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占卜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书法赏析

清朝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见到了一种叫龙骨的中药,上面似乎画着什么东西。王懿荣觉得很奇怪,于是停下身来仔细查看,没想到居然在上面发现了一些貌似文字的图案。

于是,王懿荣毫不犹豫地把龙骨都买了下来,并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之后,他把图案画在纸上,经过长时间研究,确信图案是一种文字,而且已经成熟,时间应该在殷商时期。

▲龟甲占卜文

后来,河南安阳小屯村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这些龙骨主要由龟类或兽类的甲骨制成,因此人们便将其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即龟甲占卜文,又称“龟甲文”“契文”“殷契”等,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甚至人骨上,用以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一种文字,同时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从殷商时期的占卜文化说起。殷商时期,商王几乎每事必卜,因为古人在占卜时,用火灼烤龟甲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常常被视为神在传达旨意,而占卜就要刻录卜辞。因此,在占卜风行的年代,大量的甲骨文得以出现。

截至目前,人们已发现15余万片甲骨,4500余个单字。这些时代遥远的甲骨文,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最早形态,同时也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远古文化的窗口,为人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意义重大。

整体而言,甲骨文已具备中国书法用笔、结字以及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初步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风,是一种古老原始的书体。甲骨文疏密有间,字体结构回环照应,造型朴拙,郭沫若曾经感叹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此外,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关键形态。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可谓包罗万象。而从甲骨文已被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示了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独特魅力。

趣味链接王懿荣是谁

王懿荣,字正儒,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是中国近代著名金石学家,同时也是甲骨文的发现者。1894年,王懿荣受命前往国子监,担任国子监祭酒。论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部长。光绪二十五年,也即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由此被发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临危受命,任京师团练大臣一职,负责保卫京城。当年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随即率团练奋勇抵抗,但终因寡难敌众,败下阵来。因不愿成为亡国奴,王懿荣写下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后,和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一起,从容投井殉国,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