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那一卷书,一炷香,一袭白色睡袍,可以让任何一个男人为之倾倒,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打扮是绽放美丽的必要条件。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身为女人,当如林徽因一样勇于将美丽绽放出来,才能让你焕发光彩。一个懂得绽放的女人是最迷人的。所以,你应该美出自己独特的气质,这样,无论谁见到你,都不仅会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会得到发现的乐趣。
1.服饰得体,能提升你的气质
都说“三分样貌,七分打扮”。可见衣着对人们的影响,尤其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她们风姿绰约、妩媚动人,那么所到之处定会迎来一片瞩目和赞美。
不管女人们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她们终身的目标,不外乎做个精致美丽的女人,或优雅得美丽,或婉约得温柔,或干练得帅气,或妩媚得风情,或淡雅得飘逸,或清纯得自然、或慵懒得高贵。每一个女人在心里,都想着做个千娇百媚的万人迷。
林徽因是个美女,但也和所有爱美的女人一样,对服装情有独钟。1927年,与梁思成结婚时,她一反常规、亲手设计了有东方神韵的婚礼服,对比设计东方式结婚礼服、穿旗袍的林徽因,再对比身穿西服、摩登漂亮的林徽因,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就这样奇妙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一时间让万人侧目。那身礼服有林徽因内在的、一致的审美趣味,即基本摒弃了西式服装的元素,以不合常情的大胆想象,塑造出古雅、浓郁、特异的东方风格。这种美丽不需要语言,却让人过目不忘,甚至超越国界。林徽因的结婚礼服,吸引了大批的新闻摄影记者。服饰,在林徽因身上,是一种文化。
据说,在这之前,林徽因也曾尝试研究过中国古代的妇女服装。1925年,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策划创办了一个有关各种艺术门类的杂志,拟取名《雕虫》或《河图》,在拟定的四期目录中,向林徽因预约的稿件就有三篇,分别为《帕敷罗娃的艺术》、《帕敷罗娃舞蹈摄影》以及《中国妇女服装问题》(闻一多致梁实秋信,《闻一多全集》),只是闻一多的杂志最后不知踪影何在,林徽因的《中国妇女服装问题》一文也难现庐山真容。
到1936年,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古建筑考察报告的心得中提及到古代服饰:两种飞仙,一种“印度湿折的衣裳而露脚”,“肥笨而不自然”;一种“短衣长裙,衣沼简而不韵,肩带长而回绕”,“轻灵飘逸,极能表现出乘风羽化的韵致”,林徽因对服饰判断着“印度式短裙”、斋浓重异国色彩的是前期刻像,还停留在描摹印度飞仙的水平;而“体态修长”,“短衣长裙”,肩上飘带曲折回绕,衣沼“简而有韵”的,能体现出“中国神情美感”,显然是后期融会成熟的作品。两相比较,林徽因个人喜好,不言自明,从服饰角度考证云岗石刻,深入浅出,看似简单,凭借的却是多年的研究经验与眼光。
由美术到服饰,再到建筑,林徽因的路,走得令旁人望尘莫及,她对服饰的喜好,也显得不同一般了。
女人对服装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她们追求美的同时,也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了。环顾街头,那或飘逸、或婀娜、或娇艳、或淡雅的衣裙飘飞,它们就好像没有声音的音符,上下左右地跳动,让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律动起来。
不是每一个女人都有着天然的美丽、混若天成的气质,所幸,先天的容貌虽然很难改变,但我们的服装却是可以改变的。
温雨馨有一次去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在会议上,有一位穿着十分考究的女士,她看起来十分年轻,穿着有魅力,但不张扬,因此温雨馨对她过目不忘。
当天,主办方刚好安排该女士和温雨馨住在同一个房间,温雨馨很高兴,她十分想认识这位有魅力的女人。
晚上两人回到住处,准备洗漱之后睡觉。等到这位女士卸了妆,穿上睡衣走出来时,温雨馨大吃一惊。虽然她的睡衣也很考究,但她没有化妆的脸和白天的她看上去很不一样。这会儿的她相貌平平,只是很平凡的人,根本不像白天那么有魅力、有味道。
温雨馨的表情被该女士看到了。她直接说:“女人谁不爱美呢?但是我天生就长这样,只好自个儿补救啦。”这句话让温雨馨十分欣赏,两人开始了聊天。
其间,这位女士的几句话令温雨馨记忆犹新,也很受用。她说:“女人的美总是和衣服联系在一起,女人若穿着得体,就会光彩照人。一个人不太漂亮没关系,只要会穿衣服,就会变得引人注目。”
温雨馨恍然大悟。第二天一早,她们出门的时候,温雨馨看着她换了一套衣服,瞬间就又显得她光彩夺目,加上精致的妆容,给人一种很有魅力的感觉。
女人穿衣,是一种选择,一身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让女性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女人独到的魅力。穿着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更是一个人气质和内在素质的无言名片。有眼光的女人,无论穿哪件衣服对她们来说都是锦上添花。会穿衣服的女人,能将衣服穿出女人味,使自己看上去更加完美,更加迷人。
“女想衣裳花想容”。女人如花,衣服是人的第二皮肤,对女性来说,无论是其衣服的造型还是制作,都要追求独具匠心,确立自己的着装风格,并通过这种创造演绎出一种令人难忘的个人风情。
林徽因那一卷书、一炷香、一袭白色睡袍,可以让任何一个男人为之倾倒,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打扮是绽放美丽的必要条件。我们大可不必刻意地去追随潮流,也不需要特别地去模仿谁,只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穿衣风格,色调层次适合自己的个性就行了,有时候简单反而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属于自己的时尚,是一份与众不同的美丽。
