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吃蛋黄,身体更健康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饮食健康则是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部分。然而,不少人在饮食方面却因为“过度”关注而产生一些误区,比如说,一些人听说各种蛋类的蛋黄含有比较高的胆固醇,吃了容易导致血管硬化,便开始将蛋黄打入冷宫,列入自己食谱之外。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脏病的人,更是视蛋黄为“洪水猛兽”,坚决不吃。事实上,只吃蛋白,拒绝蛋黄,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对个人的健康也有害无益。
从营养角度来说,蛋黄集中了蛋类绝大部分的营养,蛋清的营养成分要远远低于蛋黄。鸡蛋蛋清中只含有一成的蛋白质,其余的九成都是水;而蛋黄中则含有1/6左右的蛋白质,1/3左右的脂肪,水分只占到一半左右。此外,蛋黄中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比如,蛋黄中含有磷、钙等无机盐成分,有利于人体补钙,能促进骨骼发育,防止骨质疏松以及软骨病等;蛋黄中含有十多种维生素,能满足人体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蛋黄中还富含人体脑细胞、神经组织所必需的其他重要物质。可以说,蛋黄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非常齐全。
蛋黄中含有的磷酸酯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它进入血液之后,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的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易于组织利用,从而能有效预防胆固醇或者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反而能有效地避免血管硬化。同时,磷酸酯在消化过程中还能释放出胆碱,能改善人的记忆力。
蛋黄中含有比较高的胆固醇,这是人们拒绝食用蛋黄的主要原因。然而,胆固醇对人体有弊也有利,胆固醇是形成人体激素的重要成分,胆固醇缺乏的话,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譬如容易导致性功能早衰。
曾有专家专门做过实验检测,即使是一个老人一天吃两个鸡蛋,他血液内的胆固醇也只会增加2毫克,如此少的量,根本不会导致胆固醇过高的问题。事实上,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主要是机体出现内生性胆固醇引起的,而并非摄入胆固醇的缘故。因此,只要注意适量食用,吃蛋黄对人体有益无害。
>>猪肝营养丰富,但需熟透食用
猪肝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之一,它不仅吃起来味道鲜美,而且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譬如维生素A、铁、锌等矿物质。多吃猪肝能有效预防夜盲症、干眼症等疾病,而且价钱也不贵,是较为适宜的大众食品。
然而,很多人吃猪肝时,却有着认识上的误区,大多喜欢速炒、嫩炒,认为猪肝炒得轻一些,嫩一些,不但吃起来味道更鲜美,而且营养也能够充分保留,然而,嫩炒、速炒猪肝对人的健康并不利,猪肝应该烹煮熟透再食用。
动物的肝脏是它们体内的解毒器官,它们进食所摄入的有毒物质以及自己身体所分泌出的一些毒素,都会聚集在肝脏部位,等待肝脏分解、排出。人们食用动物肝脏时,一些有毒物质不可能在清洗时完全清除,如果烹饪时再不进行充分处理,人体极容易将这些毒素吸收进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病。此外,肝脏在动物体内及宰杀过程中、保存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菌与寄生虫的侵入,如果在烹煮时不能有效杀灭,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人们在食用猪肝等动物肝脏时,以蒸煮为宜,如果爆炒,一定要炒至熟透后再食用,确保饮食安全。
>>巧用保鲜盒,饮食更健康
夏天是使用冰箱的高峰季节,然而,很多人冷藏食物的方法尚有待于改进,很多人直接把食物放进冰箱,或者是用塑料袋、保鲜膜简单包一下,然后放到冰箱里。这样冷藏食物,既不利于食物保鲜,又容易造成营养流失,甚至还无意之中给食物带来污染。相比而言,冷藏食物使用保鲜盒更为安全,也更为健康。
食物的保鲜需要温度、湿度和气体三个条件,直接放入仅仅是保证了低温,湿度和气体无形中会被破坏;普通的塑料袋无法密封,自然也就无法保持湿度和气体,况且一些塑料袋并非食品专用的,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合格的保鲜膜,它基本不含有害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气体流通和水分流失,但它的密封性不好,保鲜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保险盒不仅可以保证不同的食品能隔离放置,防止交叉污染,而且合理利用了存储空间,又不会导致营养流失,同时,食物用保鲜盒放置,能防止食物“串味”,从而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
从冷冻室里拿出保鲜盒,不要马上打开,要在室温中放三、四分钟以后再打开,因为食物最好的冷冻原则是“快速冷冻、缓慢解冻”,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食物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又确保了食物的营养素不流失。假若食物刚从冰箱拿出就打开包装盒,周围空气中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凝结的水汽污染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这种污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弱。
>>海鲜味美莫贪吃
“山珍海味”是很多人最为钟爱的美食,然而,味美的东西吃得多,不一定就会对人的健康有帮助。就拿“海味”来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如果适当食用,会对人体有益,但是如因味美就大快朵颐地尽情享受,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给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首先,过多地食用海鲜,可能会导致中毒。由于目前很多的海域受到污染,一些海鱼,尤其是肉食类鱼种,体内会积存较多的重金属,多种海鱼体内的汞含量都普遍偏高。如果过多地吃海鱼,可能会导致体内汞含量过高,从而造成中毒。同时,一些海鲜产品带有细菌,比较常见的如副溶血性弧菌,还可能带有一些寄生虫虫卵等,如果过多食用,也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其次,如果不加节制地食用海鲜,还可能会引起痛风、食物过敏等一些病症。大部分的海鲜食品都含有丰富的嘌呤成分,人过量摄入嘌呤可能会造成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痛风。痛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或畸形等症状。因此,人们要尽量少吃高嘌呤海鲜食物,比如鱼子、鲭鱼、小虾皮、淡菜等。值得一提的是,嘌呤煮沸之后能够溶解于水,如果吃海鲜时只吃肉而不喝汤,就能有效控制嘌呤的摄入量。另外,海鲜食品组氨酸含量较高,进入人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灼热感等食物过敏症状。
