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国学大典:文学经典(下册)(套装共6册)
- 陈岸风 郑培凯等
- 8字
- 2021-03-24 20:08:54
十一 游恒山日记[1]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
本篇导读
下了五台山,走十里,进繁峙地界。路渐缓,走过平型关和雁门关,两关相隔仅十五里。过沙河,夜宿浑源县同姓家。次日八月初十,上北岳恒山。
去恒山路上,遇到了箭筸岭和龙山。徐霞客饶有兴致地记下箭筸岭南北两边的不同,岭南荒芜、岭北繁翠。龙山则是他的一个意外收获:以前只知龙山在山西,却不意它与恒山靠那么近,他靠近细细观察了一番,弥补游五台山的一些遗憾。
离恒山还有十里,恒山耸立在远处。来到恒山脚下,一条小溪从山间直流而下。他沿着小溪,往山上行进。沿途小路崎岖蜿蜒,不知东南西北。穿过重重的山路,他来到了恒山金龙峡口。
恒山主峰为天峰岭和翠屏峰,两峰对望,中间植物带层次分明,涧水从中穿过,也是一条通都大道。“洛阳伊阙断崖(嵩山)、武夷山九曲沿岸风景,都不如这里呀。”徐霞客给了这样的评价。悬崖上有古栈道,再往上有悬空寺,为北魏建筑。夜宿恒山庙侧人家。
八月十一日,徐霞客往东而上,经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门”牌坊、寝宫、北岳殿,登顶。上恒山有两条道,一条是从恒山庙右,经会仙台。另一条从恒山庙东上,经一断崖,为登顶捷径。徐霞客走后一条。刚上山,就看到了裸露在地表的煤矿。抄近路艰辛,过了那块断崖,路程才一半。坡度陡峭,碎石小路,枯竹荆棘野草,抓不稳藤蔓或者藤断掉,人就会滚下山崖。一路上都是这样的情况,似乎没有尽头。徐霞客坚持了下来,最后登顶成功,了却几十年的心愿。
徐霞客在恒山顶上俯瞰华北平原的连绵山脉,对山西河北一带主要山脉的情况作出分析。同时也观察到恒山的植物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土山无树,石山有树,北为石山,故树在北山。
下山时,徐霞客看着上来的路,不敢下去。刚好碰见另一登山客,指明要循恒山东南面的松柏林走。他依言而行,发现先前在山腰眺望看到的如草茎般的松柏原来都是参天巨木,随后经悬空寺下到平地。又抵浑源州西关,恒山游结束。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
注释
[1]恒山:又名元岳、常山,位于山西浑源县,清初改祭北岳庙于此,遂名北岳恒山。为“塞外第一山”,东连太行山脉,西接雁门关、平型关,北接塞北,南连五台山,腾跨华北平原和塞北盆地两百公里。恒山主峰分两峰,东峰为天峰岭(高二千零一十六米),西峰为翠屏山,两峰耸立对望。恒山脚有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
译文
离开北台七十里,山峦才开阔起来,叫东底山。五台山北边的尽头,就是繁峙县了。
南山—沙河—沙河堡—义兴寨—朱家坊—葫芦嘴—浑源土岭
初九日 出南山。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
余北驰平陆中,望外界之山,高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长缭绕如垣[2],东带平邢,西接雁门[3]。横而径者十五里,北抵山麓,渡沙河即为沙河堡。依山瞰流,砖甃高整[4]。由堡西北七十里,出小石口,为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北路口,为大同东道。
余从堡后登山,东北数里,至峡口,有水自北而南,即下注沙河者也。循水入峡,与流屈曲,荒谷绝人。数里,义兴寨。数里,朱家坊。又数里,至葫芦嘴。
舍涧登山,循嘴而上,地复成坞,溪流北行,为浑源界。又数里,为土岭,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去沙河,共五十里矣,遂止居民同姓家。
注释
[2]垣(yuán):矮墙。
[3]平邢:即今平型关。雁门:即今雁门关。
[4]甃(zhòu):井壁、砌砖。
译文
初九日 离开南山。伴我从山中一齐出来的大溪,往西边流去。
我往北驰骋在平地上,遥望外面的山峦,高度不到五台山的十分之四,长长地缭绕着像矮墙一样,东边毗邻平邢,西边接壤雁门。横穿平地十五里,往北走到山麓,渡过沙河就是沙河堡。沙河堡挨着山麓,俯瞰河流,以砖砌成(的围墙),高大整齐。从沙河堡往西北走了七十里,穿过小石口,就是去大同府西边的路;直往北面走了六十里,走到北路口,就是去大同府东边的路。