服饰也有个性。要学会用能表现自己独特气质的服饰装扮自己,使装扮与自己相符,内在的气质与外表相一致,就看着顺眼、舒服。比如,文静偕清淡简洁、活泼伴鲜明爽快、洒脱宜宽缓飘逸、高傲忌繁复的装饰和柔和的暖色,等等。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心情会立刻好起来,头不扬自起,胸不挺自高,步子迈得比平时轻盈,人也特别有信心,无论是走在街上、进到商场,还是坐在办公室,好像普天之下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其实,衣着打扮并不神秘,任何人只要肯留心,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要领。我们平时所讲的“风度”,就是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相互衬托、彼此辉映的结果。风格的形成越早越好,因为有了风格,你的体貌特征才能与服饰间出现规律性的结合,使你的形象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贴切感。有风格还不怕老,因为越老风格越成熟、越突出。有风格一定会带来自信,因为风格是个性的东西,别人可以羡慕,却无法效仿,这样,你就可以成为时尚独立的载体。
生活中,我们很少将风格与自身的特点及其穿衣方法统一起来,因此人们才会面临着无数的装扮烦恼:我该留什么样的发型,穿哪种款式的衣服,戴多大的耳环,穿什么样的鞋型,为什么今年流行的那款裙子我穿着不对劲,等等。你会发现这些烦恼都来自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适合什么。
我到底适合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我是谁”。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外形特征,这里分为外形的轮廓特征和体量特征;其次,要了解由自己的面部、身材、神态、姿态及性格等与生俱来的元素所形成的气质和氛围给人带来哪类的视觉印象,即周围人往往用哪类形容词来形容你,以此找到自己的风格类别归属;最后,通过对女性款式风格类型的理解去对号入座,按自己的风格类别归属去扮靓自己。
根据行为、举止、性格、受教育程度等特点,通常把女人分为高贵典雅型、传统典雅型、利落大方型、罗曼蒂克型、自然主义随意型、自然主义异域风情型、楚楚可人型、前卫少年俊秀型、前卫少年睿智型、前卫戏剧型十种气质型。
(1)利落大方型
年轻、时尚、利落、能干、前卫、行动力。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以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剪裁,形成时尚、简约的式样。颜色以黑、白、灰以及五彩色为主。整体给人感觉简洁大方、时尚、摩登,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
材质与花样为天然的毛料、真丝或高科技合成面料,以素色为主;也可选择简单的条纹、几何纹、花、叶、树纹、动物皮纹、抽象图案等。
(2)高贵典雅型
端庄、知性、圆润、优雅、高贵、成熟、大家闺秀。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以曲线剪裁为主的款式,或曲线趋于直线的款式,使其具有自然的肩线,强烈的腰线。这种优雅而简单的造型,能够体现出精致、优雅的品位,成熟高贵的气息。非常适合洋装、线条流畅柔美的套装或针织套衫等。材质与花样为高品质的天然材质,柔软、光滑但不贴身的面料。正式场合以素色相搭配,休闲装可用树叶、花朵、波浪或小的商标等花样来点缀。
(3)传统典雅型
端庄、知性、硬朗、成熟、能干、严谨、有责任心。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以直线剪裁为主的款式,适合柔和的垫肩和做工精细合体的套装。领型适合V字领、小方领、西服领等。要注意回避过分曲线剪裁的款式,如荷叶边、青果领等,但可以不受潮流影响,给人以古典精致、端庄有分量的感觉。材质为高品质的天然材质或柔软适度、有型的面料,以中性色为主色调;可用点状、条纹、方格、花朵、树叶等花样来点缀。
(4)罗曼蒂克型
浪漫、性感、成熟、大家闺秀、热烈。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以曲线剪裁为主的、非常合体而圆润、给人浪漫感觉的款式,特别是要强调腰部、胸部、背部的曲线,应贴身而体现妩媚与性感。靠近脸部要做曲线型的领。最适合裙装,如收紧的包裙、大波浪裙子,且适合曲线的褶皱、荷叶边或华丽、线条流畅、有蓬松感的衣服。需要体现含蓄隐藏的性感。材质为豪华的丝绒、丝绸、金银线的织物,或选用柔美、轻盈、透明、质地柔软、悬垂性好、华丽、质感的面料,以体现女人味。选择可爱、优美的花样,波浪型、象形图案等,如动物、树的纹路、叶子、梦幻般模糊不请的流线形花朵图案、绣花类、镂空花样等。
(5)自然主义随意型
亲切、自然、平和、中庸、返璞归真。这种类型的女性多穿着有都市感却又平凡普通的服装,追求舒适与随意,简单不花哨,自然易活动的款式,如套头的高领毛衣、牛仔裙(直线剪裁的A字裙、吊带长裙),也可穿大一号的款式。材质为亚麻、棉质、牛仔布、灯芯绒、磨砂皮等天然材质为宜;颜色选择不太鲜艳,以趋向于自然的色系为好。格状条纹、几何图案都是最佳选择,还可有动物图纹、大自然的花纹、编织纹等。
(6)前卫少年睿智型
帅气、中性、直爽、前卫、知性、有责任感。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直线剪裁的服装,着裤装比裙装好看。适合穿中性十足的中式立领或多扣式以及在细节上有明线、明兜、拉链、开领背帽等款式的服装。材质为粗的灯芯绒,薄的毛料、呢、皮革,有硬度的绸缎等。花样适合民族风格的图案,或格子、斜纹、几何图案等,也可以素色为主色调,但不可太艳丽。
(7)前卫戏剧型
前卫、夸张、大气、醒目、存在感强。这种类型的女性拒绝平庸的服饰,而用引人注目、夸张、醒目、华丽、大气的款式,剪裁可曲可直。材质可选择硬挺的皮革或高科技合成的面料,以及呢料绒面、闪光面料、透明飘逸的丝质绸缎等。花样可选择大气的几何图案,动物纹路或大花朵的图案。
(8)自然主义异域风情型