此外,男性如果过多地食用海鲜,还可能会影响到生育能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这是因为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有害物质汞,食用海鲜过多会造成人体血液中汞含量升高,从而妨碍生殖细胞的生长,情况严重者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育。
海鲜味道虽美,营养亦丰,但不宜多食。
>>酸奶不宜加热饮用
酸奶一般说的是酸牛奶,它是先将新鲜牛奶进行巴氏杀菌,然后加入一些“活”的乳酸菌,再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一种牛奶制品。由于酸奶既有独特的口感,又有丰富的营养,对人体有着较好的保健作用,堪称物美价廉,因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在天气较冷的季节,一些人担心酸奶太凉,喝了会引起拉肚子等一些肠胃疾病,于是便自作主张,因“时”制宜,将酸奶加热后再喝。其实,这种做法看上去合情合理,但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去看却是不科学的,会使酸奶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大打折扣。
酸奶中最有价值的成分为活性乳酸菌,它具有增加肠道酸性、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加快肠道蠕动和机体物质代谢等功能。此外,活性乳酸菌还能抑制腐败菌的生成,阻止腐败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尤其适合高血压、骨质疏松、肿瘤患者以及使用抗生素者食用。
正常情况下,活性乳酸菌在0~4℃的环境中处于静止状态,会停止生长,菌体具有活性。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酸奶中的大量活性乳酸菌会被迅速杀死,从而造成酸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大大降低,与之同时,酸奶的物理性状也会随之改变,乳水发生分离并形成沉淀,这样一来,酸奶特有的口味、口感也会随之消失。
因此,酸奶不宜加热后食用,夏季最好现买现喝,冬季可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但开封后最好在两小时内饮用。酸奶的最佳贮藏温度为2~6℃,最佳饮用温度为10~12℃,这种状态下,既能保证酸奶特有的口味与口感,又能保证酸奶的营养价值不流失,而且有利于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
>>牛奶虽好,食物搭配更重要
牛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以来都深受世人喜爱,成为许多人的营养佳品。然而,牛奶虽然有诸多益处,如果与之搭配的食物选得不科学,可能会让牛奶的营养成分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人的健康,让保健良品变成害人的“毒药”。
牛奶不宜与蔬菜及部分水果同食。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而菠菜、苋菜等绿色蔬菜中所含的分解酶则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阻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牛奶与蔬菜同食会降低它的营养价值,而与橘子、橙子等水果同食的话,可能会给人的健康带来损害。牛奶在进入人的胃部和十二指肠之后,其中的蛋白质会和胃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结合,然后进入小肠。如果牛奶与橘子等水果同食,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和水果所含的果酸和维生素C结合并发生凝固,不但会影响牛奶的消化和吸收,还会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牛奶不宜与茶水、果汁同饮。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而茶叶中则含有大量的鞣酸,牛奶与茶水同饮,二者结合会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沉淀,不仅会影响对牛奶中钙的吸收,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结石等。同时,牛奶也不宜与果汁同饮。果汁多为酸性饮料,而牛奶中的蛋白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集结成块沉淀下来,二者同饮,既不利于消化,又容易阻碍营养成分的吸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
牛奶还不宜与巧克力同食。有些人喜欢在牛奶中加入巧克力,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和钙质,而巧克力则含有草酸,两者同时食用,牛奶中的钙质就会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从而极大地影响钙的吸收。长期下去,不但容易引起缺钙,易发骨折,还容易造成腹泻、头发干黄、儿童发育迟缓以及尿路结石等症状。
>>豆浆一定要煮透,不宜空腹喝
豆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便于自己在家制作,卫生安全容易保障,因此深受人们青睐,成为不少人早餐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豆浆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然而如果饮用方法不对,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致人生病、中毒等。
生豆浆和未煮透的豆浆不能饮用。生豆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物,这种物质有一定毒性,会抑制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同时会对肠胃有刺激作用。如果喝了生豆浆或者没有煮透的豆浆,会在一小时内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腹痛、头痛、头昏等中毒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可能持续3小时左右。
此外,煮豆浆时还会有一种“假沸腾”现象,我们把生豆浆加热到85℃左右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此时,豆浆中的有毒物质还没有完全被破坏,应减小火再持续加热5分钟左右,使泡沫完全消失,这时豆浆才算完全煮透,其中的有毒物质才最终完全被破坏,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煮熟透的豆浆呈淡黄色,没有沉淀豆渣,口味清香。
