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纪
本篇导读
魏明帝曹叡(二〇五至二三九)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任皇帝,即位时只有二十一岁。即位之初,即为生母甄夫人恢复名誉,并追封为文昭皇后。在位共十三年,军国大事多倚重宗室曹真。自曹真死后,军事上便完全倚重司马懿。他一生大兴土木,留意玩饰,给魏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他也擅诗文,长于乐府,但成就不及祖父和父亲。魏国政权的逐渐旁落,本篇中已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黄初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1,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癸未,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注释
1 其母诛:明帝生母甄氏失宠,被曹丕处死。
译文
明皇帝名叡,字元仲,是文帝曹丕所立的太子。……黄初三年(二二二),被封为平原王,由于生母甄氏被文帝赐死,他未被确立为继嗣。……黄初七年(二二六)五月十六日,文帝病危,才被正式册封为太子。次日文帝驾崩,叡遂即位。诏令大赦天下。……六月十四日,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
赏析与点评
明帝的生母甄氏,被曹丕以私怨处死。曹叡继位后为她恢复名誉,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这位甄后国色天姿、雍容懿雅,关于她的传闻特别多,其中之一是曹植名篇《洛神赋》所拟写的神人,为曹魏政权增添了凄美的一页。甄氏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在曹操攻占邺城后,被迫改嫁给曹丕。《世说新语·惑溺》篇说:“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魏氏春秋》曰:“五官将纳熙妻也,孔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以融博学,真谓书传所记。后见融问之,对曰:‘以今度古,想其然也。’”
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二月辛未,帝耕于籍田。辛巳,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夏四月乙亥,行五铢钱。……十一月,立皇后毛氏。……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译文
太和元年(二二七)正月,明帝去郊外祭天,以太祖武皇帝配享;又率宗族在明堂奉祀天帝,以文皇帝配享。……二月五日,明帝以示重农,鼓励农耕,照例在这天到属于他名下的籍田中从事象征性的耕作劳动。十五日,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四月十日,发行五铢钱。……十一月,立毛氏为皇后。……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叛乱,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
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1,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夏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冬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注释
1 街亭之战,蜀军因蜀将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招致惨败。
译文
太和二年(二二八)正月,司马懿率兵攻破新城,斩杀叛将孟达,首级送往京师。……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部侵犯边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变,归顺诸葛亮。明帝派大将军曹真督师出兵关右,又派右将军张郃在街亭进攻诸葛亮,蜀军大败,退回汉中,于是三郡重新平定。……六月,明帝下诏说:“尊崇儒学,重视学者,是推行王道教化的根本。近来,有些儒官很不称职,像这样何以传播圣道?唯有通过严格选拔的博学之士,才可以担任侍中、散骑常侍。今特告天下:今后向朝廷举荐的人才必以精通儒家经典为先决条件。”……十二月,诸葛亮率蜀军包围陈仓。大将军曹真遣将军费曜等人带兵阻击。
赏析与点评
曹叡主要面对蜀汉诸葛亮在关中的威胁。当时主将曹真较有军事经验,成功地抵御了对方的攻击,最后出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一幕悲剧。
三年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冬十二月辛未,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丙寅,诏公卿举贤良。
译文
太和三年(二二九)十月,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明帝常说:“审理案件,关系天下人的性命。”因此,每逢审断重大案件,他常亲自前往听讼观审。……太和四年(二三〇)二月四日,明帝诏令说:“世上朴实有用的文章,都是深受王教的影响。自汉末战乱以来,儒家经典衰微,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也不放在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上,这岂不是官府训导不力,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严重后果吗?官吏只有真正学通一部经典,其才识方可胜任管理百姓的能力。对博学高才者要严格考核,从中选拔真正的优秀者立即予以重用,而对那些华而不实的无能之辈,则一律予以罢退。”十日,明帝又传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著《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立于宗庙门外。……十二月,改葬文昭甄皇后于朝阳陵。二十三日,诏令公卿为朝廷举荐贤良之人。
