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辞

瑞典学院院士 雅尔玛·古尔伯格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希梅内斯先生,他是一位将其漫长一生奉献给诗歌和美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老园艺师,他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用来培育这一种新玫瑰,这种新的神秘的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白玫瑰完全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远方的花园》(1904)是本世纪指20世纪。初他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1881年,希梅内斯出生于安达卢西亚平原的南部,这个地方距离瑞典旅客所熟知的从赫雷斯到塞维利亚的线路非常遥远。他的诗作并不是那种具有强烈芳香、甘醇醉人的美酒,他的作品不是一座变为大教堂的宏伟的清真寺。但是他的作品会让你不由得联想到一座高高的花园,它的周围是白漆漆成的一圈围墙。这个花园看来是十分稀有的风景,令过往的游客神往。人们常常想要带着相机进去一窥究竟,然而当真正进门后,才发现这里除了各种果树、萦绕四周的清新空气和鸟儿的啼声、映衬蓝天的池中碧水之外,也并没有什么奇景。在一个用阿拉伯文化土壤奠基的繁茂的花园里,更加不可能会出现把清真寺的小尖塔改建为象牙塔的现象;徘徊的游客最终发现园子里的那种宁谧并不是真实的,这种与世隔绝也是一种短暂的表象。然而,他们一定会发现,那里的玫瑰花散发出来的光芒能够让人愉悦,从那里散发出来的美的冲击甚至比观看戏剧和其他的感官愉悦更令人快乐。就当游客们屏住呼吸,认真欣赏这个花园时,园艺师却像是一位严肃的灵魂导师一样,猛然出现在你面前。原因在于来访的游客在进入花园以前,没有看到门口的标牌:进门前,首先要在泉水边上漱口、刷牙、洗手、脱鞋……这些规定和一般信徒进清真寺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

希梅内斯第一次出版诗集那年,恰好是西班历史上考验良知的一年。1898年12月10日,西班牙与美国在巴黎签定条约,在这一条约中西班牙把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割让给了美国。同时,令西班牙曾经称霸全球的海军也名誉扫地,那支用来签署条约的笔在一夜之间就把整个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残余给一笔勾销了。这件事举国震惊,当时马德里的一批作家,挥起手中的笔,用文人特有的方式在西班牙的领土上征战讨伐。他们当中如马查多兄弟马查多兄弟:指曼努埃尔和安东尼奥,两人均为西班牙著名诗人、剧作家。、巴列·因克兰巴列·因克兰: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乌纳穆诺乌纳穆诺:西班牙作家、哲学家。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自称是现代派,整日围绕在他们的领袖——当时客居在西班牙的尼加拉瓜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周围。在20世纪初,就是这位达里奥为希梅内斯出版第一本诗集《紫色的灵魂》(该书的名字缺乏威猛勇武)出过力。

希梅内斯并不是那种勇于在光辉灿烂的舞台上大胆创新的人,他的歌声常常是从朦胧幽暗的地方传出来,吟唱月光与忧愁,和舒曼还有肖邦作品当中忧郁的曲调相共鸣,羞涩而又低沉。他因海涅而流泪,同时也因海涅对西班牙人的鼓励而流泪,他称赞那位被目光短浅的崇拜者誉为“金发的北欧国王”的精致诗人贝格尔贝格尔:西班牙诗人、散文作家。,更学习魏尔伦用低沉的腔调吟诵他的《悲哀的咏叹调》(1903)。渐渐地,等他站稳脚跟后,他就从法国象征主义的高雅、迷人当中逃离出来,但那和谐悦耳和亲切的特点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与绘画——我们发现,在塞维利亚,这个年轻人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有过当画家的念头。就像我们说到他的同龄人毕加索的作品分为蓝色时期和玫瑰色时期一样,文学史家也常常提醒我们注意他的作品可以分为好多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所有的诗作都分为黄色和绿色阶段——他的学生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西班牙诗人、剧作家。就是在绿色阶段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后面是白色阶段,明艳亮丽的白色风格作品被认为是他生平第二个具有决定性的诗作风格。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丰富多彩。除此以外,他的长篇作品大都是洒脱飘逸的,而且阴暗忧郁的情调不见了。这些诗作只表达诗意和爱,谈与诗和爱有关的一些风光和大海。它们拒绝任何外在的矫揉造作,用拘谨和耐心去表达作品的朴素和完美。诗作里头的朴实无华就是诗人的直率。

希梅内斯第二阶段的诗风充分展现在他的《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1917)里。就在这一年,这位新婚的诗人第一次访美,在他的日记里满是写大海的诗,表达着自己对大海的无限情感。1918年出版的《永恒》和1919年出版的《宝石与天空》成功地开启了他多年来追求自我和世界认同的新阶段,他的诗和思想都希望是“为事物找到正确的名字”。慢慢的,他的诗变得简洁、率真而且透明。这实际上已经成了神秘诗人希梅内斯的代表性名言警句了。

因为一门心思想要超越原有的成就,希梅内斯对自己早年的很多作品都做了严厉的批判,并且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他把自己稍稍满意的诗编成一册有相当篇幅的诗集。1923年,在《美》和《诗歌》两卷诗集出版以后,他为了尝试新的体裁,便放弃把作品出版成书的想法,转而把没有题名和署名的诗印在传单和报纸上散发。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原先将作品结集成21卷的出版计划也泡汤了。《底层的动物》(1949)是他在流亡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若是大致地读一下,还是可以看出其有进步的迹象。而在文学史上提到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时,常常是用“希梅内斯晚期的风格”来表述的,但是如果现在就要严格评判它的优劣,也许有点为时过早了。

现在,他满怀悲伤地侨居于旧殖民地波多黎各,我们非常遗憾,今天没有机缘看到这位和格雷科格雷科:西班牙著名画家。给他所画的肖像完全一样的诗人——在格雷科的画笔下他面颊消瘦,眼窝深陷。不过我们能够在《小毛驴与我》(1914)这本有意思的书中看到他一副比较轻松的自画像。画像里的他留着基督徒式的胡子,骑着一头小毛驴,身旁还有一些吉普赛的小孩冲着他大叫道:“疯子!疯子!疯子!”事实上,诗人和疯子经常是无法区分的,但是他的疯狂表现在他的智慧上。很多在西班牙近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比如拉斐尔·阿尔伯蒂、豪尔赫·纪廉、萨林纳斯还有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等都是他的学生。以米斯特拉尔为代表人物的拉丁美洲诗人群体也同样如此。现在,让我引用一位瑞典记者在得知希梅内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感言吧:“希梅内斯是一位天才诗人,他有如同阳光照耀一般的朴素自然,但是他好像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才情,就像我们无法感觉到他超脱凡尘的心境,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他,我们看到了他,才开始仔细聆听、仔细阅读,就好像在旅途中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朵花,我们会禁不住感叹这个奇迹。”

从历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来看,西班牙文学仍然是一座只能远望的花园,我们常常没有对园内的景物多加留意。今年的文学奖获奖者就是著名的“1898年的一代“1898年的一代”:指西班牙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西班牙战败,这次战争的失利,激起西班牙国内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作家开始为挽救国家的命运而大声疾呼,他们创作了一批以揭露西班牙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从而把西班牙文学推向一座高峰。”当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们这一代诗人曾经经历过大西洋两岸的西班牙属系国家的分合,这也更加显示出他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文学大师。瑞典学院在表彰希梅内斯先生之时,也对他所处的那个光辉灿烂的西班牙文学时代表示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