喝未煮透的豆浆对人体有害,同时,空腹喝豆浆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方面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方面还会给人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带来负担。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的主要作用是构造新组织、修补旧组织。如果空腹喝豆浆,豆浆中的大部分蛋白质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被消耗掉,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还会导致人体内营养失衡,从而加重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负担。同时,空腹喝豆浆会加快肠道蠕动,这样,豆浆中的营养成分还未被充分吸收就进入大肠,造成其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因此,豆浆一定要煮透了之后再喝。喝豆浆之前最好先吃一些面包、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有利于豆浆中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
>>饮茶不当,保健不成反伤身
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因此,喝茶有助于我们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然而,如果喝茶的方法不对,或者喝茶的时间不够科学,不仅起不到保健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清晨空腹不宜喝茶。这是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空腹喝茶容易造成肠道吸收咖啡因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出现尿频、心慌、头晕、乏力、心神恍惚甚至站立不稳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茶醉”,容易给人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患有消化性溃疡或者便秘的中老年人,在清晨喝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同时,空腹喝茶会导致胃酸、唾液变淡,使得肠胃的消化功能变弱,影响人体对维生素以及铁的吸收。此外,空腹饮茶会加重人的饥饿感,严重者会造成休克。
睡前喝茶对健康不利。一些人睡前喜欢喝茶,这种习惯也不好。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致使人的大脑兴奋,造成失眠。老年人睡前饮茶还会引起心慌不安、尿频等。
饭前喝茶有损健康。不少人有饭前饮茶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店、餐馆吃饭时,人们等待的时候很喜欢饮茶,事实上这种做法对人的健康有不利影响。饮茶会冲淡体内的胃酸,从而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还会因为冲淡唾液,造成人的食欲下降,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此外,人们在献血之后,更不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饮茶。因为人在献血后,骨髓组织会加速合成细胞来弥补失去的血液成分,而合成细胞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铁。由于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极容易和人体内的蛋白质、铁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从而影响血细胞再生的速度。献血者在献血后一个月内,最好少饮茶或者不饮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铁质的食物。
>>粗粮虽好,多吃有害健康
近年来,吃粗粮成了一种流行。一方面,人们经常吃细粮,粗粮作为一种调剂,有着独特的滋味,很适合一些人的口味;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健康节目、保健专家也对粗粮非常推崇,认为粗粮对人的健康更有好处,许多人受此影响,也对粗粮青睐有加。同时,吃粗粮还有一些忆苦思甜的意味,能够增强我们的生活幸福感,有益心理健康。
的确,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吃粗粮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的发病率,粗粮中富含的粗纤维能够促进肠胃的消化功能,防止便秘、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适量吃粗粮对人体很有好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食用粗粮越多越好。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过多地吃粗粮,不仅起不到保健益寿的作用,反而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伤害。
粗粮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尤其是其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对于矿物质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的作用,因此,人体如果过多地摄入粗纤维,将会影响到热能、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降低植物营养素的利用程度。同时,过多地摄入粗纤维,还会加快钙、锌等物质的新陈代谢速度,使血液中的铁离子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这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此外,过多地吃粗粮,还会加重肠胃的工作负担,容易引发胀气和粪便量增加,不但给人体带来不适,而且还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的受损。
适量食用粗粮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好处,但并非是多多益善。我们的饮食还是应该以粗细搭配为宜,这样不仅利于我们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同时,对健康也大有帮助。
