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伯韩

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在古代,人们的答覆是“神造”。希腊有九个女神名“妙色”(Muses),就是艺术之神。我国人有一句流行的话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义也相类似。还有梦笔生花而能写好的文章,母亲梦长庚入怀而诞生的儿子为天才诗人等等的故事,都好像是用“神造”来解释艺术的起源的。

到了科学产生以后,人们对于艺术的产生,就从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方面去找寻新的解释。比方说人有爱美的本能,看见了美丽的花鸟,就画在自己的墙壁上或用具上;听见了禽鸟或风的怒号,就创造音乐。《礼记》的《乐记》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物”字如果仅作自然环境解释,那就是上述的意思。

再进一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起源,从社会方面去探讨,于是发现了劳动和艺术的关系。他们说,艺术是先于实用目的的生产品。他们以为人类有爱好游戏的本能,游戏中的动作预先演习了生产劳动的动作,这是自然而然的——在这里,他们认为游戏是艺术的简单的形式。

其实,这是把劳动与艺术的关系弄颠倒了。最新的观点是承认劳动先于艺术。因此,游戏的动作与生产劳动的动作相类似,应当解释为摹拟生产劳动。当然,在摹拟中将这种动作练习得更纯熟了,对于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游戏所以产生,是想再享那由劳动感到的快乐。在野蛮人的跳舞中,他们再现了打猎的动作,其他生产的动作,或战争的动作。如巴西土人部落中有一种跳舞,是表演受伤战士的死亡的。澳洲土人有一种原始的妇人舞,摹拟从地下拔出植物根的动作。布须曼人喜欢画孔雀、象、河马、驼鸟,这就使打猎的场面再现于画面了。野蛮人的戏剧也大多表现战争、劳动和家庭生活。

我国西南边疆有一种狮戏,摹拟猎人与狮斗的样子,可说是一种原始舞。各地流行的狮灯,龙灯,大约是这类原始舞的残余。我国古代的衣服,往往画一些鸟兽的图形在上面作为装饰,如所谓“黼黻”,也可认为原始艺术的残余。

艺术所包含的实用性,如生产劳动及战争的演习,是属于保存种族的。此外还有属于繁衍种族的。如野蛮人装饰自己,他要装饰得使仇敌害怕,或者使女性欢喜。照前一说,装饰合乎保存种族的实用目的;照后一说,那就合乎繁衍种族的实用目的。现在我国苗瑶民族仍然以唱歌跳舞为男女结识的机会。《诗经·国风》中所包含的民歌,如《桑中》、《溱洧》诸篇差不多写着同样的情形,可知当时汉族也保存了古时的艺术(歌舞)的作用。封建道德所咒骂的桑间濮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便以新的姿态出现,如跳舞厅、公园,都是的。在这些公共娱乐场所中,跳舞奏乐,作为男女交际的媒介与点缀。这也可以证明艺术的实用性的一方面是繁衍种族。

跳舞、诗歌、音乐,在原始时代是联结在一起的,都运用劳动或战争中的节奏。歌舞中的拍子与抑扬,与劳动者的协力动作以及动作时“杭育”“亥育”的歌声大体一致。有一个埃及歌,是从汲水劳动中产生的,共分四段,第一和第三段是简单的旋律,第二和第四段是和旋律等长的休止。据一个法国音乐家的研究,这个歌的第一段表示劳动者举起水桶来倾倒一空的动作——那水桶是棕榈叶制成的。里面垫着羊皮,用长绳系在竹竿上或树的桠枝上,使它平衡。第二段表示他们放下水桶汲水。第三段他们又举起水桶。第四段又放下。这就是,工作紧张的时候才歌唱,不紧张的时候就休止,因为其时歌唱没有用处。行军需要歌,因为唱歌可以减少疲劳。管仲使齐国的军队越过一座高山,拿破仑使法国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都曾得到唱歌的帮助。

总而言之,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主要的根源是生产劳动,其次是战争,其次是性的要求。这在原始的低级的艺术已经得了证明。可是艺术逐渐发展,就有了相当的独立性。专门的音乐家、雕刻师、画师、诗人、伶人等出来了,一般人却很少艺术上的贡献。艺术的内容渐渐表现与生产无关的所谓“纯粹的美”。于是人们以为艺术是脱离尘俗的,不含功利性的东西。实际上呢,无论什么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假使艺术的创作者主观上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而努力制作他的唯美的艺术品:这一件事实本身也就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凭据。为什么呢?因为当某一社会将近崩溃的时期,那社会中人必然暮气沉沉,倾向于颓废浪漫,不敢正视现实,只想躲避到“艺术之宫”中去。即使那社会还没有临近崩溃,可是已经发展到顶点,不能再前进了,那时候社会中人也要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如我国词章家的吟风弄月,便是封建士大夫颓废意识的表现。

艺术与科学哲学的不同,并不在于前者是感情的而后者是理智的。没有通过理智的感情是混沌的,决不能产生艺术。艺术所以能动人感情,因为它有个特点,就是形象的认识或形象的思维。每种艺术品包含一定的人生观,不过它不用抽象的议论表示出来,却用声音、颜色、动作等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比方封建时代,臣民应该为君主牺牲自己的一切,女子对男子也一样,所以在旧戏里面常常提倡臣子殉君,女子尽节,旧小说旧诗也如此。至于现代,一些艺术描写绅士淑女的恋爱,富商大贾的争利,寄生阶级的享乐等等,都是为崇拜金钱的人生观写照。另一方面又有揭露现社会黑暗面的讽刺艺术,如写实主义的作品就是。此外是反映新社会的黎明的艺术,不但揭露现社会的黑暗面,并且暗示出改造的途径。种种艺术的流派,无论旧的新的,如果在当时能够代表社会上多数人的意识,并且用美妙的形象表达出来,必然成为名作。有时一种作品出于这一社会层的作者,却代表了那一社会层的人生观,当时因为环境的关系,不能普遍到那一社会层里去,只能留在这一社会层里,那就不免有“明珠暗投”的遗憾。但是到了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种被湮没的名作就会受人珍重了。

在我国,过去有“载道”与“言志”两种文艺观,近年来又有“为艺术的艺术”与“写人生的艺术”的争论。其实,言志的艺术在无意之中也包含了道;载道的艺术又何尝不用言志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纯艺术的艺术,在不知不觉间也宣传了某种人生观;作为宣传品的艺术,也要求巧妙的形象化——因为愈形象化愈能动人。所以,我们不能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分开,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才是。

(一)“无论什么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每种艺术品包含一定的人生观,不过它不用抽象的议论表示出来,却用声音、颜色、动作等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这些是理解艺术的基本观念。

(二)“载道”与“言志”什么意思?“为艺术的艺术”与“为人生的艺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