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饮食 用药 调养全书
- 钱秋海 倪青 杨传华
- 1772字
- 2020-08-27 00:08:11
第六节 常见的降压药物有哪些
一、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降压治疗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在每个患者确立有效治疗方案并且血压得到控制后,仍应继续治疗,不宜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停药后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又恢复到原来的高血压水平,这是治疗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1.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需长期服药
由于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需长期服药,所以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2.小剂量开始
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3.遵循医嘱
服用降压药时要注意遵循医嘱,特别是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4.2级高血压患者宜采用联合治疗
现在认为,2级高血压(≥160/100mmHg)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减压药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期内达到目标值,也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5.联合用药的优点
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使一些不良反应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药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药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水肿等不良反应。
6.血压增高多年患者的用药注意
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患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猛,患者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到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的可能。
二、常用的降血压药物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归纳为六大类[5]:利尿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肾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见表3)。
表3 常见降压药物
续表
续表
三、高血压病患者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原则
1.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
☆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概率。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多,因此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
☆可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或利尿药。
☆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治疗。
2.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治疗应选择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减少血压波动,维持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高峰。
3.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降压治疗,应选择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利尿药、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4.高血压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
降压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通常需要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方能达到目标水平。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药物中,最适宜的选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但对于低血容量或晚期患者应慎用,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
高血压性肾病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高血压合并肾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从而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
5.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多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有肥胖、血脂代谢紊乱和较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约80%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因此除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外,还应采取积极的降压治疗措施,联合2种以上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达到目标水平。
较合理的选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药的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