>>常喝矿泉水有损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矿泉水情有独钟,认为矿泉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等,因此,凡喝水时都将矿泉水作为首要之选。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的确,矿泉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以及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碳,适当饮用矿泉水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矿泉水就是健康水,假如人体不缺乏矿物质,也长期饮用矿泉水的话,不仅于健康无益,反而会损害人的健康。
假如我们饮用矿泉水过多的话,将会影响胃液的分泌以及肠胃的消化功能,还会影响到胆汁的生成及分泌,从而导致人体内的酸碱失衡。同时,矿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盐,饮用过多会造成大量的矿物质盐在人体内堆积,并对人的肾脏、膀胱产生刺激作用,增加肾脏和膀胱的负担。特别是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以及伴有水肿的患者最好不要饮用矿泉水,以避免病情加重。
经常饮用矿泉水还会造成人体内某些矿物质元素摄入过多,从而诱发一些疾病。例如摄入钙过多的话,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还可能诱发肾结石。如果人体内铁元素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肝硬化和糖尿病,严重者会出现急性铁中毒症状,会造成休克甚至危及性命。碘元素摄入过量会导致脱发、容易疲劳、指甲变脆、肠胃功能紊乱甚至不育症等。此外,一些矿泉水还可能含有铅、汞、铬、砷等有毒物质,大量饮用必然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对于那些商家倍加推崇的矿泉水,我们适当饮用对健康会有所帮助,但不能饮用过多,更不宜当作日常用水长期饮用,以免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寻常大米的食用误区
大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得最多的食物之一,很多人每天甚至每顿都接触到大米,然而,就是我们最熟悉最常吃的大米,日常食用之时,误区并不少见。这些误区有些会使大米的营养流失,有些甚至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购买大米时,许多人都喜欢白色大米,并认为大米越白越好,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大米的色泽与加工过程中脱糠的程度有关,紧贴在大米外层的糠衣脱除得越干净,米粒就越白。然而,恰恰是这层看上去有些黄褐色的糠衣,含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外层胚芽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果过分脱糠,这些营养成分就会白白流失,不利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市场上还有一些不良商贩,将陈米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使得米粒光洁好看,而且色泽诱人,这样的米,食用的话会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伤害。
淘洗大米之时,很多人出于卫生干净的目的,总喜欢将大米一次次冲洗,事实上这样并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大米营养的流失。因为大米的营养成分多存在于米的外层,主要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类,淘洗的次数越多,营养流失得越严重,甚至会造成大米的营养流失一半左右。我们淘米时,只需用清凉水淘洗两次,将米中的杂质除去即可。
此外,绝大多数的人,在煮粥或者焖米饭时,都喜欢用冷水下米,因为这样煮制的时间较长,煮出的米饭比较熟烂,然而,恰恰是在这煮制的过程中,大米中含有的一些营养成分尤其是其中的B族维生素会慢慢流失。曾有专家实验证明,在水中煮过半小时的米,其中的B族维生素损失能达到40%。同时,一些人喜欢将大米在太阳下暴晒的做法也不妥当,因为暴晒使大米中的水分迅速散失,并导致其丧失原有的吸湿功能,变得干燥和脆化,一方面容易造成米粒细碎,另一方面还更容易受潮、生虫,口感和营养都会大打折扣。
>>让人聪明的卵磷脂
聪明绝顶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人认为聪明或者愚笨是天生的,事实并非如此,人的智力情况跟先天发育固然有重要联系,同时,人的脑部跟别的组织器官一样,没有足够的营养就不能保持正常运转。而在诸多物质中,卵磷脂是保持大脑正常工作以及促进大脑发育的最重要物质之一,同时又是我们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
卵磷脂作为一种营养成分,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着重要功效,它与蛋白质、维生素合称为三大营养素。尽管卵磷脂不像一些消炎药那般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全面、长远、稳定的效果,同时又没有毒副作用,是我们保健养生的上佳选择,尤其是在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促进大脑发育,增强人的记忆力方面,卵磷脂的作用非常显著。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人的记忆力会随之衰退,这与人体中的乙酰胆碱含量不足有着重要联系。人的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减少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时的必需物质,而它正是卵磷脂的基本成分。因此,长期补充卵磷脂能够减缓记忆力衰退的进程,预防或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生。
同时,卵磷脂还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能够促进人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质,清除人体内的过氧化物,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含量降低,从这种意义上说,卵磷脂对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也具有极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此外,卵磷脂还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化解胆结石,同时也是良好的心理调和剂,有助于人们保持平和的良好心境。
很多食物都是富含卵磷脂的。譬如蛋黄、大豆、鱼头、芝麻、动物肝脏、蘑菇、山药、黑木耳、谷类、小鱼、鳗鱼、红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都含有一定的卵磷脂。卵磷脂含量最丰富的还是大豆、蛋黄与动物肝脏。给大脑补充营养,尤其是给老年人安排膳食,应多摄食这方面的食物。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补充一些富含卵磷脂的营养品。
