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成果选
- 宁吉喆主编
- 2663字
- 2021-03-25 23:06:06
全球经济复苏有望 中国改革备受期待——国际上对2014年世界经济的预测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呼吁,各国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上升但不够强劲的背景下,通过结构性改革等措施保持增长。这与中国业已推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不谋而合。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中国经济”屡受热议,有专业人士对中国资产质量发出警告,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但IMF总裁拉加德公开表示,不认为中国经济会迅速下滑。一段时期以来,某些国际机构和人士唱衰中国的论调此起彼伏,其中不乏善意,但也不能低估其中暗含对中国崛起、人民币国际化命题的敏感和将国际游资从全球驱回美欧的意图。综观近来国际主要机构和专业人士对2014年全球经济的判断,主要概括如下:
一、世界经济将逐渐复苏,但仍面临风险
(一)世界经济延续反弹迹象。世行、IMF、高盛等都有这种预期。IMF认为主要是由于高收入经济体的复苏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美国内需的增长将推动2014年的经济增长,大概会达到2.8%左右。欧元区的经济也将转向复苏。英国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更宽松的信贷条件和好的投资信心。IMF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6%,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3.9%。
(二)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风险并因此举步维艰。《经济学人》在今年2月的社论中指出,此轮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三方面缺陷。其一,过分依赖美国,而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不会太快,需要进一步观察走势。其二,仍受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放缓的速度及是否硬着陆尚不可知。其三,受制于欧洲和日本,目前复苏的积极预测大多来源于认为欧洲和日本会采取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因此复苏能否真正实现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过大。
二、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长有望回升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比较稳定,并呈现差异性。虽然很多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低于预期水平,世行仍认为,发展中国家2014年的经济前景对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中国的结构调整比较敏感。IMF则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受益于发达国家和中国不断增长的外部需求,且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受益。
(二)印度增长有望回调,但大选是个负面不确定因素。世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Senior预期,印度2014年经济增速可望达到6.2%。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Thomas Friedman则指出,对印度经济的乐观预期还来源于印度的民主程度、管理多元性能力和庞大人力资源库。IMF认为,受政局不稳定下的投资信心低迷、放松价格管制和货币贬值导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持续上升的经常项目赤字等因素影响,2012—2013年间印度经济增长放缓。随着货币贬值负面效应的逐步消化,出口会受到刺激,印度经济可能在2014年实现新一轮快速增长。然而,根据路透社的调查,受2014年大选的影响,经济学家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可能会被冲淡。
(三)巴西2014年经济增速基本与上年持平,大选也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巴西财政大臣宣称,2014年巴西经济由于国际形势的好转以及国内市场的稳健开始复苏。但IMF及Morgan Stanley认为,由于2014年是巴西的大选年度,政治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巴西经济增速,IMF预测巴西2014年经济增速为2.3%。
(四)东亚各国经济面临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方面风险。世界银行东南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官员指出,短期来看,进入东亚的资金流在未来数年内仍将持续波动,这会导致汇率随之波动,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中期来看,家庭负债和工商业负债过高等本土风险,使得东亚各国经济易受冲击,如马来西亚、中国等。过高的家庭(企业)负债增加了家庭(企业)的破产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借款银行的债务风险。长期来看,部分东亚国家越来越高的不平等程度存在隐患,如菲律宾等。高度的收入不均极易导致社会动荡,因而具有极大风险。
三、中国经济增长或将略为放缓,改革是关键
(一)中国经济近期内不会出现衰退。绝大多数机构与学者均认为,中国目前正在实施旨在促进内需和降低信贷增长的政策措施,增长或将放缓。另一方面,出于对中国政府的信心,他们预期中国经济并不会硬着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集中在7.5%左右。201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指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非常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在可预见未来出现特别大衰退的可能性较低。同时,中国短期之内出现信贷危机的概率也不大。然而,中国房价存在较大的下跌风险,2013年中国房地产交易频繁度非常高,造成一定泡沫。
(二)对中国此轮改革持乐观预期。世界银行行长本月初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政府进行结构改革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德勤会计事务所首席全球经济顾问指出,改革成功后,中国将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更低的财务风险,并且转变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模式,同时可以促进收入平等,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司法体系,减少腐败。届时中国经济能够有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更加专业的国企管理者,减少对多变的地方政府政策依赖,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资源的正确配置。
(三)中国2014年的两个关键词为“生产率增长”与“技术突破”。麦肯锡(中国)主管认为,在劳动力、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成本在中国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技术突破成为中国企业的唯一应对方式。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并且拉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同时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其他细节进行了预测,包括:比起增长,中国政府将更多着眼于解决就业问题;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更加剧烈,国企垄断的局面可能被打破;政府将进一步扩大铁路建设;太阳能行业将加速发展;商业中心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将面临破产危机,等等。
也有人认为,中国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索罗斯讲,中国进行的经济转型必将影响经济增速,因此中国政府目前提出的不影响经济增速的结构调整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够透明,“影子银行”的大量存在使其面临相当高的风险。他还说,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状况与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前十分相像。但是,二者也有显著区别,美国由金融市场主导政策,而中国相反,由国家控制银行和主导经济。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冲突怎样解决、何时解决,将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经济界人士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种种判断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在看与被看之间,中国阔步进行的改革开放,符合全球价值和时代浪潮,同时无形之中也被赋予更多责任和担当。当前,美联储退出QE,宣告衰退结束,世界经济进入新变局;乌克兰危机未平,地缘政治危机威胁全球经济;越是在复杂的局面之中,越是要保持定力,稳健推动各项改革,以深厚的战略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政治经济深度调整的进程中建构中国竞争新优势,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为世人带来关于中国更为乐观且坚定的预期。
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