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

“诗佛”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少年时就富有文学才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考取进士,因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升为右拾遗。两年后,张九龄罢相,王维受到牵连,被迫出使塞上,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回到长安。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俘获,被迫担任伪职。安史之乱后,王维官降三级以治罪。唐肃宗乾元年(758年)间再度起用,先后任给事中、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王维的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信奉佛教,佛教信仰对王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都有极深的影响。因此,后世称王维“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提。

王维诗中最有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描写山水之作如《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的山岭,《汉江临泛》描写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幽远,《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象,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等,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刻画成悠闲自得的隐士形象。他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从中流露出闲居生活的悠然自得和闲逸洒脱的情趣,以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很精致,有如精美的小幅绘画。这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的写景片断,如《韦侍郎出居》中的“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描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和画面。有些作品气象萧索,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淡漠,甚至流露出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他自己也说:“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明代胡应麟说王维的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证明了禅学思想对王维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景具有敏锐独特、细致入微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稍事渲染,就能达到深长悠远的意境,极有画意,耐人寻味。他写景时,不仅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而且动静结合,尤其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的变化。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除了山水田园诗,王维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出色的诗篇。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场面壮阔,都很有气势。《陇头吟》《老将行》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游侠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另外,送别、赠送亲友、纪行之类的作品也很有特色,如《送别》《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具有纯朴深厚之美。在这些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的佳句,如“远树带客行,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中一半雨,树杪白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朽的名句。其中《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被广为传唱。

王维《江千雪霁图》摹本(局部)

王维也有一些诗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如贬官济州时所作的《济上四贤咏》《寓言》《不遇咏》等,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贤能之士怀才不遇的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唐代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一些黑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命运的《息夫人》《班婕妤》等,哀婉深沉。这类诗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意义。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言律诗和五言、七言绝句造诣最高。他写景时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与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他的绝句感情真挚,语言自然,不事雕琢,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传统,对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也有所汲取。经他和孟浩然等人的努力,盛唐山水田园诗在六朝诗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兴盛的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