>>酒水配不当,健康很受伤
各类宴会上,酒水堪称是必备之物。有人喜欢白酒,有人喜欢红酒,有人喜欢啤酒,还有人则喜欢碳酸类的饮料等,更有人喜欢“兼容并蓄”,将其中二者甚至三者搭配着喝,认为这样更好喝,能够同时享受不同的美味,而且不容易喝醉,其实这种搭配着喝的方法很不科学,还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首先,白酒与啤酒搭配着喝对健康不利。啤酒中含有大量的碳酸,具有刺激肠胃蠕动的作用,能加快人体血液的循环和吸收,如果与白酒同时饮用,碳酸则会促进血液对酒精的吸收,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这样一来,反而更容易使人喝醉,造成酒精中毒,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如果常常将白酒与啤酒搭配着喝,还会对肝脏、肾脏、肠胃等器官造成严重伤害,不仅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还会导致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炎、胃出血等严重疾病,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很大伤害,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其次,啤酒与碳酸饮料或者白酒与碳酸饮料搭配着喝也不科学。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口渴时喝上一些可以促进肠胃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而白酒、啤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二氧化碳与酒精结合会刺激肠胃,造成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消化酶的产生,并可能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再次,红酒与碳酸饮料同喝也对人体也有害。因为红酒尤其是进口的红酒往往口味有些干涩,有些人就别出心裁,将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兑入红酒,一起饮用,这种做法的确使得红酒更甜一些,但可能会伤害人体的健康。因为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和二氧化碳,与红酒混搭之后,就会破坏酒中经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矿物质和氨基酸,降低红酒的营养价值。此外,二氧化碳与酒精反应还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伤害,破坏红酒的醇香,使红酒丧失原有的口感,造成严重的物质浪费。
>>吃火锅,警惕病患与美味同入
火锅吃起来味美爽口,荤素皆宜,尤其是在天气较冷的时节,吃火锅更让人觉得热气腾腾,其乐融融,是很多人的至爱。火锅味美怡人,却存在着不少隐患,如果过多地吃火锅,或者吃火锅方法不够妥当,可能会带来不少的疾病,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吃火锅可能危害更大。因此,我们在享受火锅的美味时,要警惕病患与美味同入。
首先,很多人非常喜欢吃麻辣口味的火锅,觉得这样过瘾、够味。其实,过度吃辣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小的伤害,它会不断加重对人体咽部、肠胃等器官的刺激,容易造成咽喉肿痛、胃溃疡、胃炎、腹泻等疾病。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肺结核、咽喉炎、过敏性哮喘等,也不适宜去吃较辣的食物,因为辣味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得疾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其次,吃火锅常常是一件花费较多时间的事儿,人们边吃边聊,一般都会持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其实,这对人的健康也很不利。因为这段时间人的肠胃在不断接受新的食物,导致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得不不停地分泌,消化道腺体不能得到本应有的休息。同时,吃火锅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太饱,再加上食物杂乱,很有可能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还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严重疾病。
再次,吃火锅之时,不宜将荤素食物混在一起来吃,因为这样可能造成肉类食物中的病菌沾染到素食上,未经煮好便被人食用。一些生肉、生鱼等,更不应一放进去马上捞来就吃,因为那些寄生虫、病菌等如果未充分煮透就会直接进入人体,给人的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在大吃鱼肉的同时,不要忘了多吃一些蔬菜。因为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叶绿素,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人体维生素,还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等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食用火锅更需谨慎。鱼虾及各类丸子含有大量的油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需注意适量使用;汤中含有大量嘌呤、钠离子、钾离子等,痛风患者、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喝。
>>常吃罐头食品有损健康
罐头类食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由于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容易保存等特点,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深受人们欢迎。一些人甚至把罐头当成日常菜肴来食用。殊不知,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常吃罐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少的伤害,甚至会引起中毒。
罐头类食品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保质、色泽、调味等需要,必须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香精、色素和人工调味剂等一系列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短期少量食用对人体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但是经常大量食用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同时,罐头食品在生产、运输、储存的过程之中,如果消毒不够彻底,或者密封不严,可能导致食品被细菌污染。一旦细菌在罐头内大量繁殖、生产,就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人一旦吃了这样的罐头食品就会引发中毒。