艺术、夸张、别致、异国情调。这种类型的女性适合能体现女人艺术、表现夸张,可直可曲的剪裁,且适合把一切不和谐的东西穿在身上。这样的穿着打扮乍看随意,但细品后却发现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搭配,显得大胆、狂野、陌生的异国情调。同时,这样的女人也适合穿着历练千古的民族风味款式。材质为亚麻、棉质、蜡染或华丽的纱、绸等;图案选择传统艺术或夸张、有异国情调的花样。
(9)楚楚可人型
可爱、圆润、天真、优美、怜爱。柔和、流畅、飘逸的款式最能表现可爱和轻盈的气质。这样类型的女性适合小曲线、有褶皱的款式,如小型蕾丝花边、细小的花朵、蓬松的灯笼袖等服装。材质为柔软、细腻、透明的材质,如丝质、纱质、蕾丝等。回避过重、粗糙的麻质服装;花式选择水滴型的、蝴蝶结的、卡通的或花朵等有规律感的图案。
风格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漂亮的女性才能谈风格。风格绝对是每个人自身散发出来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是你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个性标志,也是你要进行打扮的“底子”。无论你身材如何,五官如何,你都会有你确定性的风格和魅力。风格不是“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而是“我是什么样的”、“我就是这个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身高和美腿,也不用模仿他人的发型,更不能盲目地跟随流行。不把“底子”弄明白就往上添加东西,结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也就是自己的个性魅力。只是人总到别人身上去挖宝,却不知道真正的宝藏就是自己。
2.绽放自己的美丽
林徽因之所以一生能被三个优秀的男人围着、宠着、爱着,除了她天生丽质的外貌外,还在于她懂得恰到好处地绽放自己的美丽。
她精致的五官、神采奕奕的双眸以及不逝的笑靥,再加上合体的穿着、打扮,无不让人一见倾心。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也难怪,当年她的慕求者之多有犹如过江之鲫,能让大诗人神魂颠倒,让优秀的梁思成为能得到她的芳心而骄傲。
林徽因深知自己的美丽,同时,她也懂得绽放自己的美丽。
林徽因是美丽的,两条极富代表性的小辫,永远神采奕奕的双眸,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的五官,脸颊上永远荡漾着笑容,还有半袖短衫与黑色绸裙的典型民国女性着装,构成了她清逸鲜活的形象。
她懂得用时尚的衣着打扮自己,成为当时众多女性观摩的偶像。美丽的外表加上不凡的谈吐,难怪能让众多男性都以一睹她的芳容为荣耀。
当然,林徽因的美丽还在于她思维的活跃性、独具一格的见识、清新的文风和她那难得的智慧,她的美丽是绽放着的,是超越其年龄,永存于世人心间的。她的美丽有灵性,也富有人格魅力。
在梁思成心中,“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这颠覆了民国时期在文人中普遍流行的那句俏皮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林徽因的美,是公认的,和梁思成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也说:“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犹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美丽是一方面,恰到好处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却是需要一些智慧的。
林徽因不光美丽,她也知道自己的美,更懂得自己的美。据说,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北京香山,一卷书、一炷香、外加白色睡袍,林徽因对自己的状态很是满意,甚至有些自恋。她对梁思成说,看到她这个样子,任何一个男人进去都会晕倒。有此番情调来欣赏自己,的确很可爱,一下子就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美丽上来,弄得梁思成很陶醉地说:“我就没有晕倒。”其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
在那个几乎没什么色彩的年代里,一个女子,吸引了最具浪漫气息的诗人,最优雅矜持的哲学家和最理智的建筑学家,令诗人因她而较早地离世,令哲学家为之单身一生,令名门之后的公子爱她一世,林徽因的美丽,几乎达到了人生的极致。虽然她的美丽期限并不那么长,但却拥有了丰富充实的过程,叠加在她身上的幸福恐怕是任何女子都不能比的。
红尘滚滚中,一个美丽的女子能够拥有独立的自我已是不易,却还能绽放美丽,如一朵草丛中的亮丽奇葩,独自盎然开放,独自地美丽着她的美丽,幸福着她的幸福。林徽因在诗歌《莲灯》中说:“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无疑,她是绽放美丽的高手,她把哪怕是“那一剪光”,“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她把美丽最大化地绽放出来,给了它足够的关照与空间。
美丽是需要绽放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怀疑。绽放自己的美丽,起初源于看到自己的美丽、认可自己的美丽和欣赏自己的美丽。
诚然,所谓美丽并不是指漂亮的面庞,面相要好自不待言,但让人心悦诚服的美丽还需要一种内在气质的修炼和持久知性的支撑。
林徽因往自己的美丽里注入了丰富的血液,她的智慧、灵性、优雅,都成了美丽的元素。她的美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自我和她所生活的世界的肯定与赞赏,她在她的有生之年绽放出了生命中全部的美丽,活出了完美的自我。
美丽是一个古老而有活力的词语,永不过时。但古往今来,多少美丽的女子获得了幸福?多少美丽的女子自在地绽放了自己的美丽?又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因美丽而葬送了自我?有几个能像林徽因那样,在绽放美丽中收获幸福呢?
