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抱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上篇】跟儒家学拿得起

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1.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三军”,按周朝的制度,诸侯中大国拥有三军,这里泛指军队。要使一国的军队丧失主帅,是要经过拼死鏖战才可能实现的,是很难的事情,而在孔子看来,要使一个普通百姓丧失志气,却比夺取三军之帅更难。孔子这样强调,是为了说明志气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人不可没有志气,更不可丧失志气。一个没有志气的人是可悲的。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千万军马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投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兵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人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家为?”岳飞一生矢志不移,留下了千古美名。

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鄙视的叛徒。

《山海经》(地理笔记,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中有个“精卫填海”的故事,说发鸠之山有一种鸟,头上有花纹,白嘴巴,红足,它原是炎帝的女儿,叫女娃,一次在东海游水时淹死,变成鸟,名叫精卫。从此它便每天叼着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发誓不填平东海绝不罢休。还有一个故事也出自《山海经》,说远古时候有个叫刑天的,与最高统治者天帝斗争不息。

古代神话中的这类故事,都表现了人民崇尚志气的思想。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也是赞颂“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

陶渊明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慕荣利。29岁时开始做官,想通过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但由于东晋时代士族门阀制度的腐朽和官场的黑暗,他不能如愿以偿,其间几度做官又辞官,直到41岁时才做了有点儿实权的彭泽县令。可是只在任上干了80多天,又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免离职,从此终生隐居不仕。陶渊明的志气,就在于不肯与东晋统治集团同流合污。

翻开中国历史,“匹夫不可夺志”的事例,实在多得不能尽书。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志气不能丢。

2.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论语·先进》

《论语·先进》中有一则孔子问其门生想成为什么人的故事:

子路先表示他的志向是要在3年之内,令一个贫穷危困的国家强大起来,并使人民好义。

有比较谦虚,他只希望能在3年内,使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子民得到温饱。

华西公说他的志向是在诸侯祭祀时,当一位小相。

曾哲的志向却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个年轻人和童子六七人,简衣外游,放怀于山水,沐浴乘凉,歌咏而归。

孔子对他学生不同的想法都予以赞同,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孔子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并不希望他的学生都去当官发财,成为显贵,他只是叹息着说:“我也认同曾哲的志向啊!”

你想成为什么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成功人生的起点。

一名叫齐格的成功的推销员回忆了如下经历:

在做了两年半不是很出色的推销员后,我的职业戏剧化地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下面就是我的故事。

我参加了由梅里尔指导的全日制培训课程。那是一门很棒的课,但我早已忘记那些学来的特殊技巧了。一天晚上,我开车回南卡罗来纳兰卡斯特的家,准备一个晚餐展示会。我是很晚才回到家的,婴儿整夜哭闹。当早上闹钟响时,习惯的力量将我拉出了被窝。当时我住在一家蔬菜店楼上的小公寓里,我迷迷糊糊地看见窗外在下雪,而且地面已经落得有10英寸厚了,而我却要驾驶无空调的克莱斯勒汽车出门。那天早上,我像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会做的那样,又回到了床上。

当我躺下时,我开始意识到我从不曾误过或迟到过一次推销会。这时母亲的话也在耳边响起:“当你替人工作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要是不全力以赴,那就别做了。”《圣经》上也说:“我宁愿你是冰冷的或是火烫的。但你如果是温和的,我就要把你吐出去。”我迟疑着爬起来,开着车子向着查勒提出发,同时也是向着我不曾料到的一个全新的生活出发。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将我留下,“你知道,我已经观察了你两年半的时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浪费。”

我有些惊讶地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一个全国优胜者。”我飘飘然起来,但仍有点儿怀疑,就问他是否真的那样认为。他向我保证说:“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说真的,当我细细品味这些话时,我惊呆了。你必须理解我当时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我有多大的影响。当我是个小男孩时,我长得很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我上学后,从五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我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我的一个盲目性约会。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上一年赚上5000美元,我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现在突然有一个受我尊敬的人对我说“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幸的是,我相信了梅里尔先生,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把自己看成优胜者。于是,我真的就像个优胜者了。

梅里尔先生并未教很多推销技巧,但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拥有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推销成绩列第二位。我从用克莱斯勒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再次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没有获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梅里尔先生的话对他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优秀的闭门弟子。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紧说,“您的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慢地说,“我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尊重地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毫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不知道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其中深刻的寓意却让人感慨至今。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并付诸努力的话,终会获得成功、幸福、健康,完成有价值的目标。

3.面对质疑,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述而》

对于冷嘲热讽,孔子反问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风范吗?

