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
  • 张伟保
  • 11272字
  • 2021-03-24 00:17:52

袁绍传 刘表传

本篇导读

袁绍(?至二〇二)家世显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少有清名,与曹操友善,辟为大将军何进掾,为侍御史等职。灵帝中平五年(一八八)置西园八校尉,任中军校尉,典领禁兵。后与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绍带兵入宫尽杀宦官,滥及无辜。董卓入京废少帝,袁绍逃至冀州,为关东军盟主以讨卓。其后,攻弱兼昧,控制了冀、青、幽、并四州。最后,在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两年后病逝。袁氏从弟袁术,子袁谭、袁熙、袁尚,外甥高干在建安年间皆拥重兵,是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但由于内部争斗不断,最后全被歼灭。

刘表(一四二至二〇八)是汉末名士,为“八俊”之一。初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献帝时任荆州牧,保守一方,爱民养士,带甲十余万,依违于袁绍与曹操之间,以观天下之变。官渡之战后,收容刘备,却忌其才,遂安置刘备于新野,多年不予重用。晚年宠爱次子刘琮,以为嗣子。他在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时病逝,刘琮遂主动降操。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后刘备和孙权两大集团火并,都是为了争夺荆州。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1。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2,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注释

1 势倾天下:由于门生故吏遍天下,社会影响巨大。

2 侍御史:负责督察百官的违法乱纪行为。

 

译文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他的高祖父袁安,曾任汉朝的司徒。从袁安以后的四代人都位居三公,因而袁氏家族权倾朝野,威震天下。袁绍长得身材魁梧,容貌威严,能够礼贤下士,很多士人归附他。曹操年轻时和他有过交往。他从大将军掾做了侍御史,不久升迁为中军校尉,后来又做到司隶校尉。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1,唯所错置2。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3,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4。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还宫。

 

注释

1 诣进谢:前去何进那谢罪。

2 唯所错置:任凭处分。

3 矫太后命:假传何太后的懿旨。

4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两次捕杀宦官的事例。除这一次外,唐末朱温带兵入宫捕杀宦官也极为残酷。

 

译文

灵帝驾崩后,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和袁绍密谋诛杀朝中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他们便联络董卓,让他带兵入京,以威胁逼迫何太后。朝中的常侍、黄门等宦官们听到消息,都跑到何进家去求情,任由大将军处置。袁绍劝何进应立刻下手,把这些宦官收拾掉。何进不从,袁绍再三相劝,何进就是不听,只命令他派一些机智的武吏监视、检查宦官,同时委派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选拔二百名虎贲士兵进宫,取代原来那些持兵执刃把守宫门的黄门侍者。中常侍段珪等假借太后的旨意,召何进入宫议事,就此把他杀掉。宫中顿时大乱。袁术率领虎贲兵烧毁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打算逼使宦官就降。段珪等见难以抵抗,便挟持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仓惶逃向黄河边小平津渡口。洛阳城中袁绍擒杀了宦官所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然后命令士兵搜捕宦官,不分老少,一律杀死。有的并不是宦官,只是由于没长胡子,也被士兵当成宦官胡乱给杀掉了,以至于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只好脱下衣服让士兵当场查验才得以幸免。宦官中有些自守节操的也被杀害,可见滥杀的残酷。被杀害者不下两千人。袁绍率兵急追赶,段珪等投黄河自杀,少帝得以返回皇宫。

赏析与点评

袁绍以暴易暴,滥杀宦官,最终酿成董卓之乱,东汉政权随即崩溃,玉石俱焚。唐末宰相召朱温带兵进京与这种情形如出一辙,结果也极为相似。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1,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奔冀州2。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注释

1 太傅:由三公升任太傅,地位尊贵。

2 冀州:袁绍的根据地。

 

译文

率兵入京的董卓来找袁绍,商量废掉少帝刘辩,另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皇帝。此时袁绍的叔父袁隗为朝中太傅,袁绍假装同意,对董卓说:“另立新君是大事,让我回头找太傅商量一下。”董卓不悦,蛮横地说:“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刘家的种也不足以再保存下去了。”袁绍没有说话,横握佩刀拱手行礼后离去。他知道自己处境危险,离开董卓便匆忙去了冀州。朝中大臣如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董卓很信任他们,但这些人内心都向着袁绍。因而他们劝说董卓:“朝廷中君王废立大事,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袁绍眼光短浅不识大体,害怕您才逃出京城的,并非要谋反。如今您如果对他缉拿过急,反而会逼他反叛。他们袁氏家族连续四代在朝中做大官,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是袁绍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和您作对,那么各地都会纷纷响应而起兵,如此一来崤山以东大片土地就难控制了。不如宣布赦免袁绍的罪过,任命他做郡守,这样袁绍必然会为免罪而高兴,您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董卓认为这些话有道理,于是宣布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为邟乡侯。

