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增长的两个衡量维度:速度与质量

一提到经济增长,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基本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顾名思义,经济增长速度就是指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会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来衡量这一速度。但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维度,就是经济增长质量,却往往为人所忽略。客观地说,这两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只有保证了合理增长质量的一定经济速度,或者说,达到一定经济增长速度情况的经济增长质量,才是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不能过度强调任何一方。

(一)科学理解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先说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而言,我们常用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DP)增长率指标来具体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里需要强调三点:

第一,这个增长速度一定是实际增长速度,必须扣除物价因素。有时候,有人在计算经济增长率时,简单用本年的GDP数字(即名义GDP,就是用当年价格核算的GDP)去除以基数年GDP,然后得出增速(这个增长率叫名义增长率),这个算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扣除物价因素,两个不同年份的GDP计算,必须折算成同一价格水平,其比较才有意义。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公布的初步统计数字,2014年我国GDP为636463亿元,而2013年我国GDP为568845亿元,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直接用两个数字计算,增长率超过了10%,但是实际上,扣除物价因素,真正的增长率是7.4%。这只是一年情况,如果计算连续若干年甚至20—30年的数据的话,其数据差距将会相当惊人。

为什么必须要扣除物价因素?这是因为GDP衡量的是一个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这个价值虽然最终用货币金额表示,但是它本质上衡量的还是产品和劳务,如果在不同年份进行比较(我们计算增长率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必须在同一价格水平上比较才有意义。举个例子说,假如一个国家只生产一种产品(杯子),去年生产10个杯子,一个杯子1元,那么其GDP为10元,今年生产12个杯子,但是由于物价提高,一个杯子卖1.2元,那么其GDP就是14.4元。如果仅仅计算名义GDP,那么增长率高达44%,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增长率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实际产品的增长率是20%,仅仅是由于物价提升,让名义上的增长率看起来高了很多。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名义增长率为正,但是实际增长率为负的情况。上面的例子,假如去年的数字不变,今年生产9个杯子,每个杯子为1.2元,那么其名义增长率为8%,但是其实际增长率为-10%。

第二,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关于什么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目前还有不同的说法,根据最经典的解释,大致可以理解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以最优配置和使用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增长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潜在经济增长率暗含的前提是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不存在供需失衡。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实现的最合理的经济增长率,无论大于还是小于这个增速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经济中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个经济体还有提高的空间,可以通过种种改革措施,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如果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经济增长过热,会带来物价上涨、各种项目盲目上马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宏观经济调控予以调节。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如果长期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第三,随着一国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由快逐步变缓,是必然会发生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特别长的时期内维持高速增长。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经济规模的起点比较低,一旦经济进入发展轨道,产出的绝对规模稍微增加一点,可能其经济增长率就很高。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一个国家GDP是1000亿元,那么增加150亿元,其经济增长率就是15%,而如果是10000亿元,那么增加1000亿元,增长率也不过才10%,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后者净增的量都能达到起步的总量了(各1000亿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要维持相等的经济增长率,那么每年经济增长的净值就会不断增加,这一点在短期内可行,但是长期就很难达到。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往往就会面临资源短缺及价格上涨、环境破坏、国际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维持高速增长的动力难以持续。一个落后国家或地区,起步开始,都是依靠各种资源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需要木材、铁矿石、稀有金属及其他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的大量投入,而这些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或者说短期内开采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环境问题,如河流湖泊被污染,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会增加,空气污染加剧等。这几个因素综合到一起,就决定了到了一定时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模式就需要转型,而进入转型期之后,其速度会慢下来。所谓的转型,通俗的理解就是,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极限,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挖掘内部各项资源的潜力,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例如,以前增长率为8%,大概需要各项资源投入增加8%,现在我们的增长率为6%,资源投入增加可能只有2%。为什么能出现这个结果呢,一是通过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效率提高了,二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率提升了。但是这种增长方式,有个特点,就是增长率会比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下的增长率慢。关于这个,后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二)越来越受重视的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其实可以通俗理解成,经济增长是不是好的增长,在如何衡量“好”的标准上,其实可以有很多。例如,可以从经济增长的代价角度来看,高速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以及压低劳动力工资的“血汗工厂”式雇佣方式作为代价?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收入差距是扩大还是减小了?从本质上说,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衡量的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即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同步提高。当然,这里的生活水平,不仅仅是指收入水平,还要包括生活环境、享受的各项服务等等。关于经济增长质量,我们在理解上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追求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是谈不上经济增长质量的。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经济水平,才能够创造追求经济增长质量的物质基础和现实需要。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降低资源投入,这可能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可能还会把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给扼杀了,造成杀鸡取卵的情况。当然,我们强调这一点,绝对不意味着,可以以此为借口,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追求。

第二,首先强调的是“可持续”问题。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不论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概念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我们可以笼统理解成在保证资源投入增加适度、环境容量允许前提下的,保证经济可以持续地在一定合理速度范围内增长。就是说,我们需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一定不是不顾子孙后代、只追求当前不顾长远的方式。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我们的环境对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容量也有限。同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面临总需求规模的限制问题,即没有那么多的需求来消化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需求主要由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市场需求两部分组成,虽然需求也处于不断增长过程中,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国来说,持续的工业产出增长,导致市场饱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低端的行业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我国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目前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而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需求一蹶不振,对国内经济影响很大。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转型,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呢?那就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个概念大家大概经常听到,其意思也很简单,因为资源、能源是有限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扩展,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或者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产业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端环节或者产业转型,那样可以在相等资源投入,甚至是投入小很多情况下,实现收益成倍增加。

第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容,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整体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必须转型的阶段,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保持经济继续长期以较高速度发展,那么实现经济转型,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兼顾,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其实,纵观世界各国,从来没有一个人口如此众多、历史积累如此薄弱、社会和经济领域各种挑战如此众多的国家,要在短期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算得上短期了)实现从极端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跳跃,我国是第一个。我们不可能在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上再继续前进几十年,现在支撑传统发展道路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已经一一失效,我们的确是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