我从堡后登山,往东北走了几里,到峡口,有水流从北向南流,就是往下注入沙河的那条河。沿水流进峡谷,路随流水弯曲,峡谷荒无人烟。走了数里,到义兴寨。数里后,到朱家坊。再走数里,到葫芦嘴。
舍弃沟涧登山,沿山嘴而上,地形变成山坞,随溪流往北,进入浑源州境内。又走数里,到土岭,距离州城还有六十里,西南距离沙河,一共五十里了,于是住在和我同姓的居民家。
箭筸岭—龙峪口—龙山大云寺
初十日 循南来之涧北去三里,有涧自西来合,共东北折而去。
余溯西涧入,又一涧自北来,遂从其西登岭,道甚峻。北向直上者六七里,西转,又北跻而上者五六里,登峰两重,造其巅,是名箭筸岭。
自沙河登山涉涧,盘旋山谷,所值皆土魁荒阜[5];不意至此而忽跻穹窿,然岭南犹复阿蒙也[6]。
一逾岭北,瞰东西峰连壁隤,翠蜚丹流[7]。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合锦。石得树而嵯峨倾嵌者,幕以藻绘而愈奇[8];树得石而平铺倒蟠者,缘以突兀而尤古。
如此五十里,直下至坑底,则奔泉一壑,自南注北,遂与之俱出坞口,是名龙峪口,堡临之。村居颇盛,皆植梅杏,成林蔽麓。
既出谷,复得平陆。其北又有外界山环之,长亦自东而西,东去浑源州三十里,西去应州七十里。龙峪之临外界,高卑远近,一如东底山之视沙河峡口诸山也。
于是沿山东向,望峪之东,山愈嶙嶒斗峭,问知为龙山[9]。龙山之名,旧著于山西,而不知与恒岳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阃域[10],又北览其面目,从不意中得之,可当五台桑榆之收矣[11]。
东行十里,为龙山大云寺,寺南面向山。
注释
[5]土魁:土堆。
[6]阿蒙:三国时鲁肃称吕蒙为阿蒙,说:“三日不见,非复吴下阿蒙矣。”此处借用,有依然故态之意。
[7]隤:即“颓”,倒塌之意。蜚:通“飞”。
[8]幕:覆盖。藻绘:文采。
[9]斗:同“陡”。龙山:亦称封龙山,在今浑源县西南四十里,顶峰称萱草坡,风景甚佳。金末,元好问、李治、张德辉曾到这里游览,诗文唱和,时称“龙山三老”。
[10]阃(kǔn):特指郭门的门槛。阃域:内境。
[11]桑榆:《后汉书》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之收,比喻为弥补缺憾。
译文
初十日 顺着从南而来的涧水往北走了三里,有道涧水从西边流来会合,一齐转向东北流去。
我沿着西边的涧水往里走,又有一道涧水从北流来,于是从涧水的西边登岭,路很陡。往北直上六七里,往西转,又往北攀登了五六里,登上两重山峰,直达峰顶,峰名箭筸岭。
从沙河开始登山涉水,在山谷中盘旋前进,经过的都是土堆荒山;想不到来这里忽然登上高地,只是岭南故态依旧。
一翻到岭北,俯瞰东西两边连绵的峰峦,崖壁崩塌,红色、绿色交相辉映。那盘绕映照空中的,都是岩石,而岩石上又都有树;岩石的颜色是一致的,但神采与纹理又各得其妙;树木的颜色不一致,却各色交错,如同织锦。高大的岩石上镶嵌着树,就像覆盖着一层美丽的彩绘,愈发奇妙;屈曲盘绕的树得到平铺的石头的衬托,更加显得突兀古朴。
这样子走了五十里,一直往下走到土坑下,看到一股奔流的泉水,从南往北流,于是随着泉水一齐到坞口,叫作龙峪口,对着堡垒。村舍很多,家家都种了梅树和杏树,林荫掩映着山脚。
离开山谷,再回到平地。平地北面还有群山环绕,长度也是从东向西延伸,东边距离浑源州三十里,西边距离应州七十里。龙峪口面临外界,高低远近,就像在东底山看沙河、峡口的群山一般。
于是沿山往东走,远看龙峪口的东边,山势更加嶙峋陡峭,问了才知道是龙山。龙山之称,以前属于山西境内,却不知是和恒山并肩为邻;到了这里已从西边越过龙山内境,还从北面观览了龙山的面貌,无意中却能游龙山,可算是游玩五台山所得到的意外收获。
东行十里,是龙山大云寺,庙宇朝南对着山。
恒山之麓—悬空寺—恒山庙山门—土人家
又东十里,有大道往西北,直抵恒山之麓,遂折而从之,去山麓尚十里。望其山两峰亘峙,车骑接轸[12],破壁而出,乃大同入倒马、紫荆大道也[13]。循之抵山下,两崖壁立,一涧中流,透罅而入,逼仄如无所向,曲折上下,俱成窈窕,伊阙双峰,武彝九曲,俱不足以拟之也。
时清流未泛,行即溯涧。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时插木为阁道者,今废已久,仅存二木悬架高处,犹栋梁之巨擘也[14]。
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15],望之如蜃吐重台者[16],悬空寺也[17]。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18]。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19],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