孔子周游列国,想把他的政治主张加以推广,结果却处处碰壁。在周游的途中遇到的许多人,如城门的看门人、耕田的农夫等,都对孔子表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

一次,子路外出办事,因晚归而在城外过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进城,守门人问他:“你从哪里来?”

子路回答说:“我从孔丘那里来。”

守门人便挖苦道:“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还要去做的人吗?”

还有一次,孔子与弟子找不到渡口,见路边有两个耕田的人,便叫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

这两个耕田的人,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子路先向长沮打听。长沮问子路:“那位驾车的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又问:“是鲁国的那位孔丘吗?”

子路回答:“是的。”

于是长沮便讥讽道:“他不是‘圣人’吗?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

子路见长沮如此态度,便去问桀溺。

桀溺问:“你是谁?”

子路回答:“我是子路。”

桀溺又问:“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

子路回答:“是的。”

桀溺便说:“社会纷乱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弥漫,谁能把纷乱的社会变革过来呢?与其跟着像孔子这样躲避坏人的人东奔西走,倒不如跟着我们这样避于世外的人隐居不出来呢!”

说完,便不再理会子路,自顾耕田了。

这样的事例很多。然而,孔子并不因为人们不理解他、嘲笑他而生气、怨恨。他懂得冷静地面对嘲笑,懂得如何在嘲笑中认可自我。他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虽然一时不能被人理解,但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子路碰了长沮、桀溺的钉子之后,回去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人总该有责任的,怎么能自顾隐居山林跟鸟兽同群呢?我不去跟人群打交道,又跟谁去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有道,我也就不必如此栖栖惶惶,同你们一起寻求改革了。”

然而大多数人却无法做到这样的豁达,他们在不被人肯定的时候往往容易自我否定。一旦遭到较大的打击和失利,马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抱怨自己的处境,降低自己的目标,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其实,除非你放弃自己,否则,没有谁可以真正让你一无所有!

即使别人再强势,剥夺的也只是你的某一个或者某一段时间的机会,那些压迫性的影响仅能让你暂时没有收获。此刻的你,只要不是自己仰身倒下,一定还有更多的选择在等待你的尝试。

贝多芬在被世人认可之前,曾拜在交响乐之父海登的门下学习。和大多数学生不同的是,贝多芬并未被老师头顶的光环所威慑,反而总想进行一些突破性的尝试,改变古老的、墨守成规的创作乐风,让音乐解脱束缚。由于彼此固执己见,贝多芬和海登经常争吵不休。而率直的贝多芬觉得并未从老师那里学到更有用的技巧和方法,于是他就在独立创作的《第二交响乐》上只写上自己的名字,按照常规,他创作的曲谱也要写上海登的名字。这让海登十分恼怒,于是辞退了这个胆大妄为的学生。

然而,就像贝多芬所说:“一匹奔腾的骏马绝不会让苍蝇叮了几口后就裹足不前!”面对众人的批评,尽管充满了痛苦和困惑,贝多芬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搏击和对抗,让新音乐的风格蓬勃发展。

再次出发后,贝多芬不断进行音乐革新,然而他招致的攻击也越来越多。但他没有花费时间去争辩和苦恼,而是跳过这些苛刻的指责,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谱写出更多、更优美的乐章,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与热爱。

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一个人跟随命运的波浪,把握机遇而创造成功。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自己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因此,当你想获取别人的肯定时,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价值,让你从平凡中脱颖而出。要知道,即使轻渺如一阵细风,但你永不放弃,一路积累能量,最后就是高山大河也会被你的凶猛折服。

