惜。
这样看来防人还不如识人。因为防人是一种被动的姿态,虽然这能够让你避免受伤害,似乎是最为保险的办法,但这样做,你却像背负重壳的蜗牛,不但沉重而且还很寂寞。识人却是积极的为人态势,带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人交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旅途充满欢声笑语。
视觉型,听觉型,还是触觉型
你见过技术纯熟的锁匠干活吗?那简直就跟变魔术一样。
他摆弄一把锁,能听到一些你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画面,感觉到一些你感觉不到的情况,只需一会儿,他就能了解锁的整个结构,并且把它修好。
一个优秀的高情商的交流者也是这样工作的。他可以了解任何人内心的情绪组合(也称为策略),可以像锁匠那样考虑、思索,从而探索出别人的内心结构。
了解别人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要知道,人们把你想知道的有关他们策略的一切信号都传达给你了,只不过这些信号有时是通过语言传达的,有时是通过行动传达的,有时甚至是通过眼神传达的。
你可以学会巧妙地去“阅读”一个人,就像你能学会读一本书、一张地图一样。记住,策略只不过是产生特殊结果的一种特殊思维组合。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他们的策略,同时仔细观察他们的特殊反应。
人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
那些主要依靠视觉系统的人倾向于以图像看世界。他们通过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获得他们最大的感觉力。因为他们的语言力图跟上大脑中的图像变化,所以这样的人常常说话较快。因为他们只是想要把大脑中的图像描述出来,所以常常不太注意表达方式,而更倾向于用视觉语言来表达,向人们描述这些东西看上去怎么样,呈什么样的形状,是明还是暗等等。
那些听感强的人则不同,他们说话较视感强的人慢一些,声音也较洪亮,表达较有节奏,语言较有分寸。因为字词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们对说什么非常慎重。他们常常用听觉语言来表达,比如“这听起来正合我意”“我能听见你说的”或“听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等。
那些触感强的人说话更慢。他们主要是对触觉做出反应,说话时语调深沉,每句话都像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他们常常用触觉语言来表达意思,总是“抓”某东西的“具体形态”,比如,东西很“沉”,他们需要“摸一摸”那东西。他们总是这样说:“我找到了答案,但我还没有抓住它。”
每个人都同时有这三种系统,但大多数人的感觉体系中,只有其中一种系统占支配地位。你在了解别人的策略,了解他们做决定的方式时,需要先知道他们的主要感觉系统是哪一种,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表达你的信息。
只要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和听别人说话,你就能立即意识到他们所优先使用的是哪种感觉系统。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只要留心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立即明白在特殊的情况下,他使用的是哪一种感觉系统。
不妨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花几分钟时间想一想你12岁生日时蛋糕上的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回答这个问题时,90%的人都会把头抬起来,偏向左边,这就是惯用右手的人,甚至也有某些左撇子,回忆视觉图像的方式。
再回答下一个问题:如果给米老鼠加根胡子会怎么样呢?花几分钟描述一下。
这一次,思考问题的人的眼睛也许会往上抬,并移向右边,这里就是人们的眼睛构成图像的地方。因此,只要看看人们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们正在使用的感觉系统。通过他们的眼睛,你也能了解他们的策略。
人的生理状况的其他方面也为我们了解他们的策略提供了线索。比如,如果有人呼吸幅度大,那他就是在进行视觉思考。
人的声音也含有深意。视感强的人说话快而急,有鼻音,声调起伏大;触感强的人说话慢,声调深沉;听感强的人声调平稳,吐字清楚。甚至从人的皮肤颜色的变化也能了解一个人的策略。
因此,哪怕是很有限的交流,你也能清楚地,准确无误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学会了解别人策略的最好方式不是思考,而是实践。因此,你要尽可能多地在其他人身上做这些练习。
32段无声视频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够无意识地与其他人的潜意识相互发生影响。”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判断和直觉,而非基于事实去下意识地评价别人。换言之,你可能会基于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去评价他。
一项由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娜莉妮·阿姆巴迪进行的研究,证实了非语言姿态的力量。这两位研究者给一组本科学生展示了32段不同教师在课堂上的视频剪辑,然后要求他们对这些教师进行评价。由于片段中的声音已经被扰乱或删除,所以学生只能基于各个教师的肢体语言对他们做出判断。
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评价和那些曾听过这些教师的课,并在学期结束时填写了教师评估表的学生的评价达成了一致。尽管后者将其评定结果归因于教师的友好或清晰的思路,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评价是基于非语言交流形成的。
运用逻辑推理和深思熟虑的评估,你就能避免单纯依据肢体动作做出反应。如果没有仔细考虑产生这些肢体动作的可能原因,你将会被这些肢体语言欺骗。例如,我们熟识的一名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突发中风,面部肌肉抽搐,嘴角抽动,这些动作令辩护律师紧张不安。假如辩护律师知道法官的这些动作并非自愿行为,就不会表现得如此不安了。
