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半小时的作业做了三小时

有一次,我一个同学在微博上“吐槽”:“陪儿子做作业已经三小时了,中间儿子无数次磨蹭,多次找借口去做别的事情,有多道题目不会又不肯独立思考,以至于半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作业整整做了将近三小时!中间我几次忍不住发脾气训斥了儿子,我不想做个坏脾气的妈妈,可儿子的拖延和无法专注让我几乎抓狂!什么时候,孩子们做作业也变成了一件这么难的事情?”

同学是一家育儿杂志的主编,对教育孩子应该比一般的父母多些经验和方法,但在对待儿子拖延和无法专注这件事情上也和其他父母一样束手无策。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我又看到一位知名作家也在微博上抱怨同样的事情,其抓狂的心情和我的同学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我的身边,这样的案例就更多了,许多小朋友做一会儿作业就干会儿别的,甚至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的都有,或者是玩够了玩累了实在无法拖延了才去做作业。

这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那时没有那么多精彩的电视节目,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好玩的玩具,学习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哪怕是枯燥的抄写生字我都写得津津有味,每一次做作业我都是那么专注,不需要父母的催促,也不需要父母的陪同,我总是又快又好地把作业做完,有时候做不完就不肯吃饭,那时候我的爸妈从来没有因为我做作业而烦恼过。

而现在是怎么了?专注变成了如此难的事情。别说孩子了,就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有一定自控力的成人来说,专注也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每次写稿的时候,我都会时不时地看看微博、微信,不管有没有消息传来,我的注意力似乎总被牵引着。

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和我们变得无法专注?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和大人都患上“拖延症”?

欲望是可以延迟满足的

有无数人在痛诉“拖延症”这个恶魔,它几乎是众多坏习惯之首,我们低效率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因“拖延症”而起,因为患上“拖延症”,生活就像塔罗牌一样,一件事情被一件事情往后推。孩子更容易成为“拖延症”患者,因为孩子的责任意识比成人差很多,在想做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之间,他们会本能地选择想做的事情,而且是立刻做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人的欲望。对于孩子来说,欲望是第一位的,是必须立刻满足的。就像一个婴儿,他想吃一颗糖,父母就要马上给他,否则他就会哇哇大哭。而孩子这一刻想看电视,就要立刻看,否则心里就会很痛苦。孩子极少作理性的思考,即便作理性的思考,意识(思考)也很难管住潜意识(欲望),感性是人的本能,满足人的欲望和让自己感到快乐都是人的本能,所以,孩子“管”不住自己是很正常的。

但是,人的欲望又是必须要得到合理的控制的,就像一个婴儿排泄大小便,这是本能,是正常的,但不能随时随地大小便。同样地,玩耍、游戏、睡觉,这都是人的欲望和本能,但也不能随时随地地玩耍、游戏和睡觉。

但问题是,在婴儿时期,父母会很有耐心地训练孩子“合理地”大小便:隔一段时间,就抱孩子到厕所里排便——这是合理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想排便,但还没到厕所,父母会让孩子忍一忍——这是让孩子的欲望延迟一点得到满足;如果孩子因一时没忍住拉到了地板上或裤子里,父母一般也不会大发雷霆——这是因为排便是孩子的正常欲望,没忍住情有可原。在父母有意识的训练下,孩子学会了在合适的时间到厕所里排便,即学会了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排便欲望。

可父母却很少像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一样去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其他习惯,父母以为,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孩子根本不需要通过训练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他的其他欲望,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些成年人不一样是有许多不好的习惯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吗?所以,孩子的每一个习惯都必须在父母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下才能形成。如果不训练,孩子是不会明白和做到“延迟满足欲望”的;如果不训练,父母却只会在孩子无法控制欲望的时候斥责孩子,那是很难“管”住孩子的。

用外力管住孩子的心(潜意识)是很难的,必须引导和训练孩子自己“管”住自己,即自己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一点呢?

欲望是可以延迟满足的

以“拖延症”为首的坏习惯的根源之一为“欲望或愿望必须立刻得到满足”:现在想吃糖,就必须现在吃;现在想看电视,就必须现在看;否则就不开心。孩子不太明白,欲望其实是可以延迟满足的,就像排便,是可以稍微忍一忍的。其他欲望也是一样,糖可以稍晚一些再吃,电视可以等做完了作业再看,不是现在想干什么就必须立刻干什么,只满足欲望而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放在一边的是动物,人应该是欲望和责任兼顾。所以,父母首先让孩子明白“延迟满足欲望”这个道理。

但是,问题来了,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却做不到怎么办?这就得靠父母的训练了。如何训练呢?

奖励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方法,却是个非常管用的方法,因为奖励能让人的内心得到快乐,快乐的事情谁都愿意做。但是,不同的问题奖励的方法不同,就“拖延症”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奖励:一小时做完作业可以看一小时电视,五十分钟做完作业可以看一小时零十分钟电视,半小时做完作业可以看一小时零三十分钟电视,以此类推。作业做得越快,奖励看电视的时间越长,把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和他的欲望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督促孩子专心学习,又适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当然,看电视可以换成玩电脑、玩手机等其他事情,这就是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欲望,至于延迟多长时间,就看孩子多长时间做完他必须做的事情,这也是训练孩子自己“管”自己。

和自己的欲望对话

在实施“延迟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孩子如果能够和自己的欲望对话,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欲望。如何对话?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有各种欲望(坏习惯)而产生罪恶感,因为欲望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讨厌欲望就是讨厌自己,这会让自己痛苦。而是要把欲望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和自己的内心更好地相处。接着,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就可以和自己的内心进行这样的对话: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你(欲望)等我一会儿,等我做完了更重要的事情,我再找你玩(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当孩子作完这样的心理对话,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没有那么急躁和不安了,欲望渐渐被自己控制,不再总是来打扰自己了。

找到内心的驱动力

延迟欲望是个好办法,但这个办法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起来,因为这是让孩子为了想做的事情(玩耍)去忍受不太想做的事情(学习或者其他),那么孩子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这个过程,“拖延症”还是不能被彻底根治。这里就要说到“拖延症”的根源之二——凡是患有“拖延症”的人,都是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或没有把握。想想看,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怎么不拖延呢?如果孩子爱上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乐趣,他还会拖延吗?所以,改变“拖延症”的方法之二就是让孩子找到内心的驱动力——爱上他所做的事情。

还是以学习为例。父母要放弃向孩子灌输“学习好了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之类的大道理,更不要说“你学习好了父母有面子,你也有面子”之类的话,这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但无法形成动力,孩子要么在潜意识里抗拒这样的意识教育,要么根本就不拿这种教育当回事儿。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每天比前一天做作业快5分钟,每次考试比前一次考试提高5分,今天要背会这段课文,明天要攻克这道难题等,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当孩子达成了目标,内心的成就感就增加一分,对自己就更满意,继续定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和动力就越强,也就渐渐喜欢上了给他带来自信和满足的这件事——学习。

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才会立刻去做;有把握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件事,才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拖延症”。

有人说“拖延症”其实是无法根治的,因为我们的意识根本斗不过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理智无法压制自己的欲望;也有人说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拖延症”,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根本就不会拖延。但是我们没那么幸运,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做自己没那么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许“延迟欲望”是一个可以缓解“拖延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