不被人承认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光环,但是我们有尊严、自信和乐观。当你低调地走过一段压顶的荆棘后,曾经布满伤痕的躯体就能更强壮,你就可以昂起头,用淡然的微笑对抗那些永远都存在的大小伤害了。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创业之前,曾在现代商业先驱约翰·亨利·帕特森的公司工作。当他刚在公司取得良好业绩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遭到谗言陷害,被帕特森解雇。在那个难熬的时间里,沃森得到的帮助和安慰非常有限,但他强打精神,让自己用最好的状态和充分的准备应付未来的全新挑战。夜深时分,他总是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可以重新再来!我要创造另外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后来,沃森果然让这个夜晚的誓言成为现实。

一个人如果面临挑战和烦恼,最好的应对不是絮叨和抱怨,更不是无限夸大它的不良后果,而是应该安静下来,想一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目前的状态进入了哪个程度、怎么改变眼前的不利。只有不被这些琐碎的挫折击败,压力才可能减轻。

现在,仔细回顾自己走过的日子,就会发现,那些当初对你不信任或敌视你的人,其实对你的影响大多是积极的。试想,如果这个人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他的话语虽然冷酷无情,却能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得到一个良好的经验,为将来储存必要的能力;如果这个人的判断完全偏差,那么我们损失的只是短暂的利益,我们甚至还可能因为别人的轻视而激发自己的斗志,创造出奇迹!

无论如何,只要不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而主动放弃,你就是一个胜出者。

4.从身边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了说:“有仁德的人总是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在“智”的问题上,孔子表现了现实而理性的精神,一方面是“务民(人)之义”,着眼于人间事;另一方面是“敬鬼神而远之”,对于搞不大清楚的事情,既不轻易相信,也不盲目否定,姑且把它放在一边存而不论。前一方面是现实的精神,后一方面是理性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呢?在《先进》篇里,当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时,孔子作了明确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连近在眼前的人都没能侍奉好,谈什么侍奉好远在天边的鬼神呢?

凡事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异想天开。

“智”的问题上是这样,“仁”的问题上也是这样。

所以,当樊迟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作出了“先难而后获”的回答。而且不仅这次这样回答。还有一次,樊迟跟随孔子到舞雩台下去游览,当他问孔子怎样才能提高道德修养时,孔子照样回答说:“问得好!先事后得,非崇德与?”(《颜渊》)意思是说,先做事后收获,这不正是提高了道德修养了吗?

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耕耘,哪来的收获?

勤劳的农民知道在春天播种,成功的人则知道先拟定计划,为自己找寻成功的契机。

有些人不喜欢做计划,因为他们觉得大多数的计划常常还来不及完成就中途夭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说,这种人大都是“光有想法,没有做法”。

有些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做了计划之后,才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才不会走偏,万一中途有变卦,计划可以再修改,即使最后没有百分之百到达目的地,但至少完成了大半,“如此,你知道你的距离还有多远,总比站在原地好!”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是说。这种人坚持“先要有作法,而后,想法就会逐一实现”。

的确,盲目而没有焦点,很容易让人走上岔路,白费力气。

你不妨观察农民施肥的方法,他们在什么地方施肥,什么地方的农作物就会生长得特别茂盛。如果他们将肥料乱撒一通,结果就是该撒到的地方没撒到,不该撒到的地方(譬如杂草区)却特别肥沃。

行为学专家魏特利博士曾经指出,一个人想要成功,通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第一,先要拥有梦想,并把梦想写成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第二,融入知识,放进技术、经验与知识;第三,全力以赴,不要犹豫,立即行动。

魏特利博士观察,缺乏明确目标和动机的人,由于背后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每当困境来临的时候很容易就被瓦解。

计划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力,它可以让你集中心力专注于目标上,避免受外界打扰。

