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名中野菜泛指一切野外生长的植物,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在野外快速识别植物。为了增加本书的实用性,编者参阅了有关中医药、植物学及关于野菜食用的文献,将植物的药用、食用、毒性等内容列于每种植物名后面,便于读者查阅。

有许多植物虽然古人认为可食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被证实有毒。这儿所说的有毒是指一切可以引起身体不适的作用,如蕨菜自古至今被人们长期食用,但近期研究发现有致癌作用。有些具有药理作用的植物如果正常人食入后就会引起不适症状,而据《中华本草》记载,目前绝大多数的野外生长的植物均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治病,如果健康的正常人超量食入就会引起中毒症状。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野外生长的植物无论有毒否,从中医药的角度看,均不适合非对症人群超量食用。所以,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不提倡吃野菜,更不提倡多吃或长期吃野菜,一些有小毒或毒理不清的野菜更不可食用。

编者在查阅大量有关植物、中草药、野菜等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目前野外较常见的植物500种,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将有毒植物和常用中药植物收录入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能够全面认识野外植物,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认识一些常用的药用植物,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能在必要时用于自救或救人。

为便于非植物学专业的普通读者快速锁定查阅范围、快速识别植物,编者对本书内容进行了独特的编排。本书主要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来编排内容,如读者野外首先看到的是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本书就先从这些方面对植物进行大体分类。植物叶的形态变异度较小,且在生长期及枯萎期均存在,所以本书选择从植物叶的形态上入手进一步对植物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缩小识别范围。最后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

本书仅介绍植物相关知识,请勿擅自采集野生植物药用或食用,如要采集野生植物使用,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并请注意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参考文献不够全面,书中会存在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 者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