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序: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

一切的矛盾、对错、好坏

在庄子的世界里都不重要,

“养生主”正反而言亦是。

就如您在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看到的一样。

所以,您在小梁的笔记里看到的

一切矛盾、对错、好坏也是自然的了。

我们为什么活得不自在

自在最养生,自在最养命,因为,自在虽然世间罕见,却是人一生中拯救老病死的唯一灵丹妙药。

我们为什么不自在?为什么自在世间罕见?

人不自在的原因是,我们内心里“应该成为的人”与“活该成为的人”产生了矛盾,而又没有足够的智慧把“活该”活成“应该”。

当下,我们在任何社群中都隐隐地被要求,比如朋友圈的一些“潜规则”。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被社会关系网所操纵。大家觉得“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但你在骨子里面又不甘心于此,这是每个人内在的矛盾,表现出来就是“不自在”。

比如,大家是同学,一起毕业。一段时间之后,有个人比你的官职高,同学聚会的时候,你就是不自在的,你觉得自己应该跟他一样都混到局级,结果却还是个副处级。反过来,那个混到局级的人在一个副处级同学面前,他就自在了。

再比如,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的钱都差不多。然而,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早早被逼着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了一套房子。你呢,当时没有被逼着买房子,而且你自己也犹豫了一下,现在,你连北京五环以外的房子都买不起了。那个人还常常很不经意地说,最近又有中介打电话问他,三环以内的那套房子一千五百万卖不卖。这个时候,即使你有八百万存在账上,都会觉得难受——本应该有却活成了没有,于是就不自在了。

这些都只是表象,还有一种状态,假设大家有一样的房子,有一样的车子,有长得一样漂亮的爱人,有一样健康的身体,有一样聪明的孩子,也就是什么条件都一样的时候,结果你发现,他还是比你快乐,你又不自在了——他跟我一样,凭什么还觉得自己很快乐,觉得自己很幸福?于是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就又不自在了。其实,这就是你暗暗地给自己捅了一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你,真正捅刀的都是自己。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保险推销员第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被别人赶出来了,他觉得很受伤。然而,时间长了以后,再被别人赶出来,他也不觉得受伤。为什么之前觉得受伤,现在就不会了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当时被赶出来是应该的。

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活在了一种期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心态中。当你有了“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心态时,就跟“自己活该成为什么样”的状态产生了矛盾。

谁的人生没有委屈

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矛盾?有两个方法:

第一,努力地活成你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第二,你觉察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想法很虚幻,没有意义,并且看到表面比你幸福之人不幸福的那一面,你就舒服了,就自在了——这是因为你建立了“多元视角”。

为什么看过很多厉害人物不幸的一面的人总是活得比较自在呢?是因为他们能够像一个多维度的透视镜一样,从好多维度看到在一个维度上看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前后左右来看,甚至从里面看到种种,这就是佛学的观想法之一种。比如,如何跳出对美女的执着呢?你可以观想,她其实只不过是一堆白骨而已——白骨观。

我们总是不能看到各种人生的状态,其实,当你越能够了解别人风光背后的不容易时,就越能够释然。

现在,很多人因为看了别人在国外山清水秀的地方拍的照片,都在问是不是应该移民。他们看到别人一会儿开着游艇出海,一会儿去打猎,一会儿去打高尔夫球,一会儿去加拿大钓阿拉斯加蟹(一天用一些虾能钓一筐蟹)……你看到这些就觉得国外特别好,但你没有看到他们活得有多苦——没有淘宝,没有滴滴,没人陪着喝酒,没有麻辣小龙虾,没有熘肥肠,吃个火锅还要开一百公里的车,连在朋友圈里和中国朋友聊天都要熬夜……

还有很多人羡慕孩子成绩很好的父母,那些孩子都是学霸,考上了哈佛或者剑桥。但是,你不知道那些孩子面对的都是最优秀的各国学霸,而且他们还每天通宵达旦地写paper(论文),据说哈佛的学生平均只能睡五个小时……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认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非常风光,能够和领导、成功人士交谈,在电视屏幕上展现智慧与美貌,其实……

当年,我们在凤凰卫视的九楼讨论稿子。突然,一个同事从屋里面冲出来,说:“啊,有人倒在地上了!”原来,某著名女主播由于太累,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晕倒了。然后,很多人帮忙掐人中、打电话叫救护车。身为主播,长时间熬夜加班,有时早班、有时晚班,生活没有规律,为了被观众看到屏幕上那种饱满的精气神,他们真的很拼命。