譬如,有些人非常容易见异思迁,很多不相干的事都想凑一脚,结果却忘了自己原先设定的目标。当你心有旁骛的时候,赶紧把你的“计划”拿出来,贴在最醒目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提醒你立刻回到轨道上,把那些无关的杂事一律抛开。

记住,心不在焉绝对无法让你完成任务,所以,一定要保持专心,不让注意力分散到其他的事。

每年年初,张先生总是不忘在记事本上为自己定出一年内要达成的目标。通常他的计划包含三大项:财务,今年预期的收入;事业,包括晋升、专业训练与进修;健康与家庭。

从小张先生就很懂得替自己做计划。他的家境很穷,父亲是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仓库管理员。但是张先生靠着自食其力,他不仅顺利念完大学、研究生,而且一口气拿到七、八张和会计、保险、管理相关的专业执照。

隔了两年,另一家公司来挖角,待遇足足是他原来的两倍,张先生却不为所动,坚持留在原地。不久,他的老板知道这件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潜力,而公司正好面临改组,便将他晋升为亚太区财务主管。那年,张先生才26岁。

之后,张先生将事业阵地转移到台湾,历经福特汽车财务长、美商瑞泰人寿财务长,一直做到副总经理。观看张先生事业发展的曲线图,不难发现他充分发挥了会计人“精打细算”的特色。“我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很周密的计划,算得很精确,但是绝对不夸张。”他满足地说道。

从小到大,张先生始终谨记着一句座右铭:“绝对不要浪费任何一分钟在无价值的事情上面。”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知道何时该选择“要”与“不要”。

他说,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求都不一样,有些在别人看来很有价值的事,对自己可能是一文不值。譬如,在他们这个行业挖角、跳槽的风气很盛,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时的利益,忘记长远的目标,虽然赚到了钱,却失掉方向感。对他而言,这种没有目标的人生,不是他要的人生。

农民耕耘田地需要力气,你的人生目标当然也需要你努力去灌溉,给予充足的养分,才能结出果实。很多人在果树的种子刚刚埋下去的时候,就开始计算自己可以有多少收成,忘记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定期除草、施肥。重点是,计划拟订之后绝不可偷懒,否则,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5.正确的世界观,是确立目标的前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对君子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争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单父地区正由宓子贱治理。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快要成熟,不久就能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眼看到手的粮食就要被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有的说:“是啊,这样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做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

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可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几天,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因为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年没收到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示,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收成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有这种借敌国入侵来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且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这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拒绝了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他认为这样舍去的只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得到的却是彻底消除民众存有的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

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三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故此《鲁论》上记载说:“柳下惠,担任士师,三次被罢免。”

有人对他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去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

因为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他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并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所以说,你的取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假如一个青年人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就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做出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哪里还有脸去面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仅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和快乐而置一生的名誉于不顾,这种做法明智吗?这世上最可悲的事,就是一个人违背自己的良知和意志,去做他本不愿做的事。

凡是能成就大事的人当他们遇到重要的选择时,一定会仔细地考虑:“我到底应该把精力放在哪一方面呢?怎么做才能既不使我的品格、精力与体力受到损害,又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

一个人在世上有许多职业可以选择。即使从事掘沟渠、开煤矿、搬砖石、砌瓦片等比较辛苦的工作,也不应该去做那些有损人格、妨害自尊、违背天良、牺牲快乐、违背情理的事情。

6.怨天尤人,不如接纳现状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公孙丑》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不要把自己不成功的原因都归结到现实太黑暗上去,很多人只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其实现实不像你想得那样“伸手不见五指”。社会当然不会是绝对公平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就失去机会和权利,只要你直面现实,用积极的心态去承受、去改变现状,就会得到公平的待遇的。

不管你遭受了怎样的不公平,生活还要继续,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接纳生活、平静心态、暂且忍耐现状,终究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如果说贫穷是父母的错,那同样是贫穷的父母,为什么有的穷孩子就能成功,而你就一事无成呢?照此推理,你的父母是不是应该抱怨他们有个不争气的孩子呢?所以,穷不是你的错,同样也不是你父母的错。

