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

要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

——摘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是党的本质特征集中而科学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明确党的性质、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是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马克思

恩格斯

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工人阶级政党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伟大历史转变过程中,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并注定成为未来新社会的主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共产党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次年制定了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第一个纲领中把自己定名为“共产党”。此后,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党的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

由于中国近现代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其他阶级、阶层都要深重。因此,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国工人阶级分布比较集中。这一优点弥补了中国工人人数少的不足,便于组织和动员。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的工农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秀品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先锋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了,而无产阶级则由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变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内部构成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并形成了一支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国有企业职工比重下降,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的职工比重上升。这是工人阶级队伍中新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职工的比重有所增加,第一、第二产业职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最有文化素养的部分。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他们表现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发展,党的阶级基础没有改变,而且不断增强。他们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重申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建党以来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深刻分析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基础上,对党在新形势下应该具有的性质提出的总要求。它把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和执政使命融入党的性质,实现了党的阶级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瓦窑堡会议会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要是指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爱国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促进民族发展而诞生的。我们党产生的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使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把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也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链接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大会宣言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实际上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并与此进行着斗争。但是此前80年来,从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明确地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中共二大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革命斗争的任务和方向。


第二,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对我们党来说,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我们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不论社会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都要认准和把握这个原则。

第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胆识和胸襟,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就要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立场出发,自觉高举共同理想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就要按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要求,以愈益明智的态度把全民族优秀分子积极吸纳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崛起的“脊梁”。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上其他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因为,我们党把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它同无限制地敞开党的大门、来去自由的“全民党”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领导地位的确定,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党的奋斗历程,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一个阶段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阶段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探索和奋斗中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全新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统帅地位和向导作用,是无产阶级获得自身解放和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保证,是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党以自己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领群众贯彻党的主张,从而有效地实现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在党执政以后,党的领导不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由党包揽一切,而是对国家生活进行总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中国共产党对权力机关的领导。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应该坚定不移的,但不能把党的领导理解成党的各级党委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法律上的凌驾地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代表人民执政,绝不是凌驾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上,对人民代表大会发号施令。其次表现为互相监督关系。执政党通过权力机关的党组和党员代表对各级权力机关工作实施监督,确保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体现全体人民利益。同时,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政党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

——中国共产党对行政机关的领导。执政党对政府的政治领导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法定程序,将执政党意志转变成为对政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执政党对政府重要领导成员的推荐和任命,也必须经过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产生,这样产生的政府官员才具有法律效应。

——中国共产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机制。党的政策的调整功能是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宣传、鼓动及模范行为的引导来实现的,党的政策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或强制的办法来加以贯彻,而法律的引导则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对国家法律具有指导意义,党的政策是通过利用党的威望和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影响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来实现这种根本性、原则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包办的指导。党不会推行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政策。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是现代法治国家必备的要素之一。党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公平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一方面,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权力机关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变为法律,成为司法机关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党通过司法机关内部的党组和党员来贯彻实施本党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团体的领导。人民团体因其是群众性的组织,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是人民群众知情达意的重要场所。要保证和支持人民团体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开展工作,把党组织的先进性与人民团体的群众性、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能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人民团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规范地通过各种制度化的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同时,党真正依靠、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公开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建立党同人民群众平和亲近、相互信任的血肉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外,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八个民主党派。我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力量的政治组织,是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产党同其他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民主党派组织上是独立的,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各个民主党派要接受共产党领导。

三、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我们党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的力量就在于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演说,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又在“为人民服务”前面加上了“全心全意”几个字,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被正式确立为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党战胜一切敌人的重要法宝。

雷锋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纵观党的历史,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都是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宗旨展开的,所以,党的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这是由党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发展是社会最终决定的力量,而人民群众则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和生产力中居主导要素的劳动者,因而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得到自身的真正解放和幸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来实现。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的原理,要求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领导人民群众去实现自己的利益。

第二,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不能只是一个代表少数人或单纯为本阶级谋利益的狭隘的宗派集团,决定了它必须立党为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为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才取得了执政地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继续保持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永远牢记自己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这是由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决定的。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及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这一历史使命,不仅完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也完全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党必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和自己一道奋斗。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不只是要解放本阶级,还要解放全人类。由此可见,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党员应深刻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懂得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自觉树立自我牺牲精神,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需要的时候,不惜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同时,应当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改造紧密结合起来,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才能使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追求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符合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三严三实”内容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关键是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并且在特定的时刻勇于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直至个人的一切。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我们从来不否认社会成员有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抱负和追求,因此,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不得在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外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对于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做到: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也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必须信奉和做到的基本要求。

拓展

宗旨决定未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2016年6月23日下午,延安枣园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白皓云带领着30多名吉林游客,参观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地旧址,重温这篇光辉著作。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的千余名官兵一起,为张思德召开追悼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如今这里已被辟为“为人民服务”广场,也叫张思德广场。毛泽东当年演讲站过的土台子已改为石板砌成的平台,张思德身背木材的石雕全身像屹立其上,雕像两面矗立着镌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和描绘张思德光辉一生的巨幅石雕。广场中轴线上嵌着29颗红星,代表他年仅29岁便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生命历程。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张思德便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位。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屡立战功,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安振华说,张思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张思德经常抽时间到驻地附近老百姓家中帮他们收割庄稼、修路、挑水。一次,一只狼叼走了一个小孩,他提枪就追出门外,为了防止开枪伤了孩子,他就赶上去一把抓住狼尾巴,打死了恶狼,救回了孩子。还有一次,外出值勤途中,他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非常吃力,就立即上前帮大娘把柴背回家。此后,他就把大娘当作自己的亲娘,常去看望,帮大娘种庄稼、做家务。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峪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当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之际,张思德奋力将身边的战友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革命的成功,不仅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奉献者。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1945年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被写入了党章。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尤其需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认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思考

1.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加入中国共产党?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党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