此外,罐头食品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孕妇如果在妊娠初期就经常食用罐头类食品,尤其是被细菌感染的罐头食品,其中的添加剂尤其是感染的细菌,将会对胎儿胚胎的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儿童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时期,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罐头类食品,也会影响身体与智力的生长发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罐头食品不宜常吃,也不宜大量食用,孕妇与儿童更应该慎食罐头食品。值得提醒的是,罐头类食品尤其是水果罐头,开启后应当一次性吃完,分次食用容易引发疾病。这是因为罐头中的水果含有较多的糖和酸,启封后容易被空气中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细菌所污染。这类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并能迅速将罐头中的糖和有机酸分解成乳酸、醋酸、乙酸和其他物质,导致食物变质。人一旦吃了这样的变质水果罐头,会患上肠胃炎等疾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贪吃野生青蛙,美味残留毒药
冬去春来之际,冬眠的青蛙都苏醒了过来,它们开始大量繁殖,迅速生长。每年的春夏之际,都有查处大量捕获的野生青蛙的消息见诸报端。毫无疑问,这些野生青蛙原本是要送到一些野味饭店的。之所以如此多的野生青蛙被捕获、被贩卖,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饕餮之徒爱吃野生青蛙。他们认为野生青蛙肉质细嫩,烹制后味道鲜美,甚至一些人相信所谓的传言,认为野生青蛙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防病保健。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野生青蛙尽管味道鲜美,但不宜食用,近年来,专家警告人们:“野蛙肉尽管味道鲜美,却有着很大的毒性,吃野蛙肉等于慢性自杀。”
野生青蛙主要是以农田里的害虫为食物,由于农田里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农药与化肥,这些害虫的体内必然会积聚部分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质。青蛙捕食这些害虫之后,体内也必然会聚集一定的农药残留,时日渐长,积累的毒性必然会越来越大,人若吃了这样有毒的青蛙肉,就会引起慢性中毒,还可能诱发癌症等,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此外,野生青蛙体内常常寄生有一种叫做曼氏裂头绦虫的寄生虫。人吃了带有这种寄生虫的青蛙肉之后,容易患上曼氏裂头蚴病。该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非常广泛,可以损伤人体除骨头以外的所有部位,多见于眼睛、四肢、腹壁等,可引起角膜溃疡、长期流泪、眼睑红肿、视力衰退甚至双目失明,还会造成人体的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结节或者硬块等,并可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寄生虫在人体寄生期间,还会引起发热、痉挛、腹泻等,时间一长,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给人的身体造成长久的慢性伤害。因此,野生青蛙贪吃不得,享用这样的美味等同服用慢性毒药。
>>营养不良容易诱发心绞痛
有不少心绞痛患者,虽使用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却很难见效。这种情况下,患者就应当检查一下自身的营养情况,因为营养不良性贫血也会引发心绞痛,只有加强营养,消除贫血之后,才能彻底解决此类心绞痛的问题。
人的身体一旦处于贫血的状态,机体内具有运送氧气功能的血红蛋白就会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并没有丝毫减少,由于携氧能力减弱,心肌所得到的氧气也会大大减少,只有加快血液循环才能得以补偿。然而,人体的血液循环又只有依靠心肌收缩才能完成,就必然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因此,心脏本身需要消耗的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也会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患了重度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即便是心脏健康的人也可能造成贫血性心脏病,而原先就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则会因为贫血而越来越重。
临床统计表明,大约有1/3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不少人是因营养不良所致。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方式的确很有必要,在理论上也很科学,但同样也应讲究一个“度”。如果过分地控制饮食,就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这样对全身健康以及治疗冠心病来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医学专家提醒广大读者,中老年人尤其是一直在控制饮食的中老年人,控制饮食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切忌一味地降低脂肪、胆固醇等,以免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或者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心绞痛发作时要立即休息,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就会很快消除。同时,在疾病发作时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此外,谨慎安排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是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有效途径。
>>暴饮暴食,小心疾病来袭
很多人过分追求食物的美味,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殊不知,暴饮暴食是一种很不好的生活方式,因为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的食物,会超过肠胃功能的负荷,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者会诱发多种疾病。