有的人天生富贵,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上的是最好的学校,浑身上下全是名牌,从来不为生计发愁,想创业就有资金支持他,失败了也无所谓,更让人羡慕的是还有一大笔钱等着他去继承……

有的人却是自打娘胎起就没有过好日子,连一个鸡蛋都吃不上,家徒四壁,一穷二白,别说娱乐了,连温饱都成问题,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却连学费也交不起,父母亲又会突生重病欠一屁股债……

这时候你可能最埋怨父母,你不明白同样是父母,为什么人家的父母就能赚到钱,而自己的父母却把日子过得无比艰难?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一点儿本事也没有?甚至你还埋怨父母为什么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既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那干脆就不要把自己带来,来了也是受罪……

当然,你的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无奈,人生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看着别人五光十色的生活,你的生活只是一片灰暗。你可能会因为穷而自卑,可能因为穷而失去朋友,失去心爱的恋人,也可能因为穷使得别人看不起你,总之因为穷使你承受了很多很多的压力,所以,你当然有理由抱怨,可是抱怨有用吗?

的确,贫穷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无法选择出生的贫富环境,也许你前世是富人,富得失去自由,富得十分痛苦,所以今生让你做穷人,让你好好去体验生活,寻找你丢失的东西。

相信自己,也许正是因为你的穷,才让你看清楚人的本性,领悟到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也许正是因为你的穷,才让你看透了生活的实质,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不要觉得穷是耻辱,穷不是错,堕落才是罪过。千万不要在意别人怎样看你,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看得起你自己。

常言道,“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无论你现在有多么贫穷,也无论别人现在有多么富有,谁又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所以,不要因为穷就怨天恨地,抱怨父母,这比穷更可悲。

世界上穷人那么多,你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再说穷也不是终身制的,“就是一片树叶掉在地上,也有翻身的机会”,很多穷人不是也变成富人了吗?很多富人也不是生来就富的,因此,你又何苦自甘堕落、意志消沉。穷人一样有志气,穷人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曾任美国副总统的亨利·威尔逊,写过一本自传,书中他这样写道:

当时我们家很穷,当我还是个小小的婴儿时,贫穷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我知道穷的滋味,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连一点儿面包屑都没有。我承认穷,但我不甘心。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我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才10岁我就独自离开了家,给人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不过每年我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11年艰苦的学徒生涯,为我换得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的报酬,价值几美元。我21岁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刚过完我的21岁生日,我就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那地方人迹罕至,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我都在太阳上升之前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这样一个月后,我获得了六个美元的报酬,六个美元在当时对我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每个美元就像月亮一样闪闪发光。

我从来没有忘记要摆脱贫穷的诺言,我绝不会做贫穷的俘虏,所以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我要竭尽全力地摆脱贫穷。你知道吗?在我21岁之前,我想方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我做到了。

辞了伐木工的工作后,我步行到100里之外的内笛克学习皮匠手艺,整个旅途我只花了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我已经是内笛克辩论俱乐部里的一个佼佼者了。

后来,我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又过了几年,我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一同进入了国会;再后来,我成为美国的副总统。此时,贫穷早已离我远去。

我所面对的贫穷不是选择,而是命运,父母的结合命定了我穷困的开始。但我得感谢我的贫穷,它催我奋进,我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它。我感谢我的父母,当然,我的父母也为我感到骄傲,一个穷孩子终于梦想成真。

威尔逊用现在的话来说,明显一个穷二代,甚至连穷二代都不如,但是他从来没有让贫穷熄灭自己内心的火焰,没有在贫穷中自甘堕落,他不甘贫穷的勇气将他推上了议员和副总统的显赫地位。

所以说,如果你陷入困境,不要一味抱怨那是你父母的错。你没有名牌的衣服、没有高档化妆品、没有LV不是你父母的错,他们能够把你养大再送你上大学已经很了不起了,你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和感谢。

7.只有自己才是靠得住的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上》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有一个关于鹰与箭的故事。箭非常羡慕鹰,因为鹰能长久地在天空中翱翔。有一天,鹰又展翅高飞,是那样潇洒自如。这时,箭也“嗖”的一声腾空而起,从身后超过了鹰。箭非常高兴,可还没等它好好享受飞翔的快乐,便一头向下栽去,重重跌落到地面上。箭十分沮丧,它不解地问鹰:“我也能飞,你看,我也有羽毛,可为什么我不能像你那样在天空飞得那样自由、那样长久呢?”