美丽是一种资产,但驾驭不了美丽反而会为它所累,甚至由于不懂得分辨情感或者被慕名而来的感情冲击到,荒废了青春,透支了幸福,到头来身心俱疲。美丽褪色之时却又不甘心被冷落,把自己折腾成了美丽的怨妇,这样的女人有很多,而唯有饱满的精神才能真正支撑起浪漫的美丽,才能持久地维持美丽的色彩,才能让美丽具有永不变质的吸引力。
林徽因虽家境优越,但身处乱世,她有着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并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裕,也不图名图利,当然更不会自怨自艾,抱怨命运的不公,她的精神世界是美丽的。
在上手术台之前,是她最脆弱的时候,因担心手术失败而意外离开,可是这时她还不忘记安慰亲人:“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掉向窗外,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写给我的大姐》)
当她准备好与亲人诀别时,面带微笑,并没有一丝悲戚之感,反而将最后的美好寄托于晚霞的美丽,这样的美,无法不让人感动。
美丽并不是浓妆艳抹,也不是花枝招展,而是懂得装扮自己,使自己的秉性气质相协调,做到内在与外表相统一。但这并不是说美丽不需要外在装扮了,一身靓丽的衣服,一个时尚的包包,一双美丽的鞋子,一件精致的配饰,都是绽放美丽的方法,这些往往是我们个人自信和修养的外在流露。
除了绽放外在的美丽,林徽因还懂得绽放自己内在的美丽。她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对任何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经常能口吐莲花,引得沙龙上的男性静神凝望。她见多识广,精神活跃,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梁思成给了她最完美的婚姻,给了她平凡的踏实,她是富有诗性的女子,她火热的内心需要激情的迸发。于是,她到各种场合展现自我才华,出没在任何可以发挥她个人美丽和才情的地方,用她的不凡的气质和才情博得众人的赞叹,引来仰慕的目光。
她给任何一个当时有才华的文人写信,邀请他们参加她的“太太的客厅”聚会。没有哪个男子能推却这样美丽的邀请,于是纷至沓来。她在众多的围观下流光溢彩,挥洒自我才华。
她在诸多文人面前口若悬河,没有任何人可以插上半句嘴。因为他们只需用心聆听,根本不需要去发表任何看法或见解,在这个光彩夺目的女子面前,他们显得太过平庸、太过平凡。有人说,林徽因是一个可以将张扬变成典雅风范的女子,她在众人面前自我展示,张扬得不让人讨厌,只让人驻足欣赏。所以,她的美丽是驻入心间的,是富有灵性的,也是富有人格魅力的。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身为女人,要勇于将美丽绽放出来,才能让自己焕发光彩。一个懂得绽放自我的女人是最迷人的。
美丽是女人的专属配置,每个年龄段都可以绽放我们的美丽,透过美丽晒出女人的高贵与优雅,晒出丰富的内心、细腻的感情和优雅的气质。
如果说鲜花是用来看的,那女人的美丽就是用心来品味的。美丽女人的身上一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我们个性的标志,总是给人以独特的回忆,令人回味无穷,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让人越看越上瘾,越读越有趣,越品越有味儿。
美丽可以帮我们过滤时间的痕迹,岁月可以冲走漂亮,但却带不走美丽,美丽在我们的身上已经不单单是靓丽的青春,而是一种迷人的气质。
一个真正懂得绽放自我的女人,是有一定涵养的,从持家有道中,从布置得温馨整洁有情调的房间中,让男人们读出其内在的美。一个有魅力的女人,不仅会装扮自己,还要会打理家,懂得照顾家人,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美丽的女人。
同时,身为女人,也一定要懂得沉淀自己,然后再适当地绽放自己。花于无声处绽放最美,人于宁静里凝香愈浓。与其华贵外表,不如优雅谈吐,就如林徽因一般,内在的才华和学识会让容颜不老,青春永驻。
3.将美貌升华为气质
美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文化的人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认知。美是一种主观认识,但人类还是有着一些共同的体验与感受。如见到某个美女,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其是美女,只有一少部分人会认为她不是。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说清楚美是什么很难,因为美可以看见,却无法描绘;可以感受,却难以说清。
我们现在看到林徽因的旧照片时,第一反应是很清秀,这是个长得非常端正的女子,但若要用时下的审美观来看待,似乎也难以和“第一”或“绝世”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可是,她却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美女,仔细观看她的面容,竟觉得越看越令人惊艳,也许是她沉淀下来的那份美感,竟然突破了时光的阻隔,隔着那遥远的时空,竟也感觉到了她生命的张力,也许,这就是美女气质吧。
只要是女人,就都想当美女,但是每个时代美女的标准皆不同,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称得上是美女呢?一个美女,不仅是有美貌就够了,还要有动人的身材,配合知性、个性才行。
林徽因是那个时代公认的美女,姣好的面貌、良好的修养、得体的举止以及渊博的知识,使她有“民国第一美女”之称。不少曾经见过林徽因的人,都为她的美貌而倾倒。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们,几乎都能将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当年还是个小姑娘的林徽因已足以令她们倾倒。后来,有人询问与林徽因生活在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冰心:“林徽因与陆小曼谁更美?”冰心回答说:“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1935年,云南大学中文系全振寰教授在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就读,当时林徽因在外语系教英国文学课,全教授修读过她上的这门课,忆起当年的情况,她说:“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学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那就听不成课了。”
作家萧乾是林徽因的好友之一,她的夫人文洁若曾在所著的《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一书里说:“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
