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睛
“疫情”为“战情”,大同出现“非典”疑似病例进入第五天。紧张繁重的工作和思考确感疲困。有对舆论引导、战役布署、节目把关的忧虑;更有对职工和家属们的担忧。这场战斗,虽然没有硝烟,但胜似硝烟,这关头正凝聚、锤炼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评判着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考验着每一个人。
下午四点,康兴无同志带传染病医院宣传科长来到办公室,要求进入病区。我的心在震撼,在焦虑,同志们热情可嘉,但防护措施可靠吗,细节考虑到了吗?与医院宣传科长详细了解安全事宜,觉得可以考虑。
四点半,与怀光台长首次商量派记者进入“前线”事项。一是记者的责任,历史的记录,媒体的形象,二是同志们的安全。决定第二天搞一次自愿报名活动。
五点,孟爱峰打来电话,他们已在医院,请示能否进入病区。说实在的太为难了,事关重大,思考再三,指示如下;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入,但绝对不能突破黄线,更不能进入红线。放下电话,送走兴无,心在颤动,人在焦虑。新闻完成,速去审带。
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晴
焦虑的一天,成功的一天。
上午完成宣传片的审查,同视工作室干得好。下午报名名单打出,全台有58位同志自愿报名,康兴无、刘文忠、李爱民、马骏、郭伟、郝俊秀、付丽建、张少华、张志刚、侯勇等等等等,让人眼热。
下午党委会确定特别报道组组成名单,暂圈定六人。康兴无首选,一是个人主动请战,二是业务能力强,三是制片人。还需确定一位共产党员。
晚八点,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为妻子过生日。晚餐一半,电话响起。康兴无:“王总,你找我,是吗?”“进入病区,你想好了吗?”康:“是,想好了,也作了准备,我是真的”。
停顿,噢噢……。
康:“王总,你能出来吗!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我去接你。”“好!我去!”十分钟后,昆仑雅间。康兴无、王立升(装磺经理)、康晓峰(好运达前总)、刘金辉(家私城老总)、一位女同志(姓名不详),大家都曾认识。一落座,一小瓶汾酒便倒满杯子。康的几位朋友长发奇型,总让人心不定。他们说,我们是为兴无壮行,你能来,什么也不说了,干。王立升:兴无,王总在,下午一说这事,你像个男人。康晓峰:当人,难间显真诚,你的决定够意思。刘金辉:男人当如此。说吧,需要什么,兄弟们支助,来来来来,干,为你壮行。
一大杯酒痛快地下肚,我的眼角有点发热,只想让国旗升起,让国歌响起。壮哉,几千年前壮士送别荆轲,演绎了千年的壮歌,今天的正义绝非如此。我玩笑道,我们不学荆轲,要学金辉(刘金辉),既完成任务又要保证安全。
席间,兴无说我们回来后,人们别怕接触我们就行。我说:“等你回来,我第一个请你,在座的都要在。”
好,席散。
晚十点半,康兴无送我回家,路上对话一段:王总,我真的没想很多,一是节目源保证不了,为了节目我得去。二是做新闻人,特别是纪实节目记录不下来说不过去,别的我什么也没有考虑过。
我与康的手紧紧捏在一起,眼泪含在眼角……
二〇〇三年四月三十日 晴
上午八点半,怀光办公室。要求参加特别报道组的同志纷纷前来,李爱民坚决要去,康兴无七点五十分已到台。最后决定,康兴无、李爱民同志。说实在的,李爱民年龄偏大,真的不忍心。不过他是位党员、是副总编辑、是新闻制片人,业务能力强,人品又好,他去,许多策划、组稿就不用太操心了。
一天来,办公室张瑛、李俊、尚伟、刁永平积极为特别报道组做最细致的准备。
晚十点,李爱民打来电话,安排卫生局紧急线索通报的播出事宜。这么晚了,他还在台里做采访前的准备,真是……。
二〇〇三年五月一日 睛
一大早醒来,边晨练边想着很多事,最多的是为李爱民、康兴无送行的事。
八点半,台里已拥来许多同志,鲜花、车辆都准备齐了,出发的时间到了。李、康神情平稳,进入车位。这时还能有多少话说?我眼圈红了,我看多数同志也都红了。目送车辆远去,心里只有一个心愿,战友、珍重、平安!
二〇〇三年五月二日 睛
全天在台里紧张工作,一切顺利。新闻部同志们坚守岗位,创造性地工作,热情非常高。
审查《新观察·调查》很感动。真实的纪录会对社会起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来自隔离区的特别报道,首批播出两篇报道,大约有七、八分钟,真实。
郝俊秀一组采访被隔离的人群,非常典型,采访报道非常到位,对扩展报道视野,关注更大范围,解除群众顾虑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李爱民、康兴无、马骏、孟爱峰、杨聪慧、郭志英加上小郝也冲上去了,看来这场战斗锻炼考验了许多人。
担心。文忠和新闻部的同志们太辛苦。另外,办公室、总编室表现出极大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