所以,每当有人对我说做凤凰卫视主播多么好的时候,我会说:“别的我不知道,起码我知道你们看到的风光背后都是疯狂。”

演艺更是严重透支体力的职业,拍戏是很辛苦的。有时候,凌晨三点钟就要起来化妆。甭管演员在现实中多么愉快,他们拍戏的时候,做的可不是一般的体力活,是累到吐血啊!还有一些相声演员,即使家里面正在办丧事,一旦需要上台去抖包袱让观众笑,他们也必须展现欢乐的一面……

大部分时间,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欢乐的一面,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别人很多面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深切的同情、悲悯,而非妒忌。

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

“自在”就是当你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任何很好都可能很坏,任何很坏也可能很好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沉默状态。

当你自己也经历过荣辱之后,那种追求“应该”的状态就没有了,因为你知道世界没有应该,全是活该活成那个样子。

简单地说,这个活该就是和合,是各种因缘和合之后的相。而那个应该,只是你内在想象的那样。

智者说,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我祝愿你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认真地活好每一天,所有你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就会以奇迹般的方式实现。所以,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努力不是内心念念不忘你应该要成为的样子,而是你现在就应该专注做件事儿,活该就做这件事儿了,至于这件事儿会以什么样的结果呈现,其中有很复杂的因缘,不能强求。

我越来越理解姚仁喜先生(《正见》译者)说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有宏大视野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看到了各种可能性,所以就没有那么纠结。

我们现代人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应该、什么是活该的活法,不知道什么是虚妄的,不知道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读书主要读“人书”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有体会:真正读书还是要读“人书”,去和真正活明白的人共同生活,看他们日常的状态——听其言观其行,看他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处理复杂的问题。

蔡志忠老师(漫画家)就是这样的人,他好像做什么都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比如,他每天凌晨两点钟就起床了,但你不觉得他累,他也不生病;夏天穿一件衬衣,不出汗,冬天也是这件衬衣,也不冷;而且他还不穿袜子,也永远是穿那条裤子。但是,他想跟谁聊天就能跟谁聊天,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如果他想赚五千万就能赚五千万(但他不起妄念),想捐钱就能捐钱,他很自在。

他收我为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做我的学生没有压力,因为不需要定时来。我没有手机,你不需要找我,你也找不着我。逢年过节,你不需要给我钱,不需要给我请安,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承认,我是你老师,你是我学生就可以了。”

当时,我刚动了一定要做他学生的念头,他就和我说:“我可不可以收你为学生?”所以,我们就达成了这件事——其实,古代都是老师找学生的。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切事情都是这样的。

除了读人书,还要读历史、读经典,而且要读古书里面的各类书,不能只读《庄子》,还得读《大学》《中庸》《易经》等,你还得知道历史真相的A面和B面,否则,只读《庄子》的人很容易活成鲁迅所批评的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有了阿Q的味道。但是,光是“争”的时候,你又不自在,所以读书就需要杂,精神膳食也要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不争而争,无为而为。

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以前,我们觉得世界是无常的,甚至还有点儿无奈。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无常,转化为一种入世的技巧,随时让自己成为君子,随时让自己变成小人;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基本上,在庄子的世界观里面,世界就是一款超级VR游戏。在这款虚拟游戏里面,你可以不受游戏规则的控制来玩这个游戏。但是,游戏总是有bug的,一些真正的游戏玩家玩通关好几次之后,就会试着跳出游戏,看别人傻傻地玩的样子。

所谓有智慧的人,他们出入世间很多次,就像已经玩过好多次游戏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有开始玩游戏时不那么慌、结束游戏时也不那么惨的心智状态,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游戏结束了还会再次开始,开始后必然饱受折磨。

在《养生主》里,庄子认为,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你才是,为什么?因为你要像一把游走于世间的刀。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被问题和麻烦所伤害,几十年下来,居然还能像新磨出来的那样,完好如初。《养生主》真正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要想活得好好的,要想自在,你就要在世间游刃有余。

这仅仅是梁同学的私房笔记,必有各种不究竟,恳请斧正。

梁冬(太安)

2017丁酉年秋于自在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