 

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后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馥怀不自安。会卓西入关,绍还军延津,因馥惶遽,使陈留高干、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馥曰:“为之奈何?”谌曰:“公孙提1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于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馥素恇怯2,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

 

注释

1 提:统辖。

2 恇怯:胆小。

 

译文

袁绍于是以勃海郡为基地发兵,檄告天下讨伐董卓。……袁绍自号为车骑将军,为各路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他与冀州牧韩馥商议,欲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还派特使把请刘虞即位的奏章送给他。刘虞胆小,不敢接受。后来韩馥的军队驻守安平,被公孙瓒率部袭击打败,公孙瓒遂带兵进入冀州,名义是讨伐董卓,实际是想除掉韩馥,吞并冀州。韩馥自料难敌公孙瓒,心中惶恐,不知怎么办才好。适逢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退回关西,袁绍率大军东还驻守延津。听说韩馥在公孙瓒的压力下十分紧张,便派手下谋士陈留人高干和颍川人荀谌前往游说韩馥道:“公孙瓒乘胜挥师向南进攻,各个郡州都会响应他。袁绍引兵东进,也不知他有什么打算。我们实在为将军的处境担心啊!”韩馥说:“我该怎么办才好?”荀谌说:“公孙瓒统辖燕、代二州精锐之师,势不可挡;袁绍为一代豪杰,肯定也不愿居于将军之下。而冀州恰是争夺天下者必争之地。若两人都想占有冀州,交兵城下,那冀州的危亡就是眼前的事了。为今之论,不如把整个冀州都让给袁绍。袁将军是您的朋友,又是讨伐董卓的盟主。袁绍得冀州,则公孙瓒无法与他争夺,这样袁绍对您必然施以厚德。把冀州交给可靠的人,留下让贤的美名,从此可确保平安无事。请将军早作决断,勿再迟疑。”韩馥向来性格懦弱,居然言听计从。他手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劝阻他说:“我们目前的兵力虽弱,但冀州能拿起武器打仗的男子不下百万,储存的粮食可供十年之需。袁绍带一支穷困的军队远离后方打仗,全靠我们供给才能吃饭,这恰如一婴儿在我股掌之上,断了他的母乳,马上就会饿死,怎能把我们偌大的冀州拱手送人呢?”韩馥道:“我先前就在袁家做过部属,才能确实不如袁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才能而让贤,本是自古美谈,诸位又何必责难我呢?”从事赵浮、程奂等人请求韩馥派兵到西边驻守监视袁军,以防不测,韩馥根本不听。结果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以勃海太守兼任冀州牧。

赏析与点评

韩馥交出冀州,是十足胆小的表现。可见,州牧制度的出现,虽有其客观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促成汉末天下纷争的一个主因。其他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的辖区,日后都成为群雄觊觎、争夺的目标。我们要革新一种制度,需要全面的考虑,以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局。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1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2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3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馥怀惧,从绍索去,往依张邈。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自杀。

 

注释

1 四州:冀、青、幽、并四州。

2 大驾:汉献帝。

3 表:上表请求天子授给官职。当时献帝只是傀儡,这样是掩饰越权的手法。

 

译文

从事沮授向袁绍进言说:“将军您在二十岁入朝做官,名声传遍海内;后奸臣阴谋废君另立,您正义地主持公道;您单骑奔出洛阳,使得董卓心存恐惧;您渡黄河北行,勃海郡吏民诚挚欢迎您。如今您统率勃海郡的精兵强将,又掌控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时下黄巾贼到处袭扰,黑山一带也有草寇,但只要您挥师东征,则青州的黄巾贼定可一举歼灭;回师扫荡黑山,则张燕在劫难逃;挥师北伐,锋芒指向幽、燕,公孙瓒必会覆灭;兵锋震慑戎狄,匈奴也必会俯首称臣。这样将军您纵横大河以北,全据四州之地,广纳天下英才,麾下拥有百万雄师,把天子和文武百官从长安接回来,在洛阳重建都城和宗庙。然后您再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征讨那些不肯归附的叛将乱臣。如此之气势,天下谁堪与您为敌?用不上几年,盖世功业将要在您的手中完成。”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为高兴,对他说:“您正说出了我心中的抱负和志向啊!”于是马上提升沮授为监军和奋威将军。董卓派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带诏书见袁绍,袁绍让河内太守王匡把他们杀掉。董卓得知袁绍割据关东,便把袁绍家族包括太傅袁隗都杀掉。当时天下豪杰多依附袁绍,都想替袁绍报仇。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几乎都借袁绍的名义。因受到袁绍的部下迫害,韩馥非常害怕,请求袁绍让他离去。韩馥后依附陈留太守张邈。后来袁绍派人见张邈,两人附耳而谈,韩馥在座见到,怀疑袁绍派人与张邈谋害他,于是起身到厕所中自杀。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天子以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绍让侯不受。顷之。击破瓒于易京,并其众。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1绍不听,曰:“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2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3,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注释