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八月,诏曰:“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先帝着令,不欲使诸王在京都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申明著于令。”
译文
太和五年(二三一)正月,明帝举行亲自耕田的仪式。三月,大司马曹真病死。诸葛亮率蜀军进犯天水一带,明帝诏令大将军司马懿带兵抗击。……七月六日,蜀军自动回撤,有功将士受到加官进爵的奖励。……八月,明帝下令:“古代诸侯们交往甚密,所以大家能和睦相处,各国也能相保安平。本朝先帝立下法令,不让分到封地的诸王住在京都,说幼主在位,母后掌权,为了防止诸侯王篡位,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盛衰的大事。由于这个原因,我已有十二年没见到各位诸侯王了。手足之情切切,怎能不让我格外思念!今特令诸王及公侯各将其嫡子一人送到都城来见我。以后有少主、母后在宫中者,则仍按照先帝的法令。此规定申明天下并著之于典册。”
赏析与点评
曹真死后,曹魏军权便落在大将军司马懿手上。对其日后独揽大权,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
六年春二月,诏曰:“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其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三月癸酉,行东巡,所过存问高年鳏寡孤独,赐谷帛。
译文
太和六年(二三二)二月,明帝诏令说:“古代的帝王分封自己的兄弟亲族为四方诸侯,故而他们能齐心协力拱卫王室。《诗经》中不是说,‘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秦、汉继周朝之后,或强盛或衰弱,都失去了中正之道。大魏王朝创业之初,全是靠诸王奋力打天下。当时的分封都是依据实际决定的,并无定制,也不足以为后世效法。今决定将诸王改封为诸侯王,各以自己所管辖的郡为诸侯国。”三月七日,明帝东巡,所经之处,沿途慰问老年人、鳏夫、寡妇、孤儿和年老无依的人,并赐给谷物和衣帛。
青龙二年夏四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五月,……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八月,……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三年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1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常优容之。……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
注释
1 明帝滥用民力,大兴工役,给魏国政权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译文
青龙二年(二三四)四月,……诸葛亮率大军经由斜谷,进驻渭南。司马懿指挥魏军迎战,两军在渭水对峙。明帝传诏司马懿说:“我军只要扼要据守,避免与蜀军交锋,挫败他们的士气,使他们进不能攻,退不能战,长期停留就会粮草不继,四处抢掠也抢不到东西,最后只得退兵。我军主动追击,以逸待劳,必然大败蜀军!”五月,……东吴孙权率军北上到达居巢湖,向合肥新城发起进攻;同时派将军陆议、孙韶各带一万多人马分别进入淮河和汉水。六月,征东将军满宠率部在新城抗击吴军。……七月十九日,明帝亲乘龙舟率师出征。孙权军队围攻新城多日,魏将张颖等拒守力战,吴军难以破城。听闻明帝亲率大军而来,吴军赶紧撤走了。孙权一退,陆议和孙韶两路兵马也不敢恋战。魏国群臣认为西边渭水大将军司马懿正与诸葛亮重兵对峙难决胜负,皇帝可乘机西巡长安。明帝说:“孙权败北,诸葛亮已魂不附身,西边有大将军就足够,我不必再操心。”于是率大军到寿春,对参战诸将各记其功,论功行赏。八月,……大将军司马懿率魏军与诸葛亮对峙旷日持久,蜀军三番五次向魏军挑战,司马懿只是紧闭营垒坚守不出。后来诸葛亮劳累过度,在军中病逝,蜀军才撤兵退还。……青龙三年(二三五)正月八日,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此时,明帝诏令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筑总章观。这样大兴土木,许多百姓贻误农时而影响耕种。耿直的朝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直谏,明帝虽未纳谏,可他倒也宽容善待谏臣。……青龙四年(二三六)四月,明帝诏令设置崇文观,征召天下善于撰写文章的人进观。
赏析与点评
在战争不断的年代,曹叡好治宫室,大兴土木,让百姓罢弊不堪,动摇国家的基础。曹魏政权不得民心,自然为司马懿夺取大权提供了更佳的机会。
景初元年六月,……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二年春正月,诏太尉司马宣王帅众讨辽东。……秋八月,……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海东诸郡平。……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
译文
景初元年(二三七)六月,……朝中主管礼乐的官员说:“武皇帝拨乱反正,是为魏国太祖,用武始舞作为祭乐。文皇帝顺应天意,接受天命,是为魏国高祖,用咸熙舞为祭乐。陛下制礼作乐,大兴文治,是为魏国烈祖,用章斌舞作为乐舞。这三祖的祭庙,万代不毁。其余四位祖先的祭庙,与在位皇帝的亲属关系疏远后就销毁更换,就好像周朝祭祀后稷、文王、武王的制度一样。”……景初二年(二三八)正月,明帝下诏命太尉司马懿统率大军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八月,……太尉司马懿挥师将公孙渊包围在襄平,全歼敌军,公孙渊的首级被砍下送到洛阳示众。战后,辽东诸郡重归属于朝廷。……景初三年(二三九)正月初一,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明帝拉着他的手说:“我的病看来是没治了。现在把后事托付给您。你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吧!死前能见到你,我没什么遗憾了。”司马懿磕头流泪。当天,明帝在嘉福殿驾崩,年仅三十六岁。正月二十七日,安葬在高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