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

——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郭克莎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态势,引起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更好地把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起来,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格局

(一)经济增速逐步下行。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6%,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同比增长7.5%,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呈逐季下行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增速又下滑到8.9%,改变了4、5月份的缓慢回升态势。从环比增速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速为0.65%,4月份为0.86%,5月份为0.61%,6月份为6.8%。这表明,工业增速处于波动下行状态,并对经济增速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增速回落。从出口看,上半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4%,但据海关测算,扣除对港套利贸易影响,实际出口增长仅为5%,比上年同期低4.1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看,今年以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从投资需求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其中5、6月份增速已低于20%。

(二)CPI与PPI呈反向走势。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总体趋于回落,但月度之间有所波动。上半年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涨幅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2.7%,比上年同期涨幅上升0.5个百分点,比上月涨幅回升0.6个百分点,环比价格持平。CPI同比涨幅的月度波动,主要是受去年物价基数变化和当期食品价格波动影响。

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出现持续下滑,上半年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其中月度降幅呈扩大态势,6月份降幅分别为2.7%和2.6%;4、5、6三个月,出厂价格环比降幅均为0.6%,购进价格环比降幅为0.6%、0.6%和0.5%,折算为年率降幅均超过7%。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企业加大去库存化力度,有些价格降幅较大的原材料行业,企业还采取了限产、停产保价的措施。这是导致工业增速波动下行的重要原因。PPI持续下滑,将制约CPI上涨。

(三)企业经济效益波动。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但总体增速是波动下滑的,特别是主营活动利润的同比增速,由1—2月的22.2%持续下降为1—5月的11.4%,回落态势与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是一致的。从主营活动利润率看,1—5月的利润率为5.99%,比上年同期低0.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低0.51个百分点。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随着生产波动而波动的。从财政收入看,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经济尤其是工业增速回落已经对财政收入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社会就业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同比增长4%;其中东部地区同比增长5%,中部地区与上年同期持平,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就业状况没受到经济增速下行影响,与劳动力供给及结构变化有关。

二、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存在问题

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因素较多,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较大。发达经济复苏缓慢且波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和投资形势难以好转。特别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发达国家大打货币战,将对我国外需环境、出口增长带来较大冲击。同时,受国内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内需增速仍面临着下行趋势。6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回落到50.1%,汇丰公布的PMI回落到48.2%,这些先导性指标,反映出经济前景的走弱特点。初步预计,三季度增速可能继续略有回落,但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四季度GDP增速可能有所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下半年CPI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全年涨幅难以超过3%,而PPI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发生通缩的概率总体上大于通胀的概率。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货币信贷结构失衡的风险加大。去年末我国M2余额与GDP之比已达到188%。今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4%,高于去年同期和今年全年增长目标;1—6月社会融资规模达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但面对这么大的货币信贷供应量,6月中下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出现大幅跳涨,涨幅之高、延续时间之长为多年罕见。问题在于,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融资企业之间空转,以钱生钱;或流向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这种资金供求的结构性失衡,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投资增速下行的风险加大。主要原因:一是受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将持续性放缓。二是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动力仍较强,但资金来源越来越受到制约。三是中央投资比例和增速都在下降。目前中央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已不足6%,去年中央投资负增长0.6%,今年上半年同比只增长9.7%。四是由于缺乏投资机会或投资领域受到限制,民间投资的增速正在回落。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4%,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五是铁路、环保等需要大规模投资的领域投融资渠道仍不通畅。

(三)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加大。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逐步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在财政收入、卖地收入增速回落,其他融资渠道受到调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一方面债务率高企,一方面资金缺口日益增大。如果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货币信贷环境趋紧,投资项目资金链断裂,将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引发连锁金融风险。

(四)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加大。最近,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表明,房价已连续13个月环比上涨。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高速扩张,市场成交量和价格轮番上涨,对经济发展起了拉动作用,也引发了新的经济社会问题。由于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积累了相当大的风险,市场波动调整将对投资、消费和相关产业需求带来较大影响。

三、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总的看,当前要密切关注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防范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如果短期经济下滑幅度过大,很多中长期政策将难以有效推进。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以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稳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一)进一步用好结构政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推出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有效促进政策,释放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潜力。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和优化供给结构,支持、带动居民消费升级和需求增长。三是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并购重组、转产分流,推进存量结构调整,减轻PPI下降和去库存化压力,缩短对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周期。

(二)进一步用好改革政策,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一是推进和落实放开行政审批权的政策,扩大市场调节空间,激发经济内在活力。二是推进价格、金融等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完善市场体系和机制,增强市场调节功能。三是推进国有产权制度变革,特别是加快国有工业布局、资产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搞活市场微观主体。

(三)进一步用好总量政策,努力稳外需、扩内需。切实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大财税、金融手段对扩内需、稳外需的支持,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改善货币信贷供给结构,拓展社会投融资渠道,加快“十二五”重大项目投资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铁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

(四)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积极做好应对预案。一是密切跟踪分析经济走势,深入研究重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提升预见性、前瞻性能力。二是继续研究扩大内需的可行性政策,包括运用财税、金融手段促进热点和大宗消费、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三是积极研究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可行办法,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妥善处置方式,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更好地把支持发展与化解风险结合起来。

2013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