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脱稿试试,让自己变成关注的焦点
- 脱稿讲话的艺术:任何场合都能把话说得精彩
- 陈建伟
- 9505字
- 2017-07-26 10:52:07
从某种意义上说,脱稿讲话不仅是一种令人称羡的技能,更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能够脱稿讲话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赞赏和崇敬。
扔掉讲稿,和听众说说心里话
当一个人拿着讲稿走上讲台时,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仔细琢磨一下,“这个人讲话很无聊”“这个人没水平”之类的贬性意见会占很大的比例。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听众就会很难对讲话的内容提起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对讲话者做出积极的反馈,对方之间的交流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听众会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拿着讲稿的讲话者,走上讲台之后只会低头念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注意听众的反应,也不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面对一个只会念稿的“机器人”,谁又有听讲的心情呢?
要知道,讲话的一个极大功用便是交流。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可以共享资源,可以传递信息。如果只是讲话者在前面讲,而听众没有任何的回应和反馈,那讲话的意义必然大打折扣。为了与听众更好地沟通,得到更好的交流效果,讲话者完全可以试着将讲稿扔掉,进行一场热情澎湃的脱稿讲话。
在一场足球决赛开始之前,主教练在球员们面前进行了一次讲话:
伙计们,我们马上就要走上球场,为了冠军的荣誉和对手尽力一搏,你们想不想赢?(球员们答:“想赢!”)
从小组赛开始,我们就不被看好,但是我们一场一场地拼了下来。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我们始终不被看好,可是我们用场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今,决赛在即,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能进决赛是因为运气好,在决赛中会被对手狂踩。这种说法让我很不服气,你们觉得呢?(球员们答:“不服!”)
我觉得我们是有实力的,我们能够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稍稍停顿了一下)我们的对手确实很强大,但是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他们的战术和需要关注的球员,我们已经在准备会上讲过了。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战术素养来迎接这场比赛。大家有没有信心?(球员们答:“有!”)有没有信心?大声回答我!(球员们答:“有!”)
好了,让我们走上球场,用实际行动向那些看低我们的人证明:我们配得上这个冠军!最后的冠军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加油!(球员们一起高喊:“加油!”)
在这段简短的讲话中,主教练通过提问来带动并激发球员的情绪,让所有人都激情澎湃,更好地团结起来。面对强大的对手和不被看好的局面,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自信心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平,争取最好的结果。从整体来看,虽然主教练和球员们的交流非常简单,但是已经很好地达到了讲话的目的。试想一下,如果主教练手中拿着讲稿,对着队员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演讲,效果能有这么好吗?
脱稿讲话的时候,讲话者不会因为看稿子而分散注意力,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和听众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增加了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讲话者拓展了讲话的话题和空间。话题多了,交流的内容自然就会变得多起来。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交流的目的便很好地达到了。脱稿讲话的优点显露无遗。
不拿讲稿走上讲台,会给讲话者某种心理暗示,增加讲话者的自信心,如此一来,讲话者就会更加从容、镇定,更能随心所欲地与听众进行交流,提高交流的整体效果。
总之,无论是脱稿讲话者给听众的外部感受,还是讲话者自己内心的感受,脱稿讲话都对讲话者和听众的交流有益而无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讲话方式。
知识是脱稿讲话的“支撑腿”
脱稿讲话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检验,除了心理、技巧、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之外,知识储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相对于心理和技巧而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如果想让自己的讲话精彩绝伦,那就必须在讲话中融入一些真材实料,让听众切实从讲话中得到益处才行。可以说,古今中外的演说大家,个个都学富五车,文化底蕴深厚。他们在讲话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令听众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这样的讲话怎么会不受欢迎?
