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权智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1,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2。岁久井干摧败3,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4,无缘措手5。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6,酾水一如雨点7,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224]

注释

1 绠(ɡěnɡ):绳子。

2 大车:用来提取井水的绞盘。

3 摧败:摧折败坏。

4 辄:每每。

5 无缘:没有方法。措手:着手、入手。

6 窍:洞。

7 酾:同“洒”。

译文

陵州盐井,深五百多尺,里面都是石头,上下甚为宽阔广大,只有中间略为狭窄,称为“杖鼓腰”。从前由井底用柏木造起竖架,往上直到井口,由木架放下绠绳,才能够到达井水处,井旁装置了一台大车来绞动绠绳。过了一段日子,井架折断败坏了,多次想造一架新的,而井里阴气袭人,进去的人往往死掉,没有方法可施。只有等待下雨的日子下井,则阴气随着雨水而往下,才稍为可以进行工程,一放晴又得停工了。后来有人用一只木盘,满满地贮水,盘底凿了小洞,洒水时像下雨一样,装置在井上,叫作“雨盘”,令水滴整天下落,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井架便换成全新的了,而陵州盐井的收益又回复到从前了。

赏析与点评

这则笔记记载民间工匠怎样运用巧智解决问题。本来要等待自然现象(下雨)才能下井工作,现在却因为有人想到了模仿下雨的工具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宝元中,党项犯塞1。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2。狄青为将3,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4,易之5,全军径趋6,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7,再声则严阵而阳却8,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9,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10,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227]

注释

1 党项:羌族,北宋时建立西夏国。犯塞:侵犯边境。

2 寇:古代对外族的贬称之一。北:败北,战败。

3 狄青:字汉臣,一〇〇八至一〇五七,北宋汾州西河人,善战多谋,官至枢密使。

4 虏:古代对外族的贬称。

5 易之:以为容易取胜。

6 径趋:直接进逼。

7 钲(zhēnɡ):敲击类军乐器之一,似钟而长,有柄。

8 阳却:阳,同“佯”,假装。却,退却。

9 突:突击。

10 遽:突然。

译文

宝元年间,西夏党项进犯边疆。当时新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熟习战阵,遇到敌人往往打败仗。狄青担任将军,一天,把“万胜军”的军旗全部拿走交给“虎翼军”,命令他们应战。敌人看到他们的军旗,以为容易对付,于是全军直奔过来,结果被“虎翼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另外,狄青镇守泾原时,曾经以寡敌众,计度必须用奇招才能获胜,于是预先告诫官兵把弓弩全部弃掉,都拿着短小的兵器,命令士兵听到第一声击钲时停下来不动,再听到第二声便严整阵容而假装后退,钲声停止则大声喊叫并奋击,士兵都按照他的指示去做。刚遇到敌军,还没有交战,突然听到击钲的声音,士兵都停下来;再听到钲声,都退后。敌军大笑,互相说:“谁说狄天使勇猛啊?”当时敌军都称呼狄青作“天使”。钲声停止,士兵忽然冲前进击,敌军大乱,互相蹂踏而死的,不可胜数。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了北宋名将狄青使计令西夏兵存有轻敌之心,终于反败为胜。沈括既颂扬了狄青足智多谋,也说明了北宋面对外族侵扰,如果任用得人,其实大胜并非难事。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1,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2,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3,水患遂息也。[233]

注释

1 下:冲下。

2 雷简夫:字太简,一〇〇一至一〇六七,北宋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官至职方员外郎。

3 挽:牵,拉。窖:地洞。此处作动词用,指用洞穴收藏起来。

译文

陕西地区因为山洪暴发冲下了大石,堵塞在山涧之中,河涧的水因而四处流溢为害。有石头大得像房屋一样,靠人力不能搬走,州县都遭受灾害。雷简夫担任县令,于是派人各自在大石底下挖一个坑洞,大约像石头般大,把石头拉到坑洞里面,水患便消除了。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雷简夫怎样灵活变通,跳出框框,利用挖坑的方法移走大石,消除了灾害。

狄青戍泾原日,尝与虏战,大胜,追奔数里,虏忽壅遏山踊1,知其前必遇险,士卒皆欲奋击,青遽鸣钲止之,虏得引去2。验其处,果临深涧,将佐皆悔不击3。青独曰:“不然。奔亡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得之无所加重。万一落其术中,存亡不可知。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青后平岭寇,贼帅侬智高兵败,奔邕州,其下皆欲穷其窟穴4,青亦不从,以为趋利乘势入不测之城,非大将军,智高因而获免。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脱智高于垂死。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计功最多,卒为名将。譬如弈棋,已胜敌可止矣,然犹攻击不已,往往大败,此青之所戒也。临利而能戒,乃青之过人处也。[235]