为了避免产生误解,你必须谨记自己的表情和手势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任何时候,请注意自己正在表现出来的非语言姿态。你的双臂是否交叉?你的身体是否倾斜?如果你展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或许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当然,你还应该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如果感觉到对方对你有所防备,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以使对方乐于接受你。演说家将其称为“观众意识”,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它的存在。当他们从某个观众身上看到负面的非语言姿态时,便会快速转移话题,讲一个笑话或提出幽默的观点,让观众大笑,放松心情。
以手遮口说话的人,一定是在撒谎吗
观察并了解他人的姿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精确地解读它的含义却异常困难。比如,一个人在说话时,突然以手遮口,这通常表示他无法确定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即一个人在和你交谈时,突然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你是否认为对方在撒谎?人的本性如此,我们本能地很少会考虑其他可能性。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将这一手势认为是撒谎、不确定或试图隐藏什么的表现。
或许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在下结论之前,你不妨回想一下,他以前是否出现过这一举动,如出现过,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没有,再考虑一下,他可能刚做过口腔治疗,或是有人告诉过他,他有口臭,而他在说话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以手遮口。总之,请一定要考虑其他的种种可能性。
虽然客观地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姿态,在一开始是很困难的,但是经过每天练习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这就好比学习一门外语,对它熟悉了便能运用自如。
大多数外语教师会强烈建议学生多花时间去听——多听那些说话流利的学生是如何发音的,即“渗透式学习”。同样的道理,只要领会到你所看到的肢体动作的意思,多多练习就可以掌握这项技巧了。
如之前所提到的,任何人群聚集之处都是很好的观察场所,比如机场、公园、购物中心等,尤其是那些允许人们自由表达情绪和态度的社交聚会和商业会议,最适合在其中做彻底的研究。因为参加此类活动的人态度非常积极,每个人都会开诚布公地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磨炼你识别技巧的好方式是观看电视台纪实报道、对话类节目或辩论赛,甚至是虚构的犯罪表演。因为在模拟表演中,演员会演示一系列广泛的情绪和意图。另外,访谈节目也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观看采访时,你会观察被采访者是如何下意识地通过肢体动作回应采访者提出的问题的。
当你在观看这些节目时,先试着只看画面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用笔记录下当事人的各种脸部表情、手势和姿势,然后每隔五分钟切换回有声状态,比较一下人物言语的表达和你根据表情姿态所推测出来的结果是否一致,但一定要注意节目中人物的表情姿态的调和与连贯性。
如此,你也能成为“读心神探”
洞察力通过观察力的加强而获得,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而且,正因为它是一种技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方式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它。
◎让观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有效地进行观察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有意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除此之外,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你付出努力和精力,需要你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观察,并且靠持续的练习来维持这种能力。
要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观察者,最佳的方式就是每时每刻都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你需要在早晨醒来的那一刻就开始进行观察,并和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在这期间你都必须不断地进行观察。周全又细致的观察必须变成一种习惯。
一旦你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全职观察者,就能够更有效地察言观色,观察技能也会变得更加自然和娴熟,你也不至于会被那些需要处理的浩如烟海的信息压得喘不过气,因为你已经可以抓住最重要的信息了。比如:
评定一个地方的生活质量,看那里人的牙齿就知道了;
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它的公共厕所;
看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
看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
看一个人的血气,要看他的头发;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其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伤病之际,一方对另一方的紧张度;
看三个人的关系,要看其中有人落魄时另两个人的反应;
看四个人的关系,要看他们同坐麻将台时的表现;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写字的笔画;
看一个人快乐与否,不要看他的笑容,要看他清晨梦醒一刹那的表情;
看名人,要看他落魄时会不会贱卖名牌;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出卖的局面;
看人的本质,要看他暴富后做什么。
◎切勿丢掉观察的习惯