能在讲话中融入精彩绝伦的故事,能够做到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并非因为演说大家们都具有超人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刻苦学习,积累下丰富的知识,从而为演讲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俄罗斯政治家梅德韦杰夫到中国进行访问时,曾经在北京大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多次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名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他说:“中国有句古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高等学府培养出一代代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肩负着在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创造新成就的责任……”
在这次演讲中,梅德韦杰夫还引用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老子说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等文化名句。他能够巧妙而准确地引经据典,不仅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喜爱,更传达出愿与中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望,令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梅德韦杰夫的脱稿讲话可谓精彩绝伦,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敢于脱稿,能够脱稿,说明他对自己的知识储备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可以凭借丰富的知识赢得听众的喝彩。
在准备脱稿讲话时,渊博的知识能为讲话者提供更多的话题。假如讲话者能够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无论谈到什么话题都能对答如流,那么听众无疑会从心底佩服讲话者的知识渊博,讲话者的形象也会变得光辉起来。
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在讲话中用各种方式来诠释语言的魅力;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对事物蕴含的道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更加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所要传播的信息。想要进行一场精彩的脱稿讲话,就应该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变成一个见多识广的全才。
知识的积累,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读书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过长期的阅读和积累之后,书中的知识会融入读者的智慧之中,使得读者的思路更加开阔。到了一定程度,只要谈及相关的话题,讲话者头脑中的知识就会像播放电影一样不断地浮现出来。这样一来,即便没有讲稿,他也能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除了读书之外,社会也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思考,进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和学习,逐渐积淀出更加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总之,脱稿讲话需要渊博的知识作为强力支撑,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反过来说,那些能够进行脱稿讲话的人,其知识储备必然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自如脱稿,品质升华
善于脱稿的讲话者,已经对讲话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甚至在讲话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他们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讲话技巧,并完美地将其融入讲话之中,使得整个讲话结构更加严谨,讲话更加充满吸引力,令听众如沐春风、欲罢不能,带着渴望的心态徜徉在讲话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之中。
善于脱稿的人,讲话的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让听众一下就能找到讲话的主题。然后以主题为干,以次要的内容为枝叶,从主干延伸到枝叶,脉络清晰、主次分明,这样讲话内容就变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善于脱稿的人,能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从而使讲话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要知道,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会折射出不同的形态。找到一个大家相对容易接受和认可的角度来论述,这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人格魅力所在。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曾经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个名叫赖特的黑人牧师。赖特是奥巴马进入基督教的领路人,还是奥巴马的主婚人,并为奥巴马的两个女儿进行了洗礼。从某种意义上,赖特可以称得上是奥巴马的精神导师。可是,赖特对白人十分敌视,而且曾发表过许多不当的言论。奥巴马的竞争对手借此对奥巴马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给奥巴马的竞选之路蒙上了不少阴影。
面对这种情况,奥巴马在2008年的3月发表了一次讲话。他的讲话以“对不起,我无法和那个黑人牧师断绝来往”开始,这让在场的人都十分震惊。
接着,奥巴马又说:“这和我无法与我的白人外祖母断绝来往是一样的道理。我的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是我的外祖母从小把我养大,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我的身上。她曾经跟我说过,她出门的时候最怕有黑人从她身边走过,因为她害怕被黑人抢劫。而且,她也经常对我说她对黑人有多么痛恨。所以说,如果我要接受我的外祖母,那就也要接受那个黑人牧师,因为他们都是美国的一部分,我根本不可能脱离他们。不过,那个牧师的确犯了大错。他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并不是他那些偏激的种族言论,而是他忘记了美国是一个始终在进步的国家,美国是一个能够改变的国家”。
在这段讲话中,奥巴马巧妙地将“改变”当成了主题。黑人牧师的言论引起了巨大争议,仅靠奥巴马一两句解释,肯定无法平复民众的情绪。与其白费口舌地辩解,倒不如直接以“改变”来引导民众。这个“改变”,包含诸多意义。有黑人牧师会改变,有外祖母会改变,还有整个美国社会都会改变。奥马巴的讲话可谓一举多得,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更是闪耀其间。
善于脱稿是脱稿讲话的高级境界,需要长期的磨砺之后才能完全掌握。在每一次脱稿讲话中,都要注意积累,通过记笔记、总结要点、揣摩思考等方法,一步步夯实基础,一点点学习进步,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高度。一旦达到善于脱稿的境界,那讲话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能和你融为一体,成为你人格魅力的闪光点。