作家陈衡哲之妹陈衡粹提起初次见到林徽因时的情景,那是1930年的春夏之交,在香山上,她被林徽因的美貌所震惊:“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没有见过的。想再看一眼,轿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现‘惊艳’两字。身旁的人告诉我,她是林徽因。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
在同代人的记忆中,林徽因的美有如传奇。在众多的赞誉中,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道出了她之所以为人所赞赏的真正原因:“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用文洁若的话来说,林徽因的美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虽说青春逝去,但林徽因的美却经住了时光的磨蚀。文洁若提起1948年在清华大礼堂见到已经44岁的林徽因时的情景说:
“一会儿,林徽因出现了,坐在头排中间,和她一道进来的还有梁思成和金岳霖。开演前,梁从诫过来了,为了避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他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低声和妈妈说话。林徽因伸出一只纤柔的手,亲热地抚摸着爱子的头。林徽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
文洁若还感慨道:“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40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竟然让身为同性的人都那样念念不忘?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学生、梁思成后来再娶的夫人林洙也是一位大美人,她回忆起初见林徽因时说:“啊!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美人。我不想用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不能,在我可怜的词汇中找不出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全是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当我正在注视这张照片时,只听卧室的门‘嗒’的一声开了。我回转身来,见到林先生略带咳嗽、微笑着走进来,她边和我握手边说:‘对不起,早上总是要咳这么一大阵子,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见人,否则是见不得人的。’”即使是对病中的林徽因,她也是印象深刻:“林先生是我所见过的女子中最美的一位,虽然患肺病,很瘦弱,但还是极美,她的精神特别感人,透过她的身影,可见她的精神之光。”
美貌并不只是一瞬的永远,还要经得住岁月的推敲,美,就要像林徽因那样,美出气质才行。这种气质或许是人淡如菊的优雅,或许是来自于骨子里的自信,也或许是那清爽的走路的样子,以至于全身能散发出不同于他人的精气神。
气质是女人的经典品牌,这是现代人的共识。相对美丽的容貌而言,气质则是厚重的、持久的。气质是文化底蕴、素质修养的升华。现代的女性越来越讲究“内外兼修”,在气质的修炼上纷纷找准从“文化”入手的捷径。于是,女人的气质便演化为高贵、性感、情趣、妩媚甚至神秘,让人们在欣赏女人时怀着一种敬畏,一种仰慕。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直爽、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不羁、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
美貌不等于气质,从美貌升华到气质要经过修炼和沉淀,著名影星张曼玉显然已经完成了一个女人从美丽到气质的升华。
张曼玉刚刚出道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她的相貌也算不上国色天香。后来,张曼玉拍了很多片子,给别人的印象是她是好看的、有灿烂笑容的女人。
经历过人生的风雨之后,张曼玉懂得,明星只是一时,而演员才是永远的。有了这种意识后,张曼玉懂得珍惜更多朴素的东西,从而变得更加豁达,更加深刻。她已经不再是刚刚进入娱乐圈时的那个花瓶了,她完成了从美丽到气质的升华,逐渐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正是这样从内而外的升华,使张曼玉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1991年的《阮玲玉》将她送上了事业的巅峰。在后来的《人在纽约》又名《三个女人的故事》中,张曼玉不愠不火的表演令她迅速出线,成为耀眼的明星,也为她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第2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此后的她在戏里戏外都成了引人注目的女人,吸引男人,也吸引女人。她那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表演让她“浑身都是戏”,让人们忘了这是在演戏,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正是张曼玉登峰造极的气质带给人心灵的震动。
当她从镁光灯下走出之后,我们看到的那个真实的张曼玉,身上兼有东方的素静神韵与西方的明艳光彩,从无虚饰与矫情,自然流露出她清澈而深沉的内在气质。
2003年,随着张艺谋的大片《英雄》在全国热映,人们看到了一个在大漠风沙中明艳逼人的张曼玉。人们不由感慨她风采依旧,年龄不但没有成为她演艺事业的障碍,反而成为她征服越来越多观众的内涵与气质。
张曼玉的气质来源于内心自我的清醒、独立的认识,时光沉淀下来的苦涩与神韵让她完成了气质的升华。银幕下的张曼玉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沉静、微笑的,淡妆素服,不见一丝浓艳。她从不在传媒面前张扬,只是静静地微笑。裙裾之间,女人的优雅尽在不言中;举手投足间,巨星风采翩然而至。
这种气质的女人就是花丛中的一朵嫣红,最后终于变成最精粹的一滴金黄色的花蜜,让你在惊叹中慢慢地回味。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女人只注意穿着打扮,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则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
气质美是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外露,它包含了文化素质、知识和经验的沉积以及品德和修养的凝练,品德则是锻炼气质的基石。为人诚恳、心地善良、胸襟开阔、内心安然是不可缺少的。
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一个女子的举手投足,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是来自作风举止了。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气质低劣的表现。