1 沮授认为袁绍的儿子们必然发生冲突,危害袁氏家族。

2 袁绍犯了严重的幼稚病。

3 将率:将帅。

 

译文

当初废罢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不是袁绍的主张。当献帝和百官逃出长安在安邑住下后,袁绍派颍川人郭图前去朝拜。郭图回来,劝说袁绍把献帝迎到邺城,袁绍没采纳。不久,太祖曹操把献帝迎到许县,用朝廷的名义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关中诸州郡也都表示臣服。袁绍此时才后悔不已。他要求曹操把献帝送到鄄城,以便接近天子,但遭到曹操拒绝。献帝任命袁绍为太尉,升任大将军,封邺侯。袁绍推辞了封侯。不久,袁绍在易京打败了公孙瓒,收编了他的部队。袁绍又派遣长子袁谭任青州刺史。沮授极力劝谏,告诫袁绍说:“这样做必然是灾祸的起始。”袁绍不听,反而说:“我正想让儿子们各自拥有一个州呢!”于是又派次子袁熙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此时袁绍拥兵几十万。他任命审配、逢纪统管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之首,颜良、文丑为将军,挑选精锐步兵十万,骑兵万余,准备征讨许都。

赏析与点评

同样是被劝喻迎接落难的天子,袁绍不能实行,机会便落在曹操手上。从此曹操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得多了。两雄的优胜劣败,已在这个时候分出了高下。与此同时,袁绍为安排幼子袁尚继位,将长子袁谭派往青州。当时谋士沮授极力劝阻,袁绍不但不听,反而表示希望每一个儿子分据一州。这种天真的想法,最终将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袁氏之败,不待于官渡之战。

先是,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冑,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太祖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1,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2。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于内为长堑3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

 

注释

1 促狭:心胸狭窄。

2 复壁:退回壁垒防守。

3 长堑:长长的壕沟。

 

译文

先前,太祖曾派刘备到徐州抵挡袁术。刘备到达下邳,袁术已病死。刘备突袭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并将其杀死,然后驻扎在沛县。袁绍也派了一支骑兵支援刘备。太祖命部将刘岱、王忠带兵讨伐,不能取胜。建安五年(二〇〇),太祖亲率大军东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趁曹操后方空虚偷袭许昌,袁绍以儿子生病而加以拒绝。田丰以手杖击地,痛心地喊道:“天赐良机,却因婴儿闹病而白白错过,时不再来,真可惜啊!”太祖带兵至,把刘备打得大败。刘备于是北上投靠袁绍。袁绍率大军进抵黎阳,派颜良在白马县攻打刘延。沮授进谏:“颜良性情急躁不沉稳,虽然作战骁勇,却不能独当一面。”袁绍不听。太祖发兵救援刘延,打败并杀死了颜良。袁绍督师渡过黄河,在延津以南地区修筑工事,刘备和文丑出阵挑战,太祖挥兵再退袁军,斩杀大将文丑。太祖两次战斗,都杀掉袁绍大将,袁军上下大为震动。太祖引兵退往官渡。沮授又劝袁绍:“我们的军队数量虽多,但士气和勇敢精神都不如曹军。而曹军军粮短缺,后勤补给困难,不如我军。因此曹军利于速战速决,我们则应当打持久战,拖延时间。”袁绍不听,集中军队逐渐向前,迫近官渡,和敌人交战。曹军受挫退入营地坚守。袁绍搭起多座望敌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用弓箭向曹军射击。曹军的士兵都要持盾牌遮挡身体,都非常恐惧。太祖命令工匠们赶制发石车,攻击袁绍的楼台,把楼台都摧毁了,袁军称其为“霹雳车”。袁绍又命令挖掘地道,直通曹操大营,准备突袭。太祖便命将士在营内面挖掘长沟来截击袁军,又派出奇兵截击袁绍的粮车,大败押运部队,烧毁了全部粮草和车辆。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1。”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众伪降2,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注释