讲话“脱轨”时的灵光闪现
在你脱稿讲话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声打断,或是出现突发状况,你该如何应对?假如你的讲话不受听众欢迎,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你有什么应对措施?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都具有不确定性,期待它完全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展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而在局面复杂多变的脱稿讲话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也实属正常。对于一些能够预见的情况,可以事先做好预案,以防万一;而面对某些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恰恰最能反映出脱稿讲话者的机智灵活。
1966年,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返回中国台湾省定居。6月,台北一所院校要举行毕业典礼,诚挚地邀请林语堂参加,并请他在现场进行演讲。林语堂欣然应允,并做了充足的准备。毕业典礼当天,在林语堂上台之前,学校方面安排了另外几位地位颇高的人物进行演讲。然而,这几位演讲者的演讲冗长而枯燥,使得台下的听众听得无精打采。
面对稍显尴尬和冷淡的局面,林语堂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他先是十分镇定地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了,留给自己的演讲时间所剩无几。于是,他决定临时改变演讲的内容。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走上讲台,只说了一句“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裙子,越短越好”,然后就迅速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走下了讲台。没有人想到林语堂的演讲会如此短暂,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然而片刻之后,现场响起了一阵愉快的笑声。随后,热烈而响亮的掌声从听众中传来,大家用笑声和掌声表达了对林语堂的深深喜爱和拥戴。
林语堂的灵活反应令人赞叹,仅用了短短的十八个字,不仅赢得了听众们的心,也彰显了他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是一个拿着稿子上台、照本宣科的人进行演讲,面对这种窘迫的局面,他是否有办法恰当地应对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稿子上,觉得只要念完就算成功,对于意外的情况,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考虑。退一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难以预测的局面,他或许也只是不管不顾地念完稿子,像完成工作一样完成整个演讲,然后急匆匆地下台离开,而对于演讲的效果毫不在意。这样的演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必然不会受到听众的欢迎。
相比之下,你是希望自己能够随机应变地脱稿讲话,还是进行毫无意义的照本宣科呢?毋庸置疑,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对此,自己可以试着抛开讲稿,想象一些突发的状况,来锻炼应变能力;也可以观看一些现场演讲的视频或是阅读材料,来学习机智应对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敢于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和提高自己脱稿讲话的能力。
在练习和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脱稿讲话并不可怕,即便出现一些问题,我也能靠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将它们顺利解决。通过这一次次的脱稿讲话,头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灵活。终究有一天,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听众看到的就会是一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演讲者。
打破框架,讲话才能“有滋有味”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十分重要或正式的场合,一旦需要发言,许多人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讲稿照着念。这样做最突出的一个好处是,能避免出现重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但是,这种发言方式太过单调和死板,通常会使听众觉得兴趣索然。如果讲稿是别人代写的,那现场的效果就更加让人绝望了。毕竟,在照着念的情况下,发言者只不过是将别人的话复述了一遍,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发言味同嚼蜡,必然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如果能够脱稿讲话,那讲话的氛围和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没有了讲稿的边边框框的束缚,可以任由思想驰骋,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里找到更多的相关话题和观点;可以在恰当的时候,用更加贴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样才能更加确切地表达心声,让听众了解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并理解自己的想法。
某次学术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都受邀参加,并被要求进行现场讲话。在会上,专家学者们依次发言,可是预期的热烈讨论的场面并没有出现,而是冷清得令人诧异。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每个专家学者都带着准备好的讲稿,轮到自己发言时就到台上照着讲稿念一遍。尽管讲话十分流畅,言辞也非常严谨,但是每个人都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缺少了积极性以及和其他与会者的互动。假如研讨会就是读讲稿,那还不如找个播音员把所有的讲稿都读一遍,那样至少声音更好听一些。或是把讲稿全部复印出来,每个人分发一份,自己拿去研读更能节约时间。但是这样一来,召开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就全然失去了。
专家学者们都是比较严谨的人,他们的小心谨慎可以理解,因为一旦讲话中出现谬误,那对于学术问题是非常致命的。可是换个角度想一下,倘若专家学者们能够脱稿讲话,那现场的气氛一定会热烈很多。即便真的出现一些失误,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在错误中寻找真理的过程。通过大家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也许能够碰触出思想的火化,打开新的思路呢。在交流的过程中,讲话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与会者也会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积极地予以回应,推动研讨会走向高潮。
对于脱稿讲话者来说,脱离了讲稿的限制,就能展开更多的想象,拓宽讲话的空间,用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一个点延伸到一条线,从一条线延伸到一个面,再从一个面延伸到一个立体的画面。在这不断地延伸过程中,讲话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讲话者也能越来越细致地阐述自己的思想。面对一个出口成章、观点明确的讲话者,听众怎么可能不被折服呢?