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涉及到平素的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宽容谦让,能关怀体贴别人。宽容并非纵容,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
高雅的兴趣是气质美的又一种表现。例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而有基本的色调感,等等。
气质美在于美的和谐与统一,在于对待事物的认真、执著、聪慧、敏锐,在于淡然之中透出明朗而又深沉悠远的韵味,在于她心中有一座储量丰富的智能矿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和积淀更丰厚的内涵,任岁月荏苒,亦能给人一种常新的美丽。
4.修炼来的美丽才会光彩焕发
美丽不是漂亮。漂亮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飘然而去,而美丽则会随着生活的历练与修养的滋润而永远散发着崭新的气息,是会永恒的。
就如居里夫人说的:17岁时,你不漂亮,你可以怪罪于你的母亲,她没有遗传给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你依然不漂亮,你就只能责怪你自己了,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你的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
姣好的容貌远远没有气质有吸引力,而气质是知识与修养的结合,不由自主地散发出的魅力,一个没修养的美女,大家都称之为花瓶;而一个满腹经纶的女子,即便她很丑,她的人格魅力也会令许多人折服。生活中,比美丽的容貌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奉劝美貌的女子,镜子并不是你的出门通行证,男人也不是你生活的唯一体验。真正的美丽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修炼出来的。
美丽是坚持追求美丽这个好习惯得到的结果,修炼的美才会越来越光彩焕发。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才貌双全,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鲜有化身。林徽因的容貌,既秉有大家闺秀之风度、江南女子之秀气,又有着中国传统女性所稀有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而智慧就更不用说了。
林徽因的容貌绝对不是天下无双的,她的智慧也绝对不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女人世界的旷世奇葩,但唯有她,让大诗人徐志摩想念一生,让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宠爱一生,让大哲学家金岳霖记挂一生,也不知让多少后来的男子仰慕着。
有人说,比林徽因漂亮的女子没有她有才,比她有才的女子没有她漂亮,而既漂亮又有才的女子大多是交际花。在文学创作史上,漂亮的女作家的确不多,有一种说法是,漂亮的女子多陶醉于自身姿色,光凭漂亮的容貌就会有无数名士达人围绕左右,衣食无忧,白白让自己的容貌成为掘取人生财富的资本,而没有像林徽因那样插上智慧的翅膀,从而让人生大放异彩。
林徽因的智慧处处可见。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且为抢救民族工艺品景泰蓝做出了不懈努力。身为一个大国的顶级建筑师,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她名垂青史,更不用说她在诗作方面的成就了。
林徽因20岁就以卓越的才华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她业余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甚至超过了专业水准,其题材更是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多个领域,在当时的作家圈中声名大作。显然,她是个既有容貌也有智慧的女子,在她的一生中,没有人能够轻视她的存在。
如果林徽因没有较好的容貌,缘何会让风流诗人徐志摩那么狂热地迷恋她呢?即便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十几岁的女子除去青春的活力,恐怕就是容貌不凡使然吧。而林徽因的容貌也绝对不是仅有姿色而已,更多的还是有一种内在气质的流露。
王贵祥在《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讲到一个美国女孩心目中的林徽因,“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如此形容,虽简练,却也形象传神。
不仅青涩时代如此,结婚生子后的林徽因也依旧是容光不变。有文为证,郭心晖女士形容说:“1932年或1933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她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了。”
当时的林徽因正值而立之年,风姿绰约,如果单靠外貌恐怕难以给人留下此印象。
女子凭着一张俊俏的脸可能会赢得他人的赞叹,但如果缺少了智慧的“扶持”,就很难让自己的形象达到一定的高度。智慧是一张王牌,它能让你永远美丽,永远焕发着魅力的光彩。
在林徽因的事业生涯中,她或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经典文籍,她还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在她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还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并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开阔的胸怀、绝顶的聪明、出众的才华、丰富的阅历、岁月的磨砺,这样一股内在的精神画卷,才是一种大家的从容、宁静、谐和之气,一种不怕红颜褪尽,可以穿越岁月磨蚀的圣洁之美。
像林徽因那样,她影响了丈夫的志向,并与她一起在相同的方向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和貌美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男人能够满足面子的需求,而和兼有美貌与智慧的女人在一起,男人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无论成败得失,他都会感到幸福。
让自己的美丽得到一些修炼吧。只有修炼过后的美丽才能独树一帜,永远是花样年华、月样精神,是令人向往的大美女人。
那么,修炼过后的美丽,是怎样的?
