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相长,且行且思:教职工教科研成果集
- 檀晋轩 王天红主编
- 2769字
- 2021-04-02 05:47:57
具有前瞻力、发展力和执行力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怎么炼成的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作为办学历史近百年的老校,自2008年以来,我校在研制并认真组织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客观、全面认识学校当前状态,集思广益研制规划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地处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周边名校众多。2008年7月初,在新老校长交替、学校《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纲要(2001—2007)》实施结束之际,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的研制工作,以期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校对未来发展思考、选择和策划的过程。它的使命是在深刻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见并处理学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分析发展历史,归纳提炼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优良传统》;分析现状,包括对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有利与不利因素,软件与硬件,发展环境与面临的挑战、机遇等方面的分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了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笔谈、“头脑风暴”、鱼骨图、投票排序等方法,集思广益,找出了诸如优秀师资存量不足、不尽如人意的生源、缺少足够经费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缺乏活力等主要问题。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博采众长,提出相应的举措。
在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参与研制的基础上,学校教代会对发展规划及《教师工作考评方案》《教职工奖励办法》等11个附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议,历时近40天,最后全票通过《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82016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分五大部分,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学校品质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是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学校形成办学理念的过程是一个办学思路不断清晰和科学化的过程,既体现了对传统办学目标内涵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与高度。
我们认为,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中学阶段要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拥有为幸福人生而奋斗的激情、理智、意志和本领,使其终身受益。同时,要引领学生将成长过程变成享受幸福的过程,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战胜挫折,获取成功,从而享受更持久、更丰富、更深刻的幸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炼出“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对“建设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这样诠释:“全面优质”在学校层面上,是指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硬件现代、管理一流、质量优秀、特色显著,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学生层面上,则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出一大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理想学校”是指学生向往这所学校,能在这里幸福成长,并为终身学习和获取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这里能够愉悦工作、成就事业并感到幸福;学校能够赢得家长满意和社会赞誉。
二、以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和“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发展规划》
为了将《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学校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将实现具体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要求研制处室规划、年级规划、学科规划和个人规划,一个都不能少。此外,按照《发展规划》的步骤,我们以2010年被评定为海淀区首批示范性高中为主要标志,提前完成了“2008—2011年调整起步阶段”的目标任务。随后,学校研制并组织实施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时间是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确定了六大领域共22项行动。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是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的行动计划。在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行动项目数量过多、没有突出重点,少部分行动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实效性,过程性管理跟进不够、措施不到位,固化成果不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在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聚焦育人目标,确定了八项重点行动:一是群策群力,贯彻《实施指南》,促进育人目标达成;二是攻坚克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师资实力和教学质量;三是趁势而上,巩固领先地位,创建全国心理教育特色校;四是挖潜扬优,整合内外资源,开创国际教育新局面;五是节俭养德,师生共同行动,创建节约型校园;六是优化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七是加大力度,健全选任机制,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八是继往开来,搞好百年校庆,研制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在各方面工作齐抓并进的前提下,学校十分注意突出重点,以两个“重中之重”推动学校提升整体办学品质。
第一个“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践行“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不断思考与寻找新的发展契机。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决定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局部工作提升到学校整体工作层面开展,并惠及全体学生和教职工。
2010年,学校创建了1600平方米、设备设施一流的全国第一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6名专职、18名兼职心理老师,主要从团体心理课程、学科课程渗透、综合活动课程、家校形成合力四个维度组织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培养师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二个“重中之重”:系统建设课程。我们围绕育人目标,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研讨,形成了《聚焦育人目标系统建设课程实施意见》。一是确立了十九中具体的育人目标;二是系统建设了与育人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形成了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十九中育人目标需要、具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初中、高中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同时,初步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课程密切配合的有效途径。
在评价方面,我们将《发展规划》中重要且能够量化的指标提炼出来,纳入部门、年级的学年目标管理中(分保底、力争、拼搏三个层次),形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目标管理奖实施方案》,定期检查评估,学年度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方案要求各部门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本部门三年规划,在本部门全体教师(职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本学年必须完成的7±2项具体工作目标(须突出教育、教学和服务质量)纳入目标管理,同时列出每项具体目标的主要内容或考核要点,并给出每项具体目标的权重或分值。学年末对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考核结果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五个等级。在提升学校品质的路上,我们深刻体会到研制《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研制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得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将规划落到实处至关重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发展规划的完成,促进学校品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