洞察力——无论是指识破对手非语言行为的能力,还是指走在大街上观察身边正发生着什么的能力,都必须“业精于勤”,不然则容易荒废。如果你停止观察,那么观察力就会降低,减弱甚至衰退。观察颇像说外语或做运动,如果不是持续操练,那么你将变得迟钝,相应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通过玩观察力游戏来提高观察技能
观察技能的提高和高水平的保持都有赖于持续的练习,那么最好的练习方法之一就是玩“记忆力游戏”。你可以随时随地玩这一游戏,而且想玩多少次就玩多少次。这个游戏包括观察你的日常生活——走进一个房间,然后闭上眼睛试着回忆之前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并尽可能地记起一些细节场景。
一开始,你会发现很难回忆起很多东西,但是当你继续投入这样的游戏,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如此善于重构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并将其在脑海里准确无误地勾勒出来。你将不仅能记起环境内更多的主要事物,而且也开始能回忆起更小的细节。
乔治经常玩这样的游戏,以至于这种观察习惯已经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观察力肌肉”已经发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我去朋友家拜访,从他家前门进去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幅这个小区的清晰画面。路边停的车的型号是什么样的,隔着三户人家有个男人在割草,有户人家的车道上有两份报纸,朋友隔壁邻居家的草坪有一块地方破了,当中还突出一根金属桩,还有街对面那所房子前有片特别葱绿的草地。
我很乐意承认,一直以来我都被身边的事物所吸引。当然,我也花时间去观察和研究别人,所以我玩记忆力游戏的痴迷程度很可能超过你。我认为玩记忆力游戏是开发你的观察力的最佳方式,在向卓越的观察力努力奋进时,能帮助你估量自己的进展如何。
第二个方法是“解读游戏”,即解读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这个游戏同样要求你尽量去观察并记住身边的事物。不过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挑战——解读那些你观察到的事物所传递出的信息。
就拿之前乔治描述的那个社区来说,依他所看到的现象,可能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第一,那个割草的男人很可能是住在那所房子里的,因为没有提供割草服务的商业车辆停在路边;
第二,车道上放着的报纸说明,最近一两天那户人家都没人;
第三,那块破了的草坪当中的金属桩可能就是朋友邻居家拴狗的地方;
第四,街对面那块特别葱绿的草坪表示,主人可能在院子边安置了化粪系统。
玩“解读游戏”时,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对还是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不过就算假设错误,通过学会如何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看到的现象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仍然会使你的观察技能有所提高。
◎扩大你的观察范围
有些人的观察视野很狭窄,他们只看见眼前的事物,那些事物几乎也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世界的样子。而另一些人的视野则较为广阔,他们能够把观察到的范围扩大。
显然,观察视野越开阔越好。宽广的视野可以增加你看见事物的机会,并帮你获得更多的信息,不然你可能会错过这种机会,并漏掉这些信息。
有个试验你可以做一下。从身旁笔直地伸出你的双臂,抬到与肩膀同高的位置,将双手内翻,然后摆动你的手指。如果你刚好能看见手指在动,那么两臂之间的距离就是你的视野范围。如果你看不见自己的手指,那就将双臂向内靠拢到刚好能看见手指的位置。一旦看见了手指,那么这时两臂间的角度就是你能观察到的潜在视野范围。
然而,人们在观察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利用全部的视野范围。他们只是把视野局限在眼前的东西——视野的焦点,而不是把视野扩大,将视野范围内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来。学学如何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生活并不只是你眼前的样子。通过练习,你不仅能够看到正前方很远的地方,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你会为自己能看到如此多的东西而感到吃惊。
◎如何观察一个人
要观察一个人,就要把握这样一个顺序:从下至上。
也就是说,首先,从他的鞋子开始观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先从他的脸开始观察呢。
其实,一旦一开始就观察一个人的脸,我们就会很容易主观地对这个人进行评价,而因此影响或忽略了很多关于此人的重要信息。而从脚开始观察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首先观察他的鞋子,一个人的鞋子如果很脏,并且近来没下雨,那说明这个人对于生活卫生方面并不怎么在意,同时也可以推测出这个人在生活方面并不严谨,甚至还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假设:可能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然后再观察他的裤子,其次是衣服,最后是脸。
如果衣裤上有些褶皱或是污迹,那就可以证明上面的部分推断是正确的。同时,一个人身上的饰物,比如耳环、项链、戒指之类的比较个人化的东西,也是进行推测的重要依据。
你的观察记录表
在学习如何读人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然后,才能根据这些细节准确地描述出对一个人的想法或感受。请注意以下几项:
◇脸部表情,包括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下巴
◇头部的状态
◇背部和肩膀的状态
◇肩膀和双手的动作
◇腿部和双脚的动作,包括一个人走路的样子
◇音调和声音的其他变化,比如清嗓子的频率
◇上述所有变化的交互作用
如果把上述非语言姿态串联在一起,将会获得一则极具指导性的信息。在你与别人接触时,这则信息能够帮助你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不管是一次很随意的私人碰面,还是很正式的职业会面,这则信息都能在某些情况下帮你一把,至少能够让你的这次见面保持和谐,甚至还能帮你与对方达成某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