注释

1 壅遏:阻塞。

2 引去:带着兵退走。

3 不击:不进攻。

4 窟穴:敌人巢穴。

译文

狄青戍守泾原的时候,曾经跟敌军战斗,大获全胜,追逐敌人数里,敌军忽然拥塞在山道上,因而知道前面必定遇到险阻,士兵都想奋起攻击,狄青突然鸣钲收兵,敌军得以退走。察看那个地方,果然在深涧旁边,将领都后悔不继续攻击。狄青却说:“不对。逃命的敌人,忽然停止而抵抗我们,怎么知道不是阴谋?战事已取得重大胜利,溃不成军的敌人不足为利,打败他们也不会增加战功。万一中了他们的圈套,生死还不知道呢。宁愿后悔不紧追,不可后悔不停止。”狄青后来平定岭南寇盗,寇盗的首领侬智高打了败仗,逃到邕州,狄青的部下都想直捣他的巢穴,狄青也不依从,认为趁着胜利的形势进入不知虚实的城池,不是大将军所为,侬智高因此而幸免。全国都因此怪罪狄青不攻进邕州,让智高在垂死之际得以逃脱。然而狄青用兵的原则,只追求战胜敌人,不追求奇功,因此没打过大的败仗。计算起来战功最多,终于成为名将。就像下棋,已经战胜对手便要收手,还继续攻击不止,往往大败,这正是狄青所警惕的。面对利益而能够警惕,这是狄青比人优胜的地方。

赏析与点评

这条笔记颂扬狄青深谋远虑,不贪胜,不争功,因此御敌制胜,名垂青史。

瓦桥关北与辽人为邻,素无关河为阻。往岁六宅使何承矩守瓦桥,始议因陂泽之地1,潴水为塞2,欲自相视,恐其谋泄,日会僚佐,泛船置酒赏蓼花,作《蓼花吟》数十篇,令座客属和,画以为图,传至京师,人莫喻其意。自此始壅诸淀3。庆历中,内侍杨怀敏复踵为之。至熙宁中,又开徐村、柳庄等泺4,皆以徐、鲍、沙、唐等河,叫猴、鸡距、五眼等泉为之源,东合滹沲、漳、淇、易、白等水并大河5,于是自保州西北沈远泺,东尽沧州泥枯海口,几八百里,悉为潴潦6,阔者有及六十里者,至今倚为藩篱。或谓侵蚀民田,岁失边粟之入,此殊不然,深、冀、沧、瀛间,惟大河、滹沲、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7,不可种艺8,异日惟是聚集游民,刮咸煮盐,颇干盐禁,时为寇盗;自为潴泺,奸盐遂少,而鱼蟹菰苇之利9,人亦赖之。[236]

注释

1 陂泽:陂,池塘。泽,水聚集的地方。

2 潴(zhū)水:蓄水。塞:填满。这里指灌满水使之成为外族进入的障碍。

3 壅:堵塞。淀:浅水湖。

4 泺:同“泊”,指湖泊。

5 大河:黄河。

6 潴潦:积水汇聚的湖泽。

7 斥卤:盐碱地。

8 种艺:耕种、种植。

9 菰苇:菰(ɡū),茭白。苇,苇草。

译文

瓦桥关的北边跟辽国接壤,向来没有关卡河道阻隔。往年六宅使何承矩镇守瓦桥,才提议因应那里低洼的沼泽地形,蓄水来做屏障,想亲自前往观察,但害怕计划泄露,于是每天都跟部下在沼泽划船喝酒,观赏蓼花,写下了《蓼花吟》数十篇,又命令在座的客人互相和诗,画为图画,传送到首都,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意图。由这时起才开始堵塞各个沼泊。庆历年间,内侍杨怀敏又继续做这个工作。到了熙宁年间,又开挖了徐村、柳庄等塘泊,都用徐、鲍、沙、唐等河,叫猴、鸡距、五眼等泉做水源,东面会合滹沲、漳、淇、易、白等河川流到黄河,于是由保州西北的沈远泺,向东抵达沧州泥枯海口,差不多八百里,全部都变成湖泊,开阔之处有接近六十里,到现在还倚赖它做藩篱。有人批评说这样做侵蚀了百姓的田地,每年丧失边境的粮食税收,这真的不对,深、冀、沧、瀛之间,只有被大河、滹沲、漳水淤积的地方,才是良田;淤淀不到的地方,全是充斥着盐卤的地区,不可以种植农作物,昔日只聚集了游民来刮咸煮盐,颇为干犯盐禁,又时常沦为盗贼;自从变成湖泊后,私盐便少了,而鱼蟹、菰苇的收益也令百姓有所依赖。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守边官员怎样审度形势,因应地形变化,采取合适方法,化害为利,不仅阻止了外敌侵扰,还为边地百姓营造了有利生活的环境。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1,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刍稾为墙2,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蒢中3,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4。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240]