我国古人养生经验中曾有“过饱伤人”的说法,其实很有道理。从近期反应来看,吃得过饱会影响到肠胃的生理功能,造成消化不良等疾病;从长期反应来看,经常暴饮暴食还会造成体内热量过剩,引起肥胖,并加速衰老。除此之外,暴饮暴食之后还容易出现头昏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首先,肠胃炎是暴饮暴食者的常患疾病。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出现胃肠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进而导致单纯性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引起发热、水肿、酸中毒等。
其次,暴饮暴食可能诱发胰腺炎。暴饮暴食及酗酒,不仅可以造成胰腺大量分泌,造成胰腺管内压力增高,而且还可促使胃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致使胰管扩张而发生急性胰腺炎,症状为突发腹痛、发热、恶心、剧烈呕吐,并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发病急,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可致人死亡。
再次,暴饮暴食还易诱发胆囊炎。暴饮暴食及大量饮酒造成的胰腺大量分泌及胆道口括约肌痉挛,可使胰液反流入胆囊,被胆汁激活的胰酶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出现剧烈胆绞痛,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可能伴有呕吐、右下腹压痛明显等症状,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此外,暴饮暴食还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故而,为了健康养生,远离疾病,我们应当自觉控制对美食的欲望,拒绝暴饮暴食。
>>“有毒”肉食千万别吃
肉类是我们常见的食物,它们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喜爱。然而,在众多的肉类食品当中,并非各种美味都能享用。有些动物的某些器官聚集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有的动物本身就含有大量毒素,因此,我们在享受大鱼大肉的美味之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食用那些“有毒”肉食,以免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伤害。
首先,一些动物的腺体不宜食用。猪、牛、羊等畜类动物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不适宜食用。人一旦误食之后,可能出现头昏头痛、兴奋狂躁、脉快心悸、抽搐乏力、食欲低下、恶心呕吐、发热多汗等中毒症状。牲畜甲状腺位于胸腔入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腹侧面相连,是成对器官。甲状腺所含成分主要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一般烹调不易被破坏,食后易引起中毒。肾上腺俗称副肾或小腰子,同甲状腺一样,当人误食后,会发生肾上腺素过剩,从而扰乱正常代谢,出现恶心呕吐,重者出现瞳孔散大等中毒症状。牲畜的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防御器官,亦是微生物和有毒异物的聚积处。因此,食用前,这三样都是必须去除的。同时,兔子的臭腺也不宜食用。臭腺是位于兔子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色鼠鼷腺,味道腥臭,食用时如不除去,会使兔肉难以下咽,并对人体造成伤害。
其次,禽类的尖翅和头也不宜食用。尖翅是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叫“腔上囊”,是淋巴结体集中的地方。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因此,禽类尖翅是藏污纳垢的“仓库”,如果食用,对人体健康伤害巨大。鸡头等禽类的头部往往会储存一定的有害重金属物质,禽类的年龄越大,储存量也就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故而,禽类的头部尤其是多年生长期的禽头不宜食用。
再次,鱼黑衣即鱼体腹腔两侧的黑色膜衣,味道腥臭,泥土味浓郁,还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不仅影响食物美味,还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羊悬筋则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人若误食,就容易因为感染病毒而生病,因此,食用前必须摘除。
>>煮粥加碱,易煮损健康
一些家庭在煮粥时喜欢加上一些“碱面”,觉得这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小窍门,熟得快、黏稠好,吃起来也更有滋味,其实,这样的小窍门很不值得提倡,加碱面煮粥的确更容易煮烂,然而,与之同时,粥中的许多营养成分也随之消失,常吃加碱煮成的粥,可能会诱发疾病,损害健康。
大米、小米,以及绿豆、豌豆等杂粮中,一般都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₁、维生素B₂以及维生素C。特别是大米、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₁,是人们日常膳食最主要的维生素来源。然而,加上碱面煮成的粥,会造成维生素大量流失。曾有研究人员实验,在400克米中加入0.06克的碱面煮粥,米中56%的维生素B₁会被破坏。
维生素B₂在豆类中含量最为丰富,豆类又很不容易煮烂,放碱之后则很容易煮,但这样一来,维生素B₂几乎全部被破坏掉。
维生素B₁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在煮粥之时,哪怕是仅仅放上少量的碱面,也会给维生素B₁造成极大的损害,相比而言,加碱煮粥,其中维生素B₁的损失率比不加碱的损失要高达两倍以上。维生素B₂与维生素C同样是喜酸怕碱的物质,其损失的情况大体相当。
如果常喝加碱煮成的粥品,对人的健康有害无益,严重者甚至会诱发某些疾病。如果人体长时间缺少维生素C,可能会罹患坏血病,甚至可能出现贫血、心脏衰竭及严重内出血,甚至有猝死的危险。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B₁,则容易患上脚气、消化不良、心跳乏力、浮肿等疾病。人体缺乏维生素B₂,则会引起阴囊发痒、发炎、鹅口疮、烂嘴角以及舌头发麻等症状。
因此,我们平时煮粥,最好不要加放碱面,多煮一段时间,不仅粥的口味更可口,对人体的消化吸收也更有利,益于人们保健增寿。
>>消化功能不好,吃粗粮需谨慎
