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读懂物联网(第2版)
- 黄建波
- 121字
- 2024-12-20 19:35:44
1.2 发展状况:物联网的背景趋势
物联网是何时出现的?又是何时兴起的?为什么物联网越来越受关注?甚至已经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热门话题?奥巴马为何有意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未来的发展战略?温家宝又是为何提出了“感知中国”计划?本节就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
1.2.1 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背景
在国外方面,虽然物联网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却一直没能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可以说,物联网的正式兴起是在2000年后,各国开始相应地制订了物联网发展计划。从此,物联网才结束了它低调走过的十几年的历史,成功迎来了它的高调时代。
从近几年全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促进物联网发展的背景因素其实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每一次人类社会大事件的背后总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物联网被认为是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生技术。所以自从2008年以后,物联网的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
当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随处可见运用了传感器技术的物品,如商品上的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再加上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网络接入的多样化、宽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分类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历史,起始于日本的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产业和起始于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都对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两国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得到了飞速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逐渐变缓,原因在于缺乏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而物联网便是解决这一大问题的关键,于是各国便相继开展物联网推动计划。
•专家提醒
国外的物联网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战略方面,都略领先于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虽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变缓,缺乏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但他们很快意识到了物联网就是解决这一大问题的关键。
在国内方面,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全球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存在普遍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在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新技术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未来我国仍需努力探寻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自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如今,国内物联网的概念已经被中国化。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阿什顿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2.2 物联网的技术背景
计算机技术、通信与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与数字地球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无线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深了人们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
通过物联网实现对世界范围内的物流信息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全程跟踪,这种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的社会与技术背景,如图1-7所示。
图1-7 物联网发展的社会与技术背景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人们从物流角度将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物品”信息的采集、处理结合起来,将物联网的覆盖范围从“人”扩大到“物”,从而获取有关物流的信息。
物联网已经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已经改变了几十亿网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现在物联网关于人类社会、文化、科技与经济信息的采集还必须由人来输入和管理。
•专家提醒
技术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依靠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无线传感网技术等实现了全球商品货物快速流通的跟踪识别与信息利用,从而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2.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IDC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物联网连接的“东西”将达到2120亿个,产生的收入将达8.9万亿美元,全球将进入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2013—2020年将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机遇期,从国内需求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下游需求领域,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
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近年内需要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将按亿计,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时代的通信主体由人扩展到物,物联网终端是用于表征真实世界物体、实现物体智能化的设备,物联网终端将快速发展,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
物联网让人们不再被局限于网络的虚拟交流,它能让人与人、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广泛的通信和信息的交流。因此,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将是传感器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即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
首先,物联网发展将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以需求创造应用,通过应用推动需求,从而促进标准的制定、行业的发展。放眼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终端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产业,其中以工业、交通、能源及安防等产业最具成长潜力。
其次,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将逐步从行业应用向个人应用、家庭应用扩展。物联网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聪明”“善解人意”,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物品会自动获取信息并进行传递,将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人类生产力又是一次重大的解放。
展望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将出现以下新的演变趋势。
(1)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作为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
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这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并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
得益于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2)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物联网产业广泛的内涵以及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具备先发优势的地区之外,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除上文所述的重点省市之外,包括天津、昆明、宁波在内的众多国内城市也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此外,四川双流县、河北固安县、山东微山县等众多县级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大力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
(3)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明晰、显现。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射频识别与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相关软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几大产品领域的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国内各重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已初步显现。
随着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势领域;而其他二三线城市,则将更多聚焦于物联网应用层在不同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