它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不仅仅是时髦的妆饰,不仅仅是优雅的言行,不仅仅是华丽的背景,也不仅仅是以上一切的相加。这种美丽是一种朴素的教养和宽容,一种恬淡的向往和行走。它是自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光辉,透过骨骼、肌肤,不仅映照着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还照耀着外面的世界。这种光辉不必精彩四射、艳惊四座,它只是那么柔和,柔和得近乎微弱,不须惊动谁。美丽,从不追求喧哗。
这种美丽还在于恬静,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任风生水起,依然和煦淡远;在于淳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篱野花要远远胜过花篮里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于专一,心无旁骛,自能返璞归真。一朵美丽的花,它的开放不是为了赞美,不是为了飞舞不定的蜂和蝶,而是为了平平静静地萌芽、生长和绽放;美丽,在于热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犹如一棵草绿着大地,一滴水润了嫩芽。这种美丽,是内心的需要。反过来也可以说,这种美丽,需要内心。
这种美如林徽因,有着美丽的容貌,优雅的气质,过人的胆识,超群的智慧。她是学者,是诗人,是作家;她可以跟着丈夫到穷乡僻壤,像其他男士一样爬梁上柱进行精确的测绘;可以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讨论英国古典小说和中国新诗;可以和金岳霖作哲学的思辨和理论,她是一个会令所有女人都汗颜的女人。她死去数十年后,我们还记得在那暗淡的时代背景下,她清俊的面容和恬淡、坚定而深远的眼神。
5.不是最美丽,却可以最美好
任何外表的美,如果没有内在的品味加以修饰,都是不完美的。
说起林徽因,多数人可能都会想到那句话: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她的美,不妖艳,不庸俗,而是一种大方、典雅和高贵的气质,那是经过岁月的打磨历练而成,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散发出来的光芒。胡适先生说,她是中国的一代才女;冰心说,她很美丽,且有才气;文洁若说,她是天生丽质,超人的才智与后天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可以说,林徽因是一个令同性和异性都动容的女人。
放眼望去,尘世间太多美丽的女子,他们有娇美的面容和飞扬的青春,可并非每个美丽的女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令人为之震撼、回味无穷的女性,绝不仅仅是用外在的美博得众人的青睐,她们都有着深邃而灵动的内涵。
人们常说“女人如花”,但是花总有凋谢的一天,如何才能让一朵花看上去永远美丽动人,永远持久弥香,那就要提升花的品味。
女人的容貌之美不足以长驻,而林徽因的美,用文洁若的话来说,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虽说青春逝去,但林徽因的美却经住了时光的磨蚀。
不可否认,林徽因是个精致的有生活品味的女人。永远得体的衣服,脱俗的气质,当然那种脱俗源于她的文化内涵。在公众场合,她总能微笑聆听并辨别别人的谈话。她说话极富有热情但从不张扬。她的穿戴从来不会五彩斑斓、咄咄逼人,也不会无限前卫、哗众取宠,她不附和流行却修饰得体。她在每个场合的出现,都有一点清风徐来的感觉,对每个人都持平等的态度,在微者面前不傲,在高者面前不卑,与每种类型的人都能够和睦相处。她的朋友费正清回忆说:“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既朴素又高雅,自从结婚以后,她就这样打扮。质量上好、做工细致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娴雅、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了。”
林徽因不仅在穿着打扮方面讲究品味,而且在生活方面,也极讲究品味。
在西南联大迁校昆明时,钱端升夫妇与林徽因、梁思成在郊区龙泉村搭屋而住,他们是邻居。陈公蕙说:“林徽因性格极为好强,什么都要争第一。她用煤油箱做成书架,用废物制成窗帘,破屋也要摆设得比别人好。其实我早就佩服她了。”由此可见,林徽因是个富有情趣的女人,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懂得悉心装扮自己的生活环境,借以冲刷平淡的生活。
品位是内在的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个女人有没有品位完全是个人心灵的一种流露。你若能有一份坦荡明净的心境,你便拥有了一种高贵的品位。
有品位的女人是不见花开,只闻暗香浮动。“品位”二字,女人没有内涵强做不来。什么是品位?品位女人的标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过良好的教育,待人有礼貌、重礼节、有涵养,看问题独到而深刻,举止恰当有度,衣着自然大方,语言婉转柔和……总之,有品位的女人一定有独特的气质和个性。
而有人说,品位不是虚无缥缈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它是全面的、整体的,由表及里的综合表现。品位是一种集个人的出生背景、文化层次、生活素养为一体的,只能靠感觉去体验的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拥有的。也就是说,品味是女人由内到外产生的韵味。它像清风拂动,像月光挥洒,你只能感受它的存在,却难以真切地描述它。