听众更喜欢脱稿讲话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参加各种会议。而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台上的领导念着写好的讲稿,沉浸在自己的讲话里;台下的听众或是翻阅资料,或是呆呆地听着,还有的甚至玩起手机或是交头接耳。
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和领导们讲话的方式不无关系。如果讲话者只是机械地读着讲稿,完全没有顾及听众的需求和感受,自然难以得到听众的认可。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讲话者必须抛开讲稿,直面听众,在讲话的过程中与听众进行直接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更好地把控现场的局面,得到听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一次期末总结会之前,班主任提前做好准备,将需要总结的问题都写在了讲稿上。
总结会开始之后,班主任照着讲稿开始读。最初的几分钟,同学们还能认真地听班主任读稿。可惜好景不长,同学们觉得乏味之后,便纷纷开了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甚至超过了班主任的声音。尽管班主任一再要求同学们保持安静,可是效果并不好。面对这个局面,班主任果断决定进行了一次脱稿讲话: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咱们班的总体成绩有所提高。这一点值得肯定,我感谢大家这一学期的辛勤努力!(带头鼓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但是,某些不足的地方我们也要改进。比如说,有些同学的英语成绩有所下滑,这是为什么?(沉默片刻,让同学们思考一下)我知道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弱科补强。让成绩均衡一些,但是在补弱的同时,也要保持住原来的强科啊,不然的话,弱科强了,强科又弱了,这有意义吗?(同学们答:‘没有!’)还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一种好现象吗?你们想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时难免忽略体育锻炼。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总是生病,还怎么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呢?(同学们陷入深思中)……好了,今天的总结会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认真想一想我刚刚说的话,下个学期大家再一起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同学们热烈鼓掌)
从同学们的反应可以看出,脱稿讲话显然更受欢迎。在混乱的局面下,班主任及时调整讲话方式,通过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并成功将他们引入讲话之中,由此达到了良好的讲话效果。
脱稿讲话胜在拉近了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并让听众亲身参与到讲话之中。因为讲话与自己切身相关,听众自然会更加投入和积极,更愿意认真聆听并给予及时的回应。这体现了听众对讲话者的欢迎和喜爱。
事实证明,讲话是否会受听众的欢迎与是否脱稿有着极大的关系。讲话者越早丢开讲稿,就能越早得到听众的喜爱。脱稿讲话进行得越顺利,讲话者就越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从而越能在听众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
【著名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爱祖国
演讲者:邹越(1964—)
演讲时间:2001年
演讲者身份:红色演讲家
今天到场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曾经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年轻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人是谁呀?是啊,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他年少时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周恩来后来成了一代伟人啊。那今天,我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我想先和同学们来谈一谈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中华如何能够崛起呢?中华是需要一种精神才能够崛起的。同学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他就不会发展壮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他就不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那你就永远也不会长大。
在很早以前,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那一年,刚好是非洲国家第一次进入奥林匹克。当一个黑人团队走进运动场时,所有的人都投来了鄙视的目光:奇怪,黑人有什么资格和我们一起比赛?组委会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这个团队商量:“你们这个团队只能派一名代表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最后,经过大家的推选,他们终于选出了一个男孩子,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孩子。
这个小男孩准备的项目是马拉松,为了准备这场比赛他足足用了五年时间。当他被选出来以后,他的队友们和他拥抱在一起:“兄弟呀,靠你了,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拿到冠军回来,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非洲的精神,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黑人也是人,黑人是不可以受到歧视的,因为黑人的血也是红色的!”小黑人告诉他的队友们:“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发令枪响了,黑人男孩一路领先,那些白人选手被他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大家不理解啊,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一个黑人男孩可以跑得这么快。大家感到惊讶,他们哪里知道,这个男孩心中装的是他的祖国,他是带着一种民族精神在那里奔跑着,在那个赛道上渲染的是他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
一个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谁突然在赛场一个弯道的角落处一下子投进了一个罐头瓶子,砸在了黑人男孩的脚背上。小黑人重重地摔倒在地面上,他的肩膀破了,臂膀破了,腿破了,身上流出血来,他趴在赛道上久久不能站起来。当他抬头向上望时,看到那些白人选手们,一个一个地从他的身旁跑过去,冠军的梦破灭了。然而这时,这个黑人男孩并没有退出赛场,他坚强地从赛道上爬了起来,他踉踉跄跄地一步一步朝赛场终点走去。他想:我是一名运动员,今天虽然我不能拿到冠军,但是我代表的是我的祖国,我不能不到终点啊!