既下,又行峡中者三四转,则洞门豁然,峦壑掩映,若别有一天者。又一里,涧东有门榜三重[20],高列阜上,其下石级数百层承之,则北岳恒山庙之山门也。去庙尚十里,左右皆土山层叠,岳顶杳不可见。
止门侧土人家,为明日登顶计。
注释
[12]轸(zhěn):车后的横木。车骑接轸:车马络绎不绝。
[13]倒马:即倒马关,今名同,在河北唐县北隅,唐河南岸。紫荆:即紫荆关,今名同,在河北易县西部,拒马河南岸。明时,倒马、紫荆与居庸合称内三关。
[14]擘(bò):大拇指。巨擘:比喻其杰出于众,如大指不同于其他指头。
[15]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16]蜃吐重台:即蜃景,海市蜃楼。
[17]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至今已一千四百多年,经多次地震仍保存完整,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在浑源县城南五公里,浑源县城至恒山的途中,金龙峡古为去五台山和大同的交通要道。从半山崖上用木柱支撑建起楼阁,高低错落的殿宇再用栈道或天桥连结。
[18]拟:摹拟,比拟。具体: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齐备。
[19]禅龛:供佛的小屋。
[20]榜:匾额。门榜:悬挂有匾额的大门。
译文
又往东走了十里,有条大路通向西北,直达恒山山脚,于是转走大路,距离山脚还有十里。遥望两座山峰横贯对峙,路上车水马龙,就像穿过山崖蜂拥而出,这是从大同府去倒马关、紫荆关的大路。沿路来到恒山下,两旁崖壁耸立,一条涧水从中流过,从缝隙中流入峡谷,狭窄得好像无路可通,上下盘曲,形成深远幽雅的景色,伊阙的双峰,武夷山的九曲水,都望尘莫及。
此时清澈的溪流还没泛滥,可以逆水而上。两边崖壁不知在什么时候都凿了石坎,有四五尺宽,一丈深,上下排列着,估计是涨水时插木头搭栈道用的,至今已经废弃了很久,只剩下两根木头挂在高处,都是栋梁般的木材。
折转三次后,峡谷越窄,崖壁越高。西边崖壁的半腰,层叠的楼阁悬在高空,斜靠山崖,弯转曲折,看上去像海市蜃楼中重叠的亭台,这是悬空寺。五台山北面的山谷中也有悬空寺,比起这里却显得简陋了。仰看着令人神往,鼓足勇气独自攀登。进去后则见楼阁高低错落,围栏弯转曲折。崖壁十分高峻陡峭,称得上是天下奇观了,加上悬空寺的点缀,更加完美无缺。依山建筑,却不受岩石的限制,只有悬空寺。而且僧舍的位置适当有序,凡是接待来客的佛堂,窗明榻暖,小小的地方,肃穆庄严。
下来后,又在峡谷中转了三四道弯,峡谷豁然开阔,峰峦和山谷互相掩映,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再走了一里,涧的东面有三扇挂着匾额的大门,高高地排列在山上,门下有几百级石阶承托着,这是北岳恒山庙的山门。距离庙还有十里,左右两边都是层叠的土山,北岳的顶峰远得看不见踪影。
住宿在山门旁的当地人家中,为明天攀登北岳顶作准备。
赏析与点评
“两峰亘峙”,天峰岭和翠屏岭之间,有青山、峭壁、涧水等,妙趣横生,构成磁峡(金龙峡)烟雨,今恒山十八景之一。而金龙峡“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是古栈道,加上两峰间的飞桥,合称“云阁虹桥”。徐霞客到此,感叹金龙峡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望仙(亭)—虎风口—杰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北岳)顶—松柏林—飞石窟—悬空寺—浑源州西关外
十一日 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21]。
盖山自龙泉来,凡三重。惟龙泉一重峭削在内,而关以外反土脊平旷;五台一重虽崇峻,而骨石耸拔,俱在东底山一带出峪之处;其第三重自峡口入山而北,西极龙山之顶,东至恒岳之阳,亦皆藏锋敛锷[22],一临北面,则峰峰陡削,悉现岩岩本色。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
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23],宫北为飞石窟,相传真定府恒山从此飞去[24]。
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25]。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