还有的人说,品味现代女人要看三眼:第一眼从静态上看,主要看女人的外表;第二眼从动态上看,主要看女人的言谈举止、生活工作;第三眼从动静结合上看,也就是用心看,主要看女人的内涵,即思想、品德、才学、修养。
也有人绝妙地说有品位的女人如画。每个女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因为真正的品位,会使终日蒙尘的生活闪闪发亮。执著于品位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追寻有品位生活的女人,绝对是优雅与别致的女人。
女人的品位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品位,是与其环境、经历、修养、知识分不开的。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修养,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品位。
有品位的女人是善良、机智的,又是成熟、自尊的;而且她知识广博丰富,思想深刻充实,谈吐文雅大方,衣着雅致得体。
有品位的女人乐观向上,而不颓废放纵;待人真诚而不虚伪;举止从容而不轻薄;性情平和而不浮躁;自尊自信,而不狂妄自大;温柔体贴,而不软弱屈从。
有品位的女人会营造一个平静的生活环境,她拥有高雅的爱好和情趣,会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并用心去感受它。她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不会让无聊、平庸的事情来破坏自己平静的生活,在繁华浮躁的现实中,能让自己的心归于平淡。当然,她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是她的表达是自然的、适度的。
有品位的女人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绝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人群中,她可能会用沉默来表示她不俗的内心。
有品位的女人,就是有内涵、有魅力的女人,就是有女人味的女人。
在一次世界文学论坛会上,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小姐端正地坐着。她并没有因为被邀请到这样一个高级的场合而激动不已,也不因自己的成功而到处招摇。她只是偶尔和人们交流一下写作的经验。更多的时候,她在仔细观察着身边的人。一会儿,有一个匈牙利的作家走过来。他问她:“请问你也是作家吗?”
这位小姐亲切而随和地回答:“应该算是吧。”
匈牙利作家继续问:“哦,那你都写过什么作品?”
小姐笑了,谦虚地回答:“我只写过小说而已,并没有写过其他的东西。”
匈牙利作家听后,顿有骄傲的神色,更加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优越感:“我也是写小说的,目前已经写了三四十部,很多人觉得我写得很好,我的作品也很受读者的好评。”说完,他又疑惑地问道,“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你写了多少部了?”
小姐很随和地答道:“比起你来,我可差得远了,我只写过一部而已。”
匈牙利作家更加得意,“你才写一本啊,我们交流一下经验吧。对了,你写的小说叫什么名字?看我能不能给你提点建议。”
小姐和气地说:“我的小说名叫《飘》,拍成电影时改名为《乱世佳人》,不知道这部小说您听说过没有?”
听了这段话,匈牙利作家羞愧不已,原来她是鼎鼎大名的玛格丽特·米歇尔。
这就是有品位的女人,她不经意间所流露出来的优雅,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可见,优雅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夸夸其谈地知道几个所谓的时尚代名词,优雅是一种气韵、一种坚持、一种时间的考验。从一个女人优雅的举止可以看到一种文化教养,让人赏心悦目。当优雅成为一种自然的气质时,这位女性一定显得成熟而温柔。
亦舒的《圆舞曲》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别人她读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美丽的女人就像红酒,装在漂亮的高脚杯里,颜色亮丽,令人垂涎;美好的女人犹如浸泡在紫砂壶里的香茗,融入紫砂的茶杯里,色泽清淡,需要慢慢地品味才能感受到它怡人的芳香。美丽的女人可以悦目,美好的女人却能慰心;美丽是外在的,流于形式;美好却是内在的,蕴含神韵。
一个女人若只是面容姣好,身材迷人,而胸无点墨,言语粗鲁,她的美只能给感官留下短暂的惊鸿一瞥,终究会输给岁月,毕竟人生不可能只如初见。美好的女人却不一样,那是后天的磨砺,岁月的积淀,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被人遗忘,令人回味无穷。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外表的美,如果没有内在的气质加以修饰,那都是不完美的。”
美好的女人有一颗高贵的内心,大方从容,面对风雨,仍以微笑迎接。美好的女人,永远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情感丰富又细腻,不虚伪不做作,懂得忍耐,懂得只有付出自己的真心和耐心,才能换来永久的朋友。
女人可以不美丽,却不能不美好。淡然的笑意,优雅的举止,良好的修养,大气的胸怀,才是女人最长久的气质。唯有成为内外兼修的女人,才能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