鹰看了看了箭的“羽毛”,笑着回答说:“你之所以能飞,是因为靠着别人一时的支持,而我凭借的是自己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像箭这样的人有很多,并且很多人也希望变成像箭这样的人,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有“靠山”的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古今中外皆有,他们都曾倚仗靠山盛极一时,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但却身居高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趾高气扬,比如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的那一大群干儿子、孙子等,但好景不常在,最终随着靠山的倒下,他们也是“树倒猢狲散”,徒留笑柄。

别人的支持是不可靠的,也是不长久的,就算是亲爸爸也不能让你靠一辈子。如果你只有让别人扶着才能站立,那你就是阿斗,就是诸葛亮再世也扶不起来!如果你不通过自己的实力来站稳脚跟,而是选择了“靠”别人,那是要付出代价的,可能尊严的代价有些人根本不在乎,那命运呢?你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人们走向成功的一个个绊脚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只有靠自己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是一位成功者的肺腑之言,依赖确实不可取,它是一种习惯和逃避,是一种安慰和懦弱,可以消磨一个人的进取之心和直面困难的勇气,依赖越久,危害便越大。这就好比一个吸食毒品的人,一旦上瘾,很可能便会毁掉自己,并很难再重新站立起来。

所以重新认识自己并认识这个社会吧。当你走进社会,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人条件无比优越,他们不用努力就具备很多东西,比如房子,而你可能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很多大学生是农村娃,当他们来到繁华的城市后,周围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如此的不适应。

一位女大学生说:“从山沟里跨进大城市里的大学,我浑身上下冒着土气。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麦当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跟人交流,不敢在公开场合讲一句话,更不敢上台演讲;不懂得烫发能增添女性的妩媚;不会电脑……非常羡慕其他的同学,他们好像都很有钱,穿着明星才穿得起的名牌;用着最时尚的手机;拎着最高级的电脑;有的同学开着车来上学;还有的同学父母都为他买好了房子……”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痛苦,跟别人一比,我们真是“一无所有”。我们想要的一切都必须得自己挣,我们的父母没有权、没有钱,给不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上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可以靠的亲戚让我们走走后门。

一句俗语众人皆知,那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不错,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外界的各种帮助,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如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和社会的鼓励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可是,这些外界的帮助只是辅助性的,也只是暂时性的,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永远靠得住的,也只有靠自己我们心里才能踏实。

小时候老师曾讲过一个“懒小孩”的故事。说有一对夫妻一直没有孩子,年纪很大才有了一个儿子。老夫妻对儿子十分宠爱,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结果导致他很小就养成了懒惰依赖的习惯。有一天,老夫妻有重要的事情要办,不得不出门一趟,最快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回来。

他们实在放心不下儿子,他一个人在家吃什么呢?老夫妻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做了一张很大的面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临行前再三嘱咐儿子说:“你饿了就咬一口面饼。”儿子连连答应。

一个星期后,老夫妻急匆匆地赶回来,却发现儿子竟饿死了,而饼还有半个没吃完。原来儿子只吃了脖子下面的一部分面饼,因为不会用自己的手去转一下面饼,最后看着近在脖边的面饼而活活地饿死了。

记得当时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我们都哄堂大笑,觉得这个小孩实在是太笨了,哪有这么笨的小孩呢?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其实老师只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养成懒惰、依赖别人的坏习惯罢了。

然而,进入社会之后,越来越发现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了。不错,生活中的确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现象,可也别忘了还有“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事实。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与其把自己生活的主动权系在别人手里,不如自己努力,管好自己的事,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做到独当一面,那样,无论怎样风吹雨打,你都将屹立不倒。

还是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