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桠枯竹[26],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27]。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视余前上隘,中止隔崖一片耳。
下山五里,由悬空寺危崖出。
又十五里,至浑源州西关外。
注释
[21]翳(yì):障也。劳:劳累。
[22]锋:刃端。锷(è):刃旁。
[23]寝宫:古代的宗庙有庙和寝两部分,前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24]真定府:即今河北正定。真定府古恒山在真定府曲阳县,即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又称河北恒山、常山、大茂山,明以前以此为五岳之一的北岳。顺治十七年,改为浑源境内。
[25]穹碑:很高的石碑。
[26]槎(chá)桠:枝柯歧出。
[27]始登其顶:恒山绝顶称天峰岭,海拔二千零一十六米。从北岳殿到绝顶有东西两条路,东路捷直,小道绝险。徐霞客是从东路间道登顶。
译文
十一日 大风吹散云雾,(天空)像洗过一样透亮明净。拄着手杖攀登北岳,朝东往上走,土冈缓丘,攀登也不觉得累。
大概山脉是从龙泉关延伸而来,共有三重。只有龙泉关这一重山势陡峭尖削,而关外却是平坦宽阔的泥土山脊;五台山的这一重山虽然高峻,岩石矗立挺拔,都在东底山一带出谷处;第三重从峡谷口延伸到山中而且往北去,西边以龙山顶为尽头,东边到恒山的南面,都不露锋芒,一到北面,则山峰都是陡峭的,全部显露出高峻的面目。
一里后往北转,山中都是煤炭,不用深挖就可以取得。
再走一里,土石则是赤色,虬龙一般盘曲的松树并立路旁,有望仙亭。
再走了三里,则崖石渐渐突起,松影如同从筛孔中透下来一样,这里叫虎风口。石路曲折盘旋,从这里开始沿着陡峭的山崖往上爬。
三里后,看到一块特大的牌坊,写着“朔方第一山”,坊内的官署里的厨房和水井都一应齐备。坊右往东沿台阶上去,山崖半腰有寝宫,宫北是飞石窟,相传真定府的恒山是从这里飞过去的。
再上去,则是北岳殿了。殿上面靠着绝壁,下面对着官署,殿前的石阶直通云天,堂下的廊庑高高低低,林立着高大的石碑。从殿右上去,有个石窟傍靠着大殿而被建成房屋,叫会仙台。里面环绕着群仙的塑像,把石屋挤得没有一点空隙。
我这时打算上陡崖,登绝顶。还返回北岳殿东,远看两座山崖断开的地方,其中长满杂草的地方近千尺。这是登上绝顶的小路,于是脱掉外衣,攀扯着往上登。二里,来到陡崖上面,抬头眺望绝顶,仍然还耸立在半空,满山只有稠密的矮树,杂乱的枯竹,只会钩住衣服、刺痛脖子,只要攀扯践踏就会折断了,虽然努力地攀登,却像堕入巨浪之中一样,只听到汩汩的水声却无法出去。我越发奋勇而上,很久才走完荆棘之地,终于登上了北岳绝顶。
这时天色清澈明丽,俯瞰恒山的北边,崩塌的崖壁任意坠下,被稠密的杂树覆盖着。这里土山没有树,石山却有树;北边都是石山,所以树木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一带,就在山脚,往北俯瞰还隔着一重山,苍茫无边;南边只有龙泉关,西边只有五台山,青翠的山峰与它相伴;近处是往西横贯的龙山,支脉往东延伸,和东边的山峰紧密相连,阻挡了下面的沙漠。
不久往下走到西边的山峰,寻找先前进入峡谷时的陡崖,俯瞰只见茫茫一片,不敢往下。
忽然回头东看,有个人轻快地走在上面,于是我又上去向他问路,他指向东南的松柏间。我朝着松柏疾奔,就是上来时寝宫背后的陡崖顶端。没多久,果然找到小路,往南经过松柏林。先前在绝顶上眺望,青翠的松柏细小如蒜叶草茎,到这里才知道是两人合抱粗的参天大树,和虎风口的松柏相比,不止大了百倍呢。顺着崖隙直下,在寝宫的右边,刚好就是飞石窟了,观察我先前登山的险要小路,中间只相隔着一块崖石而已。
下山走了五里,从悬空寺的陡崖出山。
再走十五里,到达浑源州的西关外面。
赏析与点评
徐霞客在箭筸岭见树木南北差异很奇怪,没弄清产生的原因,在恒山也录下类似情况:“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这里只是记述,也没下推论。可见他观察的细致和论断的谨慎。
最后,他将太行山到恒山的整个山势分成了三重:第一重是太行山龙泉关一带——峭削在内,而关以外反土脊平旷;第二重是五台山——虽崇峻,而骨石耸拔,俱在东底山一带出峪之处;第三重是恒山一带——(山南)皆藏锋敛锷,(山北)峰峰陡削,悉现岩岩本色。他胸内藏着多少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