1 钞:截击。

2 伪降:假装投降。按:这个说法不可靠,只是为曹操屠杀降卒找借口。

 

译文

太祖与袁绍两军对峙日久,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都背叛响应袁绍,曹军粮草渐缺。这时候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带一万多兵马北上迎接运粮车队。沮授建议:“应当派蒋奇将军另带一支军队与淳于琼配合行动,以防曹操偷袭。”袁绍仍是不采纳。淳于琼迎到运粮车队,驻屯在乌巢,离袁绍的大本营有四十里。太祖留下曹洪带兵守军营,自己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连夜偷袭乌巢。袁绍闻报派出骑兵增援,被曹军击溃。曹军大破淳于琼部,淳于琼等将领都被斩杀,全部军粮都付之一炬。太祖引军回营,未等回到军营,已有袁绍的将军高览、张郃各自带本部兵马前来投降。曹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袁绍军队全线溃败。袁绍与长子袁谭在乱军之中仅带少数亲随渡过黄河,他的余部诈降,都被活埋了。沮授赶不及渡河,被曹军擒获送到太祖面前。太祖厚待他。但沮授后来仍想逃到袁绍那去,太祖把他杀了。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1,有局度2,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3,皆此类也。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注释

1 宽雅:宽厚风雅。

2 局度:气度。

3 忌害:猜忌。

 

译文

袁绍率大军南下之初,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他的军队虽少,但我们也不可轻视,不如用持久战的策略对付他。将军占据险要的山河,拥有四个州的土地和百姓,对外结交英雄,对内修整农业,操练兵马,然后选出精锐部队,编组几支奇兵,针对敌人的薄弱之处分路轮流突击,以骚扰黄河以南地区。曹军救援右边则击其左翼,救援左翼则又攻其右边,迫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我们不需受苦而敌军已疲惫不堪了。不到两年,就可以轻易战胜敌人。现在将军放弃庙堂上熟虑的稳妥计谋不用,却要倾全力决战于一役,万一打败,便后悔莫及。”袁绍不听。田丰再三规劝,力谏不可轻率出兵。袁绍大怒,以田丰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为由,下令用刑具把田丰囚禁。等到袁绍大军溃败后,有人对田丰说:“大将军会更加看重你!”田丰叹气道:“如果袁公打了胜仗,我倒能活命;如今他大败,我是必死无疑了。”袁绍回到邺城后,对左右的人说:“当初我不听从田丰劝阻,果然被他耻笑了。”于是把田丰杀掉。袁绍表面上宽容文雅,喜怒不形于色,颇有大将风度,内心却多猜忌,嫉贤妒能,妄加陷害。田丰之死是最好的例证。冀州不少城邑反叛他,袁绍又出兵平定了他们。自从惨败后,他得了大病。建安七年(二〇二),袁绍忧愤而死。

赏析与点评

田丰的被杀,令人惋惜,也让人想起项羽不能用范增。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1,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注释

1 表州:刘表的荆州。

 

译文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少年时就很有名,是汉末名士“八俊”之一。他身高八尺多,长得高大雄伟,相貌堂堂。先是以大将军随员的身份任北军中候。灵帝驾崩后,他接替王叡做了荆州刺史。当时,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带领荆州兵马驻守襄阳。袁术这时是南阳太守,与长沙太守孙坚合作,企图夺取荆州,让孙坚进攻刘表。交战中孙坚被流矢射中身亡,军队溃败,袁术因而无力战胜刘表。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率兵占据长安后,也想联合刘表,于是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并授予相应的符节。太祖迎接献帝到许都,刘表虽然派使者前往朝拜,送上贡品,但仍与袁绍来往密切。治中邓羲为此进言劝谏,刘表不听,邓羲于是称病辞官,离开了他。……董卓部将张济引兵进入荆州,攻打穰城,中流矢阵亡。荆州的官吏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互相祝贺,刘表却说:“张济是因为穷困无路可走才到荆州来的,我们做主人的没能以礼相待,才造成了双方兵戎相见,这实在不是我这个荆州牧的本意啊!如今张济将军不幸阵亡,大家应该难过才是。我只接受祭吊,不接受祝贺。”他派人去集合收编张济的军队,将士闻知刘表这么说都很高兴,便都归附了。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领兵前往征讨,围城数年而不克。张羡病死,部属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刘表趁机加紧进攻,兼并了张怿控制的长沙郡,乘胜南下攻占了零陵、桂阳二郡。刘表同时又控制了北面的汉水下游地区,拥有地盘方圆数千里,精兵十多万。

