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孩子伤在童年: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 方向苹
- 3136字
- 2020-06-26 08:59:25
4.“刀子嘴”的母亲和“刀子嘴”的儿子
上中学时,我有一个同学,他非常聪明,幽默健谈,这样的人应该很受同学们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和他交好的同学并不多。为什么?了解他的同学都知道,他有一个特点——嘴特别“损”。什么是“嘴损”?即说话刻薄,容易出口伤人。比如,他喜欢开玩笑,却常常戳到同学们的痛处;虽然健谈,但却喜欢打击别人;用词总是那么“狠”,似乎不这样说话,就不足以表达他的意思。以至于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总是被他的“刀子嘴”吓跑,吓跑倒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同学们的小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虽然他常常说自己“虽然嘴损,但心不坏”,但是同学们依然无法接受他那张“刀子嘴”。
那时候我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小小年纪嘴却这么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话,难道他不知道这样说话很伤人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和他聊天,这才知道他的妈妈已经生病去世了,而且他们家和邻里的关系不是很好,原因就是他的妈妈也是一个说话“嘴损”的人,所以在言语之间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妈妈都去世这么久了,还不时遭到邻里的“诟病”。
而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饱受妈妈“嘴损”的伤害。他说,从小妈妈就喜欢批评和指责他,在妈妈眼里,他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不服,也不甘心被妈妈言语所伤,于是就和妈妈顶嘴,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嘴皮子也挺“厉害”,常常和妈妈争得“不相上下”,把妈妈气得够呛。他并不想伤害妈妈,可是他也不允许妈妈伤害自己。他讨厌妈妈说话的方式,却学会了妈妈说话的方式,所以他也讨厌自己。他何尝不知道这样说话会伤人,但无法控制自己,就像妈妈总是习惯用言语攻击别人一样,他也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即便说完他就后悔,却依然无法改变这一缺陷。
受到伤害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伤害他人
在亲子关系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酗酒的父亲常常有一个酗酒的儿子,家暴的父亲常常有一个家暴的儿子,即便这个儿子从小就饱受酗酒或家暴父亲的伤害,但成年后,他们依然继承了父亲身上让他们从童年时就一直痛恨的特点。
这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轮回”。人生所遭遇的很多事情并非只会在下辈子轮回,在今生就会轮回,其心理状态就是“强迫性重复”或者说“习惯”。也就是说,你童年在什么样的环境或心理状态下长大,长大后依然会重复这种环境或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习惯,无论这种习惯是好是坏,你都会在潜意识里想要重复。哪怕这是你痛恨的事情,会给你带来痛苦,但你学会了,依然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或解决问题。
所以,在童年时学习到幸福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重复幸福;在童年时学习到痛苦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重复痛苦;在童年时学习到酗酒或家暴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也会重复酗酒或家暴;同样,在童年时“学习”到了“嘴损”的孩子,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重复“嘴损”。这就是轮回或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
这就不难理解我那位同学的“嘴损”了,虽然他受到了来自妈妈“毒舌”的伤害,却从妈妈身上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而且他知道这种表达方式很管用,“杀伤力”极强,因为他亲身体验过,所以他会用这种方式来反击妈妈和攻击他人,刚开始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偶尔为之,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习惯,最终形成性格。他知道这种表达方式会给他人带来痛苦甚至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伤害别人是有反作用力的),但他依然无法控制自己,因为他控制不了这种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这是他习惯的心理状态,最难改的就是习惯。
所以,受到父母信赖的孩子也会信赖他人,受到父母伤害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伤害他人,他会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复制到他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如果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懂得反省,这种关系模式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童年决定论”,即童年决定人的一生,听起来有些可怕,但并非无解:其一,人在童年时固然会受父母、家庭的很大影响,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受艺术作品、他人、社会的影响,他在童年时建立的关系模式会因此发生改变;其二,大部分人都具备自省能力。性格中的缺陷会给自己带来挫折,遭遇挫折人就会反省和重新审视自己,就会有意或无意去改变性格中的问题,即便是孩子,也有可能会改变(丝毫不懂得反省的人当然也有,但他会因此遭遇更大的挫折)。所以,童年对人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但并不完全决定人的一生,否则人的命运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了。
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模式对孩子的一生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的认可。既然这样,我们有义务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和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使童年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正向影响最大化,具体怎么做呢?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孩子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好坏往往反映出父母的好坏。孩子“嘴损”,可能是因为父母“嘴损”;孩子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父母不够自信或不够信赖孩子;孩子对你的教训不理不睬,可能是厌倦了你的教育方式……孩子生来是没有这么多问题的,是在你的教育下才有了这诸多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而是父母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与其在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如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想要让孩子拥有正向的一面,首先你要做一个正向的父母。
给孩子更多的潜意识教育
有的父母可能会疑惑,虽然我不是一个非常正向的父母,但是我在努力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正向的孩子。比如,我那位同学的妈妈,她知道自己有一张“刀子嘴”,所以她非常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这样,因此经常纠正孩子的说话方式,但是很不幸,她的儿子还是学会了这样的说话方式。这是为什么?教他的他学不会,不教他的他却学会了?这是父母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即什么才是“教”。口头上的“教”是“教”,还是行为上的“教”才是“教”?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
意识是知道的、感觉的东西在大脑中的反应,而潜意识是不知道的、没有感觉到的东西在大脑中的记忆。意识是外在的东西强塞到我们大脑里的,它需要我们调动心理机制主动作出反应才能接受,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或感觉到累,就算接受了也是来得快去得快;而无意识是不知不觉被我们的大脑记忆,是润物细无声地侵入我们的大脑,潜移默化地留在我们心中,所以潜意识的记忆很难被赶走,因为我们根本没意识到它的到来。
比如教育孩子,你告诉孩子怎么做,这是意识层面的,作用很小。但是如果你自己先做好,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很难被抹掉,这就是潜意识层面。潜意识不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孩子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学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学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潜移默化,所以我们常说身教大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其实就是说潜意识的巨大作用。
所以,培养一个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给孩子潜意识方面的教育多一些,即想让孩子做什么,自己先做到,用无声教育给孩子示范作用,孩子看到一个正向的父母,自然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给孩子好的强迫性重复
孩子的潜意识里一旦接受了某种教育,就会在心理上进行强迫性重复,无论是好的坏的都很难改变,因此,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给孩子好的强迫性重复,给他爱、理解、支持、信任、尊重等,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得到了这些好的东西,一生都很难被人拿走。比如,如果你小时候给了孩子足够的爱、支持和信任,哪怕他被人拒绝过无数次,他仍然愿意和他人交朋友;哪怕他被人打击过无数次,他仍然对自己充满自信。内心的强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来自童年时父母给自己的好的强迫性重复。
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也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就算一个人在意识里(理性)抵制这种重复,潜意识(感性)里仍然会进行这种重复,潜意识常常是我们无法察觉又无法抗拒的,因此,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些好的强迫性重复,这是对他的一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