注释

1 泽国:到处都是水的地方。

2 蘧蒢(qú chú):芦苇草编作的席。刍稾(chú ɡǎo):晒干的草和禾。

3 漉:挖取。

4 汱(tài):淘洗、去除。

译文

苏州到昆山县共有六十里远,都是浅水没有陆路可达,居民颇患涉水。很久以前便希望筑建长堤,但是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找到泥土来施工。嘉祐(一〇五六至一〇六三)年间,有人献上方案,直接在水里用芦草编成的席和干禾草来造墙,分成两行,相隔三尺。离开墙六丈又造一墙,也是这样做。捞取水中淤泥填到芦草席中,待干后,则以水车弄干两墙之间多余的水分。墙间六丈都是泥土,留下其中一半用来做堤脚,挖掘其余一半来做渠,拿挖出来的泥土来做堤防。每三四里则修筑一道桥梁,以便贯通南北水路。不消一段时间,堤防便完成,到今天还有利于地方。

赏析与点评

这条笔记记述了人们利用简单物料,便完成了一项大工程。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1,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2。述古乃绐之曰3:“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合祠之4,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242]

注释

1 陈述古:即陈襄,一〇一七至一〇八〇,北宋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简称。

2 的:究竟。

3 绐(dài):欺骗。

4 合:同“阁”。

译文

枢密直学士陈襄担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被偷走了财物,抓到了疑犯,但不知道究竟谁是偷东西的人。陈襄于是骗他们说:“某座庙宇里有一口钟,能够辨别盗贼,最为灵验。”派人把那口钟运到后堂供奉,领着这些疑犯站立在钟前,告诉他们说不是盗贼的人,摸了这个钟则不会发出声响,是盗贼的人摸钟则有声响。陈襄亲自率领官员向钟严肃祷告,祭祠完毕,用帷帐围起来,便暗中派人用墨汁涂抹那个钟,过了好一会儿,领着疑犯逐一命令他们伸手入帷帐内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只有一个疑犯没有墨迹,审问他,遂承认是盗贼,原因是惧怕钟有声响而不敢摸。这也是古代的方法,出自小说。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述陈襄怎样利用罪犯惧怕被揭发的心理,借助神灵之说,让盗贼自己认罪。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1,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2,密使谍者阳卖之3,入明珠族。后乃择骁卒数百人,戒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之。”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又元昊之臣野利4,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5。岁除日6,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7,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8,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9。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10,乃佯委祭具11,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244]

注释

1 种世衡:字仲平,九八五至一〇四五,宋洛阳人,官至环庆路兵马钤辖。

2 华焕:华丽光亮。

3 谍者:间谍。阳:同“佯”,假装。

4 元昊:即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5 隙:裂缝,引伸为嫌隙。

6 岁除日: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7 数宿:住了数天。

8 谮:诬陷。

9 缘边:边境。

10 窥觇:偷偷地看。

11 佯委:假装放下。

译文

宝元年间,党项进犯边疆,有明珠族的首领骁勇凶悍,是边境上最大的祸患。种世衡担任将军,想用计谋擒拿他。听说他喜欢打鼓,于是制造了一个在马上手持的战鼓,用银包裹着,十分华丽明亮,暗中派间谍假装贩卖,使它流入明珠族中。之后,挑选骁勇的士兵数百人,告诫他们说:“只要看到随身背着银鼓的人,要合力捉拿。”一天,羌酋背着鼓出来,于是被种世衡擒获。另外,李元昊的大臣野利,是主要的谋臣,镇守天都山,号称天都大王,跟李元昊的乳母白姥有嫌隙。除夕,野利带兵巡逻边境,深入到汉人境内住了数晚,白姥趁着机会诬陷他想叛变,李元昊怀疑他。种世衡曾俘获蕃酋的儿子苏吃曩,厚待他,听说李元昊曾经赏赐给野利一柄宝刀,而吃曩的父亲深受野利信任,世衡因此派吃曩窃取野利的宝刀,答应给他边境的职位、锦袍和真金腰带。吃曩取得宝刀回来,世衡于是散布野利已被白姥陷害死了的消息,在边境布置了祭坛,写了祭文,叙述除夕相见的欢欣之情。到了晚上,乃火烧纸钱,山川通明。敌兵看见火光,骑着马走近边境窥看究竟,于是假装抛弃祭器,而银器共数千两全部弃掉。敌兵争相抢夺器皿,发现了李元昊所赐的宝刀,并在火炉中见到已烧尽了的祭文,只留有数十个字。李元昊得到祭文,又认出他所赐的宝刀,于是把野利处死。野利有大功劳、没有犯罪却被处死,自此君臣之间互相猜疑,以至不能成军。平定西夏的功绩,种世衡的计谋占大多数,当时人知道的不多。世衡死后,才记录他的功绩,追赠观察使职衔。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了种世衡怎样利用反间计,除去西夏李元昊身边重臣,从而为北宋解除了西夏的威胁。