他坚强地一步一步地走向赛场的终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已经产生了。按照奥林匹克的规矩,当前三名出线的时候,颁奖仪式就可以开始了,可这时主持人突然宣布:“各位观众,我们的颁奖仪式将稍后进行,因为还有一名运动员在赛道上没有回来。”赛场的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黑人在那里艰难走动的身影,他非常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向终点走动着。这短短的不到两百米的路程,对于别的运动员来讲是多么的轻松;而此时此刻对这个黑人男孩来讲,竟是那样的艰难。他再一次地摔倒,又再一次地爬起来,他看自己不能再爬起来,于是用自己的指甲抠着地面,他的指甲破了,流出血来,在赛道上拖出了一百多米的血迹。
他看自己快要到终点了,终点的工作人员不由自主地拉起了那根线,望着他摇晃的身影。一个白人教练跑过来,想要扶起他,他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对他说:“你别碰我,我是一名运动员,你一碰我我就犯规了,今天我虽然不能拿到冠军,但是我不能不到终点啊!”他的手高高地举起来,朝终点那根线扑了下去。就在他倒下的一瞬间,他握到了那根线;就在他倒下的一瞬间,他对着他祖国的方向大声地喊着“祖国,妈妈,我到终点了!”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想对你说,我们的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的共和国需要大量的人才啊!我相信今天到会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每个人都可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亲爱的小同学们,既然有人可以,那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在国外生活的时候,有一次,我行走在维也纳的街头,忽然听到远处飘来音乐声,一种很熟悉的旋律,顿时,我整个身体的血液都沸腾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奥地利的大街上为什么会有中国的国歌响起来?我顺着那声音跑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卖彩电的地方,在一个电器行里,电视机的荧屏上正呈现着这样的画面:中国的五项全能运动员在匈牙利得到了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的运动员在那里领奖,他们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我跑过去,站在那里对着我们的国旗敬礼,所有人指着我说:“这是中国人。”
同学们,国歌是一个民族伟大的音符,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啊,在场的各位小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你们对我们的国歌熟悉吗?那就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时刻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国歌,好不好?小同学们请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是哪国人,你是中国人吗?刚刚老师说过,国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音符啊!在西方,在任何一个国家,当他的国歌响起的时候,他的公民,开车的人会停下来,谈话的人会停下来,所有人都会站起来向自己的国歌来行礼啊!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听到国歌,还能默默坐在那里的时候,老师的心在流泪,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啊!
当你们这一代人就要接过上一代人的接力棒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民族的灵魂,就需要在你们这里把它展现出来,我们要展示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小同学们,如果你回答我你是中国人,当自己的国歌响起你都不懂得站起来,你错了没有啊,大声回答我你错了没有啊?孩子们,从今以后,老师要告诉你一件事,请牢牢记在心里:每当我们的国歌声响起,作为一名中国的青少年,你应该第一时间站起来向我们的国歌敬礼,少先队员们要行你的少先队员礼。亲爱的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啊?中国在进步,我们已经入世了,我们现在已经加入了WTO,中国每天都在向前发展着,每天在各个角落里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多西方的眼睛在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同学们,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请给我们自己一些热情、鼓励的掌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