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年轻人往往有热血没经验,有问题没答案。每一代年轻人都在千万次地问,向同时代的青年导师提问——从1947年给胡适写信问“国家是否有救”的北大学生,到向李开复微访谈提出两万个问题的网民。因为现实与理想的撕裂,如今的青年们迷惑很多——

物质生活充裕的80、90后一代正面对着现实的残酷;

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已经体会到了内心的焦虑;

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让年轻人陷入了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的困惑中;

……

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曾经的理想猛烈地撞击着未来的路。对自己的人生还有期望和憧憬的你,需要一个怎样的青年导师?

“有一种人,也许他从政没有发迹,经商没有发财,学术没有创新,管理没有发达,混得很悲惨,但他很可能有一种精神,一种一旦选择了自己认定的事业,就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当你见到这种人的时候,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某种鼓舞,从而反过来刺激你自己的人生发展。”人生规划师徐小平如是说过。

中国青年需要的梦想导师,其实不过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位朋友。他不是改变时代气候的人,但他会告诉你如何适应这个雨季;他不是你的指路人,但他会告诉你大路边仍有羊肠小路可走;他不是大义的布道者,但他会告诉你闻所未闻的人生价值——他教你常识,教你独立,教你反思;他让你不再随波逐流,让你学会自我救赎;找到他的方法,和找到自我的方法一模一样。

也许,在你学习、工作不顺意的时候,他会拍拍肩膀告诉你成绩不代表一切;也许,在你骚动的彷徨期,他不是阻止你选择,而是认真地指给你一个可能的方向;也许,在你遭受失败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人生不一定要过独木桥;也许,在你因失败而绝望的时候,他会告诉你做人可选择的路很多。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已被社会认定为成年人,但剥去表面的成熟,我们并未做好由里到外变成成年人的准备。我们被社会上一股必须要成功的强迫感裹挟着,哪怕是停下来喘口气都觉得不安,因而无法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

鉴于此,本书挑选当代青年有代表性的成长困惑,邀请10位“梦想导师”做出回复,马云、俞敏洪、李开复、王健林、刘墉、袁岳、潘石屹……他们或犀利、或和蔼、或清晰、或睿智,与你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以及对青年们的无限期待。

这本书与其他青春主题的书籍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本训斥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自私、无能、不争气的书,也不是一本空泛的喊口号,告诉你只要努力,前途就一定光明的书,而是一本像朋友一样静静地倾听你的苦恼,并通过睿智的寥寥数语引导你发现自己,获取自己人生答案的书。所以,这本定位给20多岁年轻人看的书,读者已经蔓延到了30、40、50岁的人,这里讲的不仅是年轻人要面临的困惑,更是你一生都要应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