近些年,吃粗粮成了许多都市人的时尚。的确,大家吃惯了精米白面,偶尔吃些粗粮调剂生活确实很有滋味,而且还有一些忆苦思甜的感觉。粗粮的种类很多,如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等谷类,还有黄豆、绿豆、赤豆等干豆类食物。一般来说,粗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适当食用对人体大有益处。然而,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吃粗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并非所有人吃粗粮对健康都有帮助,譬如,患有消化疾病的人,吃粗粮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可以分为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患有器质性疾病,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对粗粮就应当少吃乃至不吃为宜。尤其是在患病期间,饮食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治愈之前,不可以食用粗粮。患有慢性胃炎,例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由于分泌的胃液减少,吃完粗粮后导致消化困难,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食物在胃中滞留的时间过长,容易给胃的蠕动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患者也应少吃粗粮,在病情稳定之时,也即是在胃部不难受之时,可以食用少量的粗粮。
功能性疾病经常表现为肚子胀,吃下去的东西较难消化,食物堆积在胃里,造成胃动力不足。一般来说,粗粮的体积较大,吃后消化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胀气。然而,粗粮的一些营养成分譬如粗纤维等,对促进消化又大有好处。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每天吃10克左右的粗纤维,就可以保障消化功能的通畅。
因此,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吃粗粮之时应当注意:首先,不宜空腹吃粗粮,应当在进食粗粮之前,先吃一些软的、精细的食物;其次,吃粗粮最好选择一些经过加工的面食,例如玉米面、小米面、荞麦面等,而不是直接吃未曾加工的粗粮;再次,吃粗粮最好是将玉米面、荞麦面等各种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发糕后食用,这样既营养全面,又容易消化。有一点是尤其值得重视的,为了便于消化,切记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两餐间感觉饥饿时,以少量零食充饥,这样方能做到既享受美味,又带来健康。
>>喝酒远离四道菜
李白有诗云:“痛饮杯中物,狂歌意气雄。”所谓“杯中物”,即是有几千年历史的酒。的确,喝酒能让人意气风发,豪气干云,酒也因此成了很多人,尤其是男人的至爱之物。然而,过量饮酒对人健康伤害很大,同时,如果喝酒之时,选择的下酒菜不当,也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一是吃烧烤喝酒增加致癌风险。天气较热的时节,很多人喜边喝酒边吃烤串,其实,在饮酒时用烧烤食品做下酒菜,这种吃法对健康非常不利。在烧烤过程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而且,肉类中的核酸经过加热分解产生的基因突变物质,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当饮酒过多时,烧烤食物中的上述物质与其结合,容易诱发消化道肿瘤。由于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它能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致癌物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同时,酒精还会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促使致癌物发生作用;此外,酒精还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致癌物的活化。因此,喝酒时,不应将烧烤作为下酒菜。
二是喝酒时吃凉粉伤害消化道。由于凉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矾,而白矾具有减缓肠胃蠕动的作用,用凉粉佐酒,则会延长酒精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因而增加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同时也增加了酒精对胃肠的刺激,延长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促使人醉酒,危害健康。
三是喝酒时吃熏腊食品易伤肝。咸鱼、香肠、腊肉等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会增大酒精的伤害作用,不仅会对肝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同时还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此外,喝酒时吃胡萝卜也会损害健康,因为胡萝卜素与酒精在肝脏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物质,危害健康。
>>酸性饮料好喝,饮用过多伤身
盛夏时节,气温较高,很多人特别喜欢喝一些酸性饮料,如柠檬汁、杨梅汤、杨梅露等,觉得天热时候喝一些酸性饮料口感特别好。的确,夏天喝酸性饮料会给人一种清爽解渴的感觉,但医学专家提醒,酸性饮料不宜多喝,过多摄入,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严重者诱发疾病。
人在大量出汗时,会失去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同时高温又降低了人的食欲,不能及时从食物中摄取更多的电解质,可出现疲劳无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而酸性饮料大多是以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再加入食糖、糖精、食用色素等配制而成。这种饮料假如饮用过多,大量的有机酸骤然进入人体,会造成人体体液的pH下降,肌肉在酸性环境下,活动能力会进一步下降,疲劳更不容易恢复,这样一来,更会让人感到疲劳乏力,医学上称之为“酸血症”。当然,适量喝一些酸性饮料还是有助于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只是,饮用这些酸性饮料之时,最好喝些盐饮料以补充电解质。
可乐、雪碧、芬达等碳酸类饮料,饮用过量同样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碳酸类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对消化系统伤害较大。因为二氧化碳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蛋白酶的产生;碳酸氢钠则是一种弱碱,不仅会中和胃酸,增加消化难度,还会使胃蛋白酶的消化能力减弱,久而久之,会造成食欲下降、厌食等病症。
此外,开盖时间过长的酸性饮料,很容易滋生细菌,这样的饮料被喝进人体,不仅起不到防暑降温的作用,还容易诱发肠道疾病,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