赏析与点评

刘表是汉末名士,也是刘氏宗室。初任荆州刺史,后成为荆州牧,都能够内平逆寇,外招贤才,在汉末纷乱的局面下,总算为不少人才提供一个较为安稳的栖身地。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译文

当太祖与袁绍各率大军在官渡对峙时,袁绍派人请刘表出兵襄助。刘表答应但却不发兵马,同样他也不帮曹操,企图保存实力,坐江汉之间而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天下豪杰并起,曹操与袁绍两雄对峙。匡扶汉室,重振社稷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要由将军来承当。将军要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可乘眼下这两雄相争之际,找机会建功立业;如果不愿意这样,也应该在两雄中选择贤明者而依附之。以您现在拥有的十余万精兵强将,怎能在两雄相争中坐而观望呢?再说看到贤者力量较弱不肯相救,答应下别人的事又不去做,日后曹、袁两方的怨恨不是都要集中到您身上吗?您不可以中立啊。曹操将军不愧是具有雄才大略之人,天下的有识之士多归附于他,他战胜袁绍大概是不成问题的。等他打败袁绍回过头来出兵江汉,恐怕将军您是无法抵挡的。因此我们为将军您考虑,不如以整个荆州归附曹公,这样曹公他必然感激您的诚意,以更大的仁德来报答您。您可以避开战火灾难,长期享受和平安宁的富贵生活,子孙世代也能把您的地位继承下去,我们觉得这对于将军您实在是个万全之策啊!”刘表的大将蒯越也以这样的话劝告他。刘表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太祖曹操那儿观察虚实。韩嵩返回荆州后,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有德,非他人可比,反复动员刘表下决心归附,还劝说刘表把儿子刘琮送到许都去充当人质,以示诚意。刘表反而怀疑韩嵩为曹操游说,大怒,要把韩嵩拉出去斩首。又令人严刑拷打韩嵩的随从人员,直到把人打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这样韩嵩才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刘表虽然外貌儒雅谦和,其内心却狭隘多疑,横生猜忌,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是这样。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雠隙。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巽对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为光禄勋;嵩,大鸿胪;羲,侍中;先,尚书令;其余多至大官。

 

译文

刘备辗转投奔刘表。刘表以礼相待,但并不重用。建安十三年(二〇八),太祖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曹军未及荆州,刘表已经病死。刘表在世时,夫妻两人都喜爱幼子刘琮,想让他继位。刘表的部将蔡瑁、张允也拥立刘琮,于是安排长子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刘表死后,刘琮便在蔡瑁等人的帮助下继位,刘琦和刘琮结下了怨恨。大将军蒯越、从事中郎韩嵩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说:“如今我与诸位拥有整个楚国的地盘,守先君传下的家业,观望天下的变化,有什么不好呢?”傅巽回答:“反对谁和归附谁要合乎天下公理和大义,力量的强与弱也依据形势而变化。如今我们以天子的臣下抗拒天子,这是大逆不道;我们占据刚获得不久的土地来抵御国家的军队,形势极为不利;以刘备来迎击曹操,怎能抵挡得住呢?以上三者都是我们的短处,处于这样明显的劣势而想和朝廷的南征大军交战,岂不是自取灭亡吗?将军自以为与刘备谁更有本事?”刘琮回答说:“我的确不如刘备。”傅巽进而说道:“倘若刘备也不能战胜曹操,那么即使保住大片土地,您有可能继续当这个荆州牧吗?倘若刘备能抵御曹操,那么刘备必定不甘居于将军您之下。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刘琮被傅巽说服,曹操的大军到了襄阳,刘琮便归降了曹操。刘备失去依附,只好放弃樊城向夏口退走。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自大将军蒯越以下封侯者达十五人。又提升蒯越为光禄大夫,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其他许多人也都当了大官。

赏析与点评

刘表面对群雄竞争,事事以守成为方略,当然成为曹操、孙权等争霸者蚕食鲸吞的对象。刘表不能重用刘备,也导致刘备同意诸葛亮提议争夺荆、益二州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规划。加上以幼子刘琮继位,也动摇了自身的基础。因此,在赤壁之战后,荆州便一分为三,北面襄阳地区落入曹操手中,